《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7: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

自考本科 《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重点题总结

1、组织行为的特征。(P3)

2、泰罗科学管理的五大原理。(P24)

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24)

4、甘特对科学管理的贡献。(P28)

5、组织设计的内容。(P33)

6、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P36)

7、组织设计的原则。(P39)

8、明兹伯格经理角色理论所提出的10种角色。(P44)

9、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P49)

10、超Y理论的要点。(P51)

11、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P53)

12、汤普森提出的三种技术互赖类型。(P57)

13、部门划分的方法。(P62)

14、管理跨度的影响因素。(P71)

15、直线参谋制结构的特点、优点及缺点。(P82)

16、事业部制的特点、优点及缺点。(P84)

17、矩阵型结构的特点、优缺点。(P87)

18、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P93)

19、有机式组织的特点。(P94)

20、影响流动劳动力发展的因素。(P100)

21、日本式现代管理的特点、优缺点。(P109)

22、疲劳测定的内容。(P115)

2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各自包含的类型。(P121)

24、间断——平衡模型理论的主要观点。(P127)

25、群体规范的类型。(P144)

26、简述群体规范的重要性。(P45)

27、罗伯特•宝尔斯的理论贡献。(P150)

28、正式沟通网络与非正式沟通网络的类型。(P157)

29、群体与团队的区别。(P168)

30、群体凝聚力及其影响因素。(P170)

31、头脑风暴法的基本作法及三条规则。(P172363)

32、领导者的一般职能与具体职能。(P176)

33、X理论与Y理论基本假设及其对应的管理要点。(P193)

34、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P196)

35、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内容。(P201)

36、Z型组织的特点。(P204)

37、领导风格的基本类型与具体类型。(P209)

38、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内容。(P212)

39、弗伦奇和雷文的五种权力来源。(P213)40、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P215)

商务本科交流群QQ群:125196162

--

41、支持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P221)

42、伦西斯•利克特提出的领导方式的类型。(P221)

43、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P223)

44、沟通的目标及功能。(P242、243)

45、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P249)

46、简述面谈的技巧。(P254)

47、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存在的沟通障碍(三方面)。(P258)

48、沟通链条上存在的沟通障碍。(P264)

49、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P265)

50、小道消息的特点、原因及减少其消极影响的建议。(P270)

51、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P275)

5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内容。(P280)

5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P284)

54、科学管理的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P290)

55、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P293)

56、综合型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P296)

57、员工应对不公平的办法。(P298)

58、目标制定理论的基本观点。(P300)

59、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强化行为的方法。(P304)60、激励式工作设计的特征。(P316)61、影响工作满意的因素。(P320)62、决策的特征。(P325)

63、决策过程的步骤的主要内容。(P329)

64、问题类型、决策类型与组织层次之间的关系。(P342)65、影响群体决策成功的因素。(P352)66、群体思维及其症状表现。(P358)67、群体决策方法有哪些。(P363)68、德尔菲法的步骤。(P365)

69、群体决策中的道德标准有哪些?(P372)70、压力产生的原因。(P376)

71、影响压力反应的因素。(P383)72、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P386)73、员工个人减轻压力的途径。(P390)

74、简述组织中冲突的三种观点及其时间。(P394)75、冲突的类型及其判断标准。(P397)76、冲突过程的五个阶段。(P400)

77、冲突发生后的五种行为意向。(P404)

78、布坎南——哈克任斯基的调和——冲突模型的主要内容。(P409)79、处理冲突的步骤。(P414)80、激发冲突的方法。(P418)

81、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避免有害冲突的措施。(P420)82、提高谈判技能的策略。(P425)83、组织变革的直接动机。(P435)84、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P442)

商务本科交流群QQ群:125196162

--

85、管理变革的战略包含的内容。(P447)86、变革的阻力包括哪些?(P458)

87、简述库尔特•卢因的三步变革模型。(P465)88、学习型组织的特征。(P471)89、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P471)90、分权管理的基本思路。(P472)

91、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思想要点。(P473)

商务本科交流群QQ群:125196162

--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是什么(三个层次基本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西方人性观及其管理

第二节 需要、动机的含义;需求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四节 知觉含义 影响因素

第五节 第六节态度、人格、气质简单看

第七节 能力差异性表现,如何进行差异性管理

第三章(容易出案例分析)

第一节什么是组织承诺

第四章

第一节 群体、团队的概念、团队群体的特征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群体角色、凝聚力作用

第四节 群体内行为

第五节 冲突解决策略、手段、管理方法(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个人因素、组织因素要说全了~)

第六节 高绩效团队特征、影响组织绩效因素

第五章

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

组织中政治行为如何有效管理

第六章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第八章要结合第九章第六节领导者与组织文化一起看、组织文化作用、领导性影响力

第十章

第二节

组织变革、组织发展内容、影响因素

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重点

1、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或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社会知觉是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过程的一种心理活动。

4、社会知觉的类型:他人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以及因果关系知觉

5、社会知觉中的偏差:选择性知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皮革马利翁效应(心理暗示)

6、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7、归隐中常见的偏差:基本归因偏差、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自我服务偏差

8、塑造行为的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略

1、态度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比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2、态度的构成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3、态度的特性: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内隐性

4、态度的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动机功能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

6、态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社会认知、工作绩效、学习效果

7、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也就是他通过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满意感。

8、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心理挑战性的工作、公平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匹配

9、工作满意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

1、激励是指利用某种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的过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反馈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4、ERG理论:生存、相互关系、成长

5、内容性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6、过程性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7、期望理论:M-动机、E-期望值、V-效价M=EV9、公平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重视了解员工的公平感;建立惩罚分明制度;实行量化管理,增加透明度;战略为主,平衡为辅,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10、强化理论改造行为的方式:正强化、负强化或回避、自然消退、惩罚

11、激励的一般原则:按需激励的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个体组合的集合体

2、群体决策是指多个成员一起作出的决策

3、群体决策的优点:集思广益、增加备选方案的的多样性、有利于决策的执行 缺点:决策速度慢、责任不明确、少数人控制、从众压力

4、群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名义小组、德菲尔法、电子会议法

5、群体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接纳、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他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6、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首先,首先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其次,两者的关系还受到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性的影响

7、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群体的领导风格、合理的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意见沟通、奖励方式得当、对工作的满意度、良好的工作环境

1、沟通也称“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报、传递信息的过程

2、沟通的方式:按沟通的方式分,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媒介沟通等;按沟通渠道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根据信息沟通是否得到反馈,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根据沟通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如何实现有效沟通:保障信息的有效发送;接收信息是要准确,并进行及时反馈;改善沟通情景

4、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影响到群体成员的身心健康;影响群体的工作效率;影响群体的凝聚力和群体士气;影响群体文化和组织文化

领导者的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也取决于被领导者的素质和接受领导的程度,同时还取决于领导与环境条件相互制约和相互适应的状况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对于组织目标,管理者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进行,领导者却是主动设置目标,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实现目标;对于决策,管理者注重如何利用管理功能作出决策,领导者则关注做什么样的决策;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领导者会主动冒险,管理者则较为保守;管理者比领导者更注重理性和控制;在解决问题上,管理者倾向于授权,而领导者会创造性的给人们描绘远景,在制定解决方案;在人际关系上,管理者不愿投入过多的感情,而领导者通过个人影响力唤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呼应;在沟通上,管理者更多的依照组织程序进行,领导者则会利用追随者的感情需求进行沟通

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目标原则;适应创新原则;效率原则;对象专业化原则;职能专业化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有效控制原则;边界缓冲与跨越原则;系统运作原则;分工协调原则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工作群体;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组织特征;管理过程

组织文化的类型: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堡垒型

组织变革实施应考虑的关键因素:组织战略;组织成长;社会发展;技术创新;组织文化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通过群体努力完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创造物,它要求人而不是物的和谐。

2、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3、个性: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4、性格: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5、人格: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被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量的人格物质

6、人性: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7、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8、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对事物各种属性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则为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综合印象和解释。

10、需要:人对事物的欲望和需求。

11、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12、知觉:就是个体选择、编排、存储和解释从五官获得的信息的过程。

13、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和集中到一定的对象上。

14、编排:对于注意阶段保留下来的信息,为了便于大脑的理解和存储(信息处理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简化和组织,即使通过寻找、建立或创造具体信息之间的联系,将几条具体的信息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块。

15、解释:观察者超越识别阶段,寻找事件或行为之间的联系,寻求行为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

16、激励: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罗宾斯)

17、需要:人对事物的欲望和需求。

18、动机: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原因。

19、程序公平:在事件的处理与决策的过程与程序,对事件利益相关方与当事者都是公平的,这个过程中不存在因为人为偏移与“走后门”而造成这个处理与决策过程产生不公正不合理的结果。

20、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1、群体规范:群体成员所确定的,对群体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

22、群体思维:是一种心理性症状,使群体在不自觉状态下做出愚蠢决策,导致消极乃至灾难性的后果。

2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24、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是周围的人对一个人的要求或一个人在各种不同场合应起的作用)

25、角色同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6、心理契约:“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

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27、社会惰化现象: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28、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型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29、沟通:通过一套公共符号系统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

30、编码:转化为信号形式(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

31、译码:转译回答理解的形式(利用译码表把文字译成一组组数码或用译码表将代表某一项信息的一系列信号译成文字的过程)

32、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33、领导:P297.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是人们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艺术||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实行影响的活动过程||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能力||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34、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的反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利益、认识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从而导致抵触、争执或攻击事件。

35、功能正常的冲突:指群体之间面对的能够提高组织工作业绩的冲突。也称为建设性冲突

36、功能失调的冲突:指群体之间的对峙或相互作用,它们伤害组织利益或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简答题

1.五大人格因素理论

(一)五大因素人格结构

(1)外向:是自我指向特点,外在的行为表现

(2)愉悦:协同相容:给别人的印象、与人的交往、人际关系的特点(3)责任意识性:对待工作、对待事物的态度

(4)情绪稳定性:平和、热情、安全VS、紧张、焦虑、不安(5)创造性:是西方人比较独特的,(开放性)幻想、聪慧及艺术的敏感性 2.马斯特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生理的需要,包括饥饿、干咳、性和其他身体需要

第二层: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伤害的需要,包括追求稳定的环境、远离痛苦威胁和疾病

第三层:社会的需要,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如自尊、自主和成就;外部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可和关注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发挥自我的潜力和自我实现 3.GER理论

(1)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指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2)相互关系的需要,指人在工作环境中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3)成长的需要,指人在事业上。前途方面的法杖。成长需要的满足,表现为

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以及通过工作能否培养新的才能 4.公平理论

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酬报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5期望理论

当一个人对某个目标的效价很高,而且他判断出自己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大时,那么这个目标对他的激励作用就大

一种行为倾向的轻度决定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 6.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组织结果正式规定的,具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的群体。正式群体成员的行为必须符合组织规定要求或朝向组织目标。

(2)分正式群体:指无正式结构,也不是组织正式规定的群体。在工作环境中,非正式的呈露是为了满足群体成员的社会需要

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加入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模(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外部威胁(6)以前成功的经验(7)有效情绪认同(8)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9)群体的领导方式 8.组织沟通的功能有哪些方面?(1)控制:沟通可以控制员工的行为

(2)激励:沟通可以通过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做,若没有达到标准应该如何改进的方式来激励员工(3)表达情绪(4)提供信息

9.影响沟通的障碍有哪些方面?(1)空间的设计(2)当事人的信度及权利(3)当事人的价值观及参照视角(4)行话(5)过滤(6)选择性知觉(7)语言及情绪 10.组织文化的功能

(1)界定了组织与其他组织有别的角色(2)传递给组织成员一种身份的感觉

(3)促进成员对某一事物的认同,大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4)提高社会系统的稳定度与言行标准

(5)发挥引导与塑造员工态度与行为的机制 11.评价企业文化的10个特征是什么?

(1)成员的统一性。雇员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保持一种的程度,而不是只体现出他们的工作类型或专业利于的特征

(2)团体的重要性。工作活动魏涛团队组织而不是围绕个人组织的程度(3)对人的关注。管理决策要考虑、结果对组织中的人的影响程度

(4)单位的一体化。鼓励组织中各单位以协作或相互依存的方式运作的程度(5)控制。用于监督和控制雇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及直接监督的程度(6)风险承受度。鼓励员工进取、革新及冒风险的程度

(7)报酬标准。同资历、偏爱或其他非绩效因素相比,依雇员绩效决定工资增长和晋升等报酬的程度

(8)冲突的宽容度。鼓励员工自由争辩及公开批评的程度

(9)手段—结果的倾向性。管理更注意结果或成果,而不是缺的这些成果的技术和过程的程度

(10)系统的开放性。组织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 12.组织的特点

(1)组织由个人和群体组成(2)组织适用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写作来实现目标 13.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1)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他人行为时我们日常行为的一个基本要求。组织行为的规律性使我们能对这种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某些预测

(2)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另一个目标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3)控制:组织行为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4)分析和行动引导:依靠适当的引导,管理者才能有效的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处现的问题 14.管理的功能

(1)计划:计划工作包括选择目标和任务,以及如何达到目标完成任务

(2)组织:明确了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就要设立有利于达到阻止目标的组织结构。组织工作包括设立部门,确定具体要求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由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将任务分层次,确立内部职能部门的关系,决策如何进行等

(3)领导:管理的领导功能是指影响人们为组织和集体目标做出贡献的过程,主要涉及人、激励。领导和信息沟通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4)控制:主要指对业绩的衡量与校正,一边确保组织目标和为达到阻止目标所指定的计划的实现 15.管理者技能

(1)技术技能:即使用由经验教育及训练所得到的知识、方法、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2)人文技能:即与人共事的能力。这主要是指经营管理者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对下属实施有效领导的能力

(3)概念(观念)技能:即了解整个组织及自己在组织中地位和作用的能力。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对整个组织有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有较高的决策能力。16.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即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法定性或社交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联络者:与外部能够提供好处和信息的人保持接触和联系网络。(2)信息角色:包括监控者,接受大量的信息,作为组织内外信息的神经中枢。传播者:把从外部人员或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3)决策的橘色:包括创业者,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指定能够带来变革的计划。麻烦处理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和混乱时,负责采取正确的行动。资源分配者,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谈判者:在重要的谈判中代表组织。17.经纪人假设

这是一种早期管理思想,以享乐主义哲学和利己主义思想为出发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8.社会人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的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决定的因素。19.复杂人假设

该假设认为,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因为人本身是很复杂的,也是在变化的。人的需要的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部相同,对人的管理方式也应对着情况而变。

20.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

(1)对其他群体和个人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3)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式和问题的看法(4)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

(5)个人结构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6)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8)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和选择 21.影响知觉(注意)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影响注意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刺激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的反差、新奇程度等

内部因素是观察着本身的因素。包括观察着对观察对象的期望,观察着的需要和兴趣,人们的个性特征,人们过去的经验等

22.赫兹伯格的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他发现使职工不满的因素与使只用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调动人的恶积极性主要是从内部,从工作本身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

23.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一种基本上时消极的,成为X理论,一种基本上是积极的,成为Y理论

X理论:员工天生讨厌工作,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由于员工逃避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强制,控制或惩罚,迫使他们实现目标

员工逃避责任,并且尽可能的寻求正式的指导

大多数员工认为安全感在工作相关因素中最为重要没并且没有什么进取心

Y理论:员工把工作看成是与休息或游戏一样自然地事情

如果员工对工作作出承诺,他能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

普通人能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

人们普遍具有创造性据侧能力,而不是管理层次的核心人物才具有这种能力

24.与上级、评级和下级沟通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与上级沟通:永远不要低估你的上司

理解你的上司的风格,让他依照他的形式方式发挥

上司也是平凡人

永远不要让上司感到意外

让上司了解能对你期望什么,问他如何才能使他更有绩效(2)与下属沟通:首先取决于有效的授权

适当的告诫和反馈是维持良好沟通的工具

树立威望

(3)与同事沟通:容忍差异

首先要考虑自己能为公司,能为其他部门作出什么贡献,克服傲慢。不要希望其他人、其他部门都成为你所从事的领域的专家,更不要因此而轻视他们

树立内部服务观念。你的内部顾客对你满意不满意会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你的外部顾客

了解对方需要你做什么,告诉对方你的需求时,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 25.功能正常的冲突

概念:指群体之间面对的能够提高组织工作业绩的冲突,也可称之为建设性冲突

特点:(1)关心目标,以形成共识为目标(2)对事不对人(3)促进沟通 26.功能失调的冲突

概念:指群体之间的对峙或相互作用,他们伤害组织利益或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特点:(1)关心胜负(2)针对人(人身攻击)(3)阻碍沟通

27、辨析需要与动机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属于人的个性范畴,都具有指向性的特点

不同点: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除具有指向性外,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社会制约性的特点。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原因,它除了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始发和强化的特点。

28、知觉如何影响决策

在信息影响决策和行为之前,会经过知觉的四个阶段:注意、编排、解释和判断。在最开始,我们的五官受到无数信息的刺激,很难作出处理。在注意阶段,所有获得信息被过滤了一遍,只有极少一部分被保留下来进入下面的处理阶段。但经过这种过滤的信息仍然相当复杂,于是在编排阶段,他们被进一步简化。许多细小具体的信息被分组归并成更有意义的信息块。在解释阶段,知觉者向信息分配意义,确定信息的含义。最后,在判断阶段,信息被用来形成所需的决定。

29、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一、有效反馈的技能(1)强调具体行为(2)使反馈对事不对人(3)使反馈指向接受这和你的共同目标而不是别的(4)把握反馈的良机(5)确保理解(6)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以控制的行为

二、有效授权的技能(1)分工明确(2)具体指明授予的权限范围(3)允许下属参与(4)通知其他人授权已经发生(5)建立反馈控制机制

三、有效训导的技能(1)用平静客观严肃的方式面对员工(2)具体指明问题所在(3)对事不对人(4)允许员工陈述自己的看法(5)保持对讨论的控制(6)对今后如何规范类似错误达成共识 30、冲突观念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其特点是什么

一、传统观点反对冲突。所有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它常常作为**、破坏、非理性的同义词

二、人际观点接纳冲突。对于所有群体和组织来说,冲突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避免(冲突的客观性)。要接纳冲突,使它的存在合理化。冲突不可能被彻底消除,有时它还会对群体的工作绩效有益

三、现代观点鼓励冲突。因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表现出静止、冷漠和迟钝。管理者要善于控制冲突的性质。管理者要善于维持一种冲突的恰当水平,才能够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和不断

31、激发冲突的时机和标准是什么 你是否被“点头称是的人们”所包围;

你的下属害怕向你承认自己的无知与疑问吗?

决策者是否过于偏重折衷方案以致于忽略了价值观、长远目标或组织福利; 管理者是否认为,他们的最大乐趣是不惜代价维持组织单位中的和平与合作效果; 决策者是否过于注重不伤害他人的感情

管理者是否认为在奖励方面,得众望比有能力和高绩效更重要; 管理者是否过分注重获得决策意见的一致; 员工是否对变革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抵制; 是否缺乏新思想;

员工的离职率是否异常低。

32、激发冲突的技术有哪些

1、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

2、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

3、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

4、刺激竞争,如给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或颁发奖金

5、任命一名吹毛求疵者:任命一名批评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

33、看待组织文化的角度有哪些

1、企业文化的强弱与内涵

2、组织文化的不同内容层次,有观念层次、行为层次和制度层次

3、组织文化的不同组织层次,有主文化和次文化

4、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

5、描述文化现象的基本术语,有符号、仪式、英雄和价值观

34、一个有效的团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

1、清晰的目标

2、相关的技能

3、相互信任的氛围

4、良好的沟通

5、不断的探索和调整

6、恰当的领导

7、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35、群体规范

什么是规范:群体成员所确定的,对群体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

规范的一般类型

与群体绩效有关的规范:如何沟通、如何工作等

与群体成员形像有关的规范。如着装、如何表现对群体或组织的忠诚、何时可以聊天和忙碌等

非正式的社交约定。交友 与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

3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

37、什么是劳动力的多元化

一般只组织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的构成上越来越多元化。

38、管理者的活动 1.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3.人力资源管理;4.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39、霍夫斯塔德文化构架

1)不确定性回避(指人们对一种模糊不清的情况和没有能力预测的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感受程度,表现出强、弱的差异)

2)阳刚性与阴柔性(阳刚性表明了一个民族在自信、工作、绩效、成就、竞争、金钱、物质等方面占优势的价值观,即追求生活数量;阴柔性则是在生活质量方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服务、施善和团结等)

3)个体倾向与集体倾向(个体倾向指的是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或自己直系亲属的利益;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独立于组织或机构之外,个人以算计的方式与组织打交道;个人对集体有较少的感情依附。而集体倾向是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

4)权力距离(一个权力距离大的社会认可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异,雇员对权威显示出极大尊敬)

5)短期倾向与长期倾向(具有长期倾向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面向未来,较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事物以动态的观点去考虑;注重节约和储备,做任何事情均留有余地。具有短期倾向的国家和地区则面向过去和现在,着重眼前的利益,并注重对传统的尊敬,注重承担社会责任)40、辨析个性与人性的异同

1.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是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实际上,人的本质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即外因,也包括每个单个的人所具有的个性。所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固然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还应该加上个人所具有的个性,比如自私、自由等。2.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41、王登峰教授关于中国人人格特点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

42、一个人的体力能力和智力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智力能力包括: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43、人的心理能力有哪些方面

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艺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其总量被成为智力。心理能力的七个维度:

算术:快速而准确的运算能力。

语言理解:理解读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理解词汇之间关系的能力。知觉速度:迅速而准确地辨认视觉上异同的能力。

归纳推理:确定一个问题的逻辑后果,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演绎推理:运用逻辑来评估某种观点的价值的能力。

空间视知觉:当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时,能想象出物体形状的能力。记忆力: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

44、从众现象

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人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45、社会惰化现象

社会惰化也称为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被测量的,因为这时测量的结果是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必然减弱,使得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在群体中的个体,也许会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会偷懒,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在一个群体作业的情况下,每一个成员都是整个群体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外来的影响,那么,当群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了。

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是:(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46、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典型特征】

(1)吸收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

(2)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3)预测过程几轮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德尔菲法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判断预测法

47、名义群体法

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立思考的。象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名义群体法的步骤

具体方法是,在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

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并记录下来为止。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

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

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

名义群体法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但是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的思维,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

往做不到这一点。

48、如何进行绩效沟通

1.沟通前提:关注员工利益。有效的沟通不仅仅在于沟通的技巧,也在于沟通双方的利益取向和沟通的内容。绩效沟通同样如此。有效的绩效沟通首先有一个前提:对员工利益和成长负责任的理念和态度。

2.沟通目的:反馈、激励、辅导。在绩效沟通过程中,员工成为沟通的主体,员工的能力、态度、情绪、业绩成为沟通的主要内容。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主要工作及其表现有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评价,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下属的工作表现 3.沟通的内容要全面 有效的绩效沟通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目标任务、标准、工作流程;

二、结果、绩效、员工能力;

三、职业生涯设计、潜力发挥;

四、个人和组织利益、生活目标、感情因素。4.明确沟通的程序

49、非语言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非语言暗示的重要性:单用语言不足以表达意思。能帮助表达我们的感情,能帮助确认他人所说的和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一致,能告诉我们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对接受者来说,非言语信息非常重要对接受者来说,非言语信息非常重要,非言语沟通是最强大的沟通渠道,非言语沟通与语言沟通有两个区别,非语言沟通在情绪劳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沟通在情绪劳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沟通有文化差异

50、冲突过程和水平有哪几个阶段

冲突的过程:前提条件(沟通、结构、个人因素)---认识到的冲突和感觉到的冲突----冲突处理意图(竞争、协作、迁就、回避、折中)----公开冲突(一方行为、对方反应)----提高群体绩效或降低群体绩效

51、如何通过有效激发冲突促进组织良性发展

1、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

2.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

3.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

4.刺激竞争:给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或奖金

5.任命一名吹毛求疵者:任命一名批评者,他总是与组织中的大多数人观点不一致

52、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第一,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从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理顺其关系,为心理默契文化创立条件。

第二,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最主要的,中小企业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核心层的建设。

第三,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第四,制度管人

53、如何改变和克服病态企业文化

三、论述

1、为什么说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的逻辑起点?(第三章)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 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P76)

2、归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有何现实意义?(第四章)P110 归因是观察者形成的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归因会影响管理决策,如果失败被归结为雇员缺乏能力,管理者应选择更有能力的雇员或对现有雇员进行培训。如果失败被归结为工作本身太难,管理者就要尝试重新设计项目。如果归因和真实的原因不相符合的话,将会极大的影响管理的有效性。

3、知觉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P101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而知觉并不总能准确的反映客观现实,而且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对于组织来说,当这两种差异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多而增多时,产生误会和冲入的可能性也增多。个体对工作环境的知觉比真正的工作环境更能影响他们的效率,管理者能否成功的计划和组织下属工作,能否真正帮助他们更有效的工作,都远不如下属对该管理者的这种努力知觉那么重要。为了对员工的生产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就需要对员工是如何知觉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解和评估。

4、为什么说激励是一种哲学?(第七章)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通俗理解:调动个体行为积极性。

5、结合实际谈提高群体绩效的途径有哪些方面?(第七章)P279 采用团队的形式: 清晰的目标 相关的技能

相互信任的氛围 良好的沟通

不断的探索和调整 恰当的领导

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6、结合实际谈对“沟通的责任在自己”这句话的理解?(第九章)P259 沟通是双方或多方对信息充分理解或一致。在信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会受到人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沟通的障碍有:空间设计、当事人的信度及权力、当事人的价值观及参照角度、行话、过滤、选择性知觉、语言及情绪。

7、领导者是天生的。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第十章)

领导者即为一个集体的指挥者。要实现有效的领导者,关键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而威望的高低则取决于领导者自身具备的影响力的大小。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行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在公司和行业中拥有人际关系、信誉和工作记录基本技能、要拥有个人价值观、要有进取精神。

8、如何感知和识别组织文化?(第十一章)

个别地,列出你所在企业的文化前提或假设;;与同伴一起,共同讨论你所列的内容,运用事实(经验、实践和规范),识别这些前提和假设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导论

组织的含义、组织行为的内涵(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凡是课堂上讲过的皆是考试重点

第三章:个体与组织的心理联系

组织承诺的结构(情感、连续、规范)、组织承诺对离职的影响、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群体的概念、群体心理形态、群体角色类型、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群体决策的方法(尤其是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如何管理群体冲突(尤其是托马斯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团队的类型。

第五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权力的基础以及影响力大小的评价、正式沟通的类型(上行、下行、平行)、小道消息的特点、如何处理谣言。

第六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课件上全部激励理论、激励原则

第八章: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结构内容(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第九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注:第七章(组织结构)、第十章(组织行为学新进展)课堂上没有讲,不考。

下载《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

    第六章 1、什么是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征? 2、非正式群体的类别有哪些? 3、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第十章 1.何谓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组织文化结构一般......

    组织行为学重点(自考必备)

    名词解释:1. 管理:是协调、控制和只会共同劳动的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的过程。2.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3. 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3.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与管理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论,领导是管理的四大主要活动之一。领导与管理在类似活动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管理意味着操纵事情、维持秩序、控制......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根据1班叶老师的复习整理)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组织: 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

    组织行为学重点摘要

    组织行为学重点摘要 一﹑管理学相知﹑相识﹕ 1﹑管理者责任﹕传道﹑授业﹑解惑 2﹑管理的任务﹕使人能够协调合作﹑扬长避短 3﹑企业﹕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事业,艰巨﹑复杂或冒险性的事业 4﹑现代企业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大体可以从定义展开,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 (分析、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OB的主要目标是运用......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