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08:0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体会

学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有关“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使我获益匪浅。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在上个世纪,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了整合,而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也被定义为变革。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次改革不同与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下的改革。因此它不仅本身就说明了变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中也处处体现着变革。在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中,我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从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为新的课程教学观。那么什么是新的课程教学观呢?它与旧的课程教学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讨论新的课程教学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旧的课程教学观。

1、旧课程教学观

受到“科技理性”观念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与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分离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当把课程看作是有计划的学习目标或结果,把教学看作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时,就把原本统一在人的内在的完整的活动割裂开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成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

2、新课程教学观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贡献,他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相对于 课程教材。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以“解放兴趣”为核心的。这时,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的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的设计者。课程的概念从原来静止的书面文件转变为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动态的事件;教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重心在转向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时,课程与教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说,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强调的是一种“控制”的话,即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那么,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则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学习课程内容,否则就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是单纯观念的灌输;科学概念与法则唯有通过具体的事实与现象才能掌握。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的教育教中要关注的问题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课堂要紧扣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去灵活运用,又将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贯通于整个课堂呢?

一、语文教学需强化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习活动性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精讲。讲在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理论证明,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收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在教学中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设定奋斗目标,既多了几分竞争,又使学生学习的劲头更浓。

新课程下的教学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的理念中,变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广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变革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渎,重自由读书。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是我发现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读书还要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力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正所谓“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交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作文。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篇幅都较长,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要让教学语言精练,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不重复、罗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以达到短时高效。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前两章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习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习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习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习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

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习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习,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习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习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学陶心得》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灌输平等思想的同时,是否意识到师生关系已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由于受传统思想“师道尊严”、“尊师重教”等影响,教师都希望自己被学生“尊重”,希望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希望自己对学生所说都是“圣旨”。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是为学生好,为学生着想,想法固然正确,但做法却不尽人意,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一生。

每个班级可能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上课不听课,作业不交,家长不管,老师越批评他,他就越破罐子破摔,仇视老师,在班级欺负同学,搅的班级鸡犬不宁。常常惹的老师火冒三丈,和老师的关系极度紧张。

再者,也有这样的同学,怕老师,有什么问题也不敢跟老师说,看到老师都要绕路走。我带一年级时,就有一位非常文静胆小的女孩,从来不跟老师交流。一天,她的母亲找到我,反映了她的情况,这个女孩怕老师怕到上课时想上厕所都不敢跟老师说,几次都尿湿了裤子。可想而知,老师在她心目中的样子。

我曾经看过陶行知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群高三的学生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结伴去郊外踏青,不想这件事让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警告他们现在不是玩的时候,应以学业为重。这些学生对老师的做法很不理解,觉得老师太不了解他们了。

还有一个初中男生,数学成绩一向不太好,但有一次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任课老师不但没有对他的努力进行肯定,反而问他考试有没有抄袭他人的。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他不再努力学习,进而发展到逃课,毕业后整天无所事事,最后因为结识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结伙进行偷窃而锒铛入狱。我们也常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生因为遭到老师的羞辱,跳楼自杀”,“某某学生遭到老师的殴打,其家长与老师对薄公堂”,“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离家出走”等等。

我做过一个调查,在一个小学班级60位学生中,问及“你是否喜欢上学,如果不喜欢理由是什么?”有58%的学生认为“不喜欢老师”;在“你认为师生关系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中,有76%的学生认为“老师太凶,难以沟通”、“老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是错的”、“老师不了解我们的想法”等; 在“你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中,有95%以上的学生写了“朋友”。可见,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甚至社会和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孩子的性格具有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表扬”,孩子固然能接受,但“批评”,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能不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特别是经常违纪、学习差的学生,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态。在师生关系发生矛盾时,教师应理性地退让,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也尊重了自己。事后,教师要真诚地找学生沟通。沟通时,教师应有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姿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做法欠妥之处,真诚地向学生解释原因并表示歉意。我相信教师如果有这种宽广的胸襟就能臝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相反,如果教师仍然余怒未消,坚持己见,指责学生,那就很难缓解或消除师生关系的紧张。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他们虽然是学生,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教师是对的”的认识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的爱老师,师生之间才能互爱。我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时,一般都采用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第三,教师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位优秀教师在其手记中写道:“我把每节课都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契机;跟他们一块儿打雪仗变成雪人……课下的交流与欢乐为教育教学搭建了心桥……”这位教师的成功首先就在于他对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激情构建。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凭借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真诚之心去构建一种平等、信任、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师生间充满了诚挚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能“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经常换位思考。我们要耐心倾听并善于倾听,倾听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真切的感知、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这样就不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我们要做到,课堂上是学生的严师,而课堂下是学生的益友。

第四,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人格修养和师德修养,建立具有感召力的新型师生关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同时,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师生关系中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培养和发展。教师要做身先士卒的将军,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要及时;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时老师也应带头参加,这样才能一呼而百应。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知识的要求。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做人等方面都要真正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敬佩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建立起具有感召力的和谐师生关系。

第五,教师要善于发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经常对学生讲:“班级就好象一个大家庭,同学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班级的荣辱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每个同学都要为班集体出力,积极向老师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动学生向老师写信,每当我收到信后,马上找时间找机会和学生交流,合理的意见采纳,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老师有意见,若批评对的,我主动向学生表示诚恳地接受;若不合理的,则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我还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自主的制定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的开展工作与活动。学生主人翁意识加强,建立了民主的班风。

陶行知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更是教育的追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虹桥小学 黄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 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的课程,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持。我在读《课程与教学论》中‚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时,使我获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 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中‚活动性教学策略‛部分有这样两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自主学习活动性的策略 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 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在加强学生之 间的对话中讲到‚活动教育不仅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思想与经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他们的个性和 才能,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 强的精神。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 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真正促使教学相长。‛回顾我们正在践行的‚4+4N‛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文本环节,我给学生指明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还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合作,在组长这个小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学中的收获。互相解决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和理 解。问题便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解决了。如在讲《詹天佑》一课,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先布置给学生预习任 务,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有关‚人‛字形线路的地势特 点、方法、简图、作用等。学生认真预习后在小组交流中自我 演示遇到了困难,小组便自发探讨解决方法。有的组把作业本铺成‚人‛字形,不同颜色的笔作车身和两个车头。还有几个 组演示的方法可新颖了。我们的课桌是按圆桌式摆放的,他们 把两张对着的桌子一边拉开,并把开口的一面支高。看,陡坡有了,‚人‛字形线路也有了,多好的创意啊!可是在演示时 又出现了问题。(演示的学生是这组的帮扶对象。)‚火车‛行驶到岔路口时,车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组内有的 同学连连摇头,演示的同学就是不服气,组长马上指导其读书 寻找答案。一句重要的话解开了迷津,‚火车行驶到岔路口就 折向西北方向,原来拉的火车头推,原来推的火车头拉。‛组长解释了‚折‛字,演示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表示了歉意。在全班交流研讨时这一组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在班级文化动态 展台上又多了一颗源于小组合作而获得的灿烂的小星。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把握时机精讲。‚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说:讲在学生‚对话‛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 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理论证明‚4+4N‛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班 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又突显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合作精神,小 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民主性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 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在近两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动态展 台中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看到动态展台 中丰硕的成果,学习的热情更高了。王洪伟同学以前语文成绩是我班最低的,从没超过30分。我挖掘它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奖励,现在他的成绩跃到了70 分以上。去年暑假前统考,我班语文成绩占学区第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多元互动策略‛部分有这样 一句话:‚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次月考后都要给学生设定分数目标。每个组设定奋斗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又多了几分竞争。学生学习的劲头更浓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4+4N‛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第五篇:课程论学习心得

课程论学习心得

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习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

    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

    课程与教学论.doc

    课程与方法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的概述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斯宾塞就认为,......

    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15 选择10 名词解释20 解答题30 论述题 (要明确,有解释,3个观点结合实际 )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上篇 当代课程理论与改革 第一章 当代课程基本理论的变革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影响课程的基本因......

    课程与教学论

    一、泰勒原理提出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泰勒原理是对其“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的统称。不过,“课程基本原理”涵盖并发展了原先的“评价原理”,所以人们有时也把......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学习报告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 几种有代表性观点的辨析 1972年,西方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