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特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答案仅供参考
一、论述题
1.参考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或者参考二: 2.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2)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一:
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作用,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他们总是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率领我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3)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确保社会的稳定。(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①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②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时期都不能动摇。或者参考二:
2.答: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核心理念、关键举措,体现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对党要更好履行执政使命、自身必须始终过硬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的坚强决心。
第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的严重隐患,刹住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巩固了党的执政 基础。实践证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党必须始终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二,党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经过长期努力,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环境、布局、成就、影响的重大变化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我们党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继续深化,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更加密切,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这些都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第三,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党同志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小论文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参考答案一:
新起点的‚全民新‛激起新时代的‚全民兴‛
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听完报告,三个词回荡在脑海中:‚全‛面布局、以‚民‛为本、万象更‚新‛。新起点的‚全民新‛激起新时代的‚全民兴‛:兴在成就、兴许期盼、兴怀梦想。‚全‛面布局,取得五年成就的‚全方位‛。过去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国家取得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五年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和‚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国民经济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着实有效、民主法治迈出步伐、文化建设取得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建设成就显著、强军兴军开创局面、‚一国两制‛准确贯彻、外交布局审图展开、从严治党成效卓越。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国家立足‚全‛面发展,制定‚全‛局战略,动员‚全‛员参与,实现‚全‛民共享,全心全意,铸就全面发展。
以‚民‛为本,增强人民期盼的‚获得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信仰,是动力,是实现历史成就的中国秘密。十九大的报告中,‚民‛字重千钧,以民生为出发点,亦以民生为终结点,强烈凸显‚民生底色‛。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战略总基调,提出一系列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实现病有所医;‚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实现劳有所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实现住有所居。想的都是人民盼的,干的都是人民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新时代的中国依旧不忘初心,以民为本,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感‛。
万象更‚新‛,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历经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万象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关系全局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新要求;中国共产党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全面统筹‚四个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更新,提出基本方略;‚两个重要时期‛明确了新征程的开启,制定‚三步走‛战略;新时代提出了全新发展的理念,完善经济体系、民主制度、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生态建设、强军之路、‚一国两制‛、和平发展全方位体系。全新的时代提供全新的舞台,跟着共产党,走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
新起点的‚全民新‛激起新时代的‚全民兴‛,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 ‚兴‛怀梦想,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带领13亿多人民走进新时代,把握好时代,引领强时代。参考答案二:
坚持‚五个毫不动摇‛ 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是一个举旗定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引领民族复兴的好报告。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作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走出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将其转化为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报告体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新要求新部署上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要坚持做到‚五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和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不懈创新理论与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毫不动摇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始终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融入血脉、植入灵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和国家事业迈向前进。
——毫不动摇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内涵、立场观点、方法路径的认识,结合哈尔滨实际大胆开展创新实践,着力破解产业结构不优、市场化和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僵化、创新动力不足等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蹄疾步稳地推动全面振兴。
——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任务部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一条新路子‛前进方向、‚两个全面‛奋斗目标、‚四个坚持‛重大任务、‚三长三短‛辩证方法和‚五个要发展‛根本路径,着重向打造既有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优势的新增长领域聚焦发力,着力推进动能转换、创新驱动、环境优化,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新优势,当好龙江 全面振兴龙头。
——毫不动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当前作风整顿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好漠不关心群众疾苦,对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新官不理旧账,服务意识差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思想僵化、创新意识不强,决策脱离实际、拍脑门,工作不落实、不履职尽责,工作标准低,工作不严不实不细等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典型表现,解决好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当好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主心骨‛‚领头人‛,不断开创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参考答案三:
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上,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时时刻刻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我们毕生的追求。
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非淡泊无以明志。说的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群众让我们站在台上,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要像孺子牛一样,扎根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的了解民情,在知晓民心上下功夫,零距离的体察民意,在和睦民风上做文章,零距离的办实事,在为民服务上求实效,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到的‚行大道,民为本,立天下‛。
在生活中,要恪守己心。《荀子•修身》里有这么一句话:‚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初心,深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使命,跟党从,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短的路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走,再小的事都需要认认真真去做。不管身居高位还是深处大山,我们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我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百姓好才是好,百姓兴才是兴,百姓的幸福才是我们的幸福。
在学习上,要坚持永无止境的信念。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学习,学无止境,加强自身的短板建设,不断给自己思想上补钙、学习上加压、能力上加油,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好实践抓住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将自己的软实力转化为工作中的硬功夫。要有立身为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身为牛,为百姓鞠躬尽瘁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二篇: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2012-2013复习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如何进行理论创新?
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5,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物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什么?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非常成功的?
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的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与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9,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好知性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②它是我们在实践中警惕右,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坚持把它作为推动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③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1,如何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坚持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产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1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③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多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1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
14,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重要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有不可代替的作用: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②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③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个性+共性)
②(个性)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③(共性)作为市场经济的制度,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6,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如何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领域中主题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他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7,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18,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
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重要性:①“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②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村,所以解决后“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③“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20,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什么?
① 最根本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2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②两个方面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以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我国社会主义人权指的是什么?
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24,如何理解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5,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7,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两者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第三篇:最新教育学特岗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B.师资水平C.教学条件 D.教学质量 4.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① 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 不均衡性
③ 重复性 ④ 个别差异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A 培养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6.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4.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A.六年 B.十二年 C.九年 D.十年 16.取得中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7.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8、以勒图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
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19、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2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21、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23、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24、在教师的职业形象中最基本的形象是
一、教师的道德形象――最基本的形象
二、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形象的核心
三、教师的人格形象――教师形象的整体体现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个体形象
25、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A.知识拓展能力B.设计教学的能力C.教学创新能力D.教育教学能力
26、教育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27、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28、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A.教育关系B.心理关系C.社会关系D.主客体关系
29.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30.《理想国》的作者是()。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3.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34.教育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心理现象 C思维和语言
3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 B 历史性 C 社会性 D民主性
3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37.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斯宾塞的《教育论》
3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9.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4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41.1919年,著名教育家()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4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
A、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43.古希腊三大教育家是()。
A、苏格拉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昆体良和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昆体良和柏拉图
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45.某教师经常体罚学生,学校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批评和教育,但他屡教不改,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可以给予他的最严重处罚是 A.解聘 B.扣发工资C.高职低聘 D.通报批评 46..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主体性C.连续性 D.示范性
47.课堂教学中,教师王某将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李某请出课堂令其补作业,这种行为侵害了学生的
A.人生自由权 B.财产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48.《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哪种情形,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有权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A.不能为学生提供图书、资料 B.不能确保学校教学设施的正常使用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不能有效维护学校周边秩序 49.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的含义是指
A.为学生制定同样的学习目标 B.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C.满足学生的所有愿望 D.不能批评学生
50.某学生不能遵守课堂的纪律要求,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且经常迟到、旷课,学校的哪种处理方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A.警告处分 B.记过处分 C.留校查看处分 D.开除学籍
5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 A.课本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习题训练D.学生学业成绩 52.下列哪条不符合新型的师生关系
A.唯教师之命是从 B.教师和学生互尊互爱C.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 D.教学相长 53.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A.教育学知识 B.教育心理学知识 C.教学论知识 D.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5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层次的,其中,最高层次是()。A亲近感 B期待感 C理解感和尊重感 55.()是师爱的最基本内容。
A亲近感 B理解和尊重感 C期待感
56.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学校 57.教师的天职是()
A教书 B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C培养人 D管住学生 58.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 爱岗尽业 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鞠躬尽瘁
5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系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60.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为人师表 C.热爱学生 D.勤于学习61.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A.管理者的角色 B.“研究者”的角色C.“榜样”的角色 D.“父母”的角色 62.下列哪些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①教师迫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退学或转学 ②教师禁止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③教师未经学生同意帮学生填报或修改志愿 ④教师提供学生成绩的方式不适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是培养
A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B建设者 C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6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是
A打破旧的分工所造成的片面发展。B体力与智力的有机结合 C德智体全面发展。65.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A只要用说明教育的方法就可以了 B 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也是可以的 C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66.爱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就是()。
A 关怀与热爱 B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 C爱护和必要的批评 67.学习活动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形式。A说服教育 B实际锻炼 C榜样示范 D指导自我教育 68.表扬是()的一种具体形式。
A奖励 B操行评定 C榜样示范 D说服教育 69.“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涂尔干 B杜威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71.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① 榜样示范法 ② 实验法 ③ 品德评价法 ④演示法 ⑤ 实际锻炼法 ⑥ 心理疏导法 ⑦ 说服法 ⑧测验法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⑦⑧
7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7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7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75.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7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77.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7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7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8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8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8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8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8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8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8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88.小学要坚持注重“双基”教学,即注重()的教学。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8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90、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91、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是()
A.价值性教育目的 B.发展性教育目的 C.操作性教育目的 D.终极性教育目的 92、“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学科课程理论 D.潜在课程理论 93、制定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课时数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94、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9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96、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奈勒 B.多尔 C.杜威 D.巴格莱
97、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A.道尔顿制 B.巴达维亚法 C.特朗普制 D.协同教学
98只考虑被评价对象应该达到的水平,而不受被评价对象在其特定整体中位置的影响,这种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 B.个体差异评价 C.绝对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9、信度是反映测试结果的()
A.区别性指标 B.准确性指标C.难度性指标 D.可靠性指标
100、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01、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访谈法
10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培根 103、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D.洛克
104、被一定的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是()A.非正式的教育目的 B.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C.终极性教育目的 D.价值性教育目的 105、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巴格莱 C.奈勒 D.多尔
106、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是()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07、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 B.赞可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108、肯普提出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A.目标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C.程序模式 D.过程模式
109、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情感上的需要而做出的失范行为可称为()A.情感型失范行为 B.传统型失范行为 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D.目的型失范行为
110、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
111、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2、学科课程又称()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13、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维果茨基 C.赫尔巴特 D.苏霍姆林斯基 114、非指导性教学属于()A.认知教学理论流派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流派 C.情感教学理论流派 D.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流派
115、行为目标描述的是()
A.学校的行为 B.教师的行为C.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D.学生的行为 116、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指标叫()A.信度 B.效度 C.区别度 D.难度 117、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是()A.迪克 B.加涅 C.肯普 D.斯金纳
118、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A.对话行为 B.讲述行为 C.指导行为 D.提问行为 119、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广域课程 B.国家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20、认为课程最终要有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是()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 121、国民教育的核心和实质()
A.高等教育制度 B.中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22、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12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 B.旧的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124、法律赋于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是()
A.教师职业的政治待遇 B.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C.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D.教师职业的权利
125.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2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127.(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2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2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3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3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3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34.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3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36.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37.“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8.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39、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140、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41、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42、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43、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144、“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 D.《春秋》
145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6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147.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14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展
149、根据教学教育性规律提出来的,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教学的目的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150、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151、教师的()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素养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52、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153、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的教学活动
15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155、“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156、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
A.主动性B.直观性C.引导性D.教师主导性 157、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来源: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58、“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5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6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6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16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16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16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7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7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7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7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17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7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7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
17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7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7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18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18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
183.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18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8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6.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187.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88.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89.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A.主体 B.客体 C.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D.以上都不是 190.“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说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C.列宁 D.加里宁
191.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192.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93.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194.《管子·权修》讲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反映出教师劳动的()特点。A.创造性 B.能动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95.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19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9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99.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20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0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C.基础 D.物质基础 20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3.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204.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205.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206.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 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207.()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A.习题B.课文C.目录D.附录
208.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209.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210.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211.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两种。A.启发谈话B.讨论C.讲述D.讲演 212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21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1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1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2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217.“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1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1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20.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2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2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223.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2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2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22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28.“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2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230.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23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23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33.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235.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23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237.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38.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C.教育D.教师
239.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240.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41.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4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243.教材包括()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244.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245.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246..“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24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24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49.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50.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时代。A.夏朝
B.殷周C.三国
D.秦朝
251.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国学制中第()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A.一
B.二
C.三
D.四
252.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称为()。A.少年
B.童年
C.青年
D.幼儿
25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素质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25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1619年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55.我国正在进行的五四制实验开始于()年。A.1981 B.1989 C.1991 D.1994 256.“明人伦”是我国()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国民党统治时期
257.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在()。A.1982年 B.1957年 C.1985年 D.1995年
258.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25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 260.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 26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262..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 26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 264.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
265.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 266..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267.()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 268.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 269.“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270.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
271.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272.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
273.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274.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7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 276.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A.主题报告会B.学科小组C.科技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 277.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78..“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27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
280.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8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282.教学过程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A.任务B.结构C.作用D.性质
28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8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285.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286.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作用。A.主导 B.决定 C.不主导 D.基础
287.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88.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其年龄一般是指()。A.9、10岁~12、13岁 B.10、11岁 ~ 13、14岁 C.11、12岁~13、14岁 D.12、13岁~15、16岁 28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的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 B.注意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290.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最主要的品质的是()。争议 A.忠诚热爱教育事业 B.尊重热爱学生C.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D.依法执教 291.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A.能动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92.1794年,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的国家是()。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29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导作用 294.初中生生理发展方面最突出的特征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B.心脏功能加强 C.性成熟 D.肌肉增长快 295.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教育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A.幼儿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学教育 D.中小学教育
296.20世纪以来逐渐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名独立的学科的是()。A.教育概论 B.德育论 C.课程论与教学论 D.教育管理学 297.20世纪60年代末,(A)成为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A.教育人类学 B.教育评价学 C.教育技术学 D.教育未来学 298.()又称教育工艺学。
A.教育人类学 B.教育评价学 C.教育技术学 D.教育未来学 299.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完整的教育专著是()。A.《学记》 B.《中庸》 C.《礼记》 D.《论语》 300.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 301.()主张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2.()被人们看成是传统的教育学的代表。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3.美国教育家()曾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从做中学。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4.()提出的教育理论,被看成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A.布鲁纳 赞科夫 瓦根舍因 B.布鲁纳 夸美纽斯 瓦根舍因
C.卢梭 赫尔巴特 杜威 D.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杜威
305.()倡导“发现法”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A.杜威 B.布鲁纳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306、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应坚持()
A对现实社会需要的适应 B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越 C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D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对立 307、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校本课程
308、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的课程一般被称为()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核心课程 309、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310、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库尔特•勒温 B史蒂芬•考瑞 C吉鲁 D巴班斯基
311、在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开展的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31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13、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14.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原则的要求。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315.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
A.快乐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纲要信号教学法” D.导学式教学法 31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17.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18.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319.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3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321.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322.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32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24、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32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26.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的特征
B.稳定性的特征 C.差异性的特征 D.不均衡性的特征
327.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是()A.教学策略 B.教学设计 C.教学思想 D.教学模式 328.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329.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机构是()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三轨学制 D.多轨学制 330.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A.2~3人为宜 B.5~8人为宜 C.10人以上为宜 D.20人以上为宜 331.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332.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333.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334.顺序性与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整体性
335.语文句子中的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目标性知识 336.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 B.狄尔泰、斯普朗格 C.杜威、克伯屈 D.鲍尔斯、金蒂斯 33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处于()
A.从属地位 B.主导地位 C.主体地位 D.边缘地位
338.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康德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小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神话起源说。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2500年前的埃及。339.双轨学制最早产生于【
】 A.西欧 B.东亚 c.北美 D.南美
340.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规律,做到【
】
A.循序渐进 B.抓关键期 c.凶材施教 D.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341.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 342.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心理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物质性隐性课程D.观念性隐性课程 34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
345.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
A.情感型失范行为B.目的型失范行为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D.传统型失范行为 346.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 A.导生制B.道尔顿制c.活动课时制D.特朗普制 347.最经常使用的认知学习评价的方法是【
】 A.行动观察B.实验C.测验 D.评定
348.在教育研究中,非结构性观察也可视为【
】
A.定量观察B.定性观察c.变换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 349.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
A.有感染力B.准确C.富有个性D.富有感情
35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A.内法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35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35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研究B.示范C.敬业D.管理
353.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A.兴趣B.图表C.课程计划D.书 354.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经验D.间接经验 355.《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35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357.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35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59.()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360.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
361.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三类。
A.社会活动B.探究性活动C.学科活动D.个人活动 362.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主客体 D.以上都不是
363.提示教育本质,就必须明确教育的(),这是认识的规律。A.社会属性 B.物质属性 C.目的要求 D.根源所在 364.()是教育的核心特点。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纲领 D.培养人 365.教育活动的()是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活动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A.双边性 B.认识规律 C.实践性 D.多彩性 366.教育的效果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即教育的(D)。
A.客观、客观性 B.主观、主观性 C.实践、实践性 D.未来、未来性 367.班级授课制始创于()世纪,总结推广于()世纪。A.15、16 B.16、17 C.17、18 D.18、19 368.教育对人的影响不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且也是()。A.起主导作用的 B.起意志作用的 C.起终生作用的 D.全面系统的 369.主义的教育包括()和()教育。
A.学校、家庭 B.学校、社会 C.学校、家庭和社会 D.制度化、非制度化 370.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多媒远程教育属于()教育。A.制度化 B.学校 C.社会 D.地方 371.()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理念。A.高等 B.职业 C.远程 D.终身
372.社会构成要素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自然环境 B.人口 C.物质资料 D.物质资料生产 373.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 D.人口 374.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人才 B.培养人才 C.造就人才 D.培养可以造就人才 375.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人口质量的精神要素的是()。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道德水平D.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376.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是()。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个别教育 377.()可以促进个体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A.劳动 B.实践 C.教育 D.学习378.教育的基本属性是()。
A.教育的传递功能 B.教育的筛选功能 C.教育的经济功能 D.教育的社会功能 379.教育与生产联系起来的桥梁是()。
A.劳动力 B.生产工具 C.劳动力再生产 D.劳动对象 380.现代教育的文化发展的主要是()。
A.文化的传递、保存 B.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C.文化的创造和更新 D.文化的传递,传播 38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对教育的研究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投资。A.生产力 B.社会性 C.技术性 D.管理性 382.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是()。
A.价值观念和取向 B.生活方式 C.民族思想信念 D.风俗习惯 383.我国教育结构,从纵向上看主要有()。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大专教育 D.技工教育
384.()继承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以人的肉体感官为基础的人性论观点,创立了他的人本主义人性观。
A.苏格拉底 B.泰利斯 C.费尔巴哈 D.柏拉图 385.古希腊的()认为人的本原在于“灵魂”,真理存在于人的心灵里,人学习知识的实质就在于认识自我。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386.()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 B.身体素质 C.心理素质 D.主观能动性
387.()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在周围并影响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重要条件。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
D.天然环境 388.儿童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室内活动 B.游戏活动 C.学习活动 D.户外活动
389.()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身体和智力方面,也表现在对人的思想的巨大影响作用方面。A.社会实践 B.经验实践C.教育 D.意志 390.教育是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前提的,()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A.身体素质 B.遗传素质C.心理素质 D.身心素质
391.()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A.实践活动 B.主观能动性C.意志 D.教育
392.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但从来都不是(C)的消极产物。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 D.教育
393.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超过()所能提供的条件。A.生产力 B.社会 C.生产关系 D.物质关系
394.西方古希腊时代,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构成的。A.物质 B.空气 C.水 D.火
395.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就是性善论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
A.卢梭 B.孟轲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396.所谓人的发展的外因就是指影响()的一切外部客观条件。A.身体发展 B.个体发展 C.心理发展 D.个人发展 397.()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实践活动。A.游戏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育 D.学习活动 398.人的发展取决于(),“不管个人在主观是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是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A.物质关系 B.生产关系 C.思想关系 D.社会关系
39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目的充分体现了()。A.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思想B.北洋政府的教育宗旨
C.清末统治者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D.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教育思想
400.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21世纪的新一代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决定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首先提出的。A.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9年6月13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01.育的实施应该从()阶段开始。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402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0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和压迫
404.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405.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B.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C.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发育D.使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技巧 406.教育目的的指向性决定了教育目的的()。A.导向功能B.聚合功能C.控制功能D.激励功能
407.()是传播系统的年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技能的教育。
A.美育B.体育C.德育D.智育 48.()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学科,某个专业特定的具体标准,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D.素质教育 409.现代学制与古代学制有质的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化 C.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410.学校教育具有()。
A.改革性 B.多样性 C.单一性 D.继承性
411.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必须从()着手。A.改革教育体制 B.改革教育方法 C.改革教育内容 D.增加教育经费 412.实行双轨制的国外学制为()。
A.美国学制 B.德国学制 C.印度学制 D.中国学制 413.制约学制的性质和状况的首要因素是()。
A.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B.文化传统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4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颁布。A.1982年 B.1983年 C.1981年 D.1985年 415.实行单轨教学学制的国家是()。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法国
416.我国实行初等教育的机构是()。A.幼儿园 B.小学C.初中 D.高中
417.我国实施时间最长采用范围最广的学制是()。A.五四学制 B.五三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九年一贯制 418.教育内容的基本信息载体是()。
A.教材
B.教学大纲 C.教育杂志
D.光盘 419.教育内容应具有全面性、基本性和()。A.易懂性
B.基础性 C.现时性 D.大众性 420.()被称为工具课。
A.物理课
B.历史课 C.化学课
D.语文课 421.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运动和()。
A.田径
B.武术 C.卫生保健
D.球类运动 422.教科书和()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育杂志
423.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说明和()部分。A.意义 B.目的C.本文 D.任务
424.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在()年。A.1999 B.2000 C.2001 D.2002 425.()是美育的主要方面。
A.文学艺术的美 B.大自然的美 C.社会生活的美 D.绘画 426.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是()。A.体育运动 B.军事体育运动 C.体育 D.卫生保健
427.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了()应交给地方政府。
A.学校经费管理权 B.基础教育管理权C.中等教育管理权 D.职工教育管理权 428.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A.初等教育 B.大学教育C.小学教育 D.小学和初中教育
429.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结构;二是学校的教育()A.管理 B.制度C.内容 D.目的
430.()作为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
A.家长委员会 B.家长学校C.相互访问及通讯联系 D.研究家长会
431.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的下一代应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体现了(A)原则。
A.全面施教 B.以身作则C.要求一致 D.爱严结合 432.在人生的历程中,人所接受的最长时间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A.融合性 B.感染性C.终身性 D.先导性
433.()促进了社区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教育社会化。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434.()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A.学校 B.家庭C.社会 D.社区
435.家庭教育的()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成败。A.制度 B.确定C.目标 D.内容
436.社区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诸多的限制。社区成员不受年龄、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体现了它的()。A.区域性 B.群众性C.多样性 D.开放性
437、“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A阶级性特点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特点 C等级性特点 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的特点
438、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学生与各方面的交往 B教师的教育 C家长的严格要求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439、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440.《爱弥儿》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D.《人的教育》 44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发展学生的智力C.形成技能D.培养个性 442.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
443.()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B.婴儿C.小学D.幼儿园
444.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445.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A.劳动任务B.工作性质C.劳动对象的特点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446.个人活动包括()。
A.体育竞赛B.学科小组C.科普讲座D.写日记 447.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孔子B.墨翟C.董仲舒D.朱熹
448.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44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450.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451.基础型课程是()。
A.广域课程B.必修的课程C.相关课程D.选修的课程 452.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
A.赫尔巴特B.伊里奇C.怀特海D.克伯屈
453.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 45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45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5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45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45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45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6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46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46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46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46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C.1987年
D.1988年
465.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C.分支型 D.五四制
46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46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46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C.怀特海
D.克伯屈 46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470.由于文件起革水平不高构成的障碍属于()方面的障碍。A主观
B客观
C沟通渠道
47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72.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A.0-2岁B.2-7岁C.7-11岁D.11-16岁
473.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A.记忆能力B.语言能力C.思维能力D.行走能力
47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47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 47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47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47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47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48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 48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 48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
48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8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485、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86、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48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488、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489.()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思想教育活动 490.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教育评价 B.教育途径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491.智力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492.课外活动的()特点,是广大学生多种才能得到发展的基本保证。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式上的多样性 D.活动上的自主性 493.配合党和国家开展政治宣传教育的中心内容是()。
A.思想教育活动 B.科学技术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494.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而组织的活动是()。A.思想教育活动 B.社会公益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495.其中()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A.思想教育活动 B.科学技术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496()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活动 C.人活动
D.乐活动 497.下属于常见的社会实践形式是()。
①参观 ②访问 ③生产劳动 ④军训
⑤公益活动 ⑥社会调查 ⑦勤工俭学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⑦
C.①②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98.以下属于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的教育活动是()。
A.各种集体活动 B.各种展览、表演和竞赛C.参观、访问和旅行活动 D.娱乐活动 49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500.“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501.以下属于赫尔巴特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
50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50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铂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七本位论 504.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505.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宅.纳
50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507.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颞叶B.枕叶C.布洛卡区D.顶叶
508“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A.再认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 509.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510.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我原则 5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512.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513.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A.概念B.命题C.表象D.图式
514.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15.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属于 【
】
A.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B.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c.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D.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516.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是【
】
A.自我意识缺失 B.心理问题减少 c.行为问题减少 D.学习目的实用化
517.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是【
】
A.培根 B.苏格拉底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518.学校的校风属于【
】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观念性隐性课程 c.制度性隐性课程 D.心理性隐性课程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11、农业社会的教育所具有的特征包括(ABD)A古代学习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与生存劳动相分离E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12、体育的任务包括(ABCD)
A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C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
13、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ABCDE)
A独立性 B选择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E自我意识性
14、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包括(BCD)
A内容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E手段模式
15、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ABDE)
A强调内容的一致性
B强调内容的实用性C课程主要内容来自儿童的经验
D课程主要内容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E课程主要内容来自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 16.教育测量的功能有(ABCD)。A.诊断B.评价C.选拔D.就业指导
17.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有(ABC)。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18.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ABCD)。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19.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BCD)几类。
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20.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ABC()。
A.管理过程的教育性B.管理目标的一致性C.管理对象的特殊性D.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2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2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2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2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2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3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31.意志品质包括哪些方面?(ABCD)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3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33.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4.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35.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36.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7.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3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9.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40.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4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到:(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2.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D.速度E.理念
43.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E.做 4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 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45.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46.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47..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48.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49.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50.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51.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2.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BC)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53.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5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55.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56.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57.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58.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CDE)A.表演评价法 B.作品表现法 C.整体印象评价法 D.操行评定评价法 E.操行计量评价法
5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社会教育 60.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ABCDE)
A.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 B.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C.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D.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E.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61.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BCD)A.思想 B.政治 C.经济 D.文化 E.体育 62.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ABCDE)
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新的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 E.使用检索工具 63、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主要指(ABC)。
A免费教育 B 具有强制性 C由法律规定的 D随意性 64、德育过程的途径有(ABCD)。
A 班主任工作 B 团队活动 C 各科教学 D 政治课 65.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ABCDE)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整体性 66.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杜威提出
(AD)A.从做中学 B.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
C.教学应当脱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 D.教育即生活 67.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ABCD)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E.地理起源说 68.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ABC)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外部形象
69.研究发现,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BCDE)A.自杀 B.攻击 C.退缩 D.焦虑 E.恐怖 70、德育过程的途径有(ABCD)。
A 班主任工作 B 团队活动 C 各科教学 D 政治课 71、教师的劳动具有(ABD)等特点。
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简单重复性 D 创造性 72、美育主要是通过(ACD)等途径进行。
A 艺术美 B 语言美 C 自然美 D 社会美 73、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AB)。
A 物质前提 B 自然基础 C 内因 D 外因 74、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ABC)。
A 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B 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 C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D 表现教师的权威 75、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ABCD)。
A 相对独立性 B 生产性 C 社会性 D 永恒性 76、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ABCD)。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连续性 D 差异性 77、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有(ACD)。
A 要受外部条件影响 B 信息加工 C 内部矛盾斗争转化 D 行动表现 78、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的含义是(ABC)。A 教学要具有科学性 B 教学应该有思想性
C 科学性与思想性应在教学中统一起来 D 教学必须具有知识性 79、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主要指(BC)。
A 免费教育 B 具有强制性 C 由法律规定的 D 随意性 80、我国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主要问题是(ACD)。A 普通中小学比例过大 B 本、专科比例不协调
C等职业技术教育过于薄弱 D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在校生的比例不合理 81.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包括(CDE)。
A.学习目的的单一化 B.自我意识减弱 c.生理成熟期提前 D.价值观念多样化 E.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多
82.教学设计的特征包括(ABC)。
A.指导性 B.操作性 C.预演性 D.隐含性 E.难控性 83.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ABCE)。
A.观察法 B.作品表现法 c.问卷法 D.整体印象法 E.表演评价法 84.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BCD)。
A.目的在于揭示普遍规律而促进理论的发展
B.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c.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 D.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E.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方案 85.2l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ABCE)。
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教育全球化 E.教育个性化 86.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ABCDE)。
A.自我意识性B.创造性 C.调控性D.选择性 E.独立性 87.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包括(CDE)。
A.从重视学生向重视教师转变 B.从重视能力向重视知识转变c.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
转变 D.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E.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88.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ABE)。
A.整体印象评价法B.操行评定评价法 C.表演评价法D.实验法 E.操行计量评价法 89.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包括(ABCDE)。
A.描述教育的研究B.改进教育的研究c.置身教育之中的研究 D.为了教育的研究 E.解释教育的研究
9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包括(ABCDE)。A.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B.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c.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D.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E.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
91、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的特点是(ABCD)。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不均衡性 C 稳定性和可变性 D 个别差异 9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有(BCD)。
A 讲演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参观法 9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的(ABCD)。
A 国际交流性 B 历史继承性 C 不均衡性 D 与社会意识形态及相互作用 94、学校产生的条件(AB)。
A 文字的产生 B 出现了体脑分工 C 出现了阶级 9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于教育的(AD)。
A 继承性 B 民族性 C 生产性 D 国际交流性 96、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有(BCD)。
A 讲演法 B 演示法 C 参观法 D 实验法 97、讲授法的主要活动方式有(ACD)。A 讲演 B 提问 C 讲述 D 讲读 98、体育的基本要求有体育锻炼的(ABCDE)
A 全面性 B 系统性 C 多样性 D 经常性 E 适量性 99、由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需要(ABC)支持。A 道德情感 B 道德信念 C 道德意志
100、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CD)。A 马列理论 B 科学文化知识 C 法纪 D 文明礼貌 101、美的表现形态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ACD)。A 自然美 B 人工美 C 社会美 D 艺术美 102、一个人自我教育水平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AB)。
A 自尊心荣誉感 B 积极表现和上进要求 C 自我分析能力和道德评价水平D 个人集体观念和集体所形成风气 103、劳动教育就是(ABC)。
A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B 养成受劳动习惯 C 爱护劳动成果 D 为社会创造财富
104、古代教育(奴隶和封建社会)的显著特点是(CD)。
A 全民性 B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C阶级性和等级性 D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105、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是(ABCD)。A 多端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影响的多方面 10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ABC)应尽职责。A 班主任 B 各科教师 C 学校领导
107、知行统一,就是(AD)。
A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B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C理论加实践 D 认识与行动统一起来 108、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有(BC)。
A 理论性 B 长期性 C 示范性 D 现实性 109、德育的基本内容是(ABCD)。
A 劳动教育 B 爱国教育 C 纪律教育 D 集体主义教育
110、教学大纲规定着(ABC)。
A 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 B 教学进度和教法要求 C 知识结构 11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又称(AB)。A 茶馆式教学法 B 发现法 C 自学法 112、在备课中有句俗话“吃透两头”,“两头”指的是(AC)。A 备好教材 B 备好教法 C 备好学生
113、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是(ABCD)。A 多端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影响多方面性 114、教学的基本任务有(ABCD)。
A 传授知识 B 形成技能 C 发展智力 D 形成道德品质 115、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ABCD)应尽的职责。
A 科任教师 B 团委书记 C 学校领导 D 班主任 116、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ACD)。
A 社会性 B 不可预测性 C 生产性 D 相对独立性 117、人民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ABD)。
A 示范性 B 创造性 C 形象性 D 复杂性 118、美育的特点是具有(CD)。
A 长期性 B 可塑性 C 形象性 D 感染性 119、义务教育的含义包括(AD)
A 免费教育 B 普及教育 C 自愿教育 D 强制教育 120、教学组织形式的辅助形式是(AC)。
A 个别教学 B 课堂教学 C 复式教学 D 电化教学 121、下列各原则属于德育原则的是(ACD)。
A 方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势利导原则 D 争取教育优势原则 122、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有(ABD)。
A 家庭访问 B 家长会 C 班会 D 书面联系 123、美育的特点是(AD)。
A 形象性 B 创造性 C 直观性 D 情感性 124、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是(ABC)。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连续性 D 形象性 125、下列属思想品德教育原则的是(AD)。
A 方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因势利导原则 126、关于教学含义的错误观点是(ABC)。
A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 127、按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有(BD)。
A 讲授课 B 综合课 C 复杂课 D 单一课 128、美的表现形态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ABC)。
A 自然美 B 社会美 C 艺术美 D 外在美 129、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AC)。
A热爱学生 B 广博的兴趣爱好 C 热爱教育事业 D 深厚的专业知识 130、备课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是(ABC)。
A 备教材 B 备学生 C 备教法 D 备上课 131、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AB)。
A 方向性原则 B 因势利导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2、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AC)。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分组教学 133、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ABD)。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134、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是(ABC)。
A全民性
B义务性
C全面性
D发展性 135、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C)。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13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AD)。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37、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138、下列属于古代学校的有(ABC)。
A 书院 B 庠 C 校 D 学堂 139、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BC)。
A 中心环节 B 出发点 C 归宿 D 依据 140、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C)。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14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BCD)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42、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ABCD)。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143、课的类型是根据(AB)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44、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ABCD)。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145、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C)。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146、课的类型是根据(AB)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47、作为一名教师,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ABC)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 学生身体素质 148、古代教育包括(BC)社会教育。
A原始
B奴隶
C封建
D资本主义
E社会主义 149、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150、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民主评议
151、我国小学课程计划规定()采取统一的要求,在全国统一实行.A学校教育目标 B学科的设置 C教学要求 D教学点时数 E教学方法 152、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有()。
A行政方法
B法律方法
C教育方法
D经济方法
E学术方法 153农业社会的教育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E.教育的公告性日益突出 154体育的任务包括()
A.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 C.培养良好的 体育道德品质 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人才
155.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
A.独立性 B.选择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E.自我意识性 156.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包括()
A.内容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E.课程的主要内容来自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 157.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158.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支配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159.老师没关系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老师申诉
160.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事情申报,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事情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名确行使职权。C,断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紧张事项,监视校长和学校其他认悠哉旅游网怎么样的事情 D,罢免校长
161.学校没关系解聘老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老师不愿与之同事的B,蓄志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事情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62.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活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为改进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一再练习4次 163.10、教师的劳动具有(ABCD)等特点。
A 个体性 B 协作性 C 长期性 D 复杂性 164.165.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66.新课程评价要求淡化(甄别)(选拔)功能。167、教育实验涉及的基本要素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168.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原则有(科学性)(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扩展性)原则。169、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的特点有(吸纳式互动)(编码组合互动)(反思体验互动)170、体验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潜在性)(反刍性)(后摄调控性)
171、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课程包含的指定板块有(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172、属于显性课程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活动)173、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敏锐性)(灵活性)(联动性)(整体性)174、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多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形式)的组合 凭借已有知能理解消化新知,生成同化结构的个体互动。175、同化互动特点(探究提取性)(吸纳同化性)176、一般思维应具有的品质为(广阔性)(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177.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是(师生关系)(校风)
178、创新发展的思维策略所包含的要素有创新(精神)(思维方法)(技法)179、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多元化探究互动)(思辨的探究结论)180、体验性构成的要素是(反应)(体验)(领悟)
181、按照试验的目的、任务,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182、贯彻教育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需要考虑的条件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183、问题情境策略主要特点①情感冲击力强:②内部驱动力强:③合作互动力强④整合建构力强
184、案例研究的特点是(客观性)(典型性)(有效性)(灵活性)(综合性)185、中小学个案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186、合作性学习的品质有(诚实求真、和睦相处)(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187、教与学的调控策略具有的特点是(指向性)(融合性)(后)(完善性)188、教学互动要素主要包括(互动主体)(内容)(互动工具、)(互动方式)189、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190、下列属于质性评价的方法有(学习日记)(操行评语)(成长记录袋)(典型题例分析)(行为观察记录)
第四篇:中特专题
中特
二、专题研究题
1、我国审批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成就、问题
历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随着整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而渐进发展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阶段一:1979年到1982年。主要围绕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展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所进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的权利下放。一方面,扩大了地方的计划管理权;另一方面,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这一时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没有摆脱传统管制型政府的思维模式,改革仍然在计划经济的审批制度圈子里徘徊。(2)阶段二:1983年到1988年。将重点放在下放权力、减少审批层次上,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精简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等目标。(3)阶段三:1993年到1997年。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1993年3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减少具体行政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要坚决把属于企业的权力下放给企业,把应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4)阶段四:从1998年至今。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广泛而深入的发展阶段,在历次行政审批改革的基础上,本次改革注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也在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成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1)健全机构 清理项目。为适应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需要,取消了原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监察部牵头、中央编办和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组成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国务院部门的审批项目先后进行五轮全面清理,逐项进行审核论证。在工作中,坚持把取消调整审批项目同促进政府部门有效履行职能结合起来,坚持与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方面改革有机结合,坚持完善审核论证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在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对国务院部门拟新设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严格把关。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新设行政审批项目审查论证机制。(2)健全制度 加强监督。全国已建立行政审批配套制度8000余项。目前,以行政许可法为核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各地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2800多个,省、市、县、乡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十年来,我国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及其派驻机构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对违法设立审批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督促有关部门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3)改进方式 提高效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推进了依法行政,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加强了政府管理创新,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存在问题:(1)权利分配问题导致行政审批权难集中,其实质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2)审批授权问题导致改革难实施。主观上:部门领导不愿削弱自身权利;客观上:法律法规、行政问责、监管制度不健全,窗口工作人员资质参差不齐,领导不敢下放权利。(3)上下不对应问题导致改革难推进。从省一级到县一级都在进行改革但工作基本上是处于单干状态,上下不对应缺乏统一领导与指挥,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实现上行下效。(4)行政审批事项界定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改革难彻底,主要表现在对非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上,具体表现为:事项不清、设定权限混乱、审批期限不明确、审批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审批方式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法律责任约束等。
解决:1.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规范和监督3.做好取消、调整和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工作4.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法》的配套制度
5.清理规范和培育发展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
2、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历程和成就、问题
历程:收入分配改革的历程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分为两部分:(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种根据个人劳动差异分配基本生活消费品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超过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部分采取福利分配的方式。这种分配方式下的特色是平均主义,个人收入差距不大。(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1978-1987中共十三大召开,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阶;1987-1992中共十四大,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阶段,1992年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十六大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十七大及其之后的改革 :08年个税起征点1600调至2000,09年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10年个税起征点2000调至3500,12年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成就:(1).建立并实施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相适应,建立了微观自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新体制。微观自主:家庭联产承包,绩效工资等 ;宏观调控: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新型合作医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等 初步建立起微观自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新体制;(3)广大居民的收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978-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至1.57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至4761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至4007万。
问题:收入的不平衡性,收入差距过大,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也已是不争的事实。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现行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初次分配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行政力量在初次分配领域仍然发挥作用;垄断行业以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国家在初次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缺失;
二、再分配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税收制度不健全,限制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加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3、我国人权保护的历程和成就、问题
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也不断推进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权的发展已经进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纵观我国人权保障经历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
历程及成就:
1978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中国人权保障新“原点”;1982第四次修改宪法,在宪法中列举了28种公民权利;1991年,国务院有发布首份“人权白皮书”,从此人权被称为“伟大的名词”;2004年,我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入宪法,使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基本原则;2007年,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写入党章,十七大报告中赋予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等多种新人权;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制订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发展规划;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12-2015)年》,这是中国政府第二次制订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发展规划,这个计划对今后四年中国人权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作出了规划。
问题: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不完善;人权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立法方面还存有空白;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对保障人权方面认识不足,侵犯人权现象时有发生;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法律规定不够具体且措施不得力;保护人权财政投入不足
完善途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约束政府权力,形成有限政府;推进司法改革,谋求司法独立,实现司法公正;建立专门人权机构;加强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尽快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加强对干部和执法人员人权保障的教育
4、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和趋势
问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尚未形成;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包括有效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还不到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体系尚需加强;群众根本利益问题的解决方式;地方和基层社会管理责大权小问题
趋势:
从片面到全面:在思想观念上,要实现从片面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转变
从管理到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要着眼于增加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从“管理管控”到“寓管理于服务”的转变
从一元到多元:在管理主体上,要实现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
从控制到协商:在管理方式上,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实现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的转变
从事后到事先:社会矛盾和问题实现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的转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从简单到综合:实现从简单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
5.我国反腐败的历程和成就、问题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
1、历程:
第一阶段:轰轰烈烈反腐期 大致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是出台多项措施打击和惩治腐败。第二阶段:腐败滋生蔓延期大致发生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对内改革、对外
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在经济领域里开始了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腐败主要表现在商品、信贷和外汇等“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腐败现象在这些行业或领域及一般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出现并蔓延起来。第三阶段:腐败泛滥期大致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初期。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已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经济领域里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不完善,使得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钻制度的漏洞,“权力”往往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利用制度上的漏洞疯狂地聚财敛财。而对腐败的打击则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多是被动的、防御性的。第四阶段:腐败分子开始受审的高峰期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明显的加大了反腐力度,开始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党纪国法相继出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定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
2、中国反腐现状:腐败现状特点:腐败范围越来越广。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窝案、串案明显增多。“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取得成就:
(2)依法查处了大量的违法违纪案件,捍卫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在战略上反腐败的斗争实现了三个转向: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由群众运动反腐、权力反腐逐步转向制度反腐,依靠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3)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反腐倡廉的路子,并形成了共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而,基本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4)纪检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地方纪委虽然仍由同级党委领导,但不再强调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二是组建了专门的巡视机构和巡视队伍;三是对各部委派驻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直接领导。这使纪检查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大增强,纪检查机构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5)反腐败的十大具体措施得到贯彻和落实。(6)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腐败行为取得很大成效2003年中国人大批准了由140多个国家缔结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从而奠定了与各国联手打击外逃贪官的国际法基础。(7)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存在问题(中国目前的反腐形势)
(1)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中国每年实际发生的腐败案件,大大高于最后得以处理的案件,而且这个“呆账”仍在以一定的速度积累。(2)窝案、串案、集体腐败越来越多。(3)贪官外逃和资本外逃十分猖獗。(4)外企腐败严重。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华跨国企业逃税总额每年高达300亿元。目前中国已批准成立40多万家外资企业,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手段逃税和避税,造成账面上大面积亏损。(5)腐败分子前仆后继,顶风作案突出。尽管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但顶风腐败十分突出。(6)“一把手”腐败。
(7)徇私渎职的腐败行为相当严重。因循私渎职和官僚主义等,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行政腐败直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8)腐败向各个行业蔓延,发案部位网状延伸。由传统的单位内部犯罪,演变为带行业、系统特点的犯罪;由原来的主要是生产、生活原料领域犯罪,发展到主要是生产要素领域犯罪;由以往主要是一般行政管理部门发案,蔓延到主要是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和掌管人财物的要害部门发案。(9)腐败形式花样翻新。犯罪集团和腐败分子打着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旗号,用表面合法的形式掩盖其腐败行为。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很大。反腐对策建议:
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1)、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改革干部人事制。一是用民主和竞争原则完善干部选
拔任用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一是使各种监督力量达到总体协调。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三是尽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四是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和“零容忍”的原则。
以法制保障反腐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1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2严格执法: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
6.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和成就、问题
历程:(一)第一阶段:1949—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创建与确立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两大历史事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本阶段主要成就其一,确认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使民主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扩展至全体人民;其二,创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并扎实地推进民主参与的实践;其三,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二)第二阶段:1957—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偏差和失误。由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萌芽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造过程中,并强烈地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影响下和“左”的思想的干扰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经
受了冲击。政治上高度集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三)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陷入混乱和遭到破坏。这一阶段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大民主”运动阶段,也是“为民作主”代替人民民主阶段。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曾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的衰败(四)第四阶段:1976—1997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恢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即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恢复和重建时期;1978年12月至1989年4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时期;1989年5月至199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推进与深度发展时期。(五)第五阶段:党的十六大至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了对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机制,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主要成就
1.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具有最广泛基础的民主制度。
2.建立并逐步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4.9)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是人民当家作主, 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基本形式,因此,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建设。
3.开创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确立并基本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5.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民主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的总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新的政府职能体系已初步形成,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6.拓展基层民主建设, 健全公民权利保障制度
基层民主建设和保障公民权利是密切联系的。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国有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在大力拓展基层民主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加强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制建设。近年来, 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统一管理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扶贫制度;建立个人生活保障线, 切实保障的生活水平;对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法规, 保护这些人的基本权利。
7.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 加强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 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一, 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法律框架已经形成。第二, 我国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机构日趋完善。第三, 法律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 公民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与民主建设的实践之间的矛盾:一是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存在民主工具化、手段化倾向,没有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从而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二是对我国民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思想认识不足,把民主政治建设看得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使得主观脱离客观,缺乏严肃的理性思考。三是对西方国家民主,不是盲目追寻就是一概否定,对民主在我国的运行没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四是民主意识比较薄弱,公民参与意识和意愿不强,参与能力水平不高。
(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其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而言,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臃肿庞大的党政机构、等级授权的干部制度、林林总总的官僚主义、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还没有根除,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人治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着重实质民主、轻程序民主的问题,注重民主的内容,忽视民主的实现形式,加大了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难度。
(三)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矛盾
我国民主政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但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民政治参与能力严重不足;城市基层参与机制还不健全,居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不畅通;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缺乏力度,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职工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方面缺乏制度规定。《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妨碍着一些民主措施的有效落实,这些不足都影响了人们诉求的表达、权利和利益的实现。
(四)公民政治权利的多维与监督缺位的矛盾
在民主实践中,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缺乏具体法律保障。在监督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法规不完善,权利监督机构不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操作性,人大和政协存在“虚位化”倾向,监督往往只停留于搞调查、听汇报、作批评、提建议,因而弹性大、刚性小。监督机制虚置,政治监督不到位,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这也是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体制机制根源。
四、原因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尽管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原因——经济基础不发达
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作为前提和基础,与现代政治文明相适应的公平、效率、竞争、民主、法制等进步政治理念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派生产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发育还不成熟,整个社会缺乏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限制了公民现代政治观念、政治意识的生成,影响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影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二)政治因素——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总的来说还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具体制度还存在着弊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显得严重滞后。权利过于集中,社会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司法缺乏独立性,行政管理体制中仍存在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
(三)制度因素——民主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扩大人民参政、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是一些有关民主践行的具体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操作性,存在人民群众民主权利行使空间小、落实难的问题,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法制建设方面,法制不完备,法制意识薄弱,重人治、轻法制的现象突出,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者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同样也制约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启示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研究,同时必须充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三)必须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四)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以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五)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Add:如何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总结几个原因:市场经济发展;收入机制不完善,如灰色收入;垄断——认为造成不公平竞争;个人能力或努力程度的不同;西部农村基础弱
一、知识题复习提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动力
2、四个尊重的内含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和途径、举措
4、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自由、平等与民主的关系是什么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意义
8、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9、党的建设的五个方面内容是什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五篇:特岗教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经典真题回顾
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考生一定要准确记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及其人物。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解析】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我国西周时期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
【解析】 该题考查主要的教育家及其所对应的理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是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教育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B.科学技术C.生产劳动D.经济建设
【解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案 例 分 析
【案例】
六年级某班老师收到了几个学生联名书写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都已十二三岁,已经长大了,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在这个年龄都很有主见了。可是在您眼里,我们还是一群小孩子,总想时刻保护我们、监督我们,规定我们这么做,不让我们那么做。可是老师,您是否想过:我们现在不开始尝试做一些事,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我们多么希望老师放手让我们自己组织班、团(队)活动,让我们在各种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以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增长社会生活的经验,将来立身社会,就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即使摔跤了,也不会垂头丧气,失去斗志……”如果是你,读了这封学生的来信,你想到了教育中的哪些问题,从中得到了何种启示?
【评析】 这封信代表了很多即将走向青春期孩子的共同心声。他们反对保姆式的教育,要求“松绑”,希望有更多的独立自主的权利:他们要做主人,要求老师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育的对象,而且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并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始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全部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育中的学习,是学生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别人不能代替。学生希望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愿望,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二、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典真题回顾
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所以本题选B。
2.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三个概念的辨析,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清楚。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而教育目的是规定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见本题选B。
3.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主要指生理机能的成熟,包括各种身体组织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增长以及体质的增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精神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外铄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因素,这几方面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另一表现。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构成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教育唯有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方能生存与发展。然而,教育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经典真题回顾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须准确理解记忆四个规律的内涵。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解析】 考生须准确理解这句古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可见,这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为B。
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解析】 洛克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二、教师的概念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大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知识素质
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3.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的功能
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其教育的性质、功能也就不同。
(二)激励功能
尊师爱生不仅为师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使师生间从中得到激励,激发其向上的精神。
(三)调控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而且还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
(四)社会功能
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文明风尚的播种机。
经典真题回顾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师观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而一度盛行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二、教师的概念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大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知识素质
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3.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的功能
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其教育的性质、功能也就不同。
(二)激励功能
尊师爱生不仅为师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使师生间从中得到激励,激发其向上的精神。
(三)调控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而且还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
(四)社会功能
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文明风尚的播种机。
经典真题回顾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师观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而一度盛行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五章 教学与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育过程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和美育过程等,而教学过程与课外活动过程、校外活动过程是同一个层次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门特定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课程的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从开始到结束;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部分。
二、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以上阶段既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又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是非真伪,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五、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七、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述评
课程理论就是研究学校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的规律的理论。综观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不管多么复杂,仍然可以看出曾经主要有三种课程理论在历史上乃至今天起着支配作用。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是一种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拉梅尔德和巴西学者费莱雷。
3.学生中心课程论
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
经典真题回顾
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活动 D.社会劳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解析】 讨论法是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六章 德育
一、中小学的德育任务
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反映了一定社会对中小学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明确德育任务,对于提高德育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政治方向是一个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的核心。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就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地看待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共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
以上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要注意发挥三者的整体作用,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二、小学德育的内容
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儿童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准则、规范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教育
2.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教育
3.个性品格教育
4.遵守纪律、自觉守法的教育
三、中学德育的内容
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确定的,主要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纪律教育
5.文明礼貌教育
6.社会主义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五、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说”是向学生讲清道理,“服”就是使学生接受道理。
(二)榜样示范法
示范法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有意义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方法。
(三)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气氛,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四)道德体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修养锻炼,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道德体验法。
(五)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六)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导启发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品德规范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经典真题回顾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解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一致性原则
【解析】 这里主要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解析】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结构”,考生须准确记忆。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以育人为目标的班级管理系统,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和谐而有序的发展。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平行管理模式
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模式来源于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去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氛围,然后去影响单个学生的发展,最后再通过整个班集体和教师的影响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民主管理模式
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集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都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物的管理。
产主义道德规范等。
3.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自我、自控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优点是能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集体的培养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很多,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经典真题回顾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中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考生须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分清每项工作的含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本题正确答案为A。
3.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解,其中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八章 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活动
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二)科学技术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三)文艺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兴趣,开展一些诸如文学写作、朗诵、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刺绣和创作表演等活动。
(四)体育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诸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爬山、滑冰、棋类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五)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绿化校园,拥军优属,慰问、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维护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卫生清扫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经典真题回顾
1.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解析】小组活动是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本题正确答案为B。
2.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是()。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服务的特点,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