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教师学习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学习体会
德育教师学习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篇:教师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第三篇:“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文明自强XX人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全国人民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是一条有机整体性的基本道德底线。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干事,这是每一位华水员工应有的基本素质。“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系统总结与自然升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在新形势下,只有知耻明德才能修身立业,才能以最出色的成绩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的新途径和方法,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知荣知耻的良好氛围,发挥华水员工的积极性,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八荣八耻”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无论各行各业都应培育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才。文明守纪,勤俭自强,是我们华水企业的精神;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是我们华水人的品格。
每一位华水人都要时刻用“八荣八耻”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司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荣辱一直被作为立身的精神尺度和标志,作为处事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化,人们的行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不断激发全体员工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XX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第四篇: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八荣八耻”每一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针对性更强、更明显、更具体、更突出。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必将有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少数党员思想觉悟低了,品德修养差了,党性原则弱了,是非观念模糊了,甚至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不需要再坚持艰苦奋斗了,而骄奢淫逸的腐朽作风表现得十分突出:有的挥霍公款奢侈浪费,整天忙于迎来送往,沉醉于酒店宾馆,公款消费挥金如土;有的沉迷于腐朽糜乱之中;有的贪图安逸腐化堕落,在生活上,吃好的、穿好的,在工作上,思想懒惰不思进取。这些是不良作风,严重败坏党的形象。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发展了,但仍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仍旧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去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居安思危”,自觉勤奋工作,知难而进,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带头反对贪图享受、奢侈挥霍和以权谋私,自觉与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同甘共苦。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勤奋学习,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反对把时间放在打游戏上,要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时刻牢记自己学生的职责,为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打好基础。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五篇:教师学习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
教师8荣8耻心得体会
学习“八荣八耻”领导讲话范文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应该成为青少年的座右铭,也为建设和谐校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来践行“八荣八耻”,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呢?我认为重在做到“四个结合”:
(一)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廉洁从政、从教,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特别是要与现在进行的“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品味和档次,学校都要在校园显要位置设立“八荣八耻”的标语牌。学校要在学习中结合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教师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社会主义荣辱观它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更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是许多人腐败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我们要把“八荣八耻”教育作为一次党风廉政教育的再深入、再升华,为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到党的执政地,而中国共产党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组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党员去执行,党的主张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党员去实施,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着党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党员的言行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党能不能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无吸引力、凝聚力、能不能稳固执政地位,就看能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也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2002年有关部门对福建省6571名党员进行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40.07%的人认为党员理想信念弱化,25.4%的人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13.88%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干工作怕吃苦,对好处斤斤计较。对错误、对歪风邪气不敢抵制和斗争。是非观念不强,感情用事,凭个人好恶、得失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有的党员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无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无一技之长,不但无能带领群众致富,而且对致富的人眼红。有的党员价值观念畸变,以钱的多少、官的大小来衡量人的价值,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的精神统统弃之脑后,甚至把党和人民给的权利用于谋取私利,等等。
造成有的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机制不全、管理机制落后、党员主体机制缺失等等。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还应从健全科学机制上下功夫。
1、建立党员教育机制,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素质的高低决定发挥作用的大小。要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党员的理论素质,使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和解决问题;二是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坚定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党员抵抗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党员肯定
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四是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党员不但要有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还要有完成党的工作的能力。其次,必须健全党员学习监督机制。党员学习的时间、内容、数量、质量要量化、制度化,要进行测评或考试,要有奖惩,结果要记入个人档案,以督促党员的学习。
2、确立党员主体机制,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就党员个体而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何处呢?从根本上讲,来自党员的主体意识,即来自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要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就必须确立党员主体机制,党员的主体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第一、党员的参与机制。参与,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建立党员代表竞选机制、议事机制、联系党员机制,党内制度法规党员听证会制,党员参与讨论重大问题的制度等。第二、党员主体的监督机制。这对于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 的“直通车”,使党员的意见、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等,能够有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的机制。第三、党员主体的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的权利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亦是建立和完善党员主体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可以说,目前党员主体的权利保障机制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在在党内能够充分地行使党章赋予党员权利的情况还不多,漠视或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建立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通过机制的刚性力量来认真落实这些权利、切实保障这些权利。
3、完善党的用人机制,确保党的正确导向 胡锦涛指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高考是学生的指挥棒,用人是党员行为的指挥棒,被提拔的人,无形中会成为不是典型的“典型”,被提拔者是什么样的人,是因什么被提拔的,人们都会向他看齐。如果被提拔的都是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那么其他党员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被提拔者是靠投机钻营、跑官买官、拉关系走后门被提拔的,那么,比较落后的党员就会向其学,弄坏风气,而那些本身比较先进的党员也会寒心,积极性受打击而变落后。因此,胡锦涛郑重指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风,而且还会带来和助长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所以,一定要健全完善用人机制,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确保被提拔之人都是德才兼备者,能够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人,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导向。
4、创新党员管理机制,提高党员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员流动大幅上升,对这些流动党员,党籍所在地的党组织对他们无法管理,打工所在地的党组织又对他们缺少管理,他们似无根的浮萍,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素质和内在的动力,更需要有组织的力量,就是党组织如何具体地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缺乏党组织的力量,党员个人要发挥作用往往是很难的。所以,要根据党员分布的特点在各种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联系卡”管理,使每一个党员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游离于组织之外,都有一个“家”,或都能找到一个“家”,都能依靠组织发挥作用。对党员的管理还要完善党员的“出入口”机制,要正确处理党员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严格把好“入口关”,要善于培养和吸收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威望较高的群众入党。把好“入口”关要责任到人,入党介绍人要保证介绍对象的质量,否则要追究介绍人的责任。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疏通“出口”关,对于犯错误的党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该处理的处理,该清除的清除,决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5、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得到肯定和鼓励,才能保持下去。要对党员进行合理的评价,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这个考评机制一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党员所履行的职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有全局性,考核内容要涉及经济、党建、品德、精神文明等方面;三要突出重点,结合职业特点、工作特点、工作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参照数;四要有合理性,分别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标准,指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五要有可操作性,凡是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作出明确的定性要求,尽量做到客观刚性、公平合理,使每一个党员都信服考评结果,信服被考评出来的先进,形成人人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党员都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就能永远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8荣8耻心得体会(三)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胡-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八个方面,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什么是荣辱观?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怎样理解历史上的荣辱观?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荣辱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那里,是有区别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胡-锦涛同志关于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篇二: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比寨完小教师:张应稳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
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地学习并躬身践行“八荣八辱”,以此带动学生学习并把“八荣八辱”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首先要以身作则地学。“八荣八辱”虽然话语简单但内涵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八荣八辱”与老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老师在学习“八荣八辱”时与师德教育、与学习孟二冬等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在学习上作好学生的表率。
其次要以身作则地做。学生是看老师是怎样做的不是看老师怎样说的,“喊出个口号不如做出个样子”。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有知只能说是知道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作,如果不践行,只能是口头上的高尚行动上的矮子。老师要亲自实践“八荣八辱”,如老师在升旗时候要严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每个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在课外活动时候与学生一起活动等等,一个方面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和引导,更重要是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全国人民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正确区分荣与耻,维护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如何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很简单,一句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平凡的人,使自己成为优良品质的主宰者。在举国齐心协力争创和谐,树新时代作风的时候,我校响应全国、兵、师、团领导的号召,大力开展“与伟大祖国共奋进,为屯垦戍边建新功”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文明守纪,勤俭自强”,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文明、自强”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要文明,要自强,要积极进取,要乐观向上。“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不要浪费粮食。“成由勤俭破由奢”,牢记勤俭是中华的美德,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篇三:教师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教师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