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八篇)

时间:2019-05-12 08: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八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八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八篇)

物理教学心得(八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就以能源为例,用相关例子向学生说明,能源的分布是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些工业基地附近往往能源丰富(渗透自然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也有些工业基地周围没有丰富的能源,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它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陆交通,摆脱了能源的限制(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的例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能源可以影响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点。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二: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因此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面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他们进了重点高中后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初中,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是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主课有8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副课有4门(音乐、体育、美 术、信息),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高中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来初中的学习方法一定很好,否则不会考上高中,此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可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总之,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对高一新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了对新生的要求,因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解决办法------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经典而抽象、虽然来源于生活和实验却极难理解,因此许多同学望而怯步,那么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呢?我的建议(仅供参考):

①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②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③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④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2、几点思考-----抛砖引玉

①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②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也只有在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③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的物理中考以及这十几年的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一直在引导中学物理教学要走一条“生活--理论--实践”的路子,一直在引导学生要养成一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方面,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④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⑤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其实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结果是: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该继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改革传统的按部就班式实验授课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篇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我对高中物理的教学体会

引言:谈谈我对现阶段高中物理学习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谈谈个人教学的反思。背景:回顾我的教学生涯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我从教高中物理13年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学生跟我说怕学物理,焦急的问我应该怎样学好物理,虽然有的同学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学生还普遍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我觉得这主要是归咎于高一物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高一的物理学习是衔接初中物理学习的转折点,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而言区别很大,如果高一物理跟初中物理衔接恰当,难易适中,学生学习自信心就会大增,高一基础就会学好,那么高

二、高三的物理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下面就我个人教学的经历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同行指正。

一、学习物理的主要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2.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公式不明,乱代数据。3.书面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4.数学运算能力差:数理结合意识不强,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物理习题当中的字母题的运算混乱,变形不当,对题目条件和问题的运算不清,数学函数运算错误,单位混乱。5.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目的不明确,很茫然;实验原理不清,不知道实验的操作原因,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二、问题成因分析 :

1.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自己角色的变换,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2.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这让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

3.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在初中没有独立学习物理课,并且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上是很浅显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是高中物理更注重理论的演算和理解,有些知识比较的抽象,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同时还要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对高一学生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相当欠缺: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等。

4.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同时还要勤于笔记和经常进行整理。然而,不少高一学生没有认识到笔记和整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跟初中一样上课听讲就可以了。总之,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教师的授课方式变化等对高一学生造成影响。从主观方面来讲,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惰性和方法,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解决办法:

1.切实让学生学懂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对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

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还要注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强调重视实验,把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2.教会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强调并落实平时学习中知识的及时复习与巩固: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强调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并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几点反思

(一)在对学生教学方面的反思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生动化,情趣化和实例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搞好平时的课课清、周周清工作,把所布置的作业及时评改和讲评,做到不落下一个问题、不忽视每个知识细节,认真落实学生当中的问题。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一直在引导高中物理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4.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5.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要持续坚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个人教学业务水平方面的反思 1.勤于物理课案例的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 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研究和思考,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 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 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 的教学行为。对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

虽然我对教学反思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反思的问题都还需要我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我个人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的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不断的教学反思会促使我成长为一名研究型、复合型的、更加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篇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张辉)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篇五: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

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

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六: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组 周永宗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以至期末,回顾这一个学期的物理教学,感慨颇多。为了更好地应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对本学期的工作反思如下.高一年级作为一个起始年级,学生需要应对的科目数量较多,且由于初高中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学生普遍感觉高中作业量大质难。其中物理科目的抽象性便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劲敌。针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及所得到的回应,想想一些细节问题,立觉应予以完善、改正:

一、授课方式不能过于呆板、模式化,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选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凡事过于程序化,都会引起审美疲劳,势必会影响上课的效果。

二、备课过于粗浅,应向精心化、精细化方向进一步努力,同事强化预设内容。理想和显示的差距永远不可能避免,因此对于一堂课的设计应该多准备一些预设方案,以期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确保每堂课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能合力安排时间,针对主题展开训练,予以强化,力争每堂课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所收获。

四、说到收获,不得不谈作业。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收获尽可能多的知识,除了课堂练习外,往往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每天需应对的课程数量众多,对普通班的大多同学而言,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有作业,久而久之,作 业便成了一种负担,几乎谈不上收获。因此,要想收获,还是要回到向课堂要效率上来。课余作业的量要少,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抛弃“高大上”思维,重视基础。除此以外,保证每次作业必有检查,而且是严查也是保证效率的有力法宝。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可能拿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去永久地生搬硬套。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修善,唯有此,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才会永驻我们的身影!

篇七: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所谓课堂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 “ 催化剂 ”,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 “ 催化剂 ”,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这正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即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研究表明:优秀教师成长 = 丰富的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 + 行为矫正 + 及时提炼。

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丽莲 · 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上。

特别地,在课程改革实施中,需要我们 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经验、个性、情感),感悟和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会学。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理论修养有外显的与内隐的之分,而二者的关系是:

外显的倡导理论→教学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社会呼唤着反思型的教师。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顾问。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反思关系,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课堂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教师对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如图所示),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其基本流程为:

1.确定内容,提出反思的问题。教学反思的起点是发现教学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当然,有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而更多的问题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也有来自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

2.观察分析。反思的问题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通过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新策略奠定基础。

3.重新设计。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包括提出新的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实践验证。这一阶段是将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教学问题并加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课堂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

首先是课前反思——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作业针对性等。

其次是课中反思——预设与生成。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如,新课题的生成,尴尬场面的处理,学生学习情绪的改变等等。特别地,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课堂生成。

最后是 课后的思考——对弈后的复盘。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以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课为例: ?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主要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但是电动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新教材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满足后续知识的需要,简化了电动势的教学,其基本内容有下列两方面:一个是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表征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另一个是电源电动势的值可用电压表测出 —— 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里,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教材提出电动势这个概念,但没有给电动势下定义,只是讲它 “ 等于 ” 什么。

2、路端电压 u 与外电阻 r 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并指导学生得出规律,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2、难点:(1)、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2)、应用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4、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规律 2、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 设计思路

本课一改传统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并讨论出规律的教法,而是以“课前自学——提出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自主探究 —— 协作交流——探究本质—— 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为指导,课节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层次进入不同的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亦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具体设计思路: 1、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学生自己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2、引导学生认识电路。3、提出目的,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通过改变外电阻阻值、内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动势,记录电流等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数据分析探究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4、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演示实验现象。5、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定猜想、实验论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 号、3 号、5 号干电池、蓄电池、电源,干电池上注明 1.5v,蓄电池上标明 2.0v,电源上标明 15v,用伏特表测电池两侧可以直接测出分别为 1.5v、2.0v、15v,再出示一个普通手电筒上的小灯泡。

实物演示实验:将小灯泡与 2.0v 的蓄电池相接,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正常发光,已很亮。

提问:如果将这个灯泡与标明为 15v 的电源相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小灯泡会怎样?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回答:小灯会被烧毁,或即使不烧毁也会比接 3v 电源时亮得多,也有可能和接 2.0v 的一样。

演示实验:将小灯接在 15v 电源上,结果是:小灯与 15v 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烧毁,亮度反而比接 2.0v 电源时暗一些。与学生猜想结果大相径庭。

要圆满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请同学们在仿真实验中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的现象,思考:电灯亮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哪个或哪些物理量不同 ?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电动势

(1)电动势 :我们发现干电池、蓄电池等两端的电压是不相同的,其实这两端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相同,不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我们引入电动势这个概念来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

(2)电动势 e 的物理意义 :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认识电路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网页中的实验电路,了解闭合电路和分电路;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流向和电源内部电流流向。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在电阻元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改变电阻值,闭合开关,将电动势、电流和电阻关系记录在下表中,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3、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的关系

(1)、演示实验中电灯亮与暗的实质是什么?

电灯作为负载(即用电器),其亮度主要看加在负载上的“有

效”电压即路端电压 u,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u 大,则灯的亮度高,u 小,则亮度低。而如图所示,将电灯换成可变电阻 r,改变外电路 r,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有什么关系呢?

(2)、分析讨论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对于同一个电源,一般情况下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不变的,当外电阻 r 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讨论 u 的变化规律。当 r 增大时,有 i 减小,i、r 都是变量,在没有给出 i、r 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r 来判断 u 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在闭合电路中,内、外电压通过关系式 e = u + u '是联系在一起的,而 e 是常量。因为 u '= i r(r 为常量),我们发现 u '的变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 u '的变化,再根据 e = u + u '进而确定 u 的变化。

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下进行测试,验证上述推论的正确性。根据表格进行探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① .短路: r = 0,i =,u '= e,u = 0 说明:短路时电流取决于 e、r,一般情况下 r 很小,故短路时电流很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常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仿真实验:演示短路时保险丝熔断的现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复电路的正常工作。② . 断路: r →∞,i = 0,u '= 0,u = e 伏特表测电动势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内阻大,测出的数据略小于 e。

(三)探究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不同的实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本身具有内阻,其电路中电流 i = e/(r+r), 所以,当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大的时候,由于 r 值的不同,两个电路的 i 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 e 大的电流就大,所以出现灯泡亮度不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里添加伏特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并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不同电源 6v 和 12v 的内阻 r 是多少,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电路中流过相同灯泡的电流 i 的大小。? 教学反思

本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 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第二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定稿)

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心得

江口中学彭金华

高中课改对我这个教了近4年高中物理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在2011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南昌市及江西省的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南昌市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中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具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是我在去年暑假培训时学习的理论,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甚至在学习期间直接跟黄恕伯等专家提出了我的担心。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改革的过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痛苦”的,而且是非常辛苦的,因为要改变过去那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怎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首时一定能发现,我们已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个人的最大收获是,我的学生学得比以前轻松了,而且学习效果比以前更好了,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呢?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里,为了实施课改,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尤其辛苦,但看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比以前轻松且更有效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在黄恕伯等专家的指导下,组成了一个习题研究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编出了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即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这套习题在编排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在习题的选择上,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以上我从课改的必要性和课改的实施两方面谈了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课改仍将继续,我当然会更加努力,三年的时间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一定能共同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丁宜宝

在2010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西宁市及青海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集体备课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一些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在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

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 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备课组对资料习题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对难,偏,怪等等不适合高一学生知识水平的题删除,而精心挑选出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习题在选择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三.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检验我们中学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把“爱”当作教育的秘诀,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教育本身就肩负着一种责任:育人,而这一责任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爱”。

要让学习变成学生快乐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是学习欲望的满足。学习欲望的满足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苦和学习的困难之后,感觉学习是那样美好的一件事。他以愉快的精神状态在追求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自主学习。

我省的新课程改来的突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言,由于没有以前的教学经验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但是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学会做人,求得知识。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年轻高中物理教师怎么教以及教好这门学科也是一大难题;我据这两年在教学上的探索,有以下反思。

一、重视把握教材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而把握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2.做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注意高频考点在教材中的分布。3.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注意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

根据新课程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了解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3.认真批阅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驾驭课堂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老师素质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成为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驾驭课堂我的体会是:

1.充分认真地备课,预先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及时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板书、引入的方式、例题的选择、课后的小结等等,然后我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备课本注明并写下反思,两年下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发表时间:2010-4-6来自:

学期主要担任高中二年级四班和五班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工作。由于这两个班均属于文科班,所以学生们普遍理科基础比较差。另外由于物理课对于文科生不是高考学科,所以学生们对于物理课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学生没有学好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也都存在各种问题。...本学期主要担任高中二年级四班和五班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工作。由于这两个班均属于文科班,所以学生们普遍理科基础比较差。另外由于物理课对于文科生不是高考学科,所以学生们对于物理课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学生没有学好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也都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学生们由于长期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之物理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学生们在历次的各种考试中往往物理成绩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明显偏低。多次物理考试成绩总比较差,就会在学生们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和焦虑又会对学生们形成某种心理暗示,很多学生心里总认为“可能我并不适合学习理科吧,我可能就不是学习理科的那块料?”有很多学生就是基于这种原因才选择了报考文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种逃避。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再加上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往往因此而责备了学生,所以学生们对物理学科彻底没有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很多学生都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的同学干脆就说,老师我只要毕业会考时能打个小炒,炒过去能就行了。也有的说,老师我们都是文科生,物理课学不好也不影响我们的高考成绩,反正高考时不考物理。还有一些学生竟然说,老师考试的时候您能给我们传答案吗? 针对上面的现实状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重新建立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那么它干什么事就没有了意义,就更加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了。在我开始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并没有上来就讲物理知识,而是把已经打开的物理书又合上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班上的第一节物理课,我们先别着急上课,大家把书先合上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天,谈谈心。同学们的表情马上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刚才还一脸麻木的他们,现在个个眼睛有神。刚才还死气沉沉教室,现在立马像开了锅。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说得是真的还是假的。我知道他们还不太相信,于是我又大声说了一遍,我说今天的物理课我们来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如果大家觉得时间太短不够,我们下节课还可以聊,直到你们满意。如果哪位同学觉得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当着别的同学讲,你也可以课下单独找我谈,也可以给我写信,还可以给我发电子邮

件或者用QQ同我网上聊天,也可以把你要说的话写到你的物理作业本上,各种方式都行。

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物理课学不好,并不光是你们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育体制上的问题。另外也和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欠佳有关。物理课本来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反过来又能积极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基础科学知识。但很可惜我们的物理课并没有让同学们快乐起来,并没有让同学们体会到用物理知识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去发明甚至改造我们生活的所带来的乐趣。反而成为了一门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包袱,这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不袒护自己和同行们的失败。我说我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为了和你们套近乎,博得你们的好感,而是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分析一下是不是如此。我们现在实验室有多少物理实验能做?能做的物理实验中又有几个真正在试验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往往都是简单的做一下就完了,学生们根本体会不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反而是在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作。更有的教师将本来该学生亲自操作的学生实验也改成了教师的演示试验,简单得让学生看一下就完了。要知道物理课不是简单的理论学,并不是只坐在教室里听听就能学好的。

再有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生产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时要多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多搞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往往“安全”二字一提就什么学生活动都不敢搞了,能省的就都省了,总之把学生都关在学校里面,都关在教室里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就安全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割裂了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长期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情况的发生,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什么都会无味,时间久了学生们连学习信心也彻底地丧失了。如此恶性循环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成绩了。

简单的几句话立马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我发现学生们开始有点信任我了。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谈心交朋友拉进了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有了这层信任,我们又一起分析了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帮助学生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

二、如何对待和处理物理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往往明显低于其它学科的问题,我是这样分析的:

1、这主要由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造成的计算错误使学生们会做的题目往往也得不到满分,只能得到一个列公式的基本分数;

2、很多物理题不会做,这是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弄清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的本质造成的。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对初中数学知识拿出一定时间将必要的知识点复习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理解。把弄清物理基本概念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来做。不要好高骛远,只要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学习上,再将其联系生活,注意分析各种物理现象总结规律,学好物理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了帮助同学们打好学习基础我利用每周星期六补课的时间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对高一物理知识的复习,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现在看来学生们很珍视这次复习机会,上课效果很好。从学生们对我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们认为这

种上课形势很好,他们感觉以前没有选好的地方现在都掌握了。平时注重训练小题的策略也很多学生尝到了甜头,有几名学生在只学习了第一本书多一点的情况下,就顺利通过了高中会考。他们都说保证小题的得分率是他们这次通过会考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认清自我认清自我,一个人如果不能明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现实情况,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确立自己合适的竞争目标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学习,不断地前进。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建立自己认知模型,认真分析,仔细探查合适的突破口,一旦突破口被你找到,问题被解决往往也就指日可待了。这就像你遇到了一团乱麻,初看起来往往很乱,这时你首先静下心来找到这团麻的一个开头,找到了这个头,在想理清这团麻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对于自己建立的目标开始一定不要过高,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再来了解你的竞争对象,然后再分阶段,分步骤超越对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往往超越了自我。反过头来你会发现其实最难超越的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你会发现对于自己的认识越清楚,学习起来才会越轻松。

下载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八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八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心得经验交流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心得经验交流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心得>经验交流高三物理 刘珍在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高二物理组连续第两次取得德州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个好成绩离不开隋秀刚主......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施心得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施心得 桓仁一中陈晓全 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尤其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面临高考压力,习题课教学常常使得学生困入到“无涯题海”中或是......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中学生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快速发展阶段的,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过程得当,能让学生把握好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和要领,物理教学就会取......

    高中物理心得(共5则范文)

    如何加强高中物理跟初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心得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心得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心得体会,对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并论述了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必......

    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 灵台一中 王云霞 2011年8月2日至8月9日进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颇深,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转眼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就要到了,学生刚入学的情景还在眼前。刚上高中的学生一看物理教师是女老师,总会问我:老师,物理真的很难吗?女生常会问:女生学习物理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田秀娟 黑龙江省东宁县第一中学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黑龙江省东宁县第一中学 田秀娟 摘要:新课程应如何把握,怎样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教学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