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水画展心得
山水画展心得
做艺术得先搞清楚艺术史,得建立自己的艺术坐标。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准确的人文价值判断,他的作品将湮没于人类历史长河中而不复耳闻。
今天中午,曾秋,陈公拓山水画展在广州美院附近的春睡轩举行,他们俩邀请我担任这个展览的学术主持人。在观看他们的展览后,颇有些感触。
观展览后的第一印象:真正体会了时间“穿越”感受,我彷佛进入了一个古人的境界,从进门左手起陈列的是公拓的作品,作品形式为扇面,装裱考究,别出心裁,山水树木,亭台水榭。公拓对石涛的作品颇下功夫,得悟石涛“一笔画”真传,笔迹爽利,精到,水墨氤氲,气韵高清,公拓工书法,旁通山水,兼善花鸟。
移步换景到曾秋的作品前,却是另一番气象,作品刚正,有品,有奇气。这些作品是他研究生以来在写生基础上再行创作。从作品能够清晰地看出艺术家心路历程。成长过程都呈现在这些作品之中,早期的作品带有他导师陈新华的痕迹,作品渐渐融入生活气息,关注当下人文化环境,而不失传统,构图不留印痕地揉入西方美学元素,用笔喜欢焦墨而略涩,用色大胆,情感充沛。曾秋专学山水,兼工书法。
观展览第二印象:广州美院是岭南艺术的重镇,二人均求学于广州美院,奇怪的是,作品中却没有看到岭南艺术的影子。自有岭南艺术以来,曾经壮大,辉煌,而今式微,个中原因,不言自明。二位青年艺术家却敢于放弃门户之见,而求真知。回顾中国艺术史,真正的中国艺术传统是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艺术,崇尚冲淡简远,平淡幽远。而岭南艺术一味雄强霸气,重慕写山水树木外形外貌,徒得其表状,渐行渐远。
看一幅中国画作品是否有价值,前人已早有论述,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荆浩法笔法记:“夫画共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我从中拈出四点:人品,线条,情感,形式。儒家经典《中庸》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居首位。中国自来重人品,人品高矣,气韵自生动。二十四史,首推《史记》,读《史记》能够反映出司马迁的强烈的个人魅力,《红楼梦》之所以高于其他明清小说,是因为在《红楼梦》中强烈的体现曹雪芹的喜怒哀乐,辛酸苦楚,都能够看到艺术家的影子。他们还能够活在当代,影响当下,他们是中国文化血脉的基因,世世代代滋养中国人的心灵。所以人品对一个中国艺术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寓。线条支撑了整个中国的艺术大厦,而我以为中国艺术最终构成只有一个元素,像剥洋葱一样,剩下来的只有线条,谁能够有线条上下走功夫,做足功课,其艺术成就不容小觑。吴昌硕四十多岁时拜访任伯年,吴昌硕还未习画,而任伯年却惊叹,以后将得名于书画,遂给吴昌硕指明方向,而吴积多年功力而创大写意花鸟,成为海派大师。
而线条的营养来自于书法,自有书画同源这一概念,画家必得工书法。张彦远他的《历史名画记》时说: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而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宋濂,史皇与仓颉皆古圣人也,仓颉造书,史皇制画,书与画非异道也,其初一致也,天地初开,万物化生„有圣人者出,正名万物„然而非书则无记载,非画则无彰施,斯二者其亦殊途而同归乎!这形象地说明书法和绘画的关系。
书法依凭是文字,文字脱胎于八卦,而八卦乃是观于天地,取象于万物的表义符号,殷商时期甲骨文即是象形文字,是文字也是图画,又书法和绘画都用毛笔,这就决定了书画和绘画渊源关系,一幅画的气韵和神采都来自于有生命质感线条的律动和节制。我们最终品味也是线条背后那个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包含了中国易经阴阳、儒、释、道、禅和玄等大学问,而这些学问都凝结成一根线。
情感二字无论对西画还是国画,都是重要的依据,一副作品没有感染力,便是失败的作品,不能感动自己,别指望能打动他人,作品的价值有赖于艺术家对一幅作品是否充分表达了情感。
人类进化历史长河中,人的感情范畴早已固定下来,不外乎喜怒哀乐,好的艺术作品屈出不穷,用创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那亘古不变的情感是艺术家一生的追求。艺术史只记住一幅作品的唯一性和独创性,在传承中创新,融进新的时代精神。艺术家在创作时,赋予作品上述四种品质,作品(中国画)才会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和感染力。古人云:艺术贵在创新,而艺术家应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艺术语言极限。与曾秋、公拓共勉。
第二篇:山水画展心得
山水画展心得
意境在中国山水画中被称为“画之魂”。一幅画如果没有意境,就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人产生共鸣。当代著名画家曹宝峪这幅国画山水作品《微波清澄夕》,以精湛的笔墨,将山水画的这种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画家以全部的黑白色彩表现山水,奇险的构图,虚实相映的笔墨,恰当的留白,突出了山水的大气磅礴,令人震撼。画面独特的视角切入,融汇以天空、山峰、深涧、雾霭、奇松、流水,亭阁,各种物象的有序组合,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冲击力。
山水画的审美要求“可居性、可游性、可赏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画家曹宝峪另一幅国画山水作品《雨洗千山万山翠》,画面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千山万壑,连绵无限,神秘莫测。画家心怀万仞,以心静神凝的心态,在孤寂中独立创造,忘我投入,无中生有。这幅作品逼真的美景凸显出一种激情,让观赏者感受到了独属于此的艺术气息,令人沉浸其中。
意境是在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相互转化、升华的意蕴式形象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义的至高境界。画家只是充当了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引领观赏者走进他营造的画境,进而启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意”是画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意,“境”是生活物象的客观反映,意境是由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
第三篇:水墨山水小品画展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我谨代表四川博奕文化公司、四川美术家画廊全体员工对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艺术家、收藏家、企业界的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著名画家钱来忠先生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专科学院。近四十年来,他潜心研究、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画精髓,不断学习吸收融汇了现当代大师如李可染、黄宾虹、傅抱石等人的艺术技法,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臻成熟,在深厚的传统功底基础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并具有大家气魄。
钱来忠先生虽已在国内外多次成功举办过有影响力的个人画展,如在联合国总部、在新加坡、在台湾、在日本等。而在四川还是首次举办个人展览。这次由四川美协与四川美术家画廊共同举办的钱来忠水墨山水作品展,展示了钱来忠先生一百二十余幅水墨山水作品(包括三个册页),虽然这次展览以小品为主,还是集中反映了钱来忠先生近期水墨山水的创作成果。
他的水墨山水作品无论是描写钟灵毓秀的峨眉山月,还是青城霁雾、剑门古道,均赋予其山水生命的神韵,其作品中的山村小景、牧童放歌等精美景致具有诗化般的梦境、浓浓的生活情趣。
正如他本人一再强调的中国画的灵魂在其意境,在其笔墨。有意境才有神韵,有动感才有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构图开阔、气势恢宏,着墨大胆,层次厚重,用笔神彩飞动,姿肆纵横,有着很高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次钱来忠先生的个展,也是四川博奕公司进入艺术领域推出的首次个展。我们将举办更多的这样高规模的四川乃至全国艺术家的作品展。旨在不断推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家走向全国,走向市场。最近我们公司参加了北京、杭州等地的一些拍卖会,整个的艺术市场异常火爆,艺术收藏投资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荣宝斋拍卖了2.5亿,圣佳拍卖了3亿多,收藏投资,潜力巨大。
我们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及各拍卖行、画廊建立更多的合作,构建一个交流、共享、共荣的一流艺术平台。
本次画展原定时间为22日-31日,根据许多朋友的建议,我们将延长至1月3日,展出期间所有作品均附作者签名的保质证书,以优惠的价格,供各界人士收藏、选择。本画廊郑重承诺,凡在展出期间所购作品两年内未能增值,可由本画廊加价10%收回。以增强收藏爱好者的信心。
艺术家把艺术视为自己的生命。我们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让收藏家获取更大的回报,让更多的人关注热爱艺术,把艺术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再一次衷心地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大家。
第四篇:五一节山水画展讲话稿
五一节山水画展讲话稿
五一节山水画展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大家五一节快乐!非常高兴参加已故画家安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童乃寿书画艺术收藏展,这个展览很特殊,很有意义,通过艺术作品去对已故艺术大师的精彩的回顾和动情的纪念以及缅怀和追忆。让原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徽派书画院名誉院长,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为广东的艺术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并担任过广州岭南国画研究院导师,广州岭南书画院名誉院长的童乃寿老师的魂兮归来。
本次展览得到了安徽省收藏家协会以及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安徽合肥勤利艺术馆以及广东省美术馆的鼎力帮助,让以黄山为题材的一系列山水艺术品壮丽奇观,在南粤大地得以顺利举办,这是当下安徽与广东两省收藏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首次携手,既是艺术界又是收藏界的盛事,又是庆祝五一节的异彩纷呈,值得庆贺同时又值得纪念,黄山的祥云飘到了广东,给广东下了一场文化的春雨,带给我们艺术的正能量,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大餐,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的大爱和大爱的黄山,在这里,我代表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陈少湘主席以及本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及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黄山——不仅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瀑布,雁荡山的巧石,峨眉山的清凉,是我国艺术家争相描绘的景色。“黄山归来不看山”早已经把安徽黄山的山水地貌,人文环境概括的淋漓尽致,黄山的奇景以及黄山的烟云高深莫测,变幻万千,人们到了黄山犹如到了仙境一般,仿佛是海又不是海,如烟又不是烟,千百年来,不少的游客到此一游都发出来惊叹,更多的画家以及追求艺术最高境界的山水画家以朝圣般的热情来这里进行大自然的洗礼和美的熏陶,如何将完美的黄山万象之形概括于笔下,以童乃寿为代表的安徽画家表现的极为突出,极为鲜明,极为个性地创造出了以笔墨老辣、奔放、厚重、长于用水,以水运墨,以墨托水的独特和高超的技法,气势能够恢宏,意境阔远,笔墨精妙,或浓或淡,或干或湿,层层积墨,反复勾写,浩瀚轻渺,意境深穆,似动似静,变化多端,让我们在他的大幅作品面前如沐山风,如品山泉,如听天籁。
由于时间的关系,简单的几句话作为对黄山对安徽对艺术家对同行对观众对新闻界以及传媒,表示万分的感谢,祝两省的收藏家以及慕名而来的所有人说一声吉祥的话;祝大家羊年吉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五一节快乐!我的话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李众斌水墨山水画展研讨会专家发言摘录
李众斌水墨山水画展开幕式、研讨会发言摘录
一、张立柱(中国国家画院画家、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
我从武功走出来,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家乡的多位老师看重我父亲的情分,对我一个普通的学画后生关照备至,其中之一的老师就是今天办展览的李众斌老师,他当年在武功县电影院时,特别关爱我,常把我带到他在电影院的小画屋给我讲他的山水画理,我不懂山水画,但老师给我讲的基本画理,不管对画人物画山水还是画啥,都具有普遍意义。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还要再向老师学习,刚匆匆到展厅快步走了一圈,老师的画就已给我以震动,老师永远是老师,我离开家乡闯荡了三十几年,但在老师画作前永远是学生,这是我获得的扑面感受。
那么向老师学啥呢,老师作品的那种厚重、大气、是非常强烈的特征。今天面对老师的佳作展,我说不了多少,只能是下来再面对老师之作静心学习,我到西安到北京还是到哪,都要把老师教授的画理领悟好,把我热爱的事业往前再推一步。
二、万鼎(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教授)武功人说话都是气壮山河的,但是更气壮山河的就是众斌先生的作品,刚才我提前来了以后,把所有的作品从头到
尾都看了以后,我的亲切感受是那种质朴的情怀,那种豪放的,苍厚的那种笔墨,令人感觉到很震动。在今日长安艺术馆搞这个展览我真的感到非常高兴,作品大小尺幅都有,而且无论大作品,小作品,都有他那种让人难以忘怀的酣畅淋漓的笔墨。我认为他的这种笔墨的外在形式,最关键的还是来自于他这个人,武功人的这种个性,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虽然他话不多,一旦说话的时候,也不拐弯,有啥就说啥,掷地有声的这种感觉,我非常的喜欢,喜欢他的人,喜欢他的画。
三、程征(著名美术评论家、西安美院教授)各位的发言与画展可以用一条线串起来,连缀点就在作品里。作品非常真实地反射出李众斌的品性。他不为市场,不为迎合,不为获奖,甚至也不为创新。他就是这样的人,非常本色。李众斌也是在宣纸的土地上一锄一锄地劳作,一锄五十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动摇他。他就是关中老农。他的秉性不是聪颖、潇洒,他的性格不是马,而是秦川牛,稳健执着,既不藏拙,也不讨巧,一幅幅作品就像秦川牛踩出的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脚印,没有一笔是轻飘的。这是他的人格的自我流露,也是李众斌身上最可贵的东西。今天大家谈到武功人的性格和精神品质,李众斌是个典型。
李众斌喜欢画西北的大山大水,即使画桂林,也像西北
山水。南山——秦岭,在武功人心目中是神秘的、神往的;一旦渡过渭河走进南山,他就兴奋、激动。我想,李众斌常画秦岭山可能也带着这种特殊的向往感情。后来他当兵到了甘肃、青海,深入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从此一辈子不忘对西北高原大山大水的感情倾诉。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他发自肺腑的感慨。一个没有大山的武功人画的大山当然有他的审美理想。他对大山气势的感动与表达是从内向外的,画中大山其实是他内心对宏大、崇高、神秘不可及的审美彼岸无限向往的表述符号。他竭力抒发的西北大山大水的苍莽气势,是一位武功人审美情感的外化,一种崇高情感的移情行为。所以无论他画桂林山水还是西北山水,其实都是李众斌自己内心的山水,表达的是他的内心神往。
四、杨建兮(著名画家、西安美院教授)
李众斌说起来也熟悉,那时我在延安画刊,常去武功,跟李众斌既生疏又熟悉,李众斌绘画能力很强,他的山水画有他的风格和特点,特别是长卷画,他的表现能力很强,语言很丰富,有的画的力度很大,有的气魄也很大,总而言之,他画画还是很有个性的,按他自己的性格,激情来画画,不做作,所以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他画面上气势感很强,笔墨也比较直接,不过于造作,今天来看李众斌的展览后,我很激动,李众斌下了功夫了,在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上,为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他有他的特点,有时代感,气势比较强,有我们陕西人的特有的精神,这种大的风格,看完画展后我觉得很多地方对我是一个鼓舞。
五、马继忠(著名画家、西安文理学院教授)李众斌的这个展览从头至尾,是你生命整个足迹的一个记录,它非常真实,非常沉重,也非常的让人动容。他的画里边处处都饱含着对他曾经所生活过土地的真挚的爱,认认真真的画,去描摹去写生,投入的是真情。李众斌是按照毛主席的讲话精神,按着习总书记新的讲话精神,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我祝众斌先生艺术要继续走创新之路。我相信你在这之后能够打破旧模式,能够前进一步。
六、胡明军(著名中国画家、陕西省美协顾问、高级美术师)
很高兴参加李众斌先生的水墨山水国画作品展,看完画展我感到很震撼,这是一个成功的展览。孟子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吃苦是成功的先导,众斌先生毅然面对这种神圣的锤炼。这个画展来之不易,它是李众斌先生艺术生命的结晶。我们看到一个画家,在这么长的艺术历程里面,他是怎样奋斗的,他走过了多少艰辛的路,有多少感悟,对人民,对祖国的山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一看画展,就很清楚了。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展览无疑是一次弘扬中国精神,以人民为中心,颂扬祖国,讴歌人民,贯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看到了李众斌
先生继承传统、立足传统,善于创新,博采众长,我们在他的画中看到很多传统中的经典技法。他把祖国的山水融为一体,表现了他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爱的彻底,爱的认真,爱的持久,所以才出了这么多的好作品。有自己对山水的心灵感动,我在有关介绍他的文章里面看到,他有时看到祖国河山,激动的流泪,男人是很少流泪的,我感到一个画家如果不动真情,由于大自然感动了自己,赐予了自己,怎么样回报大自然,不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他自己那份心是平静不下来的,所以李众斌先生在创作中,是立足传统,善于创新,他的画之所以能够达到现在这个高度,绝非一日之功。
由于爱,才以苦为乐,任随外界变迁,他始终不放弃,他不追风逐流,具有西北汉子宁折不弯的精神品质,说了算,有义气,有个性,具有独立的人格。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众斌先生是脚踏坚实的大地,放飞梦想的翅膀,他的展览是成功的。
七、王志平(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李众斌老师的淡墨用的非常到位,他的淡墨很美,很雅很透明,一般的画家很难做到这一点,说明李老师在用笔用墨等方面已经勤奋了很多年,很老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长安画派,很多艺术家对色比较忌,但李老师的色用的恰到好处,而且用的很大胆,敢用色,色也是一种语言,而且也
很高雅,只是看用的是不是地方。在墨、色、线等方面,李老师的确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老师在画中一直追求的是一种美的意境。李老师一直注重画面上空白的运用,墨色的精美,包括色彩的恰到好处的点缀,在这么方面,做的非常到位。
八、何俊峰(《陕西美术》主编、美术评论家)
我跟李众斌老师是战友,16年前他在联勤部,我在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社副刊,那是李老师在兰州军区办画展的时候认识的,李老师一出手就让人感觉大有气势,大手笔,他的山水作品有秦人那种赳赳雄风,更有武功人的那种直率,画出了西部山水的雄浑大气,我看过他的速写人物和创作作品,很接地气,透过他的画,只要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能感觉到一些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一些民风民俗场景,非常有生活情趣。还有很多画树的作品,简直是铁笔老枝,有坚韧挺拔的感觉。
九、李玉田(西安美院成教院院长、教授)
刚才听了好多老师对李老师画的评价,我本人都非常的赞同,我也是带着一颗朝圣的心,来观赏李老师的画展,看了李老师的作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也有一些感悟,我觉得李老师的画,首先,是重生活,比较重视生活,二是有感悟,光重视生活,没有感悟的作品,我觉得是具象的东西太多,有感悟我觉得是内心世界对中国山水画的完全理解
之后的笔墨的再现,从他的画中来看,首先是放胆直行,另外有像外之像,有景外之意,从他众多的画的空白也罢,还是焦墨的表现也罢,包括焦墨和淡墨交叉互用的感觉,我觉得他有完全把控中国画笔墨的能力。
我感觉他艺术语言独特,有个人完全的风格和个人完全的面貌,他用侧峰直擦使整个画面产生斑驳的皴擦的感觉,使他的画面整个显得非常的厚重,更加苍茫,更有西部悲壮的感觉。
我觉得李老师是一个心灵与自然对话的人,他不仅仅到自然当中去,它能够与心灵沟通,心灵与自然沟通,心灵能与古人沟通,能与他所在文艺部的老师沟通。同时,心灵与当今时代的碰撞,才出现了他目前这种完整、完美,甚至在表现独特上这种整个画面的气象,这种气象的获得,我觉得与他心灵与自然对话的结果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刚才有人讲,李老师在大的自然面前,有时候会敬畏的留下眼泪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灵的感动。
十、秦兵吟(著名美术评论家、作家)
李众斌先生他恰好呈示了一个很好的人生状态,我从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原始的野性”,他把依附于人文内核上虚饰的东西剥离,我非常感动。李老师的东西更符合我们中国文化的东西,我更喜欢李老师的作品。因为,美术特性是民族性、思维性、宗族性的。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李老师,拿出你的自信,用我们的文本证明自己,将我们的一生注入我们的笔,留下文本,最后把我们交给时间,我认为这样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了。
十一、刘星(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我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参加这个展览!在李老师面前,我是个晚辈,所以,我来这儿只是为了学习。刚才我听了很多专家的发言,感触良深。李老师今年已经70多岁高龄了,还能画这么多的大画,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几年我也专注于画画,深知要画好画是不容易的;而画大画,更不容易,因为画大画不仅在技术上对画家的要求是很高的,它有很大的技术难度;而且,它在劳动量上对画家体力的消耗也很厉害,所以一般人要是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饱满的激情,那是很难像李老师这样能够创作出这么多高品质的大幅作品的。
看过这个展览,接下来我真的很期待李众斌先生能画出一批笔精墨妙的小幅山水画来,能够以小见大,以作品的笔墨品质和文化品质赢得天下,开创自己期待的“关陕山水画风”的真正到来……
十二、常智奇(陕西文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众斌先生在画胡杨树的时候,他把一些山水的东西带进
去,你能感到他厚重,他雄浑,他崇高,在看了他的画以后,能感觉到他心里结构和画面的对应,我很欣赏,他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淹没,而追求一种崇高,生命的不屈,这是给我的震撼。我觉得众斌先生以他情感世界的童年那种苦难,青年的挣扎,中年的奋进,老年的时候把这些积淀成胡杨树的一种曲曲遒姿,把这种情感世界带进作品中,我自己认为,以我的主观情感来面对这种艺术形式,融进我的情感,就是一种创新。
十三、卫俊贤(著名画家)
今天上午看了张立柱先生的展览,下午又看了李众斌先生的展览,都是武功人,这两个人一个画人物,一个画山水,但他们的根是一样的,他表现的对社会,对人民的那种情怀是一样的。比如说上我看张立柱他关注的农民,他在北京关注的市民生活,他总是把情感投入到人民群众中。李众斌虽然没有画人,主要画山,但他山画的是正能量的,他是积极的,他是给人精神的,这与他做人是一样的。我与李众斌交往都很多年了,他那种朴素的情怀,始终在他的画面中流动,他把胡杨那种艰难的生长,生存的感觉在笔墨上表现出来,用非常艰难的笔墨,在一笔一笔的塑造他的精神,他没有塑造胡杨林长的柔,长的什么形,他是在塑造胡杨林那种生长的艰难,塑造胡杨林永远屹立在大自然的坚强生命力。他在画山水等方面进步还是相当大的,他在不断探索。通过这次
研讨交流,我想李众斌会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十四、宋凯华(今日美术馆馆长、博士)
李众斌老师画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心路历程的再现,看了后让人感动,他曲折的经历,他的命运,和困难去顽强斗争,不屈不挠,永远向上,从作品中能体会到他的激情,带给人精神是的冲击,我认为一副好的作品,应该呈现给人的恰恰就是这方面的东西。要能给人传递正能量,其次才是创作技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