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展序言
桃李争艳
硕果飘香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热科院附属中小学的画苑里,桃李争艳,熠熠生辉,一派丰收的景象。
看,一幅幅素描、水彩,剪贴画;一件件蜡染画、铜丝画等手工制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令人赞叹不已。“小荷才露尖尖角”,虽说这些作品都还透着些稚气,但其间充满了同学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无限渴望和真挚情感。
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要感谢热情参赛的同学们,更要感谢辛勤劳动的美术教师。近年来,美术教师勇于创新,一改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设新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力抓基层,循序渐进,效果显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们辛勤的汗水,今天终于浇开了一朵朵艺术奇葩。
我们相信,本年度画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美育教育工作已跃上一个新台阶。也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新的里程碑。我们热科院附属中小学将继续坚持贯彻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以美术教学作为美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不断开拓进取,把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尹 峰
二O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画展组委会
主 任:尹峰
副主任:杨学银 孙金耐
组 委:方冠辉 侯作海 李专 韦壮昌 执行组成员:李义东 陈益涛 郭海刚麦贤慧 符允萍 韦道威
曾冠添李淑美
第二篇:李诚画展序言
知行合一 双楫齐飞 李诚,我是在2010年安徽省美协举办的《写生作品展览》上结识他的。他的山水画《秋水无痕》在展,画幅不大,但气韵生动,笔墨亦颇具功力,很难相信作品是出自一个青年画家之手,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李诚,安徽当涂人。当涂,古称姑孰,江东千年名县,史为六朝畿铺地,交通便捷,人文荟萃,物阜民丰,地灵人杰。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明末清初的“姑孰画派”即萌生于此。画派创始人肖云从,《二十四画品》作者黄钺,直到现代,既为姑孰画派又同为新安画派传人的黄叶村、朱月湖、朱白亭都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底蕴丰厚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李诚自幼便酷爱绘画艺术。亦是命运使然,他有幸生于浩劫**之末,长于拔乱反正之后,就学于抢救与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之时,让他有机会在雨后春笋般地再版重印,新版精印的历代名碑名帖、画谱画册的百卉艺坛中徜徉,尽情吸取营养丰富的书画艺术初乳。他如掳如掠地购得大量名书名画精印品,如饥似渴地日摹夜临,且书且画,双管齐下,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也正是如此,成就了他早熟的笔墨功底。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少时的他,书画才艺已享誉乡里,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才赢得了后来进入专业学校就读深造的机会,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得到了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与书画艺术创作,被画界誉为“江南一枝梅”的书画家朱月湖先生的首肯,并被时已逾八十高龄的朱老收为入室弟子,从而得到朱老的面命亲炙。此后,李诚的书画艺术便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铸就了他文人画的发展趣向。朱老“画者,成教化,助人伦。”重传统,师造化,讲笔墨、究意境,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采众家之长的种种书画艺术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他。李诚,现今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又是一位在一线兼职的美术教师,同时又是一位积极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书画家。在从事教研员和教师的双重职业中,他将教学管理、教学理论研
究和具体的教学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取得了双丰收。在理论研究方面,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省级地方教材、教本编写组成员,是省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课教材第八册课本编写成员之一。他的山水画《采石矶·新貌》,被采石小学作为《校本教材》一书的封面。在教学实践方面,他教授的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各级少儿美术作品的展览并获奖。多名学生的画作选入小学美术课本,列为范画。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同时又是一个画家来说,将教授的书画理论与自身的书画创作实践的又一个结合,李诚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欣喜。他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书画作品先后参加了《安徽省首届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二等奖;《省青年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一等奖;《安徽省师德书画大赛》,获二等奖;《建国60周年安徽省书画大赛》,教师组获一等奖;全国《当代山水小品展》,获优秀奖;全国《水墨江山中国画大赛》,获优秀奖。作品曾在《安徽日报》《中国美术报》上发表。作品收录于《安徽省教师获奖作品集》《山水扇面集》《当代山水画小品集》《当代中国画艺术》等。《南京晨报》《河北当代美术杂志》《国画家》多做过专题报道,当然李诚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也得到了如郭公达、葛庆友等老一辈知名书画家的指点,应该说他有今天的蜕变与这些知名老艺术家的引导密不可分。有数十幅作品被企业、私人收藏。我相信这个年轻的画家会不断努力寻找更大的突破,我也很期待。
李诚是一位将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的成功探索者,同时又是一位将书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同时并举的艺舟双楫齐飞的奋力操持者。我为李诚所取得的成绩喝彩叫好!在他书画集付梓之际,衷心祝愿他再接再厉,在美术教育工作和自身书画创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王月明 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第三篇:吴若木画展序言
女画家吴若木、张翰作品联展序言 《荷衣禅裳
皮相与内核的融合交错》 桑田
荷是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草丰茂的诗性之地,它用盛夏里盛开的清凉和出淤泥不染的高洁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参禅让人明心见性,产生无尽的智慧。禅是生命的极致享用,是空灵的意境,虚灵宁静中,唯有心性纯粹的灵魂,方可懂得。
荷与禅是接近的,盛开时,荷中有禅意,悟道时,禅如荷花开,“衣“和”裳”都是皮囊,皮相与内核融合交错之处,生命的内核也正如微波加热,由内而外,徐徐发散开来,一圈一圈荡漾在年轮的痕迹里,“荷衣禅裳”正是精神的延续。
寻一方青石,静坐,让灵魂走出身体,反观你和这个世界的构成,红藕香残,青荷盖绿,禅意悠悠,春秋水暖,你仿佛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潜行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衣禅裳,这将是一场关于神秘和空灵的旅途。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空明幽远的夜,正是涅槃的寂静,皓月当空,千年之前的月光静静散落在大地上,虫鸣鸟语蛙声不断,凉风徐来,荷花的清香从万绿丛中轻轻逸散出来,这是夏日里谷物生长的季节,斗转星移,千年之后的人披着相同的月光,在荷衣禅赏中盛开灵魂的美妙,而生命的内核正是执着的永恒,我们聚散分离,并最终走向那唯一的光源。
第四篇:石头娃画展开幕式序言——多媒体水墨探索序
石头娃画展开幕式序言——多媒体水墨探索序
多媒体水墨探索序
“普通画家关注的是寻求自我语言。有抱负的艺术家关注的是中国画发展的大课题,怎样将中国画推向现代,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
--石头娃
一滴水滴入山涧,变成了美丽的风景。一滴墨溶入水中,变成千年的文脉。在悠悠
古风的秦川旧地,我们相约来领略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石头娃现代山水画展·多媒体探
索在2012年4月26日古城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国画仅仅通过一支笔、一条线就知道你有多大的文化才能,它的灵妙之处并非语
言所能表达。多媒体水墨探索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突破。也就是说,精神上的突破由此引发
了新的形式与美感。从而这种形式美感产生了时代性,打破了古老的水墨语言与当今数字不
能结合的先例。石头娃通过对电脑的研习拓展了画家的思维空间,参考不同的电脑工具产生
了不同的艺术感觉。再用水墨随心所欲的将作品用功夫水墨“写”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为
我们中国画发展展示了新的领域和探索的机遇。
石头娃通过对中国古典绘画真迹的大量临摹与对古代哲学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长
达100多次的变法中才开始摸索到门径。在自身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迫于无奈,养家糊口。
学遍了所有的美术种类形成了他奇特的庞杂学样,加上文革时代给他留下的,永生难忘的深
刻记忆和苦难人生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蜕变。完成了他的为山河立传的黄土系列和渭北风情
创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外延。石头娃具备了美术史泰斗俞剑华先生提出的改
良中国画画家的几个要素:“ 1.对国画的理论必透辟,技术必须纯熟,画史须极明了;2.对
于西画的理论、技术、画史亦必须有高深的修养;3.有勤奋耐劳的精神;4.富于改革的勇气;
5.无一偏之见。这于当下的艺术家有着十分鲜明的不同。”石头娃作品师承于众家之长,由
于他全面而又扎实的学养,深厚坎坷的生活阅历,记录了五六十年代黄土高坡的壮美之感反
映出石头娃作品的哲学思想。他的技法来源于古人却不拟古,对中国山水的“三远法”进行
不断地反思,研究“三远法”边缘科学的领域。由于他在理论上的突破,为当代中国画品评
制定了“三气论”即天灵之气、自然之气、人文之气,为中国画发展走向现代建立了新的品
评标准。
中国画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骨架,它给我们带来了富有内涵的壮
美诗篇。虽说中国文化只见其首不见其尾,而它博大的胸怀在九千六百万的平方公里土地上
祖祖代代生根繁衍。
几十年后,石头娃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视觉证明了“三气论”这一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正是这样一块路边不起眼的“石头”,为当代中国美术落下了重重的一笔。
子山净稿于面壁堂
壬辰春月
第五篇:序言稿
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序言
安全需要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人们历来关注的重点。高校“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或是潜在的,或是明显的,或是因无知造成的,或是由于明知故犯带来的,等等。在许多发达国家,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接受有关安全和生存方面的教育。安全教育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将会使大学生们终生受益。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独立人生的第一站。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据统计,2001 年全国 58 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 11725 起,平均每校 202 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 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 4.87‰;立案 5736 起,立案率 49%。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 119 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他们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书是以大学校园里发生过的各种不安全案例为基础,介绍大学生应如何学会自救与求救,面对突发事件如何保护自己等技能,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本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本书分为绪论、政治安全、饮食安全、宿舍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求职安全、防灾避灾等十一章,每章又从“案例警示”、“案例评析”、“对策建议”、“安全训练”四个方面向大学生介绍生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故及预防、解决的方法、技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案例的形式展开指导,易于接受。
(二)实用性
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生的全部生活。本书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大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
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以案喻理,启发大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丰富安全防范知识,并通过“对策建议”及“安全训练”提高学生的防范技能。
(四)综合性
以大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从政治安全、饮食安全、宿舍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求职安全、防灾避灾等等十个方面将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交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剖析,全面保护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此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面对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为他们度过健康安全的一生起到基础性作用,从而有助于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使用。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在编辑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中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