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法进万家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官送法进万家”心得体会
今年4月以来,我区开展了“大学生村官送法进万家”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走村入社,将3月参加“大学生村官送法进万家”培训中所学得的法律法规和基层工作方式运用其中,向我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惠农政策,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听取和收集村民对村社干部及乡镇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次“送法进万家”活动,我颇有收获,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知民情,解民意。由于许多大学生村官多是抽借在乡镇政府工作,大都对村社百姓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通过此次送法入万家的活动,让大学生村官对村情民意有了更深的认知,面对面的交流中与本村的百姓也彼此渐渐熟悉,对以后村社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也让大学生村官们对百姓的辛劳和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促生了村官们为村民多干些实事的责任感与决心。
二、宣传了法律,教育了群众。此前,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多数都是法盲,遇事只讲个“理”。通过进村入户,向村民宣讲劳动法、婚姻法、土地法、民诉法等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并采用案释法向村民讲解了有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产权权利等方面的法制案例,使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法律保护的、什么是法律所禁止的,法 1 律意识进一步增强,遇到山林、土地、劳务及家庭纠纷等实际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懂得拿起“法律武器”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法律进万家”,为深化农村依法治理奠定了基础。
三、融洽了干群关系,减轻了政府压力。将法律知识送到老百姓家中,让老百姓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政府是为民办实事的好政府,干部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并为之服务的好公仆,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许多在村社的小矛盾、小问题通过村两委和法律明白人的工作,得到及时化解,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压力。
四、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维护了基层稳定。“送法下乡”以来,解答了许多百姓疑难问题,其中大多数为土地、山林使用权纠纷,由于解答及时、恰当,化解了许多矛盾。同时,广大群众耳闻目睹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的稳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此次“送法进万家”活动效果明显,意义深远,村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尚未涉法——初步涉法——积极学法的转变,愿能趁热打铁,将此次活动全面深入的大力推进,全力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效,让“法治”之光耀及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篇:“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模版]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
汇报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2007-02-06 09:52: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为深入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县司法局从月日开始,发动百名司法干警、法律服务人员,组成“送法入户”小组,深入到个村,近万户农户家庭,开展“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经过为期一个月扎实工作,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法律意识大为增强,实现了由尚未涉法—初步涉法—积极学法的转变,现大多数农民敢
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大农民、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普遍提高。
(一)适应农村特点,贴近农民生活,在活动形式上求新。
一是多种宣传方式交叉使用。我们采取了标语、横幅、墙报、电台现场直播,家庭法律咨询、村民代表、村干部座谈会、法律讲座等多种手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广泛发动宣传,让农民眼里看得到、耳里听得到、脑里想得到。
二是实行“三个结合”,围绕一个“送”字,借助一个“谈”字,着力一个“引”字。针对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各自为阵”、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送法入户”小组人员按照“便民、近民、利民”的方针登门到户宣讲,一个月下来,他们走遍了个村、个自然村,为近万户农民送去一本“乡土普法教材”(农民学法一百问),每深入一户农
家,与农民朋友坐下来谈心交心,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民增收创效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过去、现在有无涉法问题,如何解决;对农村弱势群体,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援助;对目前法制建设和“四五”普法教育方面有何想法和建议。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农民学习了与农民经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第一,涉及农民费用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第二,涉及正常生活的婚姻法、继承法、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第三,涉及农民之间交流的民法通则、民诉法等。通过与农民朋友零距离的调查走访、交流,搭准了农村干部群众需求的脉搏,找到了普法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普法“空对空”、农民不想学、用不上、效果差的问题,使“四五”普法工作更具生命力。
随着活动的广泛深入,广大农民法律素质、民主与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我
县农村涌现出爷孙同学、母子互教,夫妻竞学的喜人局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民主与法治建设,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活动本身。
⒈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心贴近了。以往,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搞“法律政策封锁”,实行愚民政策,怕农民懂法,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如减负、税费)的政策法律,加紧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我县通过送法下乡活动,把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法律政策亲手送到农民手中,又不收一分钱,还登门到户宣讲,使农村干部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使农民消除了以往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无形中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距离。
⒉深化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送法下乡活动的开展,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为深化农村依法治理奠定了基础。以前,各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只讲个“理”。自活动开展以来,农民对照法律
读本进行修改、完善,现在村民议事先要看看是否合法。东屏镇搞卧龙水库开发,涉及征地拆迁农户多户,该村农民通过学习《土地法》,能够按照法律程序,与镇政府办理了拆迁补偿公证协议,并根据《土地法》有关规定领取了征地拆迁补偿费,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大矛盾和纠纷。
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依法维权意识。通过“送法入户”活动,使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石湫镇明觉村村民张某与薛某因相邻权发生纠纷,张某将薛某一家三口打伤,要求张某赔偿,张某不同意,薛某准备召集家族人员几十人采取报复行动,向张某讨回公道。在“送法进农户”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使薛某知法、懂法,并打消了这一念头,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纠纷。
⒋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村里遇到重大的
事情,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⒌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把法律交给农民,农民掌握了法律,将之变成生产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强大武器。“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共为全县近万户农民送去了法律读本,开展了多场法制讲座,采用了以案释法方式向村民讲解了有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财产权利等方面的法制案例,村民们深受启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现在,农村中赌博、打架斗殴等违法现象大幅度减少,遵纪守法“文明户、光荣户”在提升,涌现出各种经济类型的专业户、重点户等一大批新型农民。
(二)经过一个多月的“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农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农村普法存
在的难点:⒈一些农民自身的思想惰性、事事求稳不求革新,宁愿吃亏只求平安的处世态度,⒉一些基层执法者素质不高,执法违法、越权执法、滥用执法权现象突出,对农民理解法律精神和内容形成错误引导,使农民对法律功能和法律价值形成错误评价。从而导致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农村,农民发展经济更需要法律作保障,农民呼唤法律进农家。当前有必要把“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向我县各镇、村、各部门全面推行,趁热打铁,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效,整合全县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力量,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普法活动网络,并结合我县农村工作、生活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该项活动有序进行和顺利开展提高保障能力。
一、建立领导机制。“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是我县一项社会性系统过程,必须按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开展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制定措施、精心组织、严格检查,依法积极推行。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有了目标才有了工作方向,“送法下乡”活动的全面推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要科学量化,明确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单位、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荣誉挂钩。
三、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制局、普法机构的作用,搞好规划,拟定措施,建立检查、考评制度。由人大、法制局、司法局牵头组织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各单位的送法入户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科学地评价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不断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
第三篇:“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xx县司法局从3月1日开始,发动百名司法干警、法律服务人员,组成“送法入户”小组,深入到43个村,近万户农户家庭,开展“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经过为期一个月扎实工作,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法律意识大为增强,实现了由尚未涉法—初步涉法—积极学法的转变,现大多数农民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大农民、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普遍提高。
(一)适应农村特点,贴近农民生活,在活动形式上求新。
一是多种宣传方式交叉使用。我们采取了标语、横幅、墙报、电台现场直播,家庭法律咨询、村民代表、村干部座谈会、法律讲座等多种手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广泛发动宣传,让农民眼里看得到、耳里听得到、脑里想得到。
二是实行“三个结合”,围绕一个“送”字,借助一个“谈”字,着力一个“引”字。针对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各自为阵”、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送法入户”小组人员按照“便民、近民、利民”的方针登门到户宣讲,一个月下来,他们走遍了43个村、215个自然村,为近万户农民送去一本“乡土普法教材”(农民学法一百问),每深入一户农家,与农民朋友坐下来谈心交心,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民增收创效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过去、现在有无涉法问题,如何解决;对农村弱势群体,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援助;对目前法制建设和“四五”普法教育方面有何想法和建议。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农民学习了与农民经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第一,涉及农民费用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第二,涉及正常生活的婚姻法、继承法、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第三,涉及农民之间交流的民法通则、民诉法等。通过与农民朋友零距离的调查走访、交流,搭准了农村干部群众需求的脉搏,找到了普法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普法“空对空”、农民不想学、用不上、效果差的问题,使“四五”普法工作更具生命力。
随着活动的广泛深入,广大农民法律素质、民主与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我县农村涌现出爷孙同学、母子互教,夫妻竞学的喜人局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民主与法治建设,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活动本身。
1、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心贴近了。以往,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搞“法律政策封锁”,实行愚民政策,怕农民懂法,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如减负、税费)的政策法律,加紧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我县通过送法下乡活动,把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法律政策亲手送到农民手中,又不收一分钱,还登门到户宣讲,使农村干部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使农民消除了以往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无形中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距离。
2、深化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送法下乡活动的开展,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为深化农村依法治理奠定了基础。以前,各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只讲个“理”。自活动开展以来,农民对照法律读本进行修改、完善,现在村民议事先要看看是否合法。东屏镇搞卧龙水库开发,涉及征地拆迁农户300多户,该村农民通过学习《土地法》,能够按照法律程序,与镇政府办理了拆迁补偿公证协议,并根据《土地法》有关规定领取了征地拆迁补偿费,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大矛盾和纠纷。
3、提高了广大农民的依法维权意识。通过“送法入户”活动,使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石湫镇明觉村村民张某与薛某因相邻权发生纠纷,张某将薛某一家三口打伤,要求张某赔偿,张某不同意,薛某准备召集家族人员几十人采取报复行动,向张某讨回公道。在“送法进农户”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使薛某知法、懂法,并打消了这一念头,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纠纷。
4、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村里遇到重大的事情,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5、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把法律交给农民,农民掌握了法律,将之变成生产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强大武器。“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共为全县近万户农民送去了法律读本,开展了10多场法制讲座,采用了以案释法方式向村民讲解了有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财产权利等方面的法制案例,村民们深受启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现在,农村中赌博、打架斗殴等违法现象大幅度减少,遵纪守法“文明户、光荣户”在提升,涌现出各种经济类型的专业户、重点户等一大批新型农民。
(二)经过一个多月的“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农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农村普法存在的难点:
1、一些农民自身的思想惰性、事事求稳不求革新,宁愿吃亏只求平安的处世态度,2、一些基层执法者素质不高,执法违法、越权执法、滥用执法权现象突出,对农民理解法律精神和内容形成错误引导,使农民对法律功能和法律价值形成错误评价。从而导致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现象
第四篇:大学生送法下乡心得体会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自身逐步了解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也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使我们自己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我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整个暑期实践中,自己能够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工作,尽力、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能够积极进行有关方面的自学并积极向别人请教学习;能够热心帮助不同小组去完成他们的任务;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等等;与此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广泛的学习;自己有时做事还缺少一点耐性和细心。从这次实践中也有不少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以下就来分享一下:
一、坚持和团队精神打造奇迹,我们需要这次实践,我想我们其中每一个成员都清楚这一点——我们是一支从开始各不相识,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去完成一项共同任务的团队,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样的组队方式可以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选择所要做的事,尊重选择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在烈日下和雨天下做,有时会遇到人非常少,有时别人也会拒绝做调查,甚至说一些比较难听的话语,有时„„虽然这项工作可能比较难,也比较辛苦,但看到有些人们是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选择所要做的事,我觉得好感动,这不是辛不辛苦,难不难做的问题,而是你自己尊不尊重自己的选择,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地去做好自己所选择的事,全力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三、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守株能待兔最终会遭到失败——只有全心投入,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调查过程中请人帮忙填问卷的情境——很多时候两个多钟的时间只做了10来20张的问卷!填一张最多只要5分钟而已!其实也有原因的,主要是不相信,被问人不相信这些,所以拒绝;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随便问人,因为自己怕被拒绝以及听到一些难听的话语,所以不停寻找一些看起来不会拒绝人的对象。后来问着问着,可能问多啦,胆子也大了,也可能觉得被拒绝也没有什么,可以再来的,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放开胆子去请他们帮我做调查,被拒绝了,还带微笑说:“没有关系,谢谢”,情况也便逐渐好多了,自己从中也锻炼了口才。现在再想一想,其实只要正确地看待被拒绝,机会可以自己去创造。我们应该懂得相信自己,也懂得相信别人。
四、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我我想很多人都已习惯听别人说,特别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别人说的都比自己好、正确。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因为我觉得很多事都都不值得我关注,所以除非迫不得已,我是不会主动回答。但这次实践使我发生了改变——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实践过程中,我想我说的话不少,问问题,说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想法,跟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虽然不知道恰不恰当,但说出来一起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了解他人的想法,感觉很是有趣,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次社会实践使我领略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个中的乐趣。通过这次实践,可以运用到一些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使实践过程中的事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同时也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这次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在很大方面弥补自己作为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的不足。就好象我的专业老师董观志老师在上课提到关于景区里食店的位置设计那样,今次实践就可以在各景区内深刻地感受到它建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有„„六.体味实践中的趣味,不要太计较得失记得那时可以做调查的人不多,我一边给一个中年人做调查一边和他聊起来啦。
第五篇:大学生送法下乡心得体会
大学生送法下乡心得体会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自身逐步了解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也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使我们自己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整个暑期实践中,自己能够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工作,尽力、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能够积极进行有关方面的自学并积极向别人请教学习;能够热心帮助不同小组去完成他们的任务;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等等;与此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广泛的学习;自己有时做事还缺少一点耐性和细心。从这次实践中也有不少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以下就来分享一下:
一、坚持和团队精神打造奇迹,我们需要
这次实践,我想我们其中每一个成员都清楚这一点——我们是一支从开始各不相识,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去完成一项共同任务的团队,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样的组队方式可以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选择所要做的事,尊重选择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在烈日下和雨天下做,有时会遇到人非常少,有时别人也会拒绝做调查,甚至说一些比较难听的话语,有时……虽然这项工作可能比较难,也比较辛苦,但看到有些人们是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选择所要做的事,我觉得好感动,这不是辛不辛苦,难不难做的问题,而是你自己尊不尊重自己的选择,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地去做好自己所选择的事,全力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三、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
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守株能待兔最终会遭到失败——只有全心投入,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调查过程中请人帮忙填问卷的情境——很多时候两个多钟的时间只做了10来20张的问卷!填一张最多只要5分钟而已!其实也有原因的,主要是不相信,被问人不相信这些,所以拒绝;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随便问人,因为自己怕被拒绝以及听到一些难听的话语,所以不停寻找一些看起来不会拒绝人的对象。后来问着问着,可能问多啦,胆子也大了,也可能觉得被拒绝也没有什么,可以再来的,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放开胆子去请他们帮我做调查,被拒绝了,还带微笑说:“没有关系,谢谢”,情况也便逐渐好多了,自己从中也锻炼了口才。现在再想一想,其实只要正确地看待被拒绝,机会可以自己去创造。我们应该懂得相信自己,也懂得相信别人。
四、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我 我想很多人都已习惯听别人说,特别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别人说的都比自己好、正确。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因为我觉得很多事都都不值得我关注,所以除非迫不得已,我是不会主动回答。但这次实践使我发生了改变——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实践过程中,我想我说的话不少,问问题,说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想法,跟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虽然不知道恰不恰当,但说出来一起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了解他人的想法,感觉很是有趣,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次社会实践使我领略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个中的乐趣。通过这次实践,可以运用到一些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使实践过程中的事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同时也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这次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在很大方面弥补自己作为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的不足。就好象我的专业老师董观志老师在上课提到关于景区里食店的位置设计那样,今次实践就可以在各景区内深刻地感受到它建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有……
六.体味实践中的趣味,不要太计较得失
记得那时可以做调查的人不多,我一边给一个中年人做调查一边和他聊起来啦。他在其中说的话也给了我一些启示,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暑期时间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不要老是想着赚钱,这只是短期的利益。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现在本领没学好,以后会怎样”。从那时开始我就暗暗定下来了:对,我们这次参与实践是没有工资,但我相信以后我们赚钱的机会多得是,将来可以运用现在所学、所想的会赚更多更多的金钱,我现在需要的是好好珍惜机会,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学多一点有益于我的知识。
总之,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刻不容缓的“走出去,到农村去”,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在活动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