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学习说课稿
学会学习说课稿
授课人:李彬丽
[说教材]
(一)本课的地位、作用:这节课是第四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第三节。是在学完前两节,知道为什么学习之后,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人生更亮丽。因此,这课节是第四课的落脚点。
(二)目标引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难点:转变学习方式。为什么转变?转变成怎样的?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教育,共分三个层次:
第1层:转变学习方式:包括为什么要转变;转变成什么样的。
第2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1)选择要从自己实际出发,(2)强调再好的方法也离不开勤奋。
第3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区分不良和良好学习习惯,认识良好习惯的意义,纠正不良习惯。
[学情分析]由于初一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法在中学不适用,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学好本课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终生受益。
[教学理念] 采用学案导学模式,设计课件、活动、寓言故事等创设情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法] 情境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解《新龟兔赛跑》
提问:
1、第一次乌龟为什么会赢?(勤奋、坚持不懈)第二次的结果怎样?(乌龟输了,因为它本来就跑的慢)
2、第三次乌龟为什么又会赢?(它调整了路线,转变了方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线)
教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要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发挥你的想象力,请用任意两个圆,通过任意组合并加上几笔组成一幅图。(学生参与活动,并展示成果)
教师:主动参与比被动接受更有乐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已经到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学会学习呢?首先要转变学习方式。
阅读P46材料,提问:
1、“我们”为什么会赢得胜利?案例中三个人采用了什么学习方式?(合作、自主、探究)
2、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在学习中我们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变被动学习、个体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阅读P48寓言故事,提问:
1、孩子为什么不要金山,而要点金术?(因为有了点金术就拥有无穷无尽的金山)
2、对学习而言,“点金术”指什么?(学习方法)活动二:30秒内记住下列几组数字
557
887
997
0﹒454454445
1981
1989
2000 学生快速说出这几组数据,并说说为什么能这么快记住?(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活动三:用下面的一组词语编故事
奶牛
钢笔
鲜花
中国
奥运会(给学生两分钟思考时间,然后找同学起来说)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告诉我们:我们在学习上掌握科学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的呢?
活动四:急病诊所
找两人扮演P48两位同学,其他人给他们找出病症所在。(第一位学生学习方法不对路,第二位学生盲目学习他们的方
法)
教师:这就启示我们在学习上,什么要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的呢?(学生答: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活动五:阅读P49页,给自己归类,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学习中不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还得我们勤奋和努力才能取得成绩。齐读:
成功=勤奋+科学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天才=1%的灵感+99%汗水
——爱迪生 活动六:比一比,说一说
对照P50页列举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讨论:
1、你在学习中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任选一点,说说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
2、你在学习中养成了哪些不良习惯,谈谈你打算怎么纠正? 学生:阅读P51,归纳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
教师:不论哪种方法,要想纠正一种不良习惯,必须要加强自控能力,促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第二篇:学会赞美说课稿
《学会赞美》说课稿
确山县第三小学王亚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会赞美》是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节作文指导课,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用真诚的语言赞美别人,这个作文教学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使用得体语言和交际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通过参于口语交际双方的听、说互动,学会根据不同场合、对象,使用得体的语言与交际方式,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学会真诚的赞美别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丰富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根据“课标”对中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这次训练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一)根据不同环境,使用得体的语言,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二)在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
(三)在作文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写真心话,真诚待人。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说话。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基于这样的理念:口语交际毕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应该通过课堂的示范为学生“立标”,使学生“入格”,从而形成技能。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上将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功能。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说话态度要诚恳、要注意分寸、不说奉承话。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基于这样的认识:纵观口语交际课堂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开口说话,不难做到,难的是让学生说真话,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正如孟子所说:“诚者天下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唯有能动者也。”基于以上认识,我将在课堂中精心创设于日常生活相似的情景,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四、教学准备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过程。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精心地创设交际情景,使学生饶有兴趣的投入到说话的训练中去,积极的观察、思考、想象,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不断的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根据这一设计理念,《学会赞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赞美
真情互动,学会赞美
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课堂总结,升华赞美
具体地说,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引入赞美
上课伊始,我先赞美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赞美的乐趣和奇妙效果。从而产生兴趣。
(二)真情互动,引导赞美
1、创设情境
老师先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请学生看一看应该怎么去赞美别人。课前,老师在咱们班招聘了几位小演员,他们在节目中将饰演我的儿子或女儿。由三位学生的表演,学生一目了然。怎样赞美他人,不用教就会了。演后让学生评价交流,老师评价指导:“态度要诚恳,要注意分寸,不说奉承话”。
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是从示范开始的,模仿是学习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而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所以做出个样子给学生看,让他们学,常常是最为有效的指导。
2、积累语言
师:赞美别人,可以从哪些方面赞美?(品质、智慧、仪态、口才等)。请走进词语百花园,采摘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三)情境巩固,练习赞美
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教学:赞美老师——赞美同学——赞美班干部——赞美社会上各行各业值得赞美的人。
同学们在一起生活了四年,你一定发现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咱们班里就有很多小画家、小歌唱家、小作家。还有像劳动积极的,关心集体的,作业整洁的,成绩优秀的…等等,真是数不胜数。你想夸夸那位同学,你就真诚的夸夸她吧。看谁的夸奖最让人快乐。让同学走下位置赞美同学,然后互换角色,体验被赞美的感受。
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步入真实的情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赞美,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言语的发源也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为此我根据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创设了生活化的交际情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赞美别人,怎样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拓展赞美
为了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用真诚的语言赞美别人。我又设计了挑战课堂环节:
老师挑战学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辛勤耕耘的园丁,公交车上主动让位的乘客,校园里随手捡起垃圾的同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述当时的情景,赞美别人。
学生互相挑战:
让学生互相提问,说说自己最想赞美的人,可以给他们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
(五)拓展延伸,写写赞美
写作要求:(课件出示)
1、同学们,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这么多赞美的语言多动听啊!让我们把它们记下来吧,写在作文积累本里,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话去赞美别人。
2、请你以《赞美你,-----》为题写一篇作文,横线上可以填: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心中的英雄……
3、如果你不想写人,也可以把这节课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记叙文,注意抓重点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在这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先送给学生两句话,点出赞美的作用。然后,出示一首诗歌,让学生朗读,也是在积累语言。
六、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态度——真诚
学会赞美语言——恰当
内容——具体
第三篇:学会看病说课稿
学会看病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看病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会看病说课稿1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的1.激情谈话,学法引导,导入新课
2、字词反馈、借词释文
3、.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4.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情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渗透学法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播放配乐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学法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针对学生的体会感悟进行板书,表达本课的中心。
学会看病说课稿2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活用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母亲对儿子的爱。
四、教学难点:活用部分词语。体会母亲的爱
1、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全面认识母爱。
2、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部分课文,在读中感悟并说出体会。
3、加强课外拓展的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会看病说课稿3一、分析教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了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都让我自己去看病,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另一种爱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的真实情况,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知识目标上: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
在能力目标上: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并运用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目标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母亲让儿子自己去看病的感情变化作为重点,把“理解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四、教学与学法:
针对单元目标为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课中将用多媒体辅助、球型教学法、朗读体会,引导发现,创设情境方法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想想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谈话导入,问同学们生病时候该怎么办?(生回答:妈妈带我治病)可接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先标好自然段序号,再分角色朗读,并想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交流,检查字词,我会让小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老师相机评价,指导,纠正!
第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将重点品读“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我将分以下层次。
首先让学生理解妈妈决定让学生看病的真正含义。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妈妈心理描写理的 话“我的心立刻软了。。。(爱子心之矛盾)
“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课的自责,爱子之切)
让学生读,并说它们涵概的含义,读完,再回去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再以上理解上,我再让学生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趁着学生思维有一定集中,紧接着,我又将学生引入母亲勇气回升的段落,让学生读、想、悟。来体会“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精读文本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六、拓展延伸。
我接着展开拓展延伸,张杨个性。
回家想想母亲对你的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可以与一着小诗,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说几句话,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七、小结:
《会看病》是母亲问接的方式,母亲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懂得,我采用“球型教学法”围绕中心叵让学生从反复的从文本中走出,走进、在走出在走进的灵活式体会课文的真情实感。
八、板书:
学会看病
母爱
学会看病说课稿4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对我的教学有如下想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
我认为本课教学大的目标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后改为: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多种方法的阅读训练,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感悟到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尊基。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环节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是为了从整体上认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情认识和体会。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用曲线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四)、精读课文,感悟母爱。
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感悟到的有两点:第一是文中这个孩子自我培养的意识。从始至终这个孩子对于母亲没有一丝抱怨与怨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顺从,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也去尝试。这个孩子的表现应该会带给学生们一种启示,即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或是创造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二,就是应该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要认识到严格也是一种爱,不去帮助自己也是一种爱。所以,要让孩子们提升对爱的认识,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使他们更真切地走进文本。
(五)、总结全文。
课文中的母亲用独特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而且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教育的`方式很多,都源于一个字’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1)、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谈话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3)引导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情感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有所思索。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谈话导入,问同学们生病时候该怎么办?(生回答:妈妈带我治病)可接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先标好自然段序号,再分角色朗读,并想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交流,检查字词,我会让小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老师相机评价,指导,纠正!
第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将重点品读“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我将分以下层次。
首先让学生理解妈妈决定让学生看病的真正含义。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妈妈心理描写理的 话“我的心立刻软了......(爱子心之矛盾)
“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课的自责,爱子之切)
让学生读,并说它们涵概的含义,读完,再回去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再以上理解上,我再让学生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趁着学生思维有一定集中,紧接着,我又将学生引入母亲勇气回升的段落,让学生读、想、悟。来体会“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精读文本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特点,针对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内容进行板书,表达本课的中心。
学会看病说课稿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这次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我现将其进行如下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是这样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了在儿子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让儿子自己去看病,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另一种爱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的真实情况,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分别是:
在知识目标上: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
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在情感目标上: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母亲让儿子自己去看病的感情变化作为重点,即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四、教学与学法
针对单元目标为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课中将用多媒体辅助、球型教学法、朗读体会、引导发现、创设情境方法去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想想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生回答:生过)那在你们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呢?(生回答:带我去看病)便可接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我会让“小老师”带读,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生字和新词。
3、再用()标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第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将重点品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我将分以下层次。
首先让学生理解妈妈决定让儿子看病的真正含义。(教会儿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妈妈的心理变化。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妈妈心理描写的话“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深深自责,爱子之切)“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对儿子的考验,对自己的考验)“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父母的责任。)
让学生读,并说它们涵概的含义,读完,再回去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在以上理解上,我再让学生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来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不断的精读文本后,学生对课文应该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赞“母爱”。“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谢“母爱”。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最后,给学生播放歌曲《懂你》,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六、小结:
文中描写母亲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我采用“球型教学法”围绕中心句让学生从反复中灵活式的品读体会课文的真情实感。
七、板书:
是一节课的眼睛、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只是简单的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学会看病说课稿6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设计的。
1.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2.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3.品读句子,感悟深情
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感悟到的有两点:第一是文中这个孩子自我培养的意识从始至终这个孩子对于母亲没有一丝抱怨与怨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顺从,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也去尝试这个孩子的表现应该会带给学生们一种启示,即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或是创造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二,就是应该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要认识到严格也是一种爱,不去帮助自己也是一种爱所以,要让孩子们提升对爱的认识,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使他们更真切地走进文本。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加强课外拓展和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从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最后播放歌曲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学法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能反映母亲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连成一颗爱心来表达本课的中心,由于时间匆促,板书有所欠缺今后我将加强基本功训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学会看病说课稿7说教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来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会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说流程:
一、以小诗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自由读:《妈妈的爱》。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二、进一步理解和感悟。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问题,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在理解几个词语时,我并没有满足于学生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上对如“按图索骥”、“雪上加霜”、“忐忑不安”的机械的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探求“忐忑不安”的原因,依据学生自己积累的表象勾画出母亲“忐忑不安”的形象。于是,一个个“忐忑不安”的母亲在师生的相互启发下变得越来越丰满。学生不仅在词语的工具性方面得到了理解,人文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启迪。
三、朗读训练到位。
体会母亲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重要的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穿插在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之中。教学中注重点拨、小结、“推波助澜”,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通过这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学会看病说课稿8《学会看病》这篇略读课文,是继前三篇体现“父母之爱”课文的又一篇佳作,也是对“父母之爱”这个单元主题的另一种不同形式的爱的补充——看似残忍的做出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决定背后却是凝聚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下面就简单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力求“简明”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文,既有共性的保底目标,又有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这个目标的确立,就得依据学段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文人文内涵与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去确定。第三学段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关注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我们也发现,本单元的单元阅读训练点是: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而《学会看病》这篇课文的训练点也不难确定,课前的阅读提示中有所指示: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因此,我们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聊胜于无”等词意。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特殊的爱。
二、教学内容有所“取舍”
略读课的教学应当主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上应当摒弃过度的设计,从大问题、大背景入手,显现出简约、粗线条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必须对材进行一番整合、取舍,达到突出重点、长文短教、一课一得,才能在有效的时空里消化大篇幅的阅读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母亲的心理活动以及语言来体现母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的。如果“鱼和熊掌兼得”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就以扎实的语言训练为目标,把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作为“精处理”来研读,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读懂母亲“坚决、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特殊的爱。而对于母亲与儿子的那段对话,是作为“略处理”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只要理解体会到母亲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看到了儿子极其依赖自己,这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爱即可。在研读心理活动的句子中,重点是体会母亲“后悔”以及“担心”“自责”的心理。体会到“后悔”的心情,主要通过理解母亲后悔的原因,从而感受到母亲内心的那份痛楚。体会母亲“担心”的心理活动,主要抓住比喻句“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的研读来体会。从艰涩一词体会时间的漫长,写出了时间对于此刻的母亲来说就是煎熬。抓住“忐忑不安”体会母亲此时的着急、担忧的心情。抓住一个“坠”字,体会此时此刻母亲的心情就像沙子落入心房一下越积越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疼痛。此处,抓住母亲的心理空白点,设计了小练笔。通过写话练习再次体现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达情感的特点,更能体会到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的“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三、教学过程追求“粗放”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安排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第二板块是“研究心理,感知母爱”;第三板块是“学文对比,感知写法”;第四板块是“推荐书籍,激发读书欲望”。第一版块的设计省略了初读课文环节直接进入检查预习阶段以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主要是关注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进而针对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我们教研室徐老师一直提倡的“关注学情,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如所选的词义理解“按图索骥”“聊胜于无”这两个词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提出了疑问,这就是在字词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第二板块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为突破口进行研究,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从而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深情。第三板块通过对比学文,体会毕淑敏的写作特色——心理活动极其生动、细腻,从心里活动的描写中更能体现母亲对儿子的独特的爱。第四板块通过推荐阅读实现内容上的拓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意外,导致我手足无措,这正体现了我教学智慧的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学会看病说课稿9这次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案,我现将其进行如下说课资料。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案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的。
1、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2、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3、品读句子,感悟深情。
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感悟到的有两点:第一是文中这个孩子自我培养的意识。从始至终这个孩子对于母亲没有一丝抱怨与怨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顺从,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也去尝试。这个孩子的表现应该会带给学生们一种启示,即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或是创造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二,就是应该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要认识到严格也是一种爱,不去帮助自己也是一种爱。所以,要让孩子们提升对爱的认识,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使他们更真切地走进文本。
4、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完成填空,去揣摩母亲忐忑不安的心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看图学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联系前后段学文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加强课外拓展和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从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最后播放歌曲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演示法:小黑板的出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1、抓错误促生成在课前预习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母亲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否赞成母亲的做法等。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抓住错误促生成。
2、抓多元解读促生成文中语句教难理解,学生很难读懂母亲的心。我以填空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忐忑不安的复杂心理,体会这份特殊的浓浓的母爱,从而达到抓多元促生成。
3、抓精彩促生成既然学生不易读懂母亲的心,那么,我就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揣摩儿子的心理活动。并联系自己的类似经历,去学习课文心理活动的描写,从而达到抓精彩促生成的目的。
当然,随着学情的发展,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些生成点都抓得不够到位,学生的智慧火花还没有真正迸发出来,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也没有真正和谐统一起来,这些都有待于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去摸索、去学习。
下面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学会看病说课稿10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让每个个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母爱及自强自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母爱揭题
1、师:母爱是黑暗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
母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病寒,给我们带来温暖。
2、师:学完《母子情深》,我们有感而发,写了小诗寄托我们队母亲的深情。谁愿意读出来和我们分享?(学生朗读诗歌)
3、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前面我们感受了慈祥的母爱,鼓励的母爱,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另类的母爱。
4、打开书105页。
二、汇报预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汇报预习情况:我们还是照常现在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推向代表汇报。生汇报:(子、词、句、主要内容)
(1)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了作者毕淑敏:出生新疆,是北师大的研究生,当过兵,是医生,也是著名作家,曾获很多文学奖。王蒙称她为“白衣的文学天使”。
(2)这节课,我理解了“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子生病了,当医生的妈妈让儿子独自上按看病,学会了看病的事。
2、读书一环节,重点汇报读几段:
A、请大家模拟当时的情况,把母亲和儿子的对话同桌先表演一下。(1-20段)(同桌再演)母亲——残忍到心软 儿子——虚弱
B、再请几个同学分别朗读这几段,你发现什么?段21,22,23,26,27。
------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
——刚才这两组同学的朗读的两部分内容,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出决定——一犹豫不决定。
师:言为心声,通过刚才的对话,你揣摩到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三、理清心理,感悟母爱
1、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七个语段中母亲的心理变化:作出决定——内心矛盾——后悔自责——勇气回升,并引读这七个语段。
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在“深入探究,感悟母爱”这一教学板块中我这样设计: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接着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内交流划找的句子,并谈体会,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学生经过讨论后,交流了相关的七个语段:
语段一: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语段二:“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语段三:“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语段四: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语段五: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语段六: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语段七: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学生理解这七个语段时,将重点放在第一、四、五、六这四个语段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七个语段中母亲的心理变化:作出决定——内心矛盾——后悔自责——勇气回升,并引读这七个语段。最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第四篇:《学会合作》说课稿
《学会合作》说课稿
说教材:
《学会合作》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本课要求学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与别人合作,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另外,我认为这篇课文之所以能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应该有他独到的见解,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任性、自私,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合作的习惯。而本课则以“合作”为话题,先讲合作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孩子们感兴趣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说明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最后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说学情:
本文通俗易懂,主要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事例来领会文章主旨,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的难度不大。但在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上有些难度,对于文章的一些细节的处理以及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上学生也欠缺功夫。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和及时合理的引导。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特色以及课程标准,在第一课时学生了解了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文中典型的事例学习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并用学到的方法指导生活实践。
3、学习作者用不同侧面的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这句话展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凭借文中典型的事例学习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
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侧面的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文章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创设场景,体验合作。
2、抓住细节,有效预设。学法:
1、抓住细节,圈画批注。
2、小组合作,对话交流。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合作》,通过学习,你知道作者围绕“合作”阐述了哪些观点?
2、生交流汇报。
3、师: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共同探讨这一话题。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让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研读事例,感悟合作。
围绕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列举了两个典型的事例。教师板书事例:交响乐团演奏 逃生实验
研读事例一:交响乐团演奏
(1)播放交响乐团演奏视频。谈谈体会。
(对于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能在现场观看到交响乐团的演奏,在这里出示交响乐团演奏视频,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2)默读课文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是如何写交响乐演奏的场面的?
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的这样完美和谐?
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这个事例呢?不选取拔河比赛作例子呢?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并适当作批注。同桌讨论交流。(4)指名交流。(5)小结。
(创设有效的教学预设是构建语文课堂务实高效的基础,所以针对此部分的学习,我设置了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针对教学目标,都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研读事例二:逃生实验(1)出示自学提示:
a、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在场的人为什么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什么是“情不自禁”?
(2)为什么外国专家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说说你的理解。
b、小组交流你的收获。
(2)学生默读课文,写写体会,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3)指名汇报交流。
重点抓住“小口瓶”“七个球”“三秒钟”“情不自禁”“连声”等词语。
(语文教学要咬文嚼字,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我紧扣关键词,引导学生读进去,设身处地,角色体验,再读出来,感受孩子们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心想集体、自我牺牲的可贵品质,在文字里走了个来回,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小插曲:拉安全演练警报。
(及时对学生进行实践检验,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5)重点体会“依次” “自我牺牲”。(6)小结。
(7)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引申思考,学法指导。
只举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这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与别人合作?怎样做才能合作的更卓有成效?写写你与人合作的体会。
2、指名交流。
3、小结: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主要是调动学生原有经验,引导学生走向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合作”。)
五、作业设计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演讲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简洁明了,既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14、学会合作
卓 交响乐团演奏 统一的目标 协作精神 有 典型事例 成 侧重点不同 效 逃生实验 自我牺牲的精神 说教学反思:
由于是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我的课后反思也只能说说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我的处理方法。对于文中逃生实验的例子,我查阅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大多数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将书上的实验做了一次,而我认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会专注于实验,而不是语言文字,我们没必要把语文课上成实验课,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就要去咀嚼语言文字,所以我抓住文章细节,抓住关键词句对这一部分的学习进行了预设。另外,我把我们学校安全演练的警报声在学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播放出来,这是我一个大胆的尝试,这一个环节我考虑了很久,毕竟需要注意学生的课堂秩序等问题。第三,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应该要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教参建议2课时,这一个训练演讲的目标显然是完不成了,所以我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计划在班会课上完成,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理,还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学会合作》说课稿
段 村 镇 普 洞 中 心 小 学 校
侯春莲
2014.7
第五篇:学会感恩-说课稿
《学会感恩》说课
乐兴小学 :陈波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刘中和.来自乐兴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学会感恩》。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说教材
一。设计背景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她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学生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不能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灰暗,为了把中华民族的感恩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换回学生们回报爱心的良知,帮她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感恩的心》这节心理健康课。
二教学目标
为了使这节课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效果,我为这节课设计了3个教学目
标: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她们的关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中认识到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有一
颗感恩的心。
3.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的升华,学会感恩,以感恩宽容的心
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
难点:教会学生们在生活中用行动感恩。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会在阐述各个环节中再具体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渗透话题
孩子们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所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最能吸引她们的注意力。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选用了故事导入法。上课伊始,我给她们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略)。讲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而把第二个人拒之门外呢?这个问题也是这节课要讨论的中心要点。所以,一定要给足她们时间,让她们去交流去讨论。老师从她们的交流中引导她们懂得一定要学会感恩。板书:学会感恩。然后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就是感谢给与自己帮助的人。
2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在生活中,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是她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们享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幸福。只有爱父母,才会爱老师、爱同学、爱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把感恩父母作为切入点。我选择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图片(出示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孩子生活的缩影,能够打开她们记忆的大门。让她们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以“我的爸爸妈妈”为话题,展开交流。心理健康课对于老师来说是倾听、是指导,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倾诉、是宣泄自己情绪的场所。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谈一谈生活中父母是如何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把温馨的故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在她们倾诉、感知、明理之后,再引导她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在这个环节中,我借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宽松的交流环境,结合图片,感受亲情,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引领孩子们感受亲情,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用行
动去感恩,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段视频材料:为妈妈洗脚的一段公益广告。看完后,我及时启发她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你觉得片中的妈妈和孩子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做?用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同学们刚刚激发出来的感恩的心在潜移默化中转移成对感恩行动的一种期待。接下来,趁热打铁,请几组同学进行情境表演:《妈妈下班回到家》。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更深的体会。然后,我和孩子们齐唱这首歌《我的好妈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这个环节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的材料引入
课堂,创设宽松的环境,在多媒体设施的利用、角色表演的体验及歌曲的烘托中,自然地将“知”转化成“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为了让同学们把感恩父母提升到更多的人和物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示
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养育我们的父母、有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有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那就尽情的表达出来吧。(出示大屏幕):我感谢——这些话题都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她们一定会说出特别温暖人心的话语:如感谢医生,给与我们健康;感谢阳光,给与我们温暖……老师从她们感人而诗意的话语中及时提炼出感恩父母的升华(板书:他人社会。)
为了达到主题升华的效果,我还为孩子们选择了一首配乐诗朗诵(播放
课件)。有了音乐的烘托,一定能激起同学们朗诵诗歌的热情,从而更好的把握内容,指导同学们懂得做一个心胸宽大的人。感恩你的敌人,感恩伤害你的人,感恩嘲笑你的人……只有心存感恩,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培养起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
5课外实践感恩行动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去感恩,所
以我在课的结束部分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一项实践活动作业——感恩大行动。亲自去操作一次感恩行为,并详细记录这次行动的过程及感受,结合班队会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可以结合语文第2单元的阅读链接进行交流,形成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让感恩行为充斥到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知”真正转化成“行”,达到这次活动的预期效果。
(播放音乐背景:感恩的心)现在大家欣赏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特意为
孩子们选择的一首歌:感恩的心。我将和她们一起用手语表达感恩之心,用歌声唱响感恩之情,使同学们的情绪达到高潮,使主题得到升华。在师生同唱的歌声中愉快地结束这节课的教学。
五板书设计
感恩的心
父母他人社会
六设计说明:
纵观整节课的活动设计,我力求做到以下两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认知的提升为目 2.心理健康课应该做到以情感人。所以我力求让每个环节都震撼人的心灵,都能引起思维的碰撞,本节采用了很多种教学方法:故事、视频欣赏、情境表演、歌曲、配乐朗诵等,一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实现彼此情感的融合,使学生的感恩之心由“知”转化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