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中特马基基本知识点总结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 敌人的强大 ③ 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02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
久性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
2.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 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 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势。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
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
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94 2. 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 的可能性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01 《论联合政府》 1945年 1七大
1. 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 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 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
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 民战争
4. 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0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1.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
自的政治态度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92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
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
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92 5. 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 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 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1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1.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
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1. 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
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 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 为党的中心任务
3. 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 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 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
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 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 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00 5. 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
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
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论持久战》1938年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94.99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99 3.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99 4.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99 5.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 的国家” 95 6. 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 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 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7. 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工业生产”
3.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 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 没收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2.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
中农的利益
3. 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主持 1981年
1. 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
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 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到“灵魂”、“精髓”的高
度,凸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
3.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4.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
义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
1.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93.02 2.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 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95 5. 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帝(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01 2.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
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
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 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
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 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 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
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3、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
8、系统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12、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13、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
14、社会的本质是实践
15、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生产方式
16、生产力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1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1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19、国家本质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统治工具、暴力机关 文化的本质即人化
20、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以继承为基础,以
0创新为灵魂;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有的社会建制
2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动物)社会劳动;(人)社会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
3、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4、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5、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6、根本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7、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8、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9、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1、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12、货币的本质:固定得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1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4、剩余价值的本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
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15、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16、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7、资本主义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8、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9、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0、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两大部类的划分
21、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m)=IIc
22、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23、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出发点
2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5、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
26、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27、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全社会可变资本量与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之和
28、国民收入到实物形式:体现新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
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30、资本国际化的动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31、资本国际化的条件: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3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1、最基本的经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
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
命的主要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革命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1)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专政(2)抗日战争时期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3)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联合政府(4)新中国成立:建立以
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
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
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3、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
中心内容
14、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5、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16、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17、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 农业生产力
18、土地改革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满足中农的利益
19、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
2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22、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长期的武装斗争
2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2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25、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26、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
27、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党指挥枪
28、人民军队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人民军队任务:打仗、群众工作,筹款
30、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31、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
法则,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
32、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33、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34、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5、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区别标志)
36、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化三改造
38、农业手工业改造经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发给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从临时到
初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
39、工商业改造的经验: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以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
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过渡形式
40、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2、统一战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3、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45、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6、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 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4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48、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社会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程度
3、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基本路线的实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2、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
式根本转变和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
13、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两个飞跃
1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15、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1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1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9、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也是保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
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2、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价格改革
23、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
家和企事业的权利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6、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27、政治体制改革基本要求: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
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28、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
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29、政治体制改革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在共产党的
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0、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
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
3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
32、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
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3、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是思想建设
34、当前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35、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6、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37、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8、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9、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4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4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
众的优势
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简记
《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最早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六届
六中全会
《论十大关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借鉴苏联,走自己的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阐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 《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 《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解释 《民众大联合》——刊登于《湘江评论》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著作 《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 《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和平、民主、团结
1二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
1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 1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1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
1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
1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
盾
1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
1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1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党“六大”——莫斯科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 八七会议——汉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 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方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共党革命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思想建设——共党(自身)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掌握思想教育——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党内斗争的目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 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从思想上建设党——毛泽东关于党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中最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 1951年10月——解放全国
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南昌起义——共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无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 新民主统一战线的主体——劳动者联盟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过渡性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党指挥枪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核心——积极防御的思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出现错误倾向——王明新投降主义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途径方法——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所有制状况——基本单一的所有制 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薄弱,首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重工业优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把握整体性 毛泽东思想的建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没有毛泽东,还要摸索很长时间——邓小平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封建地主阶级近代中国沦为半半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工农武装割据”中心内容——土地革命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同资产阶级联盟的方针——又联合又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党在政权上的基本主张——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权 最早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申请的城市——北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1~1952“五反”运动的开展领域——私营工商业 建国后,对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公有制
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五四运动前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国资本在华开办的企业 敌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减租减息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邓子恢 农业生产责任制——邓子恢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 标志中国半半形成——辛丑条约 标志中国半半起点——南京条约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推翻——官僚资本主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纲领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工农共和国 建国初,现代化工业——10% 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毛泽东思想开始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时期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党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建设上的反映”——刘少奇 既联合又斗争——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60年代,“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邓小平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 成分最复杂的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文革中提出的正确理论——三个世界的划分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建立巩固工农联盟 左倾——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
一、政经背诵总结
1.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股息,利息,农业
利润,资本主义地租。
2.揭示阶级剥削范畴有:相对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揭示单个资本家对本企业职工进行剥削的范畴有: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揭示三大阶级相互关系的范畴有:资本主义地租,3.掩盖资本主义剥削范畴的有: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
表现形式。
4.高于平均利润的有: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
与平均利润相当的有:产业利润,商业利益,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所得的利润。
低于平均利润的有:借贷股息,资本主义地租与平均利润不可比
5.商品的内在矛盾有:价值与生产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衡量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是货币,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毛概
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
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阐述;
毛泽东思想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
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1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1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
报告;
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一切积极因素•“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
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1七届二中全会;
“1953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是敌我矛盾,是对抗
性的”
1)新民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以后的三年中广大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其走
狗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3年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
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成为问题的焦点。(1分)
(2)毛泽东提出正确区分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敌我矛盾,一是人民内
部矛盾。他认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
级既有对抗的一面,也有非对抗性的的一面。”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毛第一次提出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他提出正
确的方针。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必须用强制,专政的办法来解决。人
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是分清是非的问题,用说服教育方法解决,即“
团结——批评——团结”。
(3)这种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个
矛盾,达到了即消灭资产阶级,又吧这个阶级决大多数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目的。(2
分)
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对象、内容、作用和性质上
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在哲学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
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
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
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在哲学的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也有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
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
地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彻
底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建立起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3、在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与旧哲学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
调哲学的实践性,认为哲学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以往旧哲学只是
解释和说明世界,而不懂得改造客观世界,即实践的作用。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 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是把实践引入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 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实现这一变革的集中体现是把唯
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所发现 的唯物史观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第一次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为人类认识和
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二)事物发展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关系
(一)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
(1)肯定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肯定方面,即指事物保持其存在、决定事物性质的方面;
二是作为阶段,即指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起始阶段。
(2)否定有三层含义:
一是作为否定方面,即指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二是作为环节,即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
三是作为阶段,即指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二阶段。
(二)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1、肯定和否定的对立。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种相反的趋势:肯
定方面力图保持事物的存在,维持质的相对稳定性;否定方面破坏事物的存在,力图使它转
化为他物。
2、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表现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一方面,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任何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都包含否定自己的因素,都包含必然灭亡的因素。在一
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
把它的某些积极因素吸收到自身之中。在一定的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三)辩证的否定观及意义。
1、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否定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把它的某些积极
因素吸收到自身之中,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
果。
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发展环节,指发展通过否定实现,没有
否定就没有发展,这是发展的非连续性。否定是联系环节,指新旧事物之间通过否定相联系,在否定旧事物时,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因而否定是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的
环节,这是发展的连续性。否定是发展的连续性非连续性的统一。
4、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5、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第一,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否定就是单纯的消灭,和发展无关。第二,形而上学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要么肯定
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6、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形而上学肯定一
切和否定一切的思维方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
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四)否定之否定
1、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包括两次否
定,即对肯定的否定、对否定的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2、事物以其内在矛盾为动力,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从事物发展
过程看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便形成一个发展周期。从内容上看,这是事物自己发展自
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即曲折前进的过
程。
(五)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这是因为发展是由无数辩证否定所组成的链条,每一次否定既克服了以前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吸收了积极成果,又在新基础上增加了新东西,每经过一次否定,都把事物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并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决
定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过程。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一个周期,在形式上仿
佛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否定因素开始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新事物对旧事物的
否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在特定条件下,新事物还可能失败,出现暂时的倒退、停滞。在事物辩证发展的过程中,曲折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而前进上升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可逆转的。
3、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割裂事物发
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有两种形而上学错误,一是“循环论”的观点,认为事物只
有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否认了发展的前进性;一种是“直线论”的观点,否认事物发展道
路的曲折性,认为发展只有前进,没有迂回曲折,更不会有后退。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直
线论、循环论,在实践中要做到把革命的坚定性和革命乐观精神结合起来,坚信前途是光明 的,但准备走曲折的路。
第二篇:毛中特基本知识点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把目光开拓到专业知识以外,把思想解放到国内国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上。解放思想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切实的思想上的重要武器。
说到关注国内国际形势的重要事件,身在祖国南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广东,我们很自然的再一次把目光投向相隔不远的宝岛台湾。台湾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盘古开天以来,一脉相承,血肉相连。我们的基因,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最最朴实的信仰,都决定了并昭示着我们无限接近的相似性。目睹着台湾及相应的国际形势的不断复杂的变化,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人的我们不再是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也不是热血青年一心要以暴力解决事情、以武力昭示我们统一信心的鲁莽任性,我们开始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更全面的看待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统一的前提下,以全国人民、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考虑。更加和谐的社会、更加繁荣的经济、更加强大的中国才是我们最乐于见到的,也才是最适合个人发展的大环境。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对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灯塔。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去努力研究学习实事求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员的我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不是空想家,父母也不会养我们一辈子。他们提供给我们最好的机会,让我们丰满羽翼,让我们能够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来到这里立足点是学习知识、技能好多同学为什么还是像和尚撞钟那样,在自己最需要补充能力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应该是做什么的。他们还在空想一日暴富吗?还是等待父母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从小事做起难道不可以吗?好多人认为小事别人做好了,自己做大事。之中思想是不对的。我们要一实事求是为依旧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永远不会做。小事都不会做,何谈大事呢?古人云:“误以恶小而为之,误以善小而不为”着不仅仅是教诲我们做人的原则,也告诉我们不管做大事还是小事,都是水滴石穿,日久天长积累的结果。那有天生下来就是伟人、英雄的。他们都是在不段的在小事中磨练自己意志和追求。从而是自己更加强大,傲视群雄。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你难道愿意碌碌无谓、平平凡凡当个井底之蛙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脚踏实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脚踏实地也就是以实事为依据,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然而,作为我们学生让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学习当然也包括学习怎么去做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做人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
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
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是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既反映了学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3起3落的启示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39年8月与浦琼英(卓琳)在延安结婚。
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和渡江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启示:邓小平的 “三落三起” 显示了其意志的目的性、调控性和排难性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独特曲折的“起落”经历造就了“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邓小平的坚强意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得到彰显和升华,具体表现在他“从政治舞台上消失”的自觉性,“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坚韧性,“钢铁公司”“不争论”的果断性和“聋子不怕响雷打”的自制性。(不屈不饶,对待人生挫折、逆境、)
为什么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项伟大事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预备队。大学生应当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实,这些基本要求也是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一种新阐释。把这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把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和完善自己的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把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与领悟生命的意义,关注人类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于知识与人才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必须求得全面发展。这种发展,不单是文化素质的提高,还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正如爱因斯坦所尖锐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见《大学活页文库》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5页)因此大学生必须明确自身成才的目标,既要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更加重视德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需要,而从大学生自我发展角度讲,则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动力资源。一个有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不畏艰险、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在事业上勇敢攀登的人。我们还应当承认,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由于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政策的不够完善,也由于整个社会对人们思想道德修养意义重视不够,在一些家庭和中小学校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忽视现象,使得应当在中小学阶段完成的教育没有很好地完成,应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没有真正形成,应当养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没有真正养成。在这个意义上,在大学阶段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应当说多多少少具有补课的性质。不过这个补课本身就已经表明了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大学生总体上说都是高才智的人。但才智高与思想道德素质高并不是一回事。现实生活中,有的可能人有德有才,有的人可能无才无德,有的人可能有德无才,也有的人可能有才无德。无才无德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也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有德无才会误事,而有才无德则会坏事。唯有德才兼备,方是社会所期望、所需要的。
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甚至肆意放纵自己的恶欲,随意践踏自己的人格,大行不仁不义之举,那么,迟早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即使一时难以受到应有的惩处,他自己内心的紧张也会随时搅扰他的心灵,使他不可能存一颗平常、安宁之心。而这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只有自觉重视和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不断践行,才能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高尚的情操,高洁的人格,宽广的胸襟。而这些是个人心理健康和生活顺利、事业兴旺的重要保障。
1、怎么样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分)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3分)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分)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分)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有哪些?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分)。基本内容有: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分)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2分)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2分)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2分)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的理论 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③改革开放的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 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内容: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⑴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⑵邓小平理论:①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②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③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使统筹兼顾。(每一点做适当解释)
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 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史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号的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⑷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⑸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答:(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时间。
答:(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反革命是什么因素?
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第三篇:毛中特 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文献总结(蒋中挺)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揭示中国革命的对象。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揭示中国革命对象。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
分析了处在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的思想。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3.《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4.《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5.《<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7.《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8.《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9.《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10.《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1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2.《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3)提出中共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5)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6)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7)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及其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6)
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2.《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社会主义。
4.《论十大关系》(1956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总结
第一,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1)经济方面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2)政治方面 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④是和非的关系;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第三,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了唯物史观。
第四,辩证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
第五,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第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七,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阐明了政治生活主题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②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
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7)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会议总结(蒋中挺)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四大首分两资产,无产领导工农盟;五大工农小资产,新创民族独裁制;
八七独秀枪杆子,革命起义总方针;六大新民革命定,无产基础批左右;
古田军队服从党,党建军建纲领文;六届四中王明左,革命质形路军乱;
瓦窑堡民族抗日,老毛提马主中化;遵义中共首自决,老毛领导地位立;
洛川抗日有措施,减租减息转游击;六届七中尊老毛,若干问题有决议;
七大少奇改党章,三大作风论联合;七届二中贺胜利,农村转城两务必。
历届重要会议内容:
1.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2.二大(1922.7)半殖半封;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民主纲领:消内乱,打军阀,建和平。
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了最低纲领(找到了革命的对象)。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1923.6)①国共合作,党内合作,②提出“真正的平民政权”;③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到但没有做斗争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②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民权)。
4.四大(1925.1)讨论问题:①无产阶级领导权;②工农联盟。
[功绩]:①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②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
工农运动;③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五大(1927.4)纠正陈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没有真正改正 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五大实际上并没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1927.8)提出枪杆出政权;纠正陈右倾;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7.三湾(1927.9)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原则”;组织、政治、思想建军。
8.六大(1928.6莫斯科)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批判王 “左”右倾和陈右倾。
9.古田(1929.12)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六届四中全会(1931年1月)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0.遵义会议(1935.1)①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注:没说政治路线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②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③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11.瓦窑堡(1935.12)①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将“工农共和国”变“人民共和国”;③无产阶级和全民族(两个先锋队)。
12.洛川(1937.8)全面抗日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无产阶级领导权;减租、减息解决农民问题。
13.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总结抗战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毛提出“马克思中国化” 14.六届七中(1945.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建党学说重要内容(思想建党);世界观和党性(作风建设);整风处理党内矛盾;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5.七大(1945.4)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一次总结;确立毛思为党的指导思想;《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区别他党的标志);作风建设(世界观和党性原则)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最终目的(解放、发展先进生产力,由落后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群众路线(根本政治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
16.七届二中(1949.3)1.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A.“两个转变”--农业国转工业国;新民主主义转社会主义;B.“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C.“两个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
②毛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③毛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
17.七届三中(1950.6)国民经济恢复期主任务及战略和策略方针;毛提《不要四面出击》。
[实现任务三条件]土改完成;工商业合理调整;国家机构经费节俭。[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对(农、手工、工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与改造并举。
七届六中(1955年10月),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一届人大(1954年10月),通过第一部《宪法》 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18.八大(1956.9)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工业国与农业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与不能满足需要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方针): [经济]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地方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陈云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政治]扩大民主,建立健全法制-董必武: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和各民主党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科学文化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外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19.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1979年3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20.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1.中共十二大(1982年)。
1)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2)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2.十三大(1987年):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3.十四大(1992年10.12--18):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4.十五大(1997年9.12--18):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5)明确回答了邓小平死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25.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
第四篇:毛概基本知识点总结
毛概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1938年十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命题是(A)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B):中共七大
4,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C):和平与发展
6:毛泽东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D)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的一个理论性问题是:(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8,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围绕的主题是(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9,“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D):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B)实事求是 2,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阐明了(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3,在一切的创新中,基础和关键是(B)理论创新
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长期处于(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章
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 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农民阶级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C)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族共和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内容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人民所有。7,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B)武装斗争
8,“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土地革命。
9,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中国革命阵营实现壮大自己,鼓励和瓦解敌人而采取的政策是:(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1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的连接的原因是(C):民族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13,1927年九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个原则是:(A)党指挥枪,核心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四章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C):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政治保证是:(C)无产阶级正当的领导和人民民主转正的国家政权。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是:(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4,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5,1952.毛泽东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C)
6,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D)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7,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购买政策是:(B)定息。
8,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实现了(C)全行业公私合营。
9,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C)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10.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具体表现为:(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途径是:B(国家资本主义)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题是(A)工业化
1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4,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之一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合作化,第五章
1,邓小平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实质是(A)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3,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4,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5,1956年,4月到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少走弯路,以苏联为戒,这表明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五章
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党最大的实际就是(D)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我们党第一次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B)党的十三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C)经济建设
5,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区别是:(A)社会性质的区别: 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的中心任务是(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C)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的目标是:(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了规范表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A)生产力落后,第七章
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改革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时(A)旧体制。
4,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B)生产力标准
第五章
1,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2,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属于那种形式的分配类型?(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公有制经济,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D)控制力上
5,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的行之关键看(B)控股集团掌握在谁手中。
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B)社会主义性质,7,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8,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B)十四大。
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1,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是在(D)十七大。
第五篇:公基知识点总结
17、18年重要周年纪念考点(31个)
2017年重要周年纪念
1.2017年是“四一二政变”爆发90周年。
2.2017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爆发90周年。3.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4.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
5.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6.2017年是《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5周年。7.2017年是中日建交45周年。8.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9.2017年是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5周年。10.2017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提出30周年。11.2017年是2017年是“南方谈话”25周年。12.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党指导思想20周年。13.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
14.2017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5周年。
2018年重要周年纪念
15.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16.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17.汶川地震10周年 18.北京奥运会10周年
19.《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20.“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 21.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2.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3.《中美建交公报》签署40周年 22.戊戌变法运动120周年 23.新四军成立80周年 24.唐朝建立1400年 25.马克思诞辰200年
26.周恩来、刘少奇诞辰120年 27.一战结束100年 28.井冈山会师90年
29.徐州会战、武汉会战80年 30.98大洪水20年 31.北京奥运10年
教育学人物及思想总结
1.战国末年《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启发诱导、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2.孔子:《论语》、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仁、礼”】
3.孟子:“性善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内发论”→关注“生长”
4.荀子:“性恶论”;教育作用是“化性起伪”;强调尊师、“外铄论”→关注“学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5.墨翟:“兼爱”“非攻”;人性素丝说;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知”、量力性行为 6.朱熹:神话起源说、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7.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9.廖世承:1924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0.凯洛夫:1939《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教师中心论 11.杨贤江:1930《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2.(古希腊)苏格拉底 :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问答法 13.柏拉图:《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培养统治者
14.亚里士多德:百科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15.(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16.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归纳法
17.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清末)、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优越的职业”;18.(德)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讲座;“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19.(英)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论
20.(瑞)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个体本位论
21.卢梭:《爱弥儿》、“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学生中心论
22.(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即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23.(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24.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5.(美)孟禄:心理起源说;《教育史教科书》→心理成熟说 26.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27.(美)杜威:1916《民主主义与教育》;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实用主义教育学;学生中心论;设计教学法 28.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29.(美)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0.(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1970《终身教育引论》
3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 32.(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33.(美)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活动分析法”
3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即学生中心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
35.(苏)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敬一个人”尊敬信任、严格要求学生
36.彼得·麦克费尔:体谅模式
37.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 38.埃拉斯莫斯:提出“班级”一词 39.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
40.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1.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隐性课程 42.(美)巴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43.赫钦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44.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45.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46.(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编制四个问题;目标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可操作性】;“课程评价之父”;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一步
47.(英)斯腾豪斯:过程模式:鼓励发展学生个性,教师是核心人物 48.(美)斯克里文: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批评目标评价模式
49.(美)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斯太克: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受到好评,被认为的最全面最有效的
50.(英)贝尔、兰喀斯特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教师→年龄较大学生→年幼学生 51.(美)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教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52.(美)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综合教学
53.(英)斯宾塞:生活本位论;《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西方最早出现“课程”一词;实质教育论
54.(美)克伯屈:改进并推广设计教学法
55.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6.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人是教育的对象》
57.(美)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即获得、转化、评价】
58.(苏联)赞科夫:教学发展理论;《教育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使一般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59.(德)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 60.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 61.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62.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赫钦斯、奈勒、马斯洛 63.社会本位论: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巴格莱 64.生活本位论:斯宾塞
65.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 66.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
67.形式教育论(智力):洛克、裴斯泰洛奇 68.实质教育论(知识):赫尔巴特、斯宾塞
69.教育万能论:(英)洛克、(德)康德、(美)华生、(法)爱尔维修
70.实验教育学:(德)梅伊曼、拉伊,(法)比纳,(美)霍尔、桑代克《实验教育学》 71.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72.实用主义教育学:(美)杜威、克伯屈
掌握45个人物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15、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9、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20、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同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21、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提出了和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22、奈勒: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23、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25、加里宁:他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26、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7、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28、杨贤江:以李浩物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9、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发展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推动了苏联学制与课程改革。
30、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
31、瓦根舍因:著作《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范例方式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32、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33、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其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尝试-错误说。著名实验:小猫“迷箱”实验。
34、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人力资本”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他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35、斯金纳: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育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著名实验:白鼠实验
36、维果斯基:维果斯基比较强调自我中心的积极作用,认为它能帮助儿童解决问题。认为语言是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并且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37、耶克里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38、保罗·朗格郎:《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使得终身教育概念化和体系化。出版《终身教育导论》。
39、斯宾塞:斯宾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简称:三提三反。
40、柏克赫斯特:创建了道尔顿制。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41、乌申斯基:发表《认识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2、卡普捷列夫: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俄国第一步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3、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提出有意义接收学习论。并且将陈述性知识学习进行分类。将学生所有指向学业的行为从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
44、艾宾浩斯: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45、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共同发现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卫星发射】的时间、地点、主要作用
一、张衡一号
发射时间:2018年02月02日 15:51:00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任务简介:“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每5天实现对地球同一地点的重访,观测区域可覆盖地球南北纬65度内的区域,重点观测区域覆盖我国陆地全境和陆地周边约1000千米区域以及全球两个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二、高景一号03、04星
发射时间:2018年01月09日 11:24:00 发射地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任务简介:此次高景商遥卫星系统首批4颗0.5米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组网后,将实现每轨10分钟成像并快速下传,每天可采集300万平方公里影像,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水准全天候对地观测的遥感数据服务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高景一号03、04星将与同轨道的高景一号01、02星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0.5米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首期正式建成
三、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发射时间:2017年06月15日 11:00:00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任务简介:“慧眼”全称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该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发射时间:2017年04月20日 19:41:35 发射地点: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任务简介: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五、“天鲲一号”新技术试验卫星
发射时间:2017年03月03日 07:53:00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任务简介:“天鲲一号”新技术试验卫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颗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航天科工自主拥有了一型高功能密度小型敏捷卫星平台,拓展了我国小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
时政之政策数字记忆
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十九大新征程的两个重要时期:从十九大开会时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
两个重要阶段:
1、2020到2035基本实现现代化,2、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关于改革的两个是否标准: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3、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 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宅基地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十九大关于新征程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强军建设三步走:2020年国防和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强国三步走:
1、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3、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4、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5、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一带一路之共筑五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一带一路之五通共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
6、十九大关于新征程七个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
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二、古代名家名作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三、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一句话评书
1、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
2、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3、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4、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5、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6、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7、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五、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尊长者自称:在上
7、晚辈自称:在下
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六、敬称
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7、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七、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八、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5、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6、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8、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9、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0、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1、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12、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13、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14、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15、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16、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17、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18、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九、十大文人书斋联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