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自信习惯的点滴感受
培养学生良好自信习惯的点滴感受
摘 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发学生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运用赏识与激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拥有自信心 尊重学生 赏识 鼓励
引言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积极意味着一种对自己的认同、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小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
作为一名班主任,自从此课题实施以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对班里学生自信习惯的培养,我感受颇多。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1]
一、完善关系感受自信
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是尚未成熟、阅历浅的人,出现的过失往往是由于好奇或无知。对学生的过失,教师要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给学生鼓励和及时的引导。耐心地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使学生在宽容的基础上重树自信。自信,是需要教师精心培育的。老师的鼓励、表扬、肯定,正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的最佳养分。
自尊是自信的沃土和温床,我们有些老师喜欢拿一个学生同另一个较好的学生作比较,这其实是在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而我要做的就是要如何顾全孩子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时不时给学生以成就感,让他更多地尝试老师的认可与肯定。当他完成一个目标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老师可以给学生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会心的微笑,或是赞扬的点头,亲切的抚摸,这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成功的体验。这样,在不伤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自信。[2]
二、体验成功内化自信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差生也是人,也有人格。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是要尊重他们成长中的幼稚和不成熟,要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让他们享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快慰,确信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实践证明,谁能在差生的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差生心灵的钥匙。
我班上的一名男学生,由于基础差,还有一些坏毛病,表现出不讲卫生,衣着不整,少言寡语,自卑心很重。刚开始他连声母都不会读,是班上有名的特差生。然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决心唤起他的自尊、自信,对此,我通过一段的时间观察,发现它头脑并不笨,于是我在课堂上多提他的问,提他能回答的简单的问题,他回答对了,体验了成功,并及时对他的进步加以鼓励。这一石果然激起了他自信的涟漪,在生活上,我经常问寒问暖,这样一来,他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师生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他很愿意和我谈心,我?睦疵挥邪阉?看作是差生。这样一来就没有代沟了。
我发现班里有几个孩子,在平时做题或考试时不动脑总喜欢抄袭别人的答案。如果长此下去他们的成绩一定会下降,为此我下了一番功夫。我教育他们不要盲从别人,更不要抄袭他人现成的答案,独立钻研,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要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自信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信能使孩子敢于面对困难,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成功。我多使用“你能试试吗”“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鼓励的言语,唤取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他们的自信。请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勇气。要养成把平时学习中遇的问题记下来的习惯,虚心向老师,向同学,向他人请教的习惯。
三、放大优点增强自信
以“放大镜”的眼睛看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和成绩,那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作为班主任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的眼睛进行适当的“放大”,公开地进行表扬、鼓励。这样既对学生本人进行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对其他同学的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引导。班里有个学生平常时有旷课、迟到等现象,对学习也信心不足。但我发现有一次假期里下大雪,他早早到校除雪,就在班上及时进行了表扬,说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关心集体了。还在不同场合号召广大同学向他学习。从此以后,我发现他看我的眼神变了,里面包含了“自信”的“光泽”,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小学生年龄太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常常缺乏自信。自信必须以体验到成功为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则要为学生潜能的发现或实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充分发挥雏鹰争章评比台的功能,在班上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我是小画家”“绿色小卫士”等一系列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中,让他们看到别人能行,自己也能行;其他同学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觉得自己在集体中都很有本领,从而树立或增强学生的自信。[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拥有自信是学习的关键,它使每一位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并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他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全班学生,他的一句严厉的批评、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慈祥的眼神也对学生自信习惯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自信的力量是惊人的,他可以改变不良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2期
[2]休?毕肖普.《培养自信心》.长春出版社,2001年9。
[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广汉幼儿园教育网,2003.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也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人生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到,有不少学生成了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劳动的意识,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无论是对他们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果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担负起这种教育的责任。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小学生天真,单纯,他们总是把教师“奉若神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使小学生视为楷模、诚心仿效。因此,如果教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又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就会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在劳动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得一尘不染。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孩子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看谁干得又快又好。劳动习惯正是在这样一些充满友谊和情爱、共同和困难做斗争的劳动中,悄然而至的。
二、情理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某件事能否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技能上的不熟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接近完美,但如果在意识上不够重视,即使潜力再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就得先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品德课和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一系列劳动主题教育,如:《劳动最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劳动。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后,学生的劳动态度自然会发生转变,也就更乐意劳动,主动去享受劳动的快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个策略。结合学校的“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教育孩子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每周民主评选“日行一善小天使”,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学生兴致致勃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的劳动习惯,也对其进行了爱亲,孝亲的教育。还比如结合三八节系列活动《三八节我为妈妈送礼物》,《妈妈您辛苦了》征文活动,《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巧手装扮我们的教室》等,为孩子提供了劳动的机会,独特的活动给了孩子们全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落实劳动岗位,创造劳动机会。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家中劳动的机会较少,劳动技能有待提高。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班建立了劳动岗位负责制。具体地说,就是把班内卫生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的劳动岗位,并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每人一岗,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值日按小组,轮流来当,这样,学生的劳动岗位相对固定,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劳动质量,又使得每一个学生每期都能扎扎实实地掌握一种劳动技能。
五、家校协作,争取教育的合力
许多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也没有落实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耐心地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像铺床叠被,洗袜子、洗手绢,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要求家长做好孩子家务劳动的记录,教师及时检查,评价,争取家校的教育合力,双管齐下,共同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有抓住一切机会,拓展教育资源,耐心,细心的培养,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横山小学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段金德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邮编:678200
678200邮编: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从那些方面
培养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关 键 词】学习习惯言传身教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是多么地重要。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有如出一辙的效果。古语曰:“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如果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达到“双赢”的效果。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言传身教,树立形象。
教师的示范,能起到虽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幼小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教科书、道德说教、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不让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学生身上。
比如:规定学生上课不迟到,特别是早上上学时候。我就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在早读铃声响之前到教室。要求学生读写姿势正确,自己首先姿势端正,以身示范。我有个不好的习惯——爱搭“二郎腿”写字。为了改掉这毛病,每次进教室前就在心里提醒自己:脚要放好,不能搭“二郎腿”!有时坐下来,一只脚就不自觉地搭上来了。这时,心里的声音就会猛然响起:放下!难道忘记和学生说的话了?于是立刻把脚放下来。
二、从小培养,越早越好。
学习习惯是学生个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变。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又不易纠正。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如:我班就有个男生,对自己学习用品管理很差。经常丢三落四,一找起什么东西来,就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全翻出来,学习用品摆得一桌子,一本本书揉得像“干腌菜”一样。今天这找不到,明天那落家里了。为他这事我可是伤透了脑筋,也用了不少方法,现在虽有了一点起色,但仍没能完全“根治”。归结原因,这是他的“老毛病”了。从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上四年级,这么长时间形成的习惯,已具有了稳定性,确实难以一时改掉。纠正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中所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我们的教书育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等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也要注意细节。如:字迹是否清秀,是否有抄袭现象,知识点是否掌握等。作业要求上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精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讲精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如: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我注意收集学生出错较多的题,在班内集体讲解、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本该题目上做记号,以备以后复习时做重点训练。以次来训练、培养学生对重难点做标记的习惯。
人常说“集少成多”。在一个个小细节中,学生慢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具体情况等方面,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书写姿势端正、字迹工整,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习惯、合理利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四、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自制力不强,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容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不能光提要求,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在针对我班学生“认真书写”这一问题上,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字数不用多,只要好;笔画规范,一笔一画地写,字不要超出格子。然后,在学生写字时,我经常在教室内指导、督促。纠正握笔姿势、写字姿势,手把手地教学生书写,讲解给学生一些笔画较复杂字的各部分占位方法。最后,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还要及时检查,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书写认真、书写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态度不认真、书写零乱的学生给予批评,并在课后进行单独教育、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依靠班主任老师,还需要与各科教师、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在工作之余,向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课内外情况,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五、多方发展,全面提高。
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学生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习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一个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就为他良好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马虎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应该把它与其他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
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为学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良好习惯。
第四篇:如何培养低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巴彦县洼兴镇中心小学
王晓娟
小学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学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是1——3年级,我们称为低段,这些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学习发展和工作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做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1、培养学生注意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将来获得知识的,听是低年级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就要求学生必经精神饱满。认真仔细地听老师或同学的讲或答,听到问题要边想边答边记,每节课都给学生准备丰富的可听、可看、可说的内容,力求使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注意听讲做好工作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不断听,认真地想,让学生的有意注意进一步被唤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组织有意的教学。让学生保持注意,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听讲习惯逐渐养成。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的习惯。
在语文课里,教师要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在指导阅读的同时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范围,要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千或联系和来龙去脉,并且把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及说明方法加以记载,达到灵活运用。
抓住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任务的本质和特点要读的生动,有感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识字为主,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达到正确书写,准确地运用,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看清字音,分清字形,掌握笔画在格中的位置,然后在按写字规则交给学生书写方法,使学生写的每个字在各种的位置要准确,匀称,看起来既美观又大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和写话中,一定要让学生说完整话,通顺的话,这样就需要教师掌握好说话的语速及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层次性。
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先要把问题分细变散,逐一回答,然后再连接起来,让学生能够把前后顺序排列好,回答完整。
看图说话、写话时,特别注意图中所表达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帮助学生理清顺序,列好说、写话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顺序逐项完成说、写话要求,达到有顺序滴说出图意,句子完整通顺,这样反复练习,达到说、写完整、通顺句子的目的。
5、培养精选习惯,坚持“少、精、活”的原则,从而更好培 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少”会让学生看到希望,特别是对一些懒惰学生来说起到很大作用。“精”抓住学习重点,目的明确。“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可以互评自改,查清书写是否整洁、规范、美观、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严禁,细致的学习作风哈学习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是一个长期细致,反复训练的过程,必须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提能力呢?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2、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观察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其次,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渗透质疑方法,主要有概念、计算、应用题三方面。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