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石油学习国学经典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为了响应市公司“唱红歌,学国学,讲孝道”的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我国国学经典《弟子规》。
在这学习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学习国学有哪些意义?
先说一个例子: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计75位,在巴黎共同发表了这样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显然我们无法回到2500年前,那又如何吸取孔子的智慧?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两个字--《论语》。对,这是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国学的鼻祖,能够参透和领悟其中的智慧非一日能成。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有简入难的。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弟子规》的内容,正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教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那么学习国学有哪些意义?
从自身意义上来讲,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地繁荣,但是却解决不了“怎样做人”的基本问题。不过我们却能从国学经典中轻易的找到怎么样融入社会,怎样融入企业,怎么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怎样与同志相处,怎么样与亲人朋友相处,等等这些看是简单实际却很复杂的问题
从企业的意义上来讲,中国的石油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中国石油要成功,他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也离不开它所区别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也要一同用中华文化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行动能力。
从社会意义上来讲,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一定要有“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的崇高理想,但是我们最基本的也要应当学习和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并担当起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
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学习国学对我们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根据公司的学习安排,首先就从国学经典《弟子规》开始。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yù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可以说是父母的孩子,也可以说是老师的学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有“夫见”组成。意思是夫子的见解。就是说“弟子规”是夫子建议你的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但看《弟子规》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弟子规》被尊称为天下第一规,是塑造灵魂和构建企业文化很好的教材。用简单的1080个字就概括了113件事。但在这1080个字中,却字字精华,涵盖了一个人待人处事、学习生活、礼仪礼节等等应有的心态、应遵循的准则以及应具备的规则习惯。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先来看一下《弟子规》的总序,(读总序)首先介绍了弟子规是哪来的。“弟子规,圣人训”圣人的教导,也可称为古训。然后又大体的介绍了一下弟子规全文所要表达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先来学《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和四章“信”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我先给大家读一下入则孝的内容)
入则孝”是《弟子规》正文部分的第一篇。其中包括二十四件事情,篇名“入则孝”,顾名思义就是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本篇篇题“入则孝”的“入”可以解释为入手处。圣贤之道从哪里入手?从孝道入手。
很多时候,孝通常可理解为不违背。“入则孝”作者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介绍了,怎么做才叫孝。弟子规中就有许多体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冬则温,夏则凊。”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和学生家长。记者问孩子:你家来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没错。但是当记者问道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有的人说赡养父母就叫孝,中国国学告诉我们,这样理解是错误的。有人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不要认为能养老就叫孝,他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孝不孝敬主要在态度上。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他们有时候为此会做出巨大的牺牲。有个故事叫“弃官奉亲”。在晋武帝的时候,潘岳在一个地方担任县令,父亲去世了,他就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侍奉、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生病了,就想回老家,但又舍不得儿子。潘岳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不愿意让母亲担心,就选择了辞官,奉母回乡。母亲回老家后心里比较畅快,病居然好了。潘岳耕田种菜,做点小买卖,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伺候母亲。他还养了一群羊,挤羊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无疾而终。这个潘岳就是潘安,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美男”。
所谓“自古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试想一个唯利是图,没有基本的爱心,连自己父母亲都不孝顺的人,能够指望他对同志好到哪里去呢?能够指望他对企业尽力对国家尽忠吗?
孝道的精神绝对是对的,历史上,自认为“忠”的人很多,对“忠”的解释也千人千面,可以说忠奸难辨。而 “孝”则是百分之百的实践行为,容不得半点虚假。
有子曰:(有子是孔子的第三代学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意思是说在家孝顺父母,亲兄爱弟的人,在外面好犯上作乱的人,很少)
“孝”可以治天下。更可以治理一个企业,由各人的孝父母,扩而充之爱天下人,就是孝的精神。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说有一次,一个叫《机会》的杂志社记者采访比尔盖茨,找了几次都找不到他,终于有一次,在飞机上两个记者堵住了他,然后记者问比尔盖茨,人世间最不能等的是什么?没有想到比尔盖茨说的,不是机会,也不是什么商机,比尔盖茨对记者说了一句话: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比尔盖茨把这种爱扩大到团队,最后扩大到全天下。
“入则孝”的“父母”我们可以引申为领导,上级,单位的长辈师傅。所以想一想,反省一下自己。单位的领导,和你一起创业的同事,托起了你事业的员工,以及那些让你成长,壮大了你的客户,你对她们都好吗?如果假设这些你都淡漠了,那从基础开始吧。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重要的章节《信》(读一下信得内容)
“信”在《弟子规》里面相当重要,为什么说重要?因为口为祸福之门。所谓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要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古语说的很准,一张嘴,两片嘴唇,多少恩恩怨怨,因它而生。对于说话的艺术,《弟子规》要求是要慢,要稳。看看国家的领导人,说话都是“凡道字,重且舒”,每个人说话都是语重心长,流利舒畅,清清楚楚,语速缓慢。所谓水深流的慢,贵人话语迟,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一个层次,另一个层次,更深了,作者在这个《信》篇特别用大概超过一半的篇幅来告诉我们,信不仅仅是言语,因为言为心声,就是心的声音。这就引申为了诚信、道德!
温家宝总理近来多次论到道德与诚信 举几个例子
温家宝总理在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和避免的途径时说: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
最近,又针对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发出感叹: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失去了美貌有健康相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相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不过是过眼云烟,终究随风而散。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是否兴盛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力的雄厚,武力的强大,而是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份信任。作为企业员工,人人有信、有德。企业就有了灵魂,企业有了灵魂,它就会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德行和诚信的根要扎得深,企业就会长远地生存发展下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生存发展。
“信”引申来讲还包括信念的意思,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有信念,就是我们讲的志向。如果人没有了信念、没有了志向,人生也就没有了方向、目标。一天到晚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混日子,是不可行的。一个企业,要是没有坚定、高尚、纯洁的信仰,和一群山林的土匪没什么两样,最终是要被社会淘汰。对于我们党员,拥有并坚持信仰很重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自身追求境界高尚、人格完美、珍爱家庭、关爱社会,就能为形成乐于奉献、宽容诚信、没有折腾、安定团结的社会风气。对于石油员工而言,则应将信仰的坚持体现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进一步弘扬中,让爱祖国、爱石油的热情不断高涨,提起信心,积极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建设。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第二篇:学习国学经典
学习国学经典,成就幸福人生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这个民族的血脉,无法改变的文化基因,渗透了5000年以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伟大的圣贤祖先在不断的观察与探索中,追寻到了自然规律亘古不变的真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按照这个真理而百折不挠,生生不息,传承与发展,留下来无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这个民族的血脉,无法改变的文化基因,渗透了5000年以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伟大的圣贤祖先在不断的观察与探索中,追寻到了自然规律亘古不变的真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按照这个真理而百折不挠,生生不息,传承与发展,留下来无可替代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的中华文化。
人性本善,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人类就知道和平共处这个道理,如果像动物一样,强者以弱者为生,人类不可能持续发展。在这理论上来讲,人人都好才会有自己的好,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追求不断的完善和生活方式的不断进步,更幸福的生活。这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有人的梦想,也是必然的方向。人们在一生当中不断学习、不断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做到老、学到老,不断的给予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人生的本质。不读书不知道自己是谁,不学习就不会工作,人从小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开发了无私的天性,给了儿女自然是无私的照顾和关爱,在子女的不断成长当中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自己是谁,未来要往哪里去,也就是必须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长大后做点事情。父母开发着善的天性,子女也接受了教育,伴随着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茁壮成长。延续着父母长辈的德行,事业,不断的生生不息,纵然有一些不正的现象,那都是由于缺少正面教育而导致,只是极少数,而不是主流。然而,鲜花芳香源自于土壤和大粪的营养,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到了做到了方才能得到。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受人尊重,这是事实。因此,建国军民,教育为先。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已刻不容缓,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天下父母的希望,从小让孩子接受国学经典的教育,是父母长者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孩子一边接受父母、学校、社会的教育,一边在物格、认知、感悟中不断的充实,人文、知识、智慧、人际交往。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规律性变化使孩子们真正学有所长,所有所悟,学有所得。在此,奉劝天下父母,别怪孩子不听话,孩子没有错,是自己错了,孩子才跟着学错,要想子女品学兼优,健康成长,请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自己不学,将无法教育好子女。《弟子规》不只是小孩要学,大人也要学。通过给孩子们上了国学课,从孩子们的心得感悟,行为变化当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是非常可爱的,优秀的,他们懂得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多么的辛苦与伟大。对老师的尊敬如同父母,他们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有了明确的方向。孩子们是有
希望的,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民族未来。愿天下父母老有所依,愿天下儿女皆成栋梁。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余贞法2014年4月14日
第三篇:国学经典学习
我和孩子的国学经典学习之路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曾经不被人关注的国学经典著作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3—6岁间大脑发育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这就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到七、八岁已基本定型了,儿童国学经典教育,正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差,不求甚解这一特征,将永恒的、最有价值的圣贤经典装到孩子的大脑中,反复诵读来刺激孩子大脑,为孩子大脑构建一条高速通道,为孩子构建起一个大智慧的人生,等到以后孩子的理解力发展起来了,生活阅历丰富了,就自然的理解、活用!这些经典就一辈子跟着孩子,指导孩子的人生。
基于以上理论,小孩从他两岁多上幼儿园,我就有意识地让他每天听或读<<古诗>>和<<三字经>>。幸运的是上了红星小学以后,由于学校对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视,和班主任老师强大的亲和力,小孩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就更为高涨了,使我的培养计划得以很好的延续。通过学校每天安排的晨读、午练、夕诵,和每周老师布置的国学经典诵读家庭作业,有计划地让孩子在两年内熟读了《道德经》、《弟子规》、《成语接龙》、《笠翁对韵》,和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古诗>>一百五十多首。今年又顺利通过学校的国学经典考核,并且荣获五星级称号。2016年参加了市第四届落实《第子规》朗诵大赛,进入决赛并获奖。每周日晚的央视特别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他必看的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也是能使其积极参与其中的节目。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小孩更是如此。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不一定只是成绩方面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努力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他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做成一件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当遇到一些很难背下来的篇目时,我就会和孩子一起研究该篇的记忆方法,比如谐音、比喻等,有时用一人背一句的方法,来降低难度,孩子背一、三、五句,我背二、四、六句,流利了再换过来,直到小孩把整个篇目背下来为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比一年级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可以通过译文以及与篇目相关的故事联想的方法,使其加深记忆,并且觉得更有意思。还有就是及时客观地填写国学经典诵读家校联系表,能熟读就填熟读,能背诵才能填能背,既能督促其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肯定,同时培养了小孩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不但开发了我小孩各方面的潜能,而且在孝亲、礼仪、个人修养方面都得到提高,在家有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我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还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读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孩子从小学习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有助于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地提升,并能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毒害,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经典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一个补充,在所有的教育中,经典教育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所以国学经典的学习之路在我家注定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第四篇:国学经典学习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一、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四、提升智力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诵读经典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目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黄仁生教授指出让孩子从小读经典,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个个都研究古代文学,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根基,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五、增强记忆力。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童年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一些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其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果错过儿童期,将永无翻身之日。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先生,曾在初中时抽出两个暑假,背诵了5万余字的《孟子》。但当时杨振宁并不能完全理解。数年后,杨振宁很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慨:“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按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我发现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真正的是一个节时节力、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
节时节力——儿童只需每天诵读10-20分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即可完成)
见效快——学生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语言表达和引经据典,效果很明显。后劲足——在儿童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记下永恒的东西,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赜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了!
第五篇:中石油演讲稿
今天您微笑了吗!
加油站是中国石油对外形象的窗口,服务规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形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这只“快乐鸟”有时也要受到“风雨洗礼”。我作为中国石油的一员,其自身言谈举止,形象都代表着中国石油。微笑,是一种美丽的心情;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微笑,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目的就是延伸加油站‘微笑服务’的理念;通过微笑诠释新时期的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人文精神,树立中国石油加油站的微笑服务品牌,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服务顾客。
今天您微笑了吗!
2011年 10月6 日,连霍高速灵宝至三门峡段,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堵塞,人员滞留,临近中午还没有通车,我们加油站临近高速收费站,针对此次事故,加油站所有人员分工合作,一边是安排其他顾客进站加油,一边安排人员为滞留顾客提供热水,安排临时休息,解决顾客的吃饭问题。站长主要负责为外地顾客指路送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得到了顾客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一天下来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脸。因为我们的服务理念就是:关心细节,用心去做。顾客的满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为顾客着想,遵循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用心去做好每一个步骤和细节服务,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顾客,实现一次服务留住顾客的心。对于刚刚加入中国石油的我来说,面对工作时,我始终坚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怕吃苦,不怕累,因为我始终相信不努力工作的人,将会面对社会的淘汰(在哪里都不受别人的欢迎)不思考工作的人,会面对被社会的淘汰(永远都是做苦力的人)不学习工作技能的人,永远无法进一步提升(永远不会得到理想职位)不总结自我的人,则在这个社会永远不会发展(永远都过穷日子),只有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成功。
服务中,遇到委屈是难免的,当遇到委屈时,我们也同样用微笑来化解它。近段时间,由于油品紧张,限量加油,很多师傅都不理解,经常在站上对着我们发脾气,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理解顾客的心情,进站的每辆车我们都保证能加上油,尽量解决问题,微笑着面对顾客,也请他理解我们的工作,感谢他们的配合,司机师傅们也从开始时的骂骂咧咧到最后走的时候微笑着说声谢谢,这让我感觉到微笑不仅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还是一种无声动人的音乐,更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它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朱唇未启笑先闻”,微笑着赞扬他人使对方感到你的诚心,微笑着批评他人使对方感到你的善意,微笑着拒绝他人使对方体谅你的难处。我也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加油站的排头兵,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与身边的伙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共同进步,把微笑服务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让“宝石花”般的笑容开遍祖国乃至世界各地,让每一位顾客都有“笑迎天下客,满意在我家”的感觉,为加油站带来更多的效益,为中国石油的品牌形象添砖加瓦,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感人的画面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