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
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永福村“两委”及全村3000多人民群众欢迎你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永福村蚕桑产业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永福村位于由旺镇北端,与水长乡水长村相连,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48户3083人,其中农业人口2975人。耕地面积2299亩,人均耕地亩,全村以种桑养蚕、生猪养殖、粮食种植及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纯收入1846元。2001年以来,我村始终按照“农
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财政得收入、政府得人心、生态得保护”的要求加快发展蚕桑产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全村桑园面积达1900亩,种桑户600户,占总户数的%,养蚕户500户,占种桑户的%。全年养蚕4210张,占全县的%,实现产值318万元,人均养蚕收入1070元。7年来的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是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富民产业,蚕桑产业已成为全村人民增收的骨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村蚕桑产业发展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施甸县蚕桑生产示范村,2007年被县政府评为蚕桑生产工作先进村,目前已成为市、县蚕桑生产重点村、样榜村。
2008年共养春蚕张,其中普通种596张,原种张,实现养蚕收入万元,涉及农户472户;夏蚕养蚕张,其中普通种962张,原种张,养蚕农户500多户;预计全年养蚕5300张,养蚕收入有望突
破4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提升认识,扩大宣传。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调结构、建支柱、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吃透种桑养蚕的各项扶持政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蚕桑产业比较效益,抓住市、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时机,增进认识,促进发展,始终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
(二)重视科技,强化培训。根据2007年桑园管理及养蚕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种桑养蚕户达到桑园丰产、养蚕丰收,使群众掌握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我村于今年4月8日对种桑养蚕户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60份,经培训,广大蚕农进一步掌握了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为2008年蚕桑产业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三)共育小蚕,牢固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小蚕共育,严格推行“小蚕两回育和大蚕三回育”省力化养蚕新技术,以村为单位实行小蚕共育,有75%的农户参加村级共育,25%的农户参加自然村共育,全村小蚕共育率达100%,确保大蚕饲养期间发病率低、上簇早,蚕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
(四)管养并重,深挖潜力。一是狠抓桑园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中耕施肥管理,提高亩桑产叶量和亩效益;二是抓好蚕房建设,积极完善蚕房基础设施,使蚕房达到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和消毒防病的效果,为蚕儿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狠抓科学养蚕,在养蚕期间,村干部、辅导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养蚕户进行技术指导,使每一个养蚕环节都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做到科学化养蚕,努力把永福村建成全县栽桑养蚕的基地村,最终使地方群众能够真正获得实惠。
(五)严格交售,增加效益。蚕茧交售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村“两委”始
终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上级对蚕茧的收购政策及规定,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行蚕茧预检、估产制度,及时组织蚕农进行交售,保证蚕茧数量和质量,提高蚕农和企业的共同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围绕市、县、镇发展蚕桑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种养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力争把适宜种桑田地全部规划种桑,真正打造种桑养蚕专业村。
二是以发展蚕桑产业为导向,构造发展循环经济的和谐氛围,奋力打造以蚕桑、食用菌、生猪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使我村成为农民创收、增效、致富的产业大村。
最后,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请各位领导经常到我村指导工作。
第二篇: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共2篇)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永福村“两委”及全村3000多人民群众欢迎你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永福村蚕桑产业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二、主要做法
(一)提升认识,扩大宣传。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调结构、建支柱、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吃透种桑养蚕的各项扶持政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蚕桑产业比较效益,抓住市、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时机,增进认识,促进发展,始终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
(二)重视科技,强化培训。根据2007年桑园管理及养蚕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种桑养蚕户达到桑园丰产、养蚕丰收,使群众掌握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我村于今年4月8日对种桑养蚕户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60份,经培训,广大蚕农进一步掌握了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为2008年蚕桑产业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三)共育小蚕,牢固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小蚕共育,严格推行“小蚕两回育和大蚕三回育”省力化养蚕新技术,以村为单位实行小蚕共育,有75%的农户参加村级共育,25%的农户参加自然村共育,全村小蚕共育率达100%,确保大蚕饲养期间发病率低、上簇早,蚕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
(四)管养并重,深挖潜力。一是狠抓桑园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中耕施肥管理,提高亩桑产叶量和亩效益;二是抓好蚕房建设,积极完善蚕房基础设施,使蚕房达到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和消毒防病的效果,为蚕儿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狠抓科学养蚕,在养蚕期间,村干部、辅导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养蚕户进行技术指导,使每一个养蚕环节都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做到科学化养蚕,努力把永福村建成全县栽桑养蚕的基地村,最终使地方群众能够真正获得实惠。
(五)严格交售,增加效益。蚕茧交售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村“两委”始终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上级对蚕茧的收购政策及规定,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行蚕茧预检、估产制度,及时组织蚕农进行交售,保证蚕茧数量和质量,提高蚕农和企业的共同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围绕市、县、镇发展蚕桑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种养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力争把适宜种桑田地全部规划种桑,真正打造种桑养蚕专业村。二是以发展蚕桑产业为导向,构造发展循环经济的和谐氛围,奋力打造以蚕桑、食用菌、生猪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使我村成为农民创收、增效、致富的产业大村。最后,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请各位领导经常到我村指导工作。[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共2篇)]篇一:现场会汇报材料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 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双庙明德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初见曙光 蒋云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双庙明德学校是根据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依托危房改造和明德捐赠项目,历经2年的建设发展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今,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下面,我仅就我校生态校园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并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以利改进。
一、更新办学理念,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一个花园式、家园式学校(理念)为了更好的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根据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创建生态校园为切入点,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注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两个基地,拓展教育教学渠道,努力打造花园式、家园式学校,从基础上提升学校的育人品位,服务学生,贡献社会。
二、精心谋划,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发展路子(方针策略)
为把我校的生态园办出特色,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专门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并吸收有专业技术的老师参加。根据我校实际,经过集体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全力打造生态基地建设:一是花园基地;二是菜园基地;三是果园基地;四是生态循环系统。(决议形成之后,校领导亲自带头,带领广大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到基地建设中来,齐动手,共谋划,开创我校生态园建设的新篇章。)
三、领导带头,师生通力合作,投身我校生态校园建设实际(实践管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如期竣工并已投入使用,运转良好。特别是春季现场会之后,学校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截止到目前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打造家园式学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
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我们本着“服务至上”的思想,构建了“一切方便师生”的服务体系:
1、纯绿色的伙食原材料:我们将栽植、种植、养殖基地生产的果、菜、肉提供给食堂,改善师生伙食,并按成本价核算,既让师生吃上放心菜,又可减少学生经济负担。
2、干净整洁的就餐场所: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操作规范、食品丰富、物美价廉。微机刷卡售饭,方便快捷。师生在这里用餐,倍感舒心。
3、温馨舒适的住宿条件:我校现有学生宿舍五栋38间,可以满足450名学生住宿。宿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内设警示语和温馨提示栏,冬季统一供暖。环境幽雅温馨,与喧闹的教学区离而不分,使学生住宿安静舒适。
4、方便实用的洗浴设施:60立方米的浴池于2007年10月份开工,并于11月15日前完成了基础设施的主体工程。浴室建成后,会大大的方便师生洗浴。
5、多功能的生态厕所:本厕所是国家支援西部地区旱厕改造工程所建的生态环保型厕所,是我省500院校的试点工程之一,是秦皇岛市
活动基地和果园管理新技术推广的有效平台。
学生通过参加果园实践劳动,学习并掌握了果树嫁接的技术,学到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了解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一般知识,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同时,还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2、种植基地(菜园)建设:
2008年2月,开学时即启动菜园子建设工程,开始种植部分蔬菜:土豆、香菜、豌豆、大蒜、菠菜、油菜、水萝卜;秋季种植萝卜和白菜。作为学校菜地生产实验实习基地,实行立体种殖和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构设立体框架,四季种植相衔接。注重实用、美观、绿化和园艺效果为一体,同时具有观赏性和实效性。
半年来的实践证明:菜园子工程,既有新鲜的纯绿色蔬菜的收入,又使学生在参加菜园实践劳动过程中培养劳动能力,学到一技之长。同时还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使校园更加靓丽多姿。
3、花园建设: 我校整体结构由生活区和教学区两部分组成。
生活区里,整齐的七块菜地和四个立体菜棚交相辉映,浑然成趣,实现着立体栽植和美化校园的效果。穿插菜畦四周的还有菊花带和柏树带,加之高大葱郁柳树和香花槐穿插环绕,将生活区装点得幽雅别致,使人倍感温馨惬(qie)意。
教学区里,教学楼前的两个花池和操场四周建300延长米的绿篱,构成我校花园的重点内容。芳菲的九月,正是百花吐芳之时: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使整个校园五彩缤纷,显得格外美丽。
[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共2篇)] 教学楼,干净明亮,宽敞舒适;宿舍群,红白相间、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教学区里,宿舍区内,花香四溢、青翠欲滴、瓜果茂盛、触手可及。生活在这里,如同生活在家里一样。
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空间。让师生在鲜花盛开,瓜菜溢香的氛围中生活得舒心,学习得愉快。
(三)充分利用生态校园建设基地,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
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我校注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拓展教育教学的
渠道。使生态校园建设的教育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1、建立了“依托基地、活动引领、学生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形式。
(1)依托实践活动基地,引导学生创新
在学校栽植教师李宗喜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利用果园、菜地、养殖、生态厕所、沼气池开发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室外实践探究课和室内成果交流课为基本课型,让学生走进基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已的脑子去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网络里分析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我校的基地建设发挥出巨大教育价值。
(2)适时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科研项目
我校依托基地建设资源,基本形成以创建人文环境为核心的系列实践活动:开展“我荣校荣,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勤俭光荣、浪费可耻”、“争绿色班级,创生态校园”等。教育学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美化环境为乐;使学生增强保护资源环境意识,热爱科学,热爱校园,珍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从小树立科研意识,忧患意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责任感、使命感。(3)激发学生情趣,主动探求新知
为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广泛开展,我们出台了一整套激励机制。学校分阶段对各组、各班进行跟踪考核、总结,对成绩突出的班级、小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他们介绍先进经验,供全校师生学习和借鉴。较好的激发了我校师生探知热情,从而带动生态校园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2、建立了“一人为主、多人配合、团队协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形式。
为了充分地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我校首先确立了校级综合实践课课题——《生态校园建设效能调查》,要求各年级依据总课题建立分课题,各学科围绕总题,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分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七年级确立了《生态校园可持续发展能源调查》,八年级确立了《蔬菜营养价值调查》等。由教学处牵头,各教研组密切配合,全校师生团结合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课活动全面展开。良好的开端,预示着必有圆满的结局。
四、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彰显了可喜的综合效益(效益)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和健康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初步形成
设置资源回收区,有效地把学生的剩饭、剩菜、生活废物等资源集中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建立“回收—整理—再利用”的完整体系。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环保增效。
2、教育效益日益突出
生态校园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的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团队协作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勤劳朴实和互助友爱的优秀品质。在亲身经历节能环保实践中,养成了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以劳辅德、以美益智、以境陶情,集“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于一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实现着全人教育理念。
3、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在校种植技师李宗卫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师生的共同努力,收获多多。今年春季开始种植,有芹菜、茄子、黄瓜、丝瓜、角瓜、豆角、豌豆、香菜、大蒜、菠菜、大葱、土豆、生菜、菜椒、辣椒等等。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元。今夏到来之际,又开始种植换季蔬菜,从暑期开始,换季的蔬菜主要是萝卜和白菜,现在的长势都很好,深秋之后,将又有一个好收成。
一年来的生态循环,沼气作为燃料,投入使用,节省煤炭费3000元,沼液、沼渣作肥,节省化肥费用400多元。加上养猪,直接经济效益近八千元。
4、社会效益后劲十足
(1)学校通过果菜肉按成本价提供给师生、提供免费洗浴等方式,为学生节省开支,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2)生态校园建设对周边14个自然村生态家园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普及,有利地推动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步伐。
(3)学生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掌握了很多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既体现了学校育人的功能,又贯彻了培育全人的办学理念。
下页篇二:现场会汇报材料
全力推进城镇管理水平
努力打造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文明城镇
——胜利农场城镇管理工作汇报
一、城镇管理思路
实施“五化”运行方式——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保障、规范化推进。
达到“四无”工作要求——设置无空挡、对接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治理无死角。
推进“六城联创”进程——环境美城、服务靓城、文化兴城、平安稳城、制度管城、和谐建城。
实现“文明城镇”目标——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
二、具体做法
(一)专业化分工——六个居民委党总支负责全面落实党群组织进社区、文化教育进社区、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文明新风进社区、扶低共富保扶升级进社区、社会管理进社区、综治平安进社区、特殊群体关爱进社区等工作;四个专业大队负责全面落实管理城镇、净化城镇、绿化美化城镇、服务城镇等工作;设立机务中队,隶属园林大队管理,对四个专业大队的机车使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作业、统一专业检修保养、油材料使用管理程序化。做到专业分工明确,职责定位明确,任务落实明确。
(二)精细化管理——四个专业大队,全程覆盖场区的管理服务职能,推进城市化管理进程。一是在“精”上挖潜力。四个大队齐头并进,按行业质量标准管理城区。城管大队行使维护“城区街道交通秩序、街面店铺经营秩序、城区建筑秩序、居民生活秩序”职能。园林大队负责城区草坪、花卉、绿篱、花灌木、绿化树的种植、栽植和养护,打造城市化园林景观。环卫大队高起点立标,快速提档升级,按照一级、二级、三级路段,实行“三级保洁制”。即:一级路段达到1小时巡回保洁一遍,二级路段达到2小时巡回保洁一遍,三级路段半天巡回保洁一遍,彻底改善人居环境,按干净、整洁、美观、靓丽的标准打造最佳城市
环境,逐步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封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道路清扫机械化、环卫作业精细化的目标。物业大队全面承担场区物业保障服务和行政与服务性收费工作,让广大居民享受到城市市民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在管理城区力求一个“精”字;二是在“细”上下功夫。城管工作严格执行十二项79条质量标准规定;园林工作按五项55条专业技术标准操作;环卫工作按五项36条标准执行;物业按四项26条标准运作;三是从“严”上出成绩。街道办人员全部实行三级考评制度。一级考评是农场对街道办总体工作实行全方位的考评。二级考评是街道办对各大队、居民委各项工作逐项量化考评,采取月考和即时考评相结合方式。三级考评是各大队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对员工进行细化、量化综合考评。考评分数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街道办督查组实行“3+x”考核办法。“3”是指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标准执行情况和社区居民对街道工作的评价,“x”是指重大的责任事故。操作程序分为专项督查和常规督查。专项督查按主管领导批示,对指定事项进行督查。常规督查分为抽查和日查,抽查是检查质量标准、居民评价和有无重大责任事故情况,日查是检查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完成情况、查日常经费使用及油料审批手续是否齐全。通过“三级”考评和“3+x”督查考核方式兑付绩效工资。精细化的管理,使农场的城镇管理向设置无空挡,对接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治理无死角方向迈进。
(三)优质化服务——一是农户从生产作业区搬迁至场部城区居住,让职工享受市民的舒适生活;二是为农户提供机车农具存放场地,在场部新建一座占地
2.4万平方米的车辆服务中心,供停放、修理使用;三是农场加大投资用于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对临街建筑、牌匾、宣传广告等进行综合治理,营造舒适温馨家园;四是提供物业服务,由物业大队承担场区自来水供给、污水排放,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监管、设备维护与管理、小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行政与服务性收费等工作任务,服务做到24小时畅通,15分钟赶到现场,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最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五是实施街道“三级保洁”,环境卫生达到“十净、十无” 整洁、舒适的标准;六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设立公交车线,开通场区至管理区作业站5条公共线路和城区公交车循环线路,建立覆盖全场的公交站点,为职工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交通便利;七是为居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在配备治安巡逻队安保人员的同时,加大住宅区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安装电子监控摄像网点;八是建立大型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四)社会化保障——一是建立两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等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站,帮助贫困居民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之需,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社会救助保障;二是成立了五个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能及时调解处理民间纠纷化解矛盾,维护保障社会的稳定。“计划生育委员会”使政策法规宣传进万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进万家。“治安保卫委员会”保障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社区文化委员会”倡导、引领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挖掘民间艺术,利用文化阵地宣传社会文明新风,陶冶居民思想道德情操。“公共卫生委员会”动员号召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中去,使环境秩序快速提档升级;三是成立了四个公益服务组织,党员模范先锋队、青年团志愿者服务队、女工巾帼立业队、民兵突击队。
(五)规范化推进——推进“十进、五出、五统一”工作的落实。
“十进、五出、五统一”落实情况
十 进
已落实八项:
1、机械进库区:投资200万元在场部东侧新建一处现代农业机械管理中心,总投资700万元在翠屏路东侧兴建车辆服务中心,项目包括农机修理综合楼和彩钢结构库房,实现农业机具全部进库区。
2、工业进园区:划分成两个工业园区,北部机械加工制造区占地3万平方米有企业6家,东部稻米加工区规划占地21.5万平方米引入工业企业11家,实现各类工业企业全部进园区。
3、畜牧进小区:投资760万元在12作业站规划建设了标准化育肥牛基地,以及生猪养殖和黑蜂养殖区域。2011年计划在20作业站规划建设肉牛、绒山羊集中养殖区,促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共2篇)]
4、专业市场进规划区:对生资市场,煤炭市场、综合贸易市场,修理一条街,服务一条街,公交、货车停车场等进行了规范化建设。2011年投资800万元对中央大街进行改造,加强对各类市场规划建设与管理。
5、绿树草地进城区:农场对居民区房屋实施拆栅透绿工程,栽植草坪、果树和榆树墙,绿化覆盖率达到35%。2011年计划投入247万元,对新建小区和胜利路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树木20万株(榆树墙)。
6、物业管理进居民区:物业大队对全场54栋楼房,2795户业主进行服务,主要承担场区自来水供给、污水排放,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监管,公共设施保洁、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任务。2011年计划投资400万元,在新建小区内建设社区服务站,方便职工群众交纳水、暖、卫生和物业服务等各项费用。
7、党群组织进社区:街道社区党委下设六个党总支委员会,全面负责落实党群组织进社区载体创建活动:党建文化教育进社区、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计划生育进社区、社会管理进社区、综合治理进社区、扶低共富保扶升级进社区等工作。
8、文明新风进生产生活区:讲文明、树新风,倡导文明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社区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建功队、民兵突击队”;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引领积极向上的社区活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下一步落实两项:
1、居民进城区:现已搬迁居民点25个,2011年整体搬迁10个居民点,计划2012年整体搬迁剩余4个居民点,除
下页 余下全文
第三篇: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永福村“两委”及全村3000多人民群众欢迎你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永福村蚕桑产业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二、主要做法
(一)提升认识,扩大宣传。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调结构、建支柱、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吃透种桑养蚕的各项扶持政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蚕桑产业比较效益,抓住市、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时机,增进认识,促进发展,始终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
(二)重视科技,强化培训。根据2007年桑园管理及养蚕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种桑养蚕户达到桑园丰产、养蚕丰收,使群众掌握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我村于今年4月8日对种桑养蚕户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60份,经培训,广大蚕农进一步掌握了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为2008年蚕桑产业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三)共育小蚕,牢固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小蚕共育,严格推行“小蚕两回育和大蚕三回育”省力化养蚕新技术,以村为单位实行小蚕共育,有75%的农户参加村级共育,25%的农户参加自然村共育,全村小蚕共育率达100%,确保大蚕饲养期间发病率低、上簇早,蚕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
(四)管养并重,深挖潜力。一是狠抓桑园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中耕施肥管理,提高亩桑产叶量和亩效益;二是抓好蚕房建设,积极完善蚕房基础设施,使蚕房达到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和消毒防病的效果,为蚕儿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狠抓科学养蚕,在养蚕期间,村干部、辅导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养蚕户进行技术指导,使每一个养蚕环节都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做到科学化养蚕,努力把永福村建成全县栽桑养蚕的基地村,最终使地方群众能够真正获得实惠。
(五)严格交售,增加效益。蚕茧交售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村“两委”始终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上级对蚕茧的收购政策及规定,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行蚕茧预检、估产制度,及时组织蚕农进行交售,保证蚕茧数量和质量,提高蚕农和企业的共同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围绕市、县、镇发展蚕桑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种养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力争把适宜种桑田地全部规划种桑,真正打造种桑养蚕专业村。
二是以发展蚕桑产业为导向,构造发展循环经济的和谐氛围,奋力打造以蚕桑、食用菌、生猪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使我村成为农民创收、增效、致富的产业大村。
最后,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请各位领导经常到我村指导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3月29日
春雨润物,万物复苏,正值全县人民紧锣密鼓的开展以蚕前准备为主的蚕桑生产之时,***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建设。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一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并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蚕桑产业基本情况和今年蚕桑产业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7乡8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生物、旅游、水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蚕桑、畜牧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西北主要蚕桑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以***等自然景观和古街古镇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交通便捷,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在县城交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公路均过境我县,是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6.1%;完成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29万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净增6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94元,净增2128元。
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蚕桑产业是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鎏金蚕”的出土地和古代“丝绸之路”之源头,是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蚕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自1978年开始,历经30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特别是自2006年实施“一县一业”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学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理念引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以做强蚕桑基地为突破口,以发展丝绸工业为重点,围绕培育强村大户、开发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了 “实施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四个转变”的支撑下我县蚕桑基地迅猛发展,蚕桑企业迅速壮大,蚕桑科技日新月异,现已形成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贸工农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10年各项数据指标较2005年均实现翻番,2010年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5.56亿元,其中实现蚕桑农业产值2.56亿元,实现蚕桑工业产值3亿元。蚕桑产业工、农业生产环节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元,较上年净增432元,增幅59.9%,蚕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蚕桑产业实现蚕农人均纯收入2053元,较上年增长60%。
一是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蚕桑强村大户支撑战略,强力推进80个强村大户的培育工作,在巩固了2008、2009年2000个养蚕大户的基础上,新培育了1500个养蚕大户,使全县年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达到3500户,大
2010年全县栽培桑枝食用菌2002万袋、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3.11万亩,产值3732万元,发展桑园养鸡109户18.3万只,产值1097万元。
六是蚕桑示范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我们始终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蚕桑效益倍增示范建设上,着重实施了“一带、两区、三社、四村、五室、百户”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发展。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坚定“一县一业”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和不足,科学规划部署 “十二五”,紧紧围绕“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园7万亩(高标准桑园5万亩),实现年养蚕发种15万张,年产鲜茧500万公斤以上,农民蚕桑综合收入4亿元,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6亿元,蚕桑产业总产值10亿元”的总体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一稳”(蚕桑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二增”(强村大户倍增、综合效益倍增),“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职工队伍),“四化”(产业集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特色化、发展持续化),推动整个蚕桑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把**建成国家级生态优质蚕桑基地和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村大户战略,做实蚕桑生产主体。围绕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设,2011年要全面完成5000个养蚕大户的培育工作,加快蚕桑资源、奖扶资金向强村大户集中,适度引导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和桑
适度、功能齐全、高效精干的具有现代水平的桑、蚕保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桑、蚕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
(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合作社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壮大合作社本身的实力,强化服务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方式,我们最终就是要把蚕桑合作社打造成承接政府技术服务及扶持和企业反哺服务蚕农的平台,建立蚕农与龙头企业与市场平等对话的平台。
(五)稳步发展综合利用,逐步拓宽开发领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富硒”品牌建设,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科学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探索利用蚕沙、蚕蛹、桑叶等资源,开发市场前景好、资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宽综合开发领域,提升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蚕农收入。
(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丝绸工业。按照打造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招引织绸、服装等下游产品及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实现从丝到绸到服装的产业延伸。
四、2011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今年我县继续捆绑“一县一业”、财政支农整合、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年规划养蚕发种12万张,产鲜茧380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2500万袋,发展桑园养鸡100户,实现蚕业总产值6.4亿元,较上年增幅15%以上,其中蚕桑农业产值3亿元,蚕桑工业产值3.4亿元。
指导、蚕农合作、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建立现代蚕桑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组织订单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蚕桑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发挥行业优势,在培养蚕桑专业人才方面给予我县倾斜支持,同时继续加大对我县现有蚕业技术人员和种桑养蚕专业户的技术指导培训。
二是我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继续在省力节本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请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蚕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建议将“**试验基地”扩大为“**试验站”。
第五篇: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一、濯水镇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我镇辖12个村(社区居委),79个村(居)民小组,7691户,27643人,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35亩。是重庆市首批启动的45个中心镇、百强镇、商贸重镇之一。我镇从2001年开始发展蚕桑生产,现已建成桑园面积5153亩。其中2001年以前在地桑74亩,2001年发展924.85亩,2002年发展1500亩,2003年发展1500亩,同时2003年提前实施2004年计划发展2130亩,分布在7个村(居委),20个组的1275户农户。xiexiebang.com全镇蚕茧产量自2001年起实现了连年翻番,2004年产茧1075担,2005年春季完成产茧472担。养蚕设施逐年改善,现有养蚕大棚630个,2005年计划新建200个,已完成60个;现有标准化供育室16个、室外共育大棚2个,(其中原有共育室14个,2005年新建2个,改建2个),小蚕共育面达100%,全面推行了“六化五配套”措施。
二、蒲花居委基本情况
蒲花社区幅员面积8.36平方公里,下辖8个组,852户,3314人。蒲化居委现有蚕桑面积1430亩,分布在5个村民小组。2004年产茧319担,2005年春季发种320张,产茧240.8担,单产37.6公斤。现有共育室9个,其中今年春季新建共育室2个,改建2个,春季全部投产使用。新建室外大棚60个,小蚕供育实现了100%,室外大棚饲养100%,方格纸簇上蔟100%。
三、濯水镇抓蚕桑的措施
(一)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以镇长张红为组长、分管领导王菊英为副组长的蚕桑领导小组,对全镇蚕桑生产实行片区管理,分村把关,把责任和任务落实到片区领导和驻村人员。
(二)桑园管理规范化,桑园管理做到“七个统一”: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用量、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病治虫,同时对供育室和大棚实行统一消毒防病。
(三)加大投入力度,全镇投入蚕桑资金25万元,购买桑苗10万元,肥料10万元,病虫害防治药5万元,解决目前农民暂时的资金不足,用最快的时间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最大利益化,促进蚕桑生产的最快发挥经济效益,使蚕桑生产在我镇进入良性发展。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建立健全镇、村服务体系,建立以小蚕共育员为主的村级服务网络,是解决蚕桑发展技术较强的一个关键。因此我镇在技术上根据不同时间季节对村组干部和小蚕共育员进行培训,镇上抽出一定的资金,保证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为蚕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证。
(五)实行奖惩措施,镇财政拿出4万元资金实行奖补政策,保证任务实现。
四、我镇今后几年蚕桑发展的规划
(一)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提高蚕业科技生产水平。实施蚕业主体开发、复合经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推动优质蚕茧产业良性、快速发展,把濯水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科学养蚕复合经营基地、优质蚕茧基地。
(二)用3-5年时间把濯水建成亩桑产茧达到2担,实现万担优质蚕茧基地。搞好高效生态桑园建设,用好用活政策,按照高效生态蚕业模式,将我镇蚕桑业建设成为全市知名的科技示范基地。xiexiebang.com
(三)把濯水的蚕桑生产从农业型转为工业型,形成以养促管,以工促农。准备在2005年冬新发展一千亩,推行“业主开发、大户承包”,来充分发挥桑园效益。
(四)以蚕桑为主体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蒲花为核心,区域扩展到周边村,带动全镇蚕桑发展。最终实现年产茧1万担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