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金塔镇学区营泉小学
徐小强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师应为学生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的问题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也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我认为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
二是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
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
第二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与思考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与思考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着力倡导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改进;而不是为了鉴定,考核;更不是为了选拔,淘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随着“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的不断强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了评价中日益受到关注的内容之一。自主学习不可争议的成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指标,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将直接影响对教学评价的结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义 评价要素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我国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究中促进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自主学习的价值体现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输出和学生的接受为主要特征,这样的教学对在短时间内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效率比较令人满意,但在极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本源感知,同时也忽略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这样做的结果是违背了人的自然意志。将泯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后果以丧失创新意识为代价。自主学习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1、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自然意识。自主以遵从自然为前提,传统教育思想下,以教师的意志等价于学生的意志为依据,把学生主观意志的服从作为教育成功的范例,在课堂上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意志传给学生,或者要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在加班加点中进行周密的强化训练,教师的只是显得至高无上。教师在无意之间违背了人的自然意志,现实告诉我们,凡是违背自然的东西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譬如,随着年级的升高厌学生逐步增多的现象,在教师尽心尽力苦教的条件下差生层出不穷。教育在给人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自由,没有了自主哪还有自由。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同于成人的认识规律,人的一般认识过程是:具体---一般---抽象---再回到具体之中。宏观的看中学生处于整个认识的第一阶段,及从具体到一般。是以归纳为主律的。成人则以演绎为主律,及从一般到抽象。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将导致学生的学习远离了具体事务,因为没有自身的亲历也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的结果大多是死记而不能把握它。
3、重视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认知与情感总是复合在一起的,所有的认知都是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学生自己发现的只是具有生产性,他就会为自己的生产而感到快乐兴奋,他就会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的用知识。如果没有了自主,何谈发现知识的快乐!
4、体现以人文本价值观。自主学习是依靠学生自身来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在于外部地位,更在于内部自然和潜能的发挥,教育的价值才能归结到学生身上。即以人为本。
5、极大的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管学生面对的是人类已有的文明,他是否发现都已客观存在。但直接接受与活动获得却又截然不同的意义,活动获得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体验。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的要素
(一)、自主学习意识的评价
在教学中要较好地运用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充分体现以下几种意识:
1、目标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的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在这种目标的适度要求下,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体现学习目标。只有树立目标意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同步提高。
2、主体意识。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3、问题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首先,教师提问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提问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由原来的被动提问转变为主动提问,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分析教材,抓住要点,解决问题。
4、创新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只要有这种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树立起来,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也会得到发展。
5、方法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并能使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6、总结意识。学习过程,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如自己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方法;同学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教师点拨、纠正、补充、精讲的新知识和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每上完一节课,学完一个单元、一册课本都要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适用、灵活。再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学习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自主学习策略的评价 在自主学习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评价: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就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
2、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3、诱思导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4、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珠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
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际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总之,对自主学习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关注学生为主。通过对教师行为的间接评价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落实。怎样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有效落实进行科学评价,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点思考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点体会
兰州市第七十一中 李勤荣
邮编:730080 电子邮箱:liqinrong1972@126.com 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承担起自我教育的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成长,最终要依赖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形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抓住切入点和关键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是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把激发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牵引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心理学家也都把兴趣比作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所以在每一节课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各教学环节之间,学习问题的设置方面,都应该巧妙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作好课前参与。我在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组织课代表、小组长分别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集中归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作为课堂教学中分析讨论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问题等走向课堂,能促进课上的学习。对于现代文自读课文,我大胆放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讲课,其他学生积极为讲课的同学提供备课素材,各小组轮流开展讲课竞赛,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把掌握学习方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着力点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从而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如在学习诗歌部分时,我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即读诗歌、品语言——说意境、析写法——探情感、找意图,并且按照这三步组织教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诗歌教学(教师逐句、逐段讲析,最后归纳主题、总结写法)的老路子,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听授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样,在学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及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的课文时,教师也应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学一篇课文,而应传授他们阅读及写作这些文体的方法。另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老师也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写日记的方法、圈点批画的方法„„这样训练久了,学生就不需要只靠着老师这根“拐杖”去走路,而是学着运用方法,放开胆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闯荡,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自主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三、把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点
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应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爱。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导学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后进生为突破口,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四、把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落脚点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探究创新,这一目的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费尔巴哈也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实践证明,有疑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有疑才有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寻疑是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其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手段,但关键不是教师拟疑,而是学生生疑,主动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保护其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要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
总上所述,从激发兴趣,授之以法,创设和谐氛围,直至探究创新,都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并得以有效延续,教师的教育付出将事半而功倍。
第四篇:关于学生自主学习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不少老师却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之间划为等号。有些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不少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哄哄闹闹,一派繁华的景象。还有一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信奉和误读了“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学设计不符合学情实际,对课堂预设不足,大甩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是学生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课堂从原来的 “注入式”走向“放羊式”,从形式上好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学效率却非常的低。
笔者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
有学者将学生自主学习解析为四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想学’到‘学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
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良好的习惯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因此,自主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反思和练习的习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四个要素和环节;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二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三是要有巡查和指导;四要有检查和评价。
第一步,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目标分解的越细致、越具体,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益就越高。基于此,在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时,一要给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让学生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样以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的,学有动力,学有次序,学有实效。
交代学习任务要坚持分层原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自主学习轻松。但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自主学习几乎是一个很难翻越的障碍。教师在交代学习任务时,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把学习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并积极鼓励他们朝更高的领域探索。向他们明确几个课堂中必须要展示的问题,迫使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自学过程,获得过程的体验,思维训练。
第二步,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就没有效率的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有效利用时间是效率,盲目消耗时间是浪费。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务必要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一是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二要限制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三要给予学生和各组整理小结的时间。
第三步,巡查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要有巡查和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查和指导,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在检查中给学生以督促和“警示”,使自主性较差的同学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步,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交代完自学任务和要求之后,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整体普查(一般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是抽查,或者学习小组内互查汇报,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中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的检查与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这一点在教学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检查与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再次,检查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比,要求学生与自己比,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和提升中,逐渐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篇: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感悟及思考
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感悟及思考
11月22至25日,迎着冷空气的来临,我有幸参加了赴山东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和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参观学习活动。几天的行程紧张而又充实,两所学校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我感受最深的除了其浓厚的人文环境外,更是其高效的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式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青岛即墨二十八中“高效、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
1、交流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旧知识。
(2)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教师巡视,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并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理解。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点评。
3、分层提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
(2)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树立典型。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1)老师出示
一、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
(2)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和谐互助模式就是把学生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师徒搭配是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前提。
而在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时,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先后经历了“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课堂上再也不见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们在“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等过程中,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题目,“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一种转变,使后进生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慢慢自信起来,逐渐由“边缘地带”转向了中心位置。从而,促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听课中发现,二十八中的课堂容量极大,教学步骤推进极快,效率极高,学生从始至终紧张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师友在知识和认识上也是有很大漏洞的,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不断的巡视,以发现师友认识的漏洞,并及时指证,以免这种错误的认识传递给更多的学友。
互助式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课堂改革要符合新课改理念,有教师的高度热情和认知统一。其次,课堂改革变革的是教育思想,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再次,校园资源无处不在,重视学生帮扶,德育为重,学生的活动才会正常运转。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互助式课堂教学改革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开放”,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从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涵了三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也就是自主学习、发展交流、反馈测评。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课堂指南”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然后解决“课堂指南”的预学导学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记号,提交全班交流时解决。
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效率与质量就存很大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受予以检查和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尤其突出“弱势”学生,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反馈测评阶段,反馈测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子之间“一对一”来进行。教师正是利用这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学情调查的。测评同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对于测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直接帮扶,也可以指派小组长、课代表、班长等实现对弱生的帮扶。
解读:
1.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2.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组长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教师助理”,负责指导并解决本组其他同学的学习问题。
3.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有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教师上课前,把“课堂指南”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起到的是点拨、启发、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教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
4.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的展示课就是“还”这个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把“得到”的东西大声“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宁达还注重“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5.展示环节,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
6.课堂不是简单的一个“还”字,他们通过课堂开放这样的形式,注重落实课堂效果,这个过程叫当堂测评。在宁达的课堂上,测评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通过组员对组员“一对一”的形式完全可以实现。
7.对于测评中发现的遗留问题,假如课上有时间,教师一般会让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解决,如果时间紧张,则把“问题”留给小组长,课后让小组长帮助解决,他们把这个步骤叫做“捻针尖”。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帮助别人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而对于存疑的学生就是能力的升华。
思考:
1.传统教学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讲解多,探索交流少,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无限制地占用学生时间,不利于自主学习,教师高高在上,展示自己,学生失去创造力,只能被动模仿。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厌学。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内涵的真正变化。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2.教师重要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致力于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传授知识是次要的,培养能力是重要的,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至关重要的是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师专业成长,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束之高阁,只能成为空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做到“适时、适度、适宜”。“适时”是时间上的把握,在学生切实需要的时候进行指导;“适度”是量的把握,教师的指导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适宜”是方法的把握,方法要得当。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心中始终要有一根弦,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有没有越位。
4.模式必须体现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课堂是永远没有标准的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
5.“先学后教”不应是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绝对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保留传统的精华。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正如巴班斯基(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所说:“每一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如何正确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不要“神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分夸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
落实三个环节:一是强化预习。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做好预习是课堂上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突出合作。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关键在于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三是科学训练。作业题目要精选,难易适中,总量控制。
突破两大难题:学生自学(预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
抓住一个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的前提,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现行教育管理对课改的要求与现在应试考试是有一定的矛盾,现在的学生所学科目繁多,且要求考出好成绩,如果真正去追求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学生能否考出优异的成绩。况且,现在无论是小考,中考还是高考,看的是学习成绩分数的多少,而不是能力的高低,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
总之,要以平常、平静、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课程改革,看待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模式固然重要,管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