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

时间:2019-05-12 08: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

第一篇: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正确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的流程,探讨如何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在床椅间的转移正确率由52%提高到了79%,基本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为笔者所在科室提供了标准的流程及系统的健康宣教资料,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 床椅间转移; 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15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8.090

品管圈(qualitu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临床上常使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在轮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康复患者在进行床和轮椅间的转移时,可能因方法不正确给患者造成不舒适或发生意外跌倒的伤害。跌倒是医院内最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约有5%的跌倒会造成骨折,超过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脱臼等,这将会给患者带来经济上和身心上的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而正确床椅间转移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患者在转移过程中不舒适的感受,避免发生意外跌倒,同时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康复。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小组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2月组圈,成员共7名,文化程度:本科2名,大专5名。由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定期指导并督促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成员经过品管圈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确定圈名为“携手圈”,寓意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同心,协助患者进行正确、安全的床椅间转移。圈徽由绿色银杏叶组成一个圆圈,代表中西医结合科,寓意为杏林之家,中间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手组成的心形,寓意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同心,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奋斗。

1.2 主题选定

全体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罗列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统计归类后将选主题进行排序,每位成员根据“5分、3分、1分”的评分标准,从上级政策、重要性、切中性和圈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累加所有成员4个方面的平均分,最后“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以平均分总分19.2分成为第一高分,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床椅间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及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通过转移偏瘫患者能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3]。

1.3 活动计划拟定

活动时间为2014年12月-2015年5月,第1个月组圈和选定主题,第2个月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第3~5个月进行实施与检讨,第6个月进行效果确认并巩固成果,做进一步改进[4]。

1.4 现况把握

针对科室患者的实际情况,于2014年12月15日制作调查表,随机对笔者所在科室的10例患者进行3 d床椅间转移的基线调查,2次/d,总共60人/次,其中护士协助转移28人/次,家属协助转移32人/次,调查在转移过程中患者是否有紧张、疼痛,是否对康复治疗有抵触及是否存在发生跌倒的风险和皮肤损伤等。结果显示在护士协助转移时,有27%患者感受到疼痛,11%患者有发生跌倒的风险;家属协助转移时,有32%患者感受到疼痛,25%患者有发生跌倒的风险。因此全体成员再次讨论制作了与主题相关的查检表。于2014年12月

22日-2015年1月18日,品管圈小组成员每天查检2位患者的床椅间转移,从健康教育的效果、护士掌握相关知识情况、评估病情、患者配合及轮椅的性能等方面进行查检,共涉及项目196项,通过柏拉图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未掌握转移的方法、未评估病情占79%,按照柏拉图二八定律,将此3大项情况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1.5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52+(0.52×79%×70%)=80%,即目标为将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由52%提高至80%。

1.6 原因解析

1.6.1 要因评价 品管圈小组成员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分别针对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未掌握转移的方法、未评估病情这3个主要因素从人员、环境、材料、法制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形式,列出了以下要因:(1)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2)护士不知晓正确转运方法;(3)科室无全面的健康宣教资料;(4)家属重视度不够;(5)患者缺乏对护士及家属转移的信任;(6)科室无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培训;(7)无康复治疗时间段计划制度。

1.6.2 真因验证 本着“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原则,品管圈小组成员对选出的要因进行再次查检,依据品管圈80/20的原则(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将前4项原因定为患者床椅间转移错误的真因[5]。

1.6.2.1 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 因科室未制定患者床椅间转移的sop,缺乏相关制度及流程,护士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无可参照的标准;另外科室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形象、生动、节约人力的宣教方法,导致宣教不到位,宣教内容枯燥,患者不易接受。

1.6.2.2 护士不知晓正确转运方法 科室对床椅间转移的知识未关注,无相关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导致科室护士不知晓正确的转移方法,从而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也不到位。1.6.2.3 科室无全面的健康宣教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四川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患者中大约有70%为彝族患者,因语言沟通障碍及文化差异,导致健康宣教的效果不佳,科室无个性化的宣教资料,患者不会主动参与,护士没有统一的健康宣教资料,宣教方式也不统一。

1.6.2.4 家属重视度不够 患者及家属注重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对床椅间的安全转移不重视,认为正确的转移方式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不愿意配合。

1.7 对策拟定

全体成员针对查找到的真因,运用对策拟定评价表,依据行性、效益性、重要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重要计5分、一般计3分、次要计1分。全体圈成员共7名,分别对每项对策进行打分,然后依据得分高低依次进行选取。共选出4个对策:(1)制作符合科室患者需要的图文并茂的双语宣教资料(彝语和汉语),放于护士站,方便患者取阅,拍摄简易vcr双语宣教片;(2)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3)将各类转移的流程拍成照片,粘贴在病房墙壁上,便于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4)每周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强调错误转移会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

1.8 对策实施

将制定的对策分配给能够胜任的成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工作项目、完成时间、负责人、地点、方法等),实施前召开品管圈成员会议,对内容进行培训和说明,让相关人员了解正确的做法;实施中该项目负责人实时监督,保证实施方法正确,密切关注实施情况。

1.9 效果确定的方法

(1)有形成果,即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2)无形成果,在携手圈活动结束前,7名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项无形成果进行打分,与活动前指标进行比较[6]。

结果

2.1 效果确认

2.1.1 有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前后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由52%提高到79%。目标达标率=(0.79-0.52)/(0.80-0.52)×100%=96.4%;进步率=(0.79-0.52)÷0.52×100%=51.9%。再次用基线调查表随机对科室10例患者进行3 d床椅间转移的调查,2次/d,总共60人/次,其中护士协助转移28人/次,家属协助转移32人/次,结果显示在对策实施前后护士协助转移时,感受到疼痛的患者由27%下降到15%,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由11%下降到5%;家属协助转移时,感受到疼痛的患者由32%下降到22%,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由25%下降到10%。

2.1.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成员自我评价显示,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2.2 标准化

将本次活动实施对策进行标准化,制定患者床椅间转移sop,并根据科室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了协助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操作评分标准,包括单人直立法转移偏瘫患者、单人侧方法转移偏瘫(截瘫)患者、双人垂直法转移患者和双人侧方法转移患者多个标准。

讨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科室制定出了患者床椅间转移sop,使笔者所在科室每一位使用轮椅的康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会得到全程、全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指导,掌握床椅间转移的技巧,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在院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减少了转移过程中患者不舒适的感受及意外跌倒的风险,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轮椅间转移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及宣教,切实降低了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7-8]。

在此次活动中,制定出了各类协助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操作评分标准,新的转移流程更优化、节力,患者舒适度增加,适合于协助各种体型偏瘫和截瘫患者的转移,如单人直立法协助偏瘫患者转移时,护理人员将轮椅斜置床边30°,刹住轮椅刹车;患者在床边挪动,使双脚着地,躯干前屈;护理者直背屈髋,面向患者,让患者的下巴搭在护理者的肩上,患者健侧上肢拉住患侧上肢,将双臂抱住护理者的颈部;护理者的双手抱住患者臀部,如果患者较重则可以抓住患者的裤子或腰带,但要注意避免造成患者的皮肤损伤。护理者一只脚顶住患者患侧膝部防止其屈曲,然后挺直后背并后仰将患者拉起呈站立位;同时利用自己的重心力量来平衡患者的体重。在患者站稳后,护理者慢慢转身使患者背向轮椅正面,将一只手移到患者的肩胛部使其胸部稳定,然后护理者慢慢屈髋,将患者轻轻放到轮椅上[3]。这些标准流程可以指导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转移,同时也作为培训考核的标准。

通过圈活动,成员学会了应用现代管理工具,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患者床椅间转移问题持续改进,还有柱状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提升了成员的科研意识,为成员提供了写作论文的素材[9-10]。

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的团队模式和科学工具的使用,从发现护理缺陷入手,层层剖析,由表及里地发掘问题、查原因、寻求对策,有效降低了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通过标准化环节,将有效对策在其他护理单元平行推进,提升护理质量。

第二篇: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本文探讨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办法以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星元医院普外科2015年2月-5月共留置管路 79 例子,其中留置胃管14例,腹腔引流管32例,留置营养管2例,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留置尿管25例,T管引流管3例,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4.44%。

方法

2014年1月引入品管圈管理理论,成立品管圈小组。设圈长1名、主持圈活动、圈员10名,2周1次讨论活动,品管圈整个过程由10个步骤组成,分别是:1.主题选定2.拟定活动计划书 3.现状把握4 目标设定5.解析6.对策拟定7.对策实施与检讨8.效果确认 9.标准化10.检讨与改进,具体如下:(1)现状调查。患者对管路健康知识掌握太少。(2)制定目标。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目标值=现况值+(最高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圈能力为59%(3)原因分析:①宣教资料少:口头宣教居多②宣教形式单一:只有口头讲解。③宣教不到位:工作忙,护士疏于宣教质量。(4)制定对策与实施:①内容:制作各种文字管路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制作温馨提示牌、图文并茂的宣传教育卡。方法:首先进行口头宣教、过半小时询问,查看患者了解及掌握情况、不懂的当班护士对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发放文字形式的宣传单,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发放图文结合的宣传单、对留置管路患者床头摆放温馨提示牌便于患者了解。②内容:制作各种管路的课件PPT、制作管路的视频。方法:列入日常管理中,按照新的流程执行,对照流程进行宣教。③对科室护士进行管路健康宣教知识培训、留置管路前后留置者向患者宣教,责任护士每天宣教三次、责任护士及组长反问式提问查看宣教效果。方法: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管路健康宣教知识及具体实施方法、晨间护理时责任护士进行相关管路健康知识宣教,宣教后半小时查看宣教效果、午间护理时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掌握情况再次进行,相关管路健康知识宣教、下午交接班时再次宣教,组长检查效果。

效果

3.1 有形成果:经过品管圈手法应用 2015年5月-7月留置管路52例,其中留置胃管11例,腹腔引流管19例,留置营养管3例,胸腔闭式引流管7例,留置尿管7例,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6.5%,达到预期效果.3.2 无形成果:通过对品管圈手法应用,参与人员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凝聚力,为品管圈在别的护理活动中运用积累经验并且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法,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的、全程的控制。针对发现的共性的、反复出现的难点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护士贴近患者,直接与患者交流沟通,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对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及时的整改提高,也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整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逐步质量改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5期

[2]颜菲,赵静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体会临床合理用药 2015 年 8 月第 8 卷第 8 期中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ugu~ 2015,Vo1.8 Nn 8B ? l 19 ?

第三篇:品管圈在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的应用(本站推荐)

品管圈在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的应用

摘要:为了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的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对目前科室肿瘤患者使用留置现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表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明显提高,达到预期效果。得出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

关键词:品管圈 肿瘤患者 留置针 留置时间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工具,进行程序化的操作,不但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享受安全医疗,而且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减轻劳动的强度。我科室通过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推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2013年6月,针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问题,成立了QCC小组,开展了以“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品管圈”一般情况。由科室N2护士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年龄30―37岁,中位年龄 35.6 岁。选出圈长、秘书、辅导员各一名。活动主题圈定为“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品管圈活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5月1日至9月30日。

2.圈名及寓意。以“希望圈”为圈名,取意为希望我们的穿刺降低病人的痛苦;希望我们的操作满足病人的需求;希望我们的护理支持病人的治疗。制定圈徽章,中间的心形,体现我们对待病人的细心、爱心、恒心;托起的手形,体现我们携手托起生命的绿洲;底部的英文Newdays,体现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二、方法

1.现状调查和确立主题。2013年5月3日-6月30日,对科室肿瘤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现状调查。方法是随机对科室80例使用留置针患者进行实名制记录,记录的项目包括姓名、年龄、诊断、留置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原因。获取平均留置时间为1.8天,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确立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为2.7天。

2.原因分析与真因验证。第一,通过头脑风暴法,QCC小组组织讨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人、力、物、环境因素。自制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调查问卷,对科室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将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用531分法得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要因。第二,将调查的80例留置针患者拔管的原因分类统计,通过柏拉图列出主因和次因,确定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因是: 封管方法未统一、封管液选择不当、未正确使用止水卡、质控标准不完善、无相关知识培训、缺乏标准流程、敷贴选择不当。

3.对策拟定和实施。科室品管圈小组组织会议讨论,针对主因认真思考对策,通过各种因素作出综合评价,决定实施方案。包括规范留置针操作流程,重塑留置针维护标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内容,固定留置针生产厂家。科室认真执行岗前培训相关知识,熟识留置针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培养树立留置针管理的慎独精神。考核通过方可独自操作。全面加强科室宣传教育力度,让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4.效果评价。

表1 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指标成绩对比表(分)

活动前 活动后

护士理论成绩 75 96.3

护士操作成绩 80.2 96.8

表2 活动前后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

调查例数(人次)平均留置天数时间(天)

活动前 80 1.9

活动后 80 3.1

三、结果

1.有形成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避免重复穿刺,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科室工作流程化,缩短工时,节省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减少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改善了护理工作的主导地位,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理团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增进圈员们的友谊。通过开会讨论、头脑风暴法及愚巧法等方法运用,圈员们纷纷出主意,有效调动了积极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提高了整个团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品管圈活动强调让护士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同时,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工作人员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增强工作人员参与管理意识,提高部门的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谢建璞,女,1976年,主管护师,护士长)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

[2]王瑞云,陈林,田云珍.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2):157-159

[3]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4]国秀娣,陆俊,李益民.持续质量改进报告160 份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11):970-972

[5]黄小茜,赵嘉红,李丽,李海燕.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5(8):243-245

第四篇: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士谵妄识别率的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士谵妄识别率的运用

摘要:目的 提高ICU护士谵妄识别率,保证危重患者安全。方法 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ICU护士对谵妄不能识别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与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ICU护士谵妄识别率由活动前的20.80%提高至活动后的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ICU护士谵妄识别率,从而保障了危重患者护理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ICU谵妄;ICU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4-0168-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管理循环为基础,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手法,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和改善。为了提高我院ICU护士对患者谵妄的识别率,保障患者安全,我院于2015年采用了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

品管圈小组由13名成员组成,设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11名。通过头脑风暴法,共同投票决定圈名、圈徽。

1.2主题选定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从现有护理不良事件中寻找问题,通过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主题评价,由圈员投票,最终选定本期活动主题为“提高ICU护士谵妄识别率”。谵妄识别率=(ICU护士对谵妄患者识别人数/ICU内实际谵妄患者人数)×100%。

1.3选题理由

国内外研究表明,ICU谵妄发生率较高[1],且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及死亡风险,同时加重家属照顾负担,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等严重后果。护士作为患者最直接和经常的接触者,能够及时发现、密切监测,明确并去除危险因素对处理ICU谵妄起着关键作用[2]。有学者认为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和应用ICU谵妄知识对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3]。研究表明,护理人员通过应用CAM-ICU等评估工具对ICU谵妄的识别率仅为30%[4]。赵玉萍等指出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谵妄的识别率仅为5%~7.78%[5]。

1.4现况把握

制作ICU护士谵妄评估流程图,分析影响ICU护士谵妄评估的因素,制作ICU谵妄识别率调查记录表,在2015年1月15日~1月28日共4次,抽查全院6个ICU,对229例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谵妄患者共77例,护士评估出16人,谵妄识别率仅为20.80%,认为提高ICU护士谵妄识别迫在眉睫。绘制出护士没有识别谵妄原因分析柏拉图(见图1)。

1.5目标设定

经过QCC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将目标设定为在2015年9月30日前将ICU护士谵妄识别率由20.80%上升到56.60%。

1.6要因分析

通过对护士没有识别谵妄原因分析柏拉图,分别针对谵妄相关知识缺乏、未对患者常规进行谵妄筛查等主要因素进行原因分析,绘制出系统图(见图2)和鱼骨?D(见图3)。所有圈员对中小要因每一个评价项目进行打分,根据80/20法则,选出要因。

1.7对策拟定

品管圈小组所有成员针对原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依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为评价指标,根据Likert标度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赋值,依次为5分(非常重要)、3分(一般重要)、1分(不重要)。计算出总分后,根据80/20原则,总分≥144分为采用对策,共选出4个对策。①进行谵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②搭建医院ICU谵妄学习的平台;③建立ICU谵妄评估体系;④制定ICU谵妄评估制度。

1.8对策实施与检讨

1.8.1进行谵妄相关知识培训 对全院ICU护士进行谵妄识别理论学习、ICU谵妄案例分析、ICU谵妄评估情景模拟训练,并在学习后进行考核,结果谵妄相关理论知识由培训前的43分提高到92分,情景模拟识别的正确率由培训前的25.00%提高到88.00%。全体护士学习热情高,培训效果良好,拟在全院ICU推广此方法。

1.8.2搭建医院ICU谵妄学习的平台 创建QQ群和微信群、制作ICU谵妄评估手册、制作谵妄评估教学视频、上传谵妄知识课件、疑难问题讨论,此法护士参与度、积极性很高,效果良好,拟持续使用此平台。

1.8.3建立ICU谵妄评估体系 规范谵妄评估表、拟定高危因素、建立移动护理谵妄评估表、并组织各ICU护士学习CAM-ICU的使用,每月由危重症小组进行监管,此方法使谵妄高危因素评估执行率达到90.00%,CAM-ICU使用率为100.00%。

1.8.4制定ICU谵妄评估制度 ICU科室拟定制度及流程上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ICU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开会讨论,制定制度及流程初稿。各ICU按初稿进行谵妄识别实践1 w后再次组织ICU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开会讨论修改,确定修改稿。公示修改稿1周,无异议确定最终稿。各ICU进行监管检查,护士对谵妄评估制度知晓率为100.00%。结果

2.1有形成果

使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对策实施前后的效果确认,ICU 护士谵妄识别率为57.60%,目标达成率为102%,与改善前ICU护士谵妄识别率20.80%相比(u=22.86,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进行自评打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结果显示全体圈员在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并绘制处雷达图(见图4)。讨论

我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ICU护士谵妄识别率由20.80%上升至57.60%,成效显著;无形成果:圈员在QCC手法运用、积极性、团队精神、自信心、科学分析、沟通能力、亲和力等方面均得到成长,尤其是QCC手法运用、积极性、团队精神这3方面显著提高。为持续开展QCC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品管圈的精神在于主动参与,护士在参与品管圈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质量意识明显提高.成员在圈活动中一起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逐渐培养了“问题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Van Rompaey B,Schuurmans MJ,Shortridge-Baggett LM,et al.Long term outcome after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Clin Nurs,2009,18(23):3349-3357.[2]Schiemann A,Hadzidiakos D,Spies C.Managing ICU delirium [J].Curr Opin Cirit Care,2011,17(2):131-140.[3]Pun BT,Boehm L.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AACN Adv Crit Care,2011,22(3):225-237.[4]Collins N,Blanchard MR,Tookman A,et al.Detection of delirium in the acute hospital[J].Age Ageing,2010,39(1):131-135.[5]赵玉萍,李业光,韩春美,等.老年期谵妄临床分析与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7):550-552.

第五篇:病区床旁巡视卡的应用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观察

病区床旁巡视卡的应用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观察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心内科

邬丽萍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该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对各个护理级别的病人要按时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人力资源短缺,工作繁忙,巡视工作往往得不到落实。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巡视不及时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的巡视规定,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规定自2011年5月设计并实施了病人床旁巡视卡,经过临床应用,督促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现将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护理部要求每月随机抽查10名患者做满意度调查,取2011年6月—2011年11月对60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照组为实行巡视卡制度之前2010年12月—2011年5月行满意度调查的患者。观察组为男33例,女27例,对照组为男36例,女24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巡视卡挂于床尾,内容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巡视时间、观察结果(神志、体位、治疗护理措施)、护士签名、患者或家属签名等五项内容,使用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内容宣教,包括介绍患者护理级别的收费标准,巡视内容,及建巡视卡的意义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按分级护理的要求,按巡视流程的规定,按时巡视患者。包括神志、体位、输液情况、各种管道通畅情况。巡视过程中与患者加强沟通,巡视后及时记录观察结果,通过有效的沟通,细致的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照组无巡视卡,余法同观察组。巡视卡在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收回,装订成册,护士长保管备查,保留半年。1.2.2 评价方法 每月随机选择10名患者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满意的标准为:所选满意项与基本满意项之和占总项数90%以上。共发放满意度调查表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求P值。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人(%)]

组别

份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观察组

56(93.3)

3(5.0)

1(1.7)

98.3%

对照组

43(71.7)

11(18.3)

6(10.0)

90% X 2

9.75

5.18 2.43 P值

P<0.01

0.01<P<0.05 P>0.05 由表1可知:患者满意度由对照组90%提高到9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

3.1 护理巡视卡的应用对护理工作具有促进的作用

3.1.1具有促进护士有目的按时巡视患者的能力 巡视病房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理巡视卡的应用,要求护士必须按照分级护理要求按时巡视患者,并接受患者和家属的监督,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睡眠状态等情况,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直接增加了护患接触的时间,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促使护士主动了解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3.1.2 护理巡视卡的应用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和保障,同时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1]。有些年轻护士不清楚应巡视患者的哪些情况,还有些护士不能自觉巡视患者,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出现遗漏护理工作内容,最终导致护理不到位和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巡视卡的应用对低年资护士及新进护士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从制度层面上,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督促低年资护士和新进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去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医生的疾病诊疗提供了依据,真正发挥了护理工作的作用,培养了年轻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3.1.3 护理巡视卡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实施护理巡视卡制度以来,护士按要求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并要求护士在巡视卡上签全名,从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了护患沟通,可以显著降低护患纠纷,使护理工作价值得以体现。由表1可知,患者的满意度由实施巡视卡制度前的90%提高到98.3%,说明实施巡视卡制度是受患者认可的。3.1.4 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 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和综合医院评审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和护理收费的重要依据[2]。巡视卡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是其作为书证的根本要求,是管理者督查的重要环节。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护理模式的改变及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举证倒置的实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了要求。实施护理巡视卡签字制度可以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消除部分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和便于举证导置,加强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对事业的责任心。

3.2 护理巡视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2.1 使用护理巡视卡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 由于医疗资源的紧缺等现实问题的存在[3],一个病区的实际住院患者数常常超过病区所承载的限额。在这种情况下,当班护士本身要承担的工作量就很大,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填写巡视卡,无疑加大了当班护士的工作量。对夜班护士更为明显。

3.2.2 使用巡视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休息 尤其是夜间,护士夜间巡视填写巡视卡,观察病情,容易将患者吵醒,对于睡眠较差的患者,睡眠质量会打折扣,严重的会影响良好的护患关系。

3.2.3 加重护士人手短缺现象 实验组实施过程中发现,为更好完善这一改革,还需在政策和管理上给予保障,应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实行弹性排班,要增加高峰期的护理人力,为分级护理制度的规范实施提供保障。4 小结

我院自实行护理巡视卡签字制度以来,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即保护了医务人员的权益,又促进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2):58。

[2] 刘海萍,张敏,祝津,等,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71。[3] 江会,刘嶶群,等,病人评价护士实施生活护理的结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5B):54-58。

下载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