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稿件总结

时间:2019-05-12 08:0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稿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稿件总结》。

第一篇: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稿件总结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

(一)随着模拟法庭竞赛提上日程,法学院内庭审之风悄然蔓延。为了给参赛选手们更具体的实践指导,使他们对模拟法庭有更深入的认识,法学院模拟法庭竞赛组举办了一系列培训会。

4月15日18时,模拟法庭座无虚席,法学院副教授李国强和霍海红两位老师主持了本次培训会。首先,李国强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比赛案例,使大家对案例有了全局的认识。接着,两位指导老师就大家提出的关于代理词的提交、庭审的形式、证据的运用、原被告的身份等问题进行了答疑。

同学们踊跃提问,在与指导老师的问答中进步。培训会现场学术气息浓厚,时而风趣幽默,在法律问题上针锋相对,切磋中擦出思维火花;时而严肃凝重,讨论中提炼真知灼见,思考中体现法庭魅力。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旨在使同学们增进对法律实践的了解,增加法律实务的运用能力。相信接下来的一系列培训会也将让大家大快朵颐!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

(二)不当得利的理论和实务

2011年4月24日18:00,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第二场于第三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准时开始。本次讲座主题为“不当得利的理论与实务”,由孙学致教授主讲。法学院团委书记高岩出席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中,孙教授从法学教育的方向、方法谈起,通过世界主要国家法学教育模式的比较,提出了我国未来法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展示了我国法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改革趋势。他指出,我国法学教育的误区在于理论教育与实务难以对接,不能适应市场对高端职业人才的需求;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大背景下,吉大法学院学生应当从国家的人才需求出发进行自身的职业层次定位,在本科学习期间培养面向实务的法律思维,逐渐实现由理论型人才向职业型人才的过渡。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引导本科生注重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外语水平,并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提醒同学们重视外语学习,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明确概念体系与案例主线并重的学习方向。

随后,孙教授以法律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向同学们展示了研习案例的基础——法律概念、法律事实的形式要素和实质要素,并就案例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颇具可行性的建议。讲座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同学们认真听讲,获益匪浅。但由于时间限制,“不当得利的理论与实务”专题讲座将分三次进行,相信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同学们定能逐渐培养起实务法律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欢迎关注模拟法庭系列后续报道。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

(三)模拟法庭竞赛与法学教育漫谈

模拟法庭竞赛日趋升温,参赛同学们的准备活动如火如荼。为了加深我院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为同学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第三场——模拟法庭竞赛与法学教育漫谈于2011年4月27日18:00在第三教学楼第十阶梯教室举行。团委书记高岩出席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志鹏主讲。首先,何教授详细讲述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实践转型趋势及其问题。他指出,由于法学教育膨胀、中国法学教育传统不太重实践、法学实践自身不规范等一系列原因,我国近20年来的法学教育实践趋向正逐渐淡化。立法、执法、司法法制化尚不完善致使我国司法体制与西方相去甚远。

谈到我国法学教育的宏观脉络时,何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法学硕士教育15年间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他指出,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仍属学术型,在不了解事实特征、远离实践和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学习大量的概念、学说往往显得空泛,容易陷于迷惘,对“普适真理”的盲目坚持往往导致自我的迷失。

随后,何教授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方向提出了建议,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他还阐述了学生在法学教育实践转型期间应形成的激流勇进、认真踏实、百折不回、自强不息的法学职业素质,鼓励同学们积极尝试、负责到底、学会反思。

接着,何教授结合国际法专业的特点讲述了国际法模拟法庭的必备素质——强大的外语能力,法律检索和选择能力,对案例的深入了解,将案例事实与法律抽象对接的能力和抓大放小、扬长避短的庭辩智慧。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为模拟法庭参赛同学的准备活动提供了简明有效的指导。敬请关注模拟法庭系列后续报道。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

(四)诉讼(仲裁)书状的写作

为了给模拟法庭参赛同学们的准备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2011年4月28日18:00,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第四场于第三教学楼第十三阶梯教室举行。本次培训会由我院诉讼法教研部副主任车传波教授针对诉讼、仲裁书状的写作进行详细讲授。

首先,车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民事诉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正确写作民事诉状的重要性。作为司法实践中最常用的法律文书,民事诉状与民事诉讼活动密切相关——法院以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为中心审理案件,判决结果也受限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诉讼请求的提出涉及民事实体法律规范的分析,当事人在制作起诉状维护其合法权益时应当保持谨慎,将诉讼请求建立在有基本证据证明的基础之上。

随后,车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民事起诉状和民事答辩状的书写规范。由于在场多数同学尚未学习民事诉讼法,车教授从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讲起,耐心地介绍了民事起诉状和答辩状的结构、内容、制作方法和具体要求。他强调,民事起诉状应做到“明确、具体、合理合法、相对稳定”,透彻分析原告与被告的权利义务关系并确定责任承担方式和具体内容。民事答辩状应具有针对性,实现对起诉方请求的反驳和辩解。

最后,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同学们解决模拟法庭准备中的实际问题,车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介绍了代理词写作的基本格式。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民事诉讼书状的写作方法,获得了颇具实践意义的指导和帮助。欢迎继续关注模拟法庭系列后续报道。

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

(五)庭审的辩论技术

2011年5月4日18:00,模拟法庭竞赛培训会第五场在第三教学楼第十阶梯教室举行。本次培训会特邀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三庭副庭长李广军针对庭审的辩论技术做了讲解。我院孙学致教授、李国强教授和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的部分律师出席了本次培训会。

讲座开始,孙学致教授作为本次模拟法庭竞赛的组织者对李法官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表示,本次培训会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准备模拟法庭竞赛,还旨在让同学们直面审判实践,了解法官的思维方式,从法官的角度审视律师,从而了解诉讼过程的真实状态。

李法官首先对本次讲座的题目做了简短解释。考虑到参赛同学大多未学习民事诉讼法,本次讲座的题目将先前拟定的“诉讼程序与裁判”改为“庭审的辩论技术”,缩小范围以便同学们加深理解。为了吸引社会各界对法律的关注,为学生提供熟悉法律实务的经验和机会,他借本次讲座对庭审辩论技术做了细致的讲解。

李法官从法庭庭审的主体——法官讲起,细致地解释了法官的概念,并根据自身经验对法官进行了分类。他指出,庭审实际上是将案件事实展示给法庭和社会的过程,是司法公开的重要体现,针对不同类型的法官,应当因人制宜,将庭审进程指导者——法官的思路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力求说服法官,使其同意己方观点。

随后,李法官着重讲解了庭审过程中的技巧。明确当事人的诉辩主张是准确判断法律关系的关键,法官的职责就在于根据请求权基础的要件事实明确原告与被告的主张,使双方形成交锋。他还特别强调了明确要件事实对节约庭审时间、提高效率的重要意义。他还指出,举证指证是庭审过程中最具魅力的环节,原告往往因为忽视举证责任而失去胜诉可能;指证应围绕证据内容,将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相结合。他强调,庭审过程中应重视法官的发问,特别是当法官多次追问一个问题时,应思考其深意并考虑调整辩护思路。

李法官还介绍了庭审中的情绪引导和庭审小结等,并强调在庭辩中切忌言语繁琐,只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观点即可。

本次培训会到场的同学都聚精会神,仔细聆听;李法官的精彩讲述更让同学们获益匪浅。本次培训会使同学们对法官的原初一面有了大致了解,这不仅对本次模拟法庭竞赛,更对同学们未来走向社会、从事法律职业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敬请继续关注模拟法庭系列报道。

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

(六)仲裁漫谈

2011年5月5日晚18:00,第三教学楼第十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第六场——仲裁漫谈——正在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韦经建教授对法院司法权的行使与商事仲裁制度的关系进行讲授。

孙学致教授首先对韦教授做了简单介绍——韦经建教授是我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兼任长春市政府、吉林省交通厅法律顾问,同时在国内多家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委员。孙教授指出,模拟法庭旨在通过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诉讼与仲裁有大致了解,并通过与韦教授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认识这位学识渊博、品格高尚的学者。

本次讲座中,韦教授首先指出了商事仲裁的概念和范围。法院是司法权的实施机构,司法权又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法院对商事仲裁的协助、保障和监督机制十分必要。接着,韦教授详细介绍了三个与法院司法权的行使紧密相关的仲裁制度——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他指出,一裁终局制度是仲裁制度核心思想的体现,其优点在于体现了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方面的高效率,避免讼累,缺点在于牺牲了充分救济当事人权利的机会成本。

接着,韦教授介绍了法院的司法权对仲裁活动的司法协助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和执行仲裁裁决三个方面。韦教授着重分析了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缺陷和改进趋势,并简单说明了涉外仲裁、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的区别。

讲座的第三部分,韦教授讲述了法院司法权对仲裁活动的司法监督作用的两个方面:开庭前的监督和裁决后的监督。他指出,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与仲裁庭的仲裁权都能构成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审查。比较而言,法院有一定的优先权,但仲裁机构一旦先做出仲裁,其效力可以与司法审查对抗。韦教授着重分析了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关于仲裁撤销和不予执行规定的区别与联系,他表示,由于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本身的不配套,适用不同法律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容易导致法院监督与仲裁庭仲裁南辕北辙,各仲裁机构在实践中各行其是的状况;司法解释固然能在弥补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之间的漏洞与缺陷上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还须仲裁法的修改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相配合。

讲座结束后,韦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虽然讲座结束已久,同学们仍然积极与韦教授交流。韦教授的渊博学识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侃侃而谈的风度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

(七)律师诉讼的策略与技术

2011年5月6日18:00,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第七场第三教学楼第十一阶梯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嘉良律师讲授“律师诉讼的策略与技术”。

张嘉良律师是中国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兼吉林省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我院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吉视都市《守望都市》等多档电视节目的主持和嘉宾律师。

讲座准时开始,教室人满为患。张律师首先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说明教授、律师、主持人等法律职业都与语言、法律息息相关,强调了律师掌握职业基本技巧的重要性;接着,他又以PPT的形式从文字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技巧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律师的基本功与操作技巧。他提出在文字表达上要“字斟句酌、用词准确,调配语句、合理布局,篇章衔接、环环相扣,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恰当”;语言表达要做到“脱稿,控制语速、吐字清晰,善于入情入理”,陈述应力求简短,在抑扬顿挫中彰显感染力,感情上要尊重对方当事人,学会淡化己方当事人的感情色彩,表达经过理性处理之后的法律情感;形象上应“柔中有刚、举止大方;善于控制情绪”。

张律师还向同学们讲授了律师的谋略及具体运用,结合电影片段详细介绍了先声夺势、避实就虚、设问否定、间接否定、示假隐真、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等一系列庭审中的诉讼技巧。他强调当法庭上出现意外情况时律师应做到“怒而不暴跳如雷,惊而不大惊失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陷于被动。此外,张律师还阐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终局辩论的重要性。

接着,来自良智律师事务所的刘淼和邵米钉两位律师分别根据自身经历,就民事案件的辩论技巧和如何达到良好的庭审效果介绍了经验,并特别提示了庭审中律师应注意的重要问题。讲座结束后,还有许多同学踊跃地与律师交流,并就模拟法庭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律师们请教,而律师们也耐心予以解答,教室内气氛温馨融洽。

本次讲座从律师的视角向同学们展示了庭审中颇具实践意义的细节问题,相信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同学们将对司法系统的各个方面形成大致的了解,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敬请期待模拟法庭系列后续报道。

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

(八)不当得利理论与实务

2011年5月7日17:20,室外冷雨霏霏,第三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却是一派热情洋溢的景象——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讲座第八场正在进行。为了方便模拟法庭参赛同学们的准备活动,增强在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处理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同学们展示中国司法实务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模拟法庭推出了一系列竞赛专业指导讲座,这一系列讲座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本次讲座由我院孙学致教授主讲不当得利理论与实务。

本次讲座中,孙教授以不当得利为核心,从不当得利的概念、类型,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和不当得利返还的例外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债法中关于不当得利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孙教授细致地分析了不当得利概念的要件,强调了日常学习中记忆要件的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理论界关于不当得利的各种学说及其研究意义,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对取得利益与受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观点,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在讲座中,孙教授谈到,一切权利请求都以债为基础,合同关系的消灭可能会导致不当得利关系的产生。他还提到,从事律师职业,只以当事人的立场设立逻辑、进行辩护,长此以往,法律将不免成为追求利益的工具,因此要学会从法官的角度看问题,以便实现真正的公平。

虽然本次讲座长达3个小时,同学们仍然保持着认真和热情,有的还利用休息时间向孙教授提问。孙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耐心解答,并表扬了同学们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精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次讲座作为模拟法庭竞赛专业指导系列讲座的压轴一场,与之前的七场精彩讲座共同完成了模拟法庭竞赛培训的全部内容。相信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参赛同学将在竞赛指导和自身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为法学院书写新的辉煌!

秉实践法学理念,展雏鹰庭审风采

(一)——记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第一阶段比赛

为实现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完善我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法学教育模式;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切近实务情境的学习与交流的规范平台;全面提升我院法学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学生,我院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于5月14日正式拉开帷幕,经过两天如火如荼的比赛,四强队伍新鲜出炉。

经过前期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和周密详细的布置安排,第一阶段比赛于5月14日和15日有条不紊的进行。本次比赛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界法律人士的大力支持,评委阵容强大,包括7位法官、1位律师、3位博士生导师和10位中青年副教授。第一阶段比赛分为小组赛和复赛两部分,全部赛程历时历时一天半时间,激烈交锋,精彩纷呈。

小组赛·雏鹰展翅

经过了比赛前的充分准备和反复训练,20支参赛队伍踌躇满志地进入了比赛现场。初赛全部赛程历时一天,分5组同时进行。比赛中,原被告代理人焦点明确,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平和严肃;参赛队伍各具特色:有的简洁凝练,有的配合密切,有的条理清晰,有的谦虚谨慎。20场比赛让同学们在实战经验的积累中逐渐熟悉了庭审程序的特点和律师庭辩的技巧,养成了自信、淡定、从容的风度。审判长、审判员在庭审中表现出的公平、公开、公正、威严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逻辑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复赛·精彩绽放

经复赛中八强队伍再蓄力量,汲取经验,奉献了更加精彩与纯熟的庭审。复赛中,八强队伍均实力不凡,且经过初赛的历练和经验的总结,以更加纯熟的证据运用、更加敏捷的庭审技巧和更加清晰的逻辑思维赢得了评委嘉宾和在场的观众的阵阵掌声。法学院学子在比赛中收获成长,感受庭审的魅力,开始接触和了解法律实务,使模拟法庭真正发挥着引领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赛后·深受好评

历时一天半的模拟法庭竞赛,不仅让参赛队伍收获了庭审的法律实务经验,更为法学院展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的睿智风采。作为嘉宾评委的法官、律师和教授都对此次模拟法庭竞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不仅积极支持法学院的实践教学,更是甚为赞赏我院学子的法律素养和新一代青年的蓬勃激情。比赛结束之后,他们与参赛选手进行交流,言辞恳切的教导,饱含着他们的殷切期盼和希望。法学院学子也会为了法律的神圣、前辈的教导和自身的信念而继续前行!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初赛,“法学院四班”、“有一说一”、“明辨笃行”和“法七明理”四支队伍脱颖而出,敬请期待这四支队伍在决赛中的精彩表现。

模拟法庭半决赛指导会近日举行 2011年5 月20日18:00,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半决赛指导会在第三教学楼513教室召开。我院民法教研部副教授李国强、诉讼法教研部副教授霍海红和进入半决赛的各小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李国强老师对各队在初赛和复赛中的表现作了简短总结和评价,并特别强调了书状完整的重要性。

随后,霍老师针对各队在比赛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他指出,辩护首先要明确亮出观点,然后充分运用所给证据事实进行论证;要按法官强调的争议焦点进行论辩,切忌偏题;表述时应明确所引法律条款,坚定立场,不宜使用“昭然若揭”、“着实让人气愤”等情绪化用语,呈词时要做到语速适中,抑扬顿挫。他还强调,比赛不是目的而是过程,鼓励同学们把比赛当做进步的阶梯,以学习庭辩技巧为主要目的,而非仅仅为冠军而战。两位老师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指导会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接近尾声。相信经过本次指导会,各队将在明确自身不足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秉实践法学理念,展雏鹰庭审风采

(二)——法学院模拟法庭竞

赛2011赛季圆满落幕

为实现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完善我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法学教育模式,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切近实务情境的学习与交流的规范平台,全面提升我院法学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指导下,我院举办了模拟法庭竞赛。

本赛季历时两个月,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法学四班”、“有一说一”、“明辨笃行”和“法七明理”四支队伍晋级半决赛。经历了初赛的小试牛刀和晋级后的精心准备,队员们信心满满,准备迎接半决赛和决赛的考验。

半决赛·锋芒毕露

6月10日17:30,模拟法庭2011赛季半决赛于文科实验楼模拟法庭准时开始。半决赛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三庭副庭长、吉林省扶余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李雪田担任审判长,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长王鸿晓和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志鹏共同担任审判员。第一场由原告“明辨笃行”队对阵被告“有一说一”队,双方紧扣焦点,针锋相对,论述清晰,对证据与事实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身经百战后的熟练与冷静。第二场由原告“法七明理”队对阵被告“法学院四班”队,双方本着厘清事实、揭露矛盾的目的,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论述展示了高超的庭辩技巧和对法学概念、术语的深入分析和精准把握。比赛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比赛结束后,审判长和审判员分别对各队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最终,“有一说一”队和“法七明理”队晋级决赛。

决赛·巅峰对决

6月11日9:00,决赛正式开始,比赛由法学院团委书记高岩老师主持。本场比赛由李雪田法官担任审判长,吉林省扶余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白相君和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长王鸿晓担任审判员。应邀到场的嘉宾有吉林省扶余县人民法院院长丁日平,吉林省扶余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许瑞华,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姚建宗教授,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明同志,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旭教授,法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徐岱教授,院长助理陈殿友同志,院长助理陈福祥同志,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学致教授,何志鹏教授以及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评委团队周晓红、徐晓、车传波、刘雪斌、陈劲阳、李国强、陈兵、田洪鋆、刘培强老师等。

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后,原、被告即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展开了激烈较量。双方思路清晰,言语抑扬顿挫,庭辩焦点明确,在审判长的引导下抽丝剥茧,从明确请求权基础到辨清责任承担方式,宛如真实庭审的情境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筵。

闭幕式·结束亦是开始

比赛结束后,闭幕式正式开始。闭幕式上,首先由王鸿晓法官对本赛季中各队的表现进行了专业技术综合点评。在充分肯定本次模拟法庭竞赛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和同学们展现出的高超水平的同时,王鸿晓法官也指出了队员们在比赛中暴露的种种不足,并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比赛中培养起高度浓缩焦点、充分运用证据、强调事实依据、明确主体关系的能力和作为法律职业者的坦诚率真的态度。

随后,本赛季赛事仲裁委员会主席孙学致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孙教授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法律实务界的鼎力支持、院领导的长远安排和模拟法庭竞赛团队的艰苦努力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还指出,模拟法庭竞赛是法学本科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同学们提供体会法律职业人真实工作状态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为同学们的职业人生规划和未来模拟法庭竞赛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接着,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参赛队员代表何金泽作了简短发言,她在发言中讲到,通过本次竞赛,同学们得以检验逻辑思维,积累实务经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业规划乃至职业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姚建宗院长发表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模拟法庭竞赛是法学院在新历史时期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模拟法庭竞赛将在今后更加常规化、制度化,使本科法学教育体现更多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使同学们在表演中体味实战精髓、感悟庭辩智慧、熟练技术运用,最终实现自我的升华。他还表示希望同学们传承注重实践的精神,以本届模拟法庭竞赛为历史起点,承担起法律实践者的使命和责任。经过激烈角逐,“法七明理”代表队最终夺得桂冠,吴文皓当选为赛季最佳辩手。此外,模拟法庭竞赛本赛季还产生了5个优秀书状奖和20名优秀队员。相信同学们将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学理念,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中续写辉煌!

第二篇:模拟法庭总结(模版)

李家庄学校模拟法庭活动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为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应对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的诱惑,远离犯罪,健康成长,我校于2017年是6月1日上午十点在教学楼一楼大厅举行了模拟法庭的表演活动。

此次模拟法庭活由我校六年级13名同学参加,做好了庭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和会场的布置。为使得整个模拟法庭的程序合法、执法严谨,保证法庭审理的庄严神圣,在正式饰演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演练。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模拟法庭表演得较为成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实践。

此次活动是的主题是“校园偷窃案”,围绕原告石良福诉讼被告冯玉宝偷窃一案来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在主持人的引入与介绍中开始。双方当事人入庭,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审判员入席,开庭准备工作就绪,开始审理,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营造了法庭上原、被告双方针锋相对的氛围;而后由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就案件的性质,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是非责任做出结论,审判长宣读判决;各环节程序紧紧相扣。三十分钟里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下,活动圆满结束并获得了全体师生的肯定。付出就有回报,这次模拟法庭我们的收获如下

1.对庭审程序更加地熟悉。

2.对法庭中各个角色有了切身体会。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参加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在确定角色的那一天,就开始准备自己在法庭上的材料。首先,原被告双方及其诉讼代理人和合议庭成员开始了整体剧本的框架设计。委托代理人制作证据,撰写起诉与答辩意见;审判员们开始准备法庭上的提问;其中,为了写好起诉状和答辩状,还仔细研究了案件中各自委托人的细节,并参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为了做好法庭辩论环节,双方诉讼代理人还多次进行交流讨论,相互交换意见,加强了法庭辩论的锻炼。

3.一些不足。在这次活动中同样认识到了一些不足,比如在法庭准备当中,对庭审中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延期审理,诉讼第三人的身份地位等问题尚缺乏了解;另外,同学们在做自己角色的时候,想到了法律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却忽略了角色中现实的职业精神,法官应当考虑到普通公民的文化素质,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应作以强调,并作说明,如是否申请回避等;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对当事人的每一个诉讼请求都应当做出裁决,无论是支持还是驳回。

这次模拟法庭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通过这次活动,不但普及了法律知识,让广大同学了解有关法律的诉讼活动,以及相关的诉讼程序问题,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抵御极端思想的法律意识,教育学生要正确应对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的诱惑,远离犯罪,是一场很好的法制教育课。

榆中县李家庄学校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日

第三篇:模拟法庭总结

以下基于12级模拟法庭课设的经验,一方面复述了此次课设的流程,作为一种做模拟法庭的思路供参考;另一方指出了此次课设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个人对于优化流程的建议。

一个环节:确定案例

学生应该做到——

1、提供案例;

2、选择案例

老师应该做到——

3、修改案例;

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做——

4、建立“模拟法庭课设案例库”

1、提供案例

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参加比赛的机会、和网络资源等途径来搜寻可用的案例。因此同学们可获得的案件大体分以下三类,各有优缺点。

1.真实案卷。优点:事实证据详细、贴近实际。缺点:可能信息量过于繁多;受双方代理律师和法官主观上的干扰,学生难以客观还原事实,影响学生对整体案情的把握。以这次离婚案件为例:

1、卷宗内容繁多,光证据就有几十项,整个案情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案卷是经过法官主导的审判流程形成的(例如由法官给出争议焦点等),学生们看了以后很容易先入为主。

3、案卷所呈现的证据属于原被告各自提交的证据,这样的证据必定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的,而且也不能排除里面也混有真实性不高的证据,学生根据这些证据很难客观还原事实,因此尤其是原被告双方在初期排演举证质证阶段的时候,对自己所提交证据意欲证明什么的解释,都逃脱不了原始卷宗的套路,甚至有一些证据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提交。这都是因为同学们根据双方证据无法客观地还原整个事实,因此没有掌握全局。

因此为了消除以上的缺点,我们有必要对真实案卷进行改编、修改。

模拟法庭大赛的案例。优点:是经过大赛举办方精心挑选,理论上应该适合学生做模拟法庭。基本的事实有,并且也不会过于详细以影响学生的自主发挥。缺点:几乎没有可以采用、易得的证据;适合像大赛那样的以双方辩论为重点的活动,而班级模拟法庭需要原被告、审判组三方都有发挥的余地,需要更为完整、原始的案例。

网上搜索的案例。优点:是可以直接演的,带有台词的完整剧本。缺点:同优点„„ 2.3.2、选择案例

将可以用的案例挑选好后,需要在其中最终确定一个课设要用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中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一个,然后让选择不同案件的同学分组,设置组长,由组长针对自己组选择的案例组织讨论,征集组员们的理由,最后由让组长代表各组来说明本组选择某一个案例,让各组说服其他组,达成一致后,最终实现了以集体的意见选出案例。

(这样建议地原因:通过这次模拟法庭课设,我观察到在没确定下最终会做那个案件之前的这一阶段,大家没有什么积极性。与之对应,在选定案件并且原被告审判组分组之后,我却见到了每个组都展示出很高的积极性。每个组员都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了讨论。这两种形成对比的情况,以确定案件和分组为界限。我觉得原因在于:

首先,之所以在讨论选择哪个案件的时候大家不积极主动,是因为当时班级的整体任务还没有确定下来,案件没有选定就不能展开之后的一系列行动,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明确任务的时候,每个人大都是为了图省事而偷懒,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白费力气,而干脆不做的状态;大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就是班级中普通的个人,觉察不到这样的事跟他们有关系,潜意识里就认为这类事情应该是老师、班委去做决定,然后再分配给他们任务做就行了;而唯一的监督就是老师可能会在来指导的时候,抽查询问某些同学对两个案件的看法,而同学们也都知道如果大家都不说的话,老师不得已就只会让班委说,因此没有担任职务的同学也不受这个监督的制约了。

其次,大家在确定了案件、分了组之后,却能够自发地凑在一起讨论,这是因为确定案件消除了任务的不确定性,将整个班级的任务提上日程,没有理由再拖,这时候大家都意识到了这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了,迟早要完成,因此就认真了起来,积极应对;分组则使每个同学受到了更为有效的监督。组长每次将组员召集起来讨论的时候,没有来自老师的监督,组长和组员都是平等的,大家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尽快尽好地完成他们共同的任务,这时的讨论就是真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应付老师。此时每个组员实际上都肩负着同伴压力,因为如果组里的每个组员都积极发言了,而只有自己没说出什么是很没有面子的,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拉后腿。因此基于来自组员的压力,每个人就会自觉地有所准备,然后积极参与,推动进程。

所以,最起码看起来是这样的,在没有确定案件(任务)之前,调动所有的人积极性是比较困难的。而案件确认、分组之后,则有利于调动每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分组讨论确认案例可以将选择确定案例的责任明确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即使后来发现实施起来是困难的,也会出于对自己选择地负责,不会随意的更改案例。而此次课设中途出现的同学想要更换案例的情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确定案例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因此真正参与案例确定的同学不多,这样其他同学就可能在后来仔细研究案例的时候,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想放弃、换案例,因为觉得案例不是自己选的。)

3、修改案例

前面提供案例的提到获得案例的三个来源,我认为这三个来源的案例都不是能够作为课设案例直接用的:模拟法庭大赛的案例可能需要完善证据部分;网上的模拟法庭案例大多数是以表演剧本出现,如果要改的话就要把事实和证据从中抽取出来;真实案件的案卷更是要进行一番修改才可以直接使用!

以这次的离婚案件为例,它就属于一个真实案件,我们得到的材料是真实案卷(基层法院、中级法院的判决书和高级法院的裁定书)。根据我在前面的分析,我认为真实案卷的案例其实是最适合做模拟法庭的了,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去克服它本身固有的缺点,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案卷是由法官主持的庭审的文字反映,一方面,每个法官审理案件必然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和关注点;另一方面,原被告在庭审中提交的证据及意欲说明的事情也因所请律师的不同会不同,也就是说原被告双方为了庭审结果更有利于自己,会尽力地不列举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或者伪造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就使案卷无法客观还原真实的事实。这样我们就很难总结案情。

我们修改案例并没有一次完成,而是贯穿了整个课设,甚至到表演前一星期还在删减了很多东西。这次修改案例主要是学生在做,遇到的苦难总结一下就是:

1.要改案情是因为原始案件的证据实在是太多,因此有必要通过减少证据的方法来使案情更加简洁明了,因此这里的修改案情实际上就是修改或减少证据。而删减哪些证据又要考虑到是否会减少或者增加案件对原被告某一方的有利性,这就需要修改案例的人必须是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不带各组的利益来进行证据的删减。一开始是想让原被告两组商量着把所有的证据理清,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然后删掉。但是两组都带着自己的角色,删减证据一旦使他们一方不像之前那么有利了,他们就会反对(这之前我按照案卷将所有证据和案情都摘取了出来,大家都看过了)。导致他们两组都不想接这个事,因为会引起对方组的反对。所以原被告组的来修改案例不好实现;然后大家就商量着由审判组来修改案例,决定哪些证据采用。于是我们审判组就承担了这个任务,而证据的删减实际上对审判组来说,等于是他自己可以决定要处理的案情的难易程度,所以后来就变成了,我们审判组觉得不知道怎么认定,或者觉得过于复杂不好认定的证据都给逐渐删掉了。这样一刀切虽然确实能达到精简案情的目的,但却让审判组有点投机取巧,并且这个删掉证据的过程我们也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因为一开始我们还是要力求留有使案件中所有的争议点、闪光点,所以证据地删减一开始很谨慎,后来我们才意识到时间限制,又大刀阔斧地删减了很多证据,结果就导致一开始原被告对于一些后来被删掉的证据准备了很多内容,后来都因为证据被删掉,让原被告两组白费了不少功夫。

2.修改案例的原因也包括让原被告双方势力更加均衡。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能不仅要减少证据,甚至还要自己编证据。减少证据使得原告不再像之前那么有利(本案中原告是有利一方),三组组员谁去做这件事情都不容易,而编造证据还涉及到什么样的证据是具有证明力的,然后该怎样认定的问题。着实是让我们难以应付。

3.修改案例让三组一起做更不实际,反正大家都在想让自己更有利,争论起来实在是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修改案例这个环节应该是由具有全局性眼光和了解考察学生标准的老师来做。最起码是以老师为主,部分审判组的同学参与。

4、建立“模拟法庭课设案例库”

适合做模拟法庭的案例其实并不是随手一捞一大把,为了模拟法庭课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建议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案例库。这个案例库建立后,一旦发现了适合的案例,就可以记录进去,这样有利于模拟法庭课设可持续发展。它的案例来源可以是:

1.历届模拟法庭课设使用过的案件。既然是已经被做过的案件,那么肯定具有一定的质量,并且符合了一定的条件。把这些都收集起来,也有利于我们发现适合作为模拟法庭课设案例的一些通性,从而总结出规律,便于新案例的选取。甚至不排除隔几年再做一次前几届做过的案例,毕竟法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之前做过该案例的学长学姐们的错误也可以吸取。

2.各届学生去法院实习搜集的真实案卷。既然我们系有了正规的法庭实习,那么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每次有学生去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留意有没有适合做模拟法庭的案例,询问法院的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拿走参考。我认为每次放暑假学生实习的时候,最好都提一下这个事。因为我属于是大二暑假在自己家乡实习的,那时候完全意识不到大三做模拟法庭还需要搜集案件,因此浪费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真实案卷是最好、最稀少的资源。

3.各届学生参加相关模拟法庭大赛的案例。就像仙林成才杯这样的模拟法庭比赛,只要我们系里有去参加的,就不要浪费机会,大赛提供的案例都可以保留下来作为参考。

4.民法课设软件中的案例。我记得大二做民法课设时候,那个软件里有一定数量的真实案件,而且证据都是有图片的,我觉得这也是个很好的资源,大三的模拟法庭也可以利用。

★ 第二环节开始的前提一定是第一环节已经完成到百分之八十的程度,并且可以确定下来,以后不再大改。因为只有第一环节确定的案情和证据确定了下来,原被告才可以安心地、有针对性地写文书。否则如果案情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写出的文书也要重复的修改,这样就会白费功夫。

第二个环节:案例实践

学生应该做到——

1、分组、并完成各组的职责

老师应该做到——

2、教师对各组的成果(法律文书)进行指导

1、分组

将班级成员划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和证据组,并确定组长,暂时不确定角色人选。

审判组的职责是定下争议焦点、撰写剧本、组织每次班级讨论和排演;

争议焦点一旦确定下来就会影响到原被告法律文书的撰写和之后所有的流程,因此必须谨慎,并且速战速决,不然之后的流程会被拖得很晚;这个需要在审判组的主持下,和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并询问老师的建议,最后才能定下来。(我们这次课设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争议焦点一开始确定的很草率,在没有改好之前,其他组就已经开始照着写法律文书了,然而后来争议焦点又改了几次,原被告两组不得不多次修改了他们的法律文书,又是费了不少无用功。)

写剧本首先需要一个框架(也就是审判流程的模板),然后就需要把法庭调查部分和法庭辩论部分的内容填进去,再加上判决。法庭调查部分一是来自于原被告的起诉状和答辩状,这个只需要原被告写好后直接加进剧本中就可以了;二是来自于原被告组的举证质证,这个也需要他们在理清证据的情况下,组织自己举证和质证的语言台词,然后加入剧本中。

(其实下面只是我们这一次的做法,并不是我认为的最佳做法。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毕竟我们只有一次的实践经验。我并没有总结出剧本到底应该怎样写、《模拟法庭实训具体方案》中也没有提及剧本的事情,具体它应该是所有的流程确定以后最后写,还是随着大家的准备同步地写,我没办法下一个定论,故只描述我们此次的做法)

我们这次写剧本和排演流程是同步的,因为剧本本身就是对流程的一个记录、反映。我们基本是一周安排至少一次地走流程的排练,逐渐地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环节的流程走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全班同学熟悉审判流程,每次担任主要角色的同学可以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确定角色,因为这样可以使大家都参与到每次的表演当中,增加练习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边排练边写剧本,因为每次排练都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比如第一至第三次的排练,要把法庭调查的流程走完,这就意味着,原被告要在排练之前准备好他们在调查环节读的诉状以及举证质证的台词,然后通过在庭上的诵读,发现问题,进行修改,最终加入剧本,因此每次排练完我们都会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剧本出来,剧本是跟随着进度是在不断修改的。

组织班级讨论是指三大组之间对于案情理解的讨论或者其他大问题的讨论;

原、被告组的职责是写起诉状或答辩状、代理词、参加每次班级讨论和排演;

这次原被告两组的讨论我都亲眼所见,大家都是很积极用心的,每个组在组长的带动下都很认真地搜集了很多资料,提了很多点子。可惜地是由于争议焦点后来改了,所以他们的成果没有办法完全展示出来。这次的经验教训可能是,原被告两组不仅要组内充分讨论,还要多跟老师交流;而且不要过于角色化,也就是说不要因为自己是原告就一点也不为被告着想了,原被告可以在组织过组内讨论后,再和被告组和审判组进行讨论,这样视野更加宽广,也能加进各组之间的理解。

两组要注意配合每次庭审流程排演的进度,做好准备工作,例如不可以庭审开始了答辩状还没写,质证词还没有想好。

证据组的职责是制作经得住考验的证据。

他们的任务是要制作出公演时可以展示的证据。他们需要熟悉案情和流程,了解证据证明力的相关规定,以及具备一定的修图能力,并与老师多沟通,这样就可以保证最后的公演有可以经得住考验的证据来辅助演出了。证据组最好是人员精简、并且只需要完成制作证据这一件事情。这样就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也有利于他们有质量地完成证据的制作。

(证据组是老师推荐我们分成一个组的组别,这次我们在实践的时候,因为觉得证据谁都可以做,因此就将证据组拆分又加入了三大组,以临时从三大组中组建的证据一组和证据二组作为代替,来完成证据的准备任务。现在看来,效果并不好。首先,我们证据一组确立的原因是对已有的证据进行梳理、删减。但是由于一组的成员除了我都是由原被告组中选出来的,大家都顾及自己组的利益,所以证据基本上只有梳理没有删减,给前期原被告成员在举证质证上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为大家对案情的把握都不是很彻底,而证据的删减又决定了案情的走向,所以谁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删证据。而证据二组是公演前一个星期左右才匆匆组建的,主要是因为我们证据在那个时候才确定到底哪些用哪些不用。二组的成员由一组以外的同学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已经确定的证据变为实物、做到可以在公演上展示的地步。此时模拟法庭的准备应该是前前后后延续了两个月,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些被拖得急躁了,只想快点完成任务,大多都开始应付。因此证据二组的给出的成果也不理想,他们只给出了部分证据的模板,但没有将他们加工到可以利用的地步。最后是我用PS将一部分证据做好的。因此,我觉得证据组有必要独立于三大组,因为一方面总有同学对案情本身不感兴趣,但使他们乐于收集证据、制作证据;另一方面,如果不明确职责,最终来完成这件事的同学永远都是在做事的那几个同学,他们的负担就有点重了。)

2、老师对法律文书提出修改建议

原被告的诉状代理词决定着整个庭审的精彩程度及走向,因此老师可以对原被告双方的诉状和代理词进行指导,例如诉状的格式与内容、代理词中针对争议焦点的点有没有抓到。

★ 第二环节的成果最后可以总结为一个初步写好的剧本当中。此时剧本中所列举的证据、以及争议焦点是什么,这样的大方向已经不可以再修改,否则就不能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个环节:排练剧本

学生应该做到——

1、确定好出场角色;

2、定期排练并不断改进;

3、请老师到场指导针对实体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老师应该做到——

4、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或者法官到场指导,针对程序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确定好出场角色 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组织地多次排练中应该已经使大部分同学都参与过角色扮演,因此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同学们更理智地选择自愿担任的角色;确定出场角色在各组内进行,如果出现有一个角色多人申请的情况,那么就让组长协调解决,毕竟每个组已经合作过一段时间了,要相信她们自己可以更好地处理内部问题。

2、定期排练并不断改进

这时的排练有了完整剧本为依据,要以最终的公演为目标。由于最终出场的角色已经确定,所以这时候排练的重点就是表演了。这可以表现在每个演员对自己要说的台词要有很好地掌握,如表达流畅、语速适当、语调则要注意阴阳顿挫。一切以使公演更加精准为目标,进行练习。

3、请老师到场指导针,提出改进建议。

老师在给剧本提出建议后,还可以邀请老师来观看完整庭审流程的排练,这样可以使老师发现更多的问题,不管是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根据每位老师地建议,要尽快地修改剧本。

4、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或者法官到场指导,针对程序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这也是我们这次做的不好的地方。程序方面的问题一直是这次课设对我们困扰最多的问题。一开始,我们只是对于某个环节的流程走地是否正确有疑问;之后又因为离婚案件的特殊性,对于争议焦点如何确定以及庭审各个环节应该做到什么有疑问;最后在公演以后,通过原学姐的点评,我们又发现了很多程序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可见程序法即使学过,应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并不像想象中地那么好。因此,有必要在公演前,剧本基本写好后,尽早请一位具有庭审经验的法律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整个庭审流程做出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地时间改正、学习。

第四环节:公演

做好有关公演的一切准备:公演的时间、场地、主持、邀请老师、摄像装备、提前宣传等。

第五环节:总结

公演完毕以后,要及时地做总结,可以是每个同学都写,也可以是老师直接与各个组长交流。

下面是我的一些小感悟:

我们老是强调要做到哪些,却很少从客观角度上承认哪些是做不到的。以至于做不到的即使努力过也注定做不到,能做到的则因为没有精力做得不好。

所以我觉得模拟法庭不能做到的是:

1、按照真实法庭庭审地要求来做模拟法庭。这样的感觉,从很多方面都有。例如这次离婚案件的特殊性,柴老师说在真实庭审当中,可能会分两次庭审,第一次用来认定夫妻忠诚协议本身的效力,一次用来解决协议效力认定后的离婚事项的解决。而我们只能浓缩为一个庭审,却要做到两次庭审的量,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兼顾时间和深度,为了使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只好放弃对案件的再深度地挖掘。同样所有庭审环节如果全部照着真的法庭做,我想可能也没有办法控制时间了。因此我们要先承认,无法按照真实地庭审标准来完美地做好模拟法庭,也就是说也容许有不同或错误之处,在这之上的要求才是合理的,且有意义的。因为认识多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才可以把努力放在其他方面。

2、调动所有的同学。这个其实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他们自己没有发自内心地想去参与,谁也没有办法通过命令来强求她们积极参与。我觉得首先必须承认这件事。但是承认的目的并不是说就不去管那些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了,也不是说不努力地尝试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任务了。举例来说,班里就是有对于本专业事物不怎么关心的同学,平时考试都不上心,这种活动自然也不会积极参加。那么让这些同学认真地研究案例,然后最终确定案例靠谱吗?除非老师一个个地去逼着。但是课设里有些活动他们可能又是感兴趣的,例如做证据就比研究案例有意思多了,反而这些同学就想去做,那么就干脆只让这些同学去按照要求做证据,然后其他的都不需要他们插手,让他们负责任地交出好证据就可以了,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也减少了少数真正在做事的同学的负担,毕竟这次证据的一半功劳还是做事最多的人做的。总结就是,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就让他们去做和学术性事物不相关的其他事物。这并不是对同学的区别对待,只是让每个人都最大地发挥出自己可能地贡献。

用一个字来评价这次模拟法庭的失败之处,我想是“拖”。有一些步骤十分关键,因为它的执行会影响到之后一系列的事情的执行,因此如果这些事情你拖或者确定的时候不认真的话,之后的一系列流程也就要一拖再拖,反反复复地修改了。

所以我觉得不能拖和马虎对待的是:

1、确定案例

2、定下案情和要用的证据

3、确定争议焦点

第四篇:模拟法庭总结

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比赛总结

我们文法系学生会在技能创新节中主要以“模拟法庭”大赛为核心,因我系法学专业学生较多,此次活动通过让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扮演各种诉讼角色,真实地再现法庭上的审判过程,旨在让同学们在“模拟法庭”活动的案例中得到启示,在实践中激发同学们深刻、深入的学法、知法、守法,领会法治精神,树立法制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模拟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分别以原、被告双方及各自代理律师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驳斥对方的观点、陈述法条,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案件,出色地完成庭审;此次 “模拟法庭”活动是一次全新教学的活动,更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实践教学尝试。

我们文法系团总支学生会于4月25日14:30—17:00在实训室E505举行文法系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初赛,于6月6日14:30—16:30在教学楼阶梯一举行“模拟法庭”决赛。我们与中山市人民政府五桂山办事处、五桂山司法所、五桂山公安分局、五桂山团工委、五桂山宣传办合作,将我们文法系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项目作为一项普法行动,为广大人民作出小小的贡献。

“模拟法庭”初赛面向人群主要是我系法学专业班级,通过3个法学专业班级的友谊PK赛锻炼法学专业同学们的法律思维,为将来从事法学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模拟法庭”决赛面向人群是我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学生和广东药学院的学生,通过两大高校的友谊PK赛,赛出我们的友谊,同时以此为平台,进行相关的普法行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我们系专业、明白庭审程序、更加清楚的知道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法制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法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宗旨。

在这次活动当中,我们充当着组织者的角色,我们学习到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我们辛苦过也开心过,一个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从前期的组织策划、人员安排、各班通知、现场的布置到一个活动的结束,我们从没有放松过,生怕一个小小的失误带给我们整个活动的影响。

一个“模拟法庭”比赛进行了70多天,一个比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了!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了!兴奋的同时,我们也冷静的思考我们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再这些不足之处中寻找进步空间,让自己甚至是整个文法系团总支学生会越

来越优秀。

不足之处:

1、我们与老师沟通较少,在初赛期间出现卡带现象;

2、动员工作做得不好,干事积极性较低;

3、工作安排不完善,比赛当天工作人员前期准备事情太多;

4、时间选择不是很妥当,当天正好全校开教师大会等。

通过举办此次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活动,旨在让更多的法学学生亲身体验庭审实况,了解法律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明确努力的方向性和学习的针对性,并通过实际参与诉讼程序,树立法律信仰,陶冶法治精神,培养法律思维,训练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法律应用能力和实战水平。

第五篇:模拟法庭总结

模拟法庭总结

法学1092班黄秋曦 200912001210

在一个学期的模拟法庭课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也有很多的话想说。下面就让我详细总结一下吧。

我抽中的是第三组。我们这组组员总共有11名。首先我们先进行的是刑事诉讼。在我们组开始之前,我先观看了前面两组的庭审演练。总的来说,程序上的细节掌握的还不够。而且,我当时只是在听他们,看他们表演,自己没有实际接触过,还是不能像他们那样切身体验到一些深刻的东西。到我们组准备的时候。我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的。老师给我们一打卷轴,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还是一个共同犯罪案例。我们要弄明白其中的法律法理。也要结合程序给大家演练出来。我现在说说我们的准备工作:首先这是个团队合作准备的。每个人的时间作息不一样,要结合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不过好在,我们有一周的时间准备。而且是分工明确的。因为考虑到公平和均衡。我们开始是用抽签决定谁做什么角色。我抽中了被告的角色。因为是被告,所以,我们分工是,先控方的人看案卷,写起诉书。然后,辩方的人看卷轴,写答辩状。然后是法官看。而我的准备就是,大家看完了卷轴之后,我看看,我的违法行为,和一些背景。主要看的是讯问笔录,和一些证据,证人证言。我准备好这些资料之后,在庭审中,设身处地的,配合大家的表演。我们组没有组织庭前交换证据什么的。所以,在法庭模拟上是第一次接触。开始我们三个被告坐错了位置。是我的疏忽吧。因为,这是模拟法庭课,没有实际接触,暂时还没有人给我们指导。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个被告。而我作为被告坐在被告席上的应有的紧张感觉我也很清楚的感受到了。我想让自己罪变轻点。一直否认一些公安机关侦查出来的毒品是我收藏的。还有最后陈述的时候,我也一直晓之于情。说我是没文化,因为家里出了经济危机,自己年纪大,上有老下有小的(是实体上关于人身危险性,和刑事责任大小有关的)这里主要看法官的自由裁量了…….通过这个法庭模拟,和自己的准备。我发现,程序是最基础的要求吧。每个人在纠结的时候,不是因为程序,而是实体法上的一些认定。根据每个人的知识积累不一样,准备起来,遇到的麻烦也很多种。每个人的任务,职责也不一样。立场也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团队合作,但是又分工很明确的。角色分配好了以后,就看各位组员的尽职准备了。最主要的还是各位的态度。第二次是民事法庭,我们的是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我主动要求做了一次法官。在民事法庭开始之前就准备好了民事的程序要用的。查找了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在网上搜查了一些民事诉讼法庭的视频。然后认真观看了前一组的表演。着重看了法官的演练。她程序上,节奏比较到位,不紧不慢,实体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当庭宣判了。不过,当时我问她为什么没有最后陈述的环节的时候,大家都见解一致,不用最后陈述的,最后陈述是刑事法庭才有的。而且,老师说要我们自己下去思考的时候。真的很考验我的判断能力。所以,我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查找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上是写: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而没有写最后意见是指什么。我查找了网上的相关陈述发现,最后陈述是表明主要诉讼请求,是否改变诉讼请求,要求法院如何处理等内容的。这是当事人的权利。所以,我不能省了这个环节。实体法上的准备:我先看了他们给我的起诉书,答辩状和案情。结合案情,查找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他们案情上提到的,房屋登记有政策规定,只能登记有湛江市户口的人的名字。所以只登记了夫的名字。我要确定相关的事实就是查找相关的规定。不过当然没有找到。因为案情是其他人找了然后改了的。查看了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等等法律条款。然后,最纠结的还是证据。因为,要当庭宣判的话,最重要的还是证据的认定。因为证据直接可以推出事实。根据事实,才可以适用法律规定。所以,我查找了很多关于证据的规定。而这里出现了另一个难点。因为证据都是他们自己编的。证据本身,我们无法查明合法性。我能做的不是根据证据来查明事实,而是根据事实来看待证据。所以,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后,我们合议庭对于证据的认定,还是有很多的困难。做法官,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这两方面,我一直都是很薄弱的。这是本身的缺点。而实体上的认定,也有赖于我的知识面。这方面,我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做好一位法官,我觉得自己还是任重而道远。不单单程序上要熟练,最重要的还是实体的处理要做到公平,公正,有法律依据。

第三次是行政诉讼,我被分到原告的角色。这个角色,对我而言,我已经不再那么青涩了。因为上次做过被告,现在做原告。要做的准备还是那么多。

最后一次是做民事二审的上诉方的代理人。这个对我而言也是挑战。因为应变能力有限。我和另一个搭档做准备的时候也是遇到很多的问题:开始看案例的时候,负责找案例的同学找的案例没有一审判决书。只有案情。因为是一个老案例,虽然最后附上了判决书,但是他们把时间改前了。所以,案例本身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实际上是供电局先架设高压电,然后才有原告方非法建房居住。所以,一审判决是我们电业局负百分之三十的次要的责任。但是,他们改了案情之后,先有住房,再有架设高压电,而判决还是原来那样判。所以,我们被分为上诉方后,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要上诉?我们都捡到便宜了。但是,时间来不及改,我们就硬着头皮准备。还是查找了关于电力方面的相关规定。主要按法条来打。最后的结局当然我们是败诉的。而法官的角色更是被老师批评了。

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我们组因为没有选出组长,所以,完全靠大家的自觉。我觉得是我们小组的最大的不足。我们这个法庭模拟跟其他班的法庭模拟比起来有很多的优点,跟实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大家完全是以实际上的法官、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从中也学到了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很多知识。我建议,老师以后上课的时候,可以继续以这种方法来上。但是,要多做一个,就是选好每组的组长。而且要同学们自己选。因为,我们组在准备的时候存在的有些问题是,有些同学态度没有那么端正。却也没有人管理。一个团队,如果有人拖拉,会连累其他的人做准备。或者,老师示意他们分配好时间,比如案例由谁准备,起诉书要在几天前准备好,答辩状,举证期间等等。我觉得有个小组做得比较好的是书记员准备案例。这样三方都没有谁可以事先看到判决或者其他的先入为主。

以上就是我的模拟法庭总结。这门课真的很好!

下载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稿件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拟法庭竞赛2011赛季稿件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模拟法庭法官总结

    法官总结。 1.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全体起立,请法官入庭。 2.法官入席,请全体坐下。宣布开庭。 3.法官询问控辩双方意见,是否有问题需要向法官交涉。然后,选择陪审团成员。 4.请陪......

    模拟法庭活动总结

    模拟法庭活动总结李晓红刘晓红模拟法庭活动总结一、活动总结模拟法庭活动在文法系团总支学生会的指导关心下,在同学、老师与普法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环节开展的都比较顺利。......

    模拟法庭活动总结

    法律协会模拟法庭活动 活动总结 指导教师:吴玉霞 会长:李玲 联系电话:*** 法律协会模拟法庭活动活动总结 一、 活动内容 同时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

    模拟法庭总结(五篇材料)

    个人总结 本学期末,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件进行了一次模拟法庭实践,我们分组具体的制定了法庭实施计划,做好了庭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同学们的......

    模拟法庭个人总结

    模拟法庭个人总结 进入大学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对法学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法学的基础理论素养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离法律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

    模拟法庭课程总结

    中国劳动关系学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法学一班 第三组 暴三虎1190301106 林丽1190301092 张璨1190301094 刘冰琰1190301100 刘超模1190301093 甘露1190......

    模拟法庭总结体会

    模拟法庭总结体会 进入研究生这半年的时间,加上本科四年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五年的法律。我们对法学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法学的基础理论素养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离法律实......

    模拟法庭总结(推荐阅读)

    模拟法庭总结 卿林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最能一展身手的舞台恐怕就是法庭了。在法庭上或与对方律师唇枪舌战,维护本方当事人的利益;或秉公执法维护法律的公正,是众多法学学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