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拟法庭法官总结
法官总结。
1.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全体起立,请法官入庭。
2.法官入席,请全体坐下。宣布开庭。
3.法官询问控辩双方意见,是否有问题需要向法官交涉。然后,选择陪审团成员。
4.请陪审团成员入庭,并在团长的带领下,举起右手宣誓。
5进入开场陈述阶段。
首先由控方进行开场陈述。
然后由辩方进行开场陈述。
6.当庭举证阶段。包括交叉询问。
首先由控方进行举证。控方提出证人,传证人上庭,由控方对证人询问。询问完毕,由辩方进行交叉询问。完毕后,请证人退庭,问询控方是否有其他证人需要传唤。如此反复,控方举证完毕后,开始由辩方进行举证,辩方询问证人,控方进行交叉询问。
其间,对双方的诱导式提问或是与案件无关的提问,应当禁止。
7.由控辩双方先后进行最终辩论。
8.案件总结:
经过庭审,现将案情总结如下:原告林女士供述其价值5000元的项链被盗的整个经过。其在参加了杨女士的婚礼后,在家休息时将项链放于靠窗书桌后被盗。第二天发现后报警,证人警察进行了询问,做了笔录和现场勘验。证人周道可以证明原告在杨女士婚礼上曾佩戴项链,并且说被告王女士对项链的羡慕。证人林兰证明其当天晚上看到一个很像被告的身影在原告的窗外出现过。被告王女士说明了其当天晚上的经历,散步时因为小狗而路过原告林女士的窗外。证人小区保安证实被告散步的事实,证人王宏宇说明被告的叔叔曾交给被告一万元,并由此购买了摩托车。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被告平时的人品道德较好。
9.陪审团评议。
尊敬的陪审员,你们的职责就是认真听取案件的整个庭审过程,对案件的整个事实全面了解,并在内心里综合衡量、评析各个证据的联系和特性,并做出自己最真实的裁判。
在本案中,被告人王女士被诉有盗窃罪。所谓盗窃罪,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现在,你们对案情有了了解,请你们能够做到不受他人的影响,进入评议室,并不得与外界联系。如果有有关证据的问题,可以由陪审团团长交由法官助理转交给法官。
10.宣布休庭。等待陪审团的评议。
11.继续开庭。请控辩双方起立,请陪审团团长宣读陪审团的裁决。
12.宣布裁决有效!被告人王女士当庭无罪释放。
13.宣布闭庭。
第二篇:模拟法庭总结
以下基于12级模拟法庭课设的经验,一方面复述了此次课设的流程,作为一种做模拟法庭的思路供参考;另一方指出了此次课设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个人对于优化流程的建议。
一个环节:确定案例
学生应该做到——
1、提供案例;
2、选择案例
老师应该做到——
3、修改案例;
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做——
4、建立“模拟法庭课设案例库”
1、提供案例
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参加比赛的机会、和网络资源等途径来搜寻可用的案例。因此同学们可获得的案件大体分以下三类,各有优缺点。
1.真实案卷。优点:事实证据详细、贴近实际。缺点:可能信息量过于繁多;受双方代理律师和法官主观上的干扰,学生难以客观还原事实,影响学生对整体案情的把握。以这次离婚案件为例:
1、卷宗内容繁多,光证据就有几十项,整个案情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案卷是经过法官主导的审判流程形成的(例如由法官给出争议焦点等),学生们看了以后很容易先入为主。
3、案卷所呈现的证据属于原被告各自提交的证据,这样的证据必定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的,而且也不能排除里面也混有真实性不高的证据,学生根据这些证据很难客观还原事实,因此尤其是原被告双方在初期排演举证质证阶段的时候,对自己所提交证据意欲证明什么的解释,都逃脱不了原始卷宗的套路,甚至有一些证据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提交。这都是因为同学们根据双方证据无法客观地还原整个事实,因此没有掌握全局。
因此为了消除以上的缺点,我们有必要对真实案卷进行改编、修改。
模拟法庭大赛的案例。优点:是经过大赛举办方精心挑选,理论上应该适合学生做模拟法庭。基本的事实有,并且也不会过于详细以影响学生的自主发挥。缺点:几乎没有可以采用、易得的证据;适合像大赛那样的以双方辩论为重点的活动,而班级模拟法庭需要原被告、审判组三方都有发挥的余地,需要更为完整、原始的案例。
网上搜索的案例。优点:是可以直接演的,带有台词的完整剧本。缺点:同优点„„ 2.3.2、选择案例
将可以用的案例挑选好后,需要在其中最终确定一个课设要用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中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一个,然后让选择不同案件的同学分组,设置组长,由组长针对自己组选择的案例组织讨论,征集组员们的理由,最后由让组长代表各组来说明本组选择某一个案例,让各组说服其他组,达成一致后,最终实现了以集体的意见选出案例。
(这样建议地原因:通过这次模拟法庭课设,我观察到在没确定下最终会做那个案件之前的这一阶段,大家没有什么积极性。与之对应,在选定案件并且原被告审判组分组之后,我却见到了每个组都展示出很高的积极性。每个组员都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了讨论。这两种形成对比的情况,以确定案件和分组为界限。我觉得原因在于:
首先,之所以在讨论选择哪个案件的时候大家不积极主动,是因为当时班级的整体任务还没有确定下来,案件没有选定就不能展开之后的一系列行动,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明确任务的时候,每个人大都是为了图省事而偷懒,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白费力气,而干脆不做的状态;大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就是班级中普通的个人,觉察不到这样的事跟他们有关系,潜意识里就认为这类事情应该是老师、班委去做决定,然后再分配给他们任务做就行了;而唯一的监督就是老师可能会在来指导的时候,抽查询问某些同学对两个案件的看法,而同学们也都知道如果大家都不说的话,老师不得已就只会让班委说,因此没有担任职务的同学也不受这个监督的制约了。
其次,大家在确定了案件、分了组之后,却能够自发地凑在一起讨论,这是因为确定案件消除了任务的不确定性,将整个班级的任务提上日程,没有理由再拖,这时候大家都意识到了这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了,迟早要完成,因此就认真了起来,积极应对;分组则使每个同学受到了更为有效的监督。组长每次将组员召集起来讨论的时候,没有来自老师的监督,组长和组员都是平等的,大家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尽快尽好地完成他们共同的任务,这时的讨论就是真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应付老师。此时每个组员实际上都肩负着同伴压力,因为如果组里的每个组员都积极发言了,而只有自己没说出什么是很没有面子的,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拉后腿。因此基于来自组员的压力,每个人就会自觉地有所准备,然后积极参与,推动进程。
所以,最起码看起来是这样的,在没有确定案件(任务)之前,调动所有的人积极性是比较困难的。而案件确认、分组之后,则有利于调动每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分组讨论确认案例可以将选择确定案例的责任明确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即使后来发现实施起来是困难的,也会出于对自己选择地负责,不会随意的更改案例。而此次课设中途出现的同学想要更换案例的情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确定案例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因此真正参与案例确定的同学不多,这样其他同学就可能在后来仔细研究案例的时候,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想放弃、换案例,因为觉得案例不是自己选的。)
3、修改案例
前面提供案例的提到获得案例的三个来源,我认为这三个来源的案例都不是能够作为课设案例直接用的:模拟法庭大赛的案例可能需要完善证据部分;网上的模拟法庭案例大多数是以表演剧本出现,如果要改的话就要把事实和证据从中抽取出来;真实案件的案卷更是要进行一番修改才可以直接使用!
以这次的离婚案件为例,它就属于一个真实案件,我们得到的材料是真实案卷(基层法院、中级法院的判决书和高级法院的裁定书)。根据我在前面的分析,我认为真实案卷的案例其实是最适合做模拟法庭的了,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去克服它本身固有的缺点,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案卷是由法官主持的庭审的文字反映,一方面,每个法官审理案件必然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和关注点;另一方面,原被告在庭审中提交的证据及意欲说明的事情也因所请律师的不同会不同,也就是说原被告双方为了庭审结果更有利于自己,会尽力地不列举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或者伪造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就使案卷无法客观还原真实的事实。这样我们就很难总结案情。
我们修改案例并没有一次完成,而是贯穿了整个课设,甚至到表演前一星期还在删减了很多东西。这次修改案例主要是学生在做,遇到的苦难总结一下就是:
1.要改案情是因为原始案件的证据实在是太多,因此有必要通过减少证据的方法来使案情更加简洁明了,因此这里的修改案情实际上就是修改或减少证据。而删减哪些证据又要考虑到是否会减少或者增加案件对原被告某一方的有利性,这就需要修改案例的人必须是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不带各组的利益来进行证据的删减。一开始是想让原被告两组商量着把所有的证据理清,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然后删掉。但是两组都带着自己的角色,删减证据一旦使他们一方不像之前那么有利了,他们就会反对(这之前我按照案卷将所有证据和案情都摘取了出来,大家都看过了)。导致他们两组都不想接这个事,因为会引起对方组的反对。所以原被告组的来修改案例不好实现;然后大家就商量着由审判组来修改案例,决定哪些证据采用。于是我们审判组就承担了这个任务,而证据的删减实际上对审判组来说,等于是他自己可以决定要处理的案情的难易程度,所以后来就变成了,我们审判组觉得不知道怎么认定,或者觉得过于复杂不好认定的证据都给逐渐删掉了。这样一刀切虽然确实能达到精简案情的目的,但却让审判组有点投机取巧,并且这个删掉证据的过程我们也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因为一开始我们还是要力求留有使案件中所有的争议点、闪光点,所以证据地删减一开始很谨慎,后来我们才意识到时间限制,又大刀阔斧地删减了很多证据,结果就导致一开始原被告对于一些后来被删掉的证据准备了很多内容,后来都因为证据被删掉,让原被告两组白费了不少功夫。
2.修改案例的原因也包括让原被告双方势力更加均衡。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能不仅要减少证据,甚至还要自己编证据。减少证据使得原告不再像之前那么有利(本案中原告是有利一方),三组组员谁去做这件事情都不容易,而编造证据还涉及到什么样的证据是具有证明力的,然后该怎样认定的问题。着实是让我们难以应付。
3.修改案例让三组一起做更不实际,反正大家都在想让自己更有利,争论起来实在是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修改案例这个环节应该是由具有全局性眼光和了解考察学生标准的老师来做。最起码是以老师为主,部分审判组的同学参与。
4、建立“模拟法庭课设案例库”
适合做模拟法庭的案例其实并不是随手一捞一大把,为了模拟法庭课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建议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案例库。这个案例库建立后,一旦发现了适合的案例,就可以记录进去,这样有利于模拟法庭课设可持续发展。它的案例来源可以是:
1.历届模拟法庭课设使用过的案件。既然是已经被做过的案件,那么肯定具有一定的质量,并且符合了一定的条件。把这些都收集起来,也有利于我们发现适合作为模拟法庭课设案例的一些通性,从而总结出规律,便于新案例的选取。甚至不排除隔几年再做一次前几届做过的案例,毕竟法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之前做过该案例的学长学姐们的错误也可以吸取。
2.各届学生去法院实习搜集的真实案卷。既然我们系有了正规的法庭实习,那么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每次有学生去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留意有没有适合做模拟法庭的案例,询问法院的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拿走参考。我认为每次放暑假学生实习的时候,最好都提一下这个事。因为我属于是大二暑假在自己家乡实习的,那时候完全意识不到大三做模拟法庭还需要搜集案件,因此浪费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真实案卷是最好、最稀少的资源。
3.各届学生参加相关模拟法庭大赛的案例。就像仙林成才杯这样的模拟法庭比赛,只要我们系里有去参加的,就不要浪费机会,大赛提供的案例都可以保留下来作为参考。
4.民法课设软件中的案例。我记得大二做民法课设时候,那个软件里有一定数量的真实案件,而且证据都是有图片的,我觉得这也是个很好的资源,大三的模拟法庭也可以利用。
★ 第二环节开始的前提一定是第一环节已经完成到百分之八十的程度,并且可以确定下来,以后不再大改。因为只有第一环节确定的案情和证据确定了下来,原被告才可以安心地、有针对性地写文书。否则如果案情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写出的文书也要重复的修改,这样就会白费功夫。
第二个环节:案例实践
学生应该做到——
1、分组、并完成各组的职责
老师应该做到——
2、教师对各组的成果(法律文书)进行指导
1、分组
将班级成员划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和证据组,并确定组长,暂时不确定角色人选。
审判组的职责是定下争议焦点、撰写剧本、组织每次班级讨论和排演;
争议焦点一旦确定下来就会影响到原被告法律文书的撰写和之后所有的流程,因此必须谨慎,并且速战速决,不然之后的流程会被拖得很晚;这个需要在审判组的主持下,和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并询问老师的建议,最后才能定下来。(我们这次课设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争议焦点一开始确定的很草率,在没有改好之前,其他组就已经开始照着写法律文书了,然而后来争议焦点又改了几次,原被告两组不得不多次修改了他们的法律文书,又是费了不少无用功。)
写剧本首先需要一个框架(也就是审判流程的模板),然后就需要把法庭调查部分和法庭辩论部分的内容填进去,再加上判决。法庭调查部分一是来自于原被告的起诉状和答辩状,这个只需要原被告写好后直接加进剧本中就可以了;二是来自于原被告组的举证质证,这个也需要他们在理清证据的情况下,组织自己举证和质证的语言台词,然后加入剧本中。
(其实下面只是我们这一次的做法,并不是我认为的最佳做法。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毕竟我们只有一次的实践经验。我并没有总结出剧本到底应该怎样写、《模拟法庭实训具体方案》中也没有提及剧本的事情,具体它应该是所有的流程确定以后最后写,还是随着大家的准备同步地写,我没办法下一个定论,故只描述我们此次的做法)
我们这次写剧本和排演流程是同步的,因为剧本本身就是对流程的一个记录、反映。我们基本是一周安排至少一次地走流程的排练,逐渐地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环节的流程走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全班同学熟悉审判流程,每次担任主要角色的同学可以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确定角色,因为这样可以使大家都参与到每次的表演当中,增加练习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边排练边写剧本,因为每次排练都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比如第一至第三次的排练,要把法庭调查的流程走完,这就意味着,原被告要在排练之前准备好他们在调查环节读的诉状以及举证质证的台词,然后通过在庭上的诵读,发现问题,进行修改,最终加入剧本,因此每次排练完我们都会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剧本出来,剧本是跟随着进度是在不断修改的。
组织班级讨论是指三大组之间对于案情理解的讨论或者其他大问题的讨论;
原、被告组的职责是写起诉状或答辩状、代理词、参加每次班级讨论和排演;
这次原被告两组的讨论我都亲眼所见,大家都是很积极用心的,每个组在组长的带动下都很认真地搜集了很多资料,提了很多点子。可惜地是由于争议焦点后来改了,所以他们的成果没有办法完全展示出来。这次的经验教训可能是,原被告两组不仅要组内充分讨论,还要多跟老师交流;而且不要过于角色化,也就是说不要因为自己是原告就一点也不为被告着想了,原被告可以在组织过组内讨论后,再和被告组和审判组进行讨论,这样视野更加宽广,也能加进各组之间的理解。
两组要注意配合每次庭审流程排演的进度,做好准备工作,例如不可以庭审开始了答辩状还没写,质证词还没有想好。
证据组的职责是制作经得住考验的证据。
他们的任务是要制作出公演时可以展示的证据。他们需要熟悉案情和流程,了解证据证明力的相关规定,以及具备一定的修图能力,并与老师多沟通,这样就可以保证最后的公演有可以经得住考验的证据来辅助演出了。证据组最好是人员精简、并且只需要完成制作证据这一件事情。这样就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也有利于他们有质量地完成证据的制作。
(证据组是老师推荐我们分成一个组的组别,这次我们在实践的时候,因为觉得证据谁都可以做,因此就将证据组拆分又加入了三大组,以临时从三大组中组建的证据一组和证据二组作为代替,来完成证据的准备任务。现在看来,效果并不好。首先,我们证据一组确立的原因是对已有的证据进行梳理、删减。但是由于一组的成员除了我都是由原被告组中选出来的,大家都顾及自己组的利益,所以证据基本上只有梳理没有删减,给前期原被告成员在举证质证上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为大家对案情的把握都不是很彻底,而证据的删减又决定了案情的走向,所以谁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删证据。而证据二组是公演前一个星期左右才匆匆组建的,主要是因为我们证据在那个时候才确定到底哪些用哪些不用。二组的成员由一组以外的同学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已经确定的证据变为实物、做到可以在公演上展示的地步。此时模拟法庭的准备应该是前前后后延续了两个月,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些被拖得急躁了,只想快点完成任务,大多都开始应付。因此证据二组的给出的成果也不理想,他们只给出了部分证据的模板,但没有将他们加工到可以利用的地步。最后是我用PS将一部分证据做好的。因此,我觉得证据组有必要独立于三大组,因为一方面总有同学对案情本身不感兴趣,但使他们乐于收集证据、制作证据;另一方面,如果不明确职责,最终来完成这件事的同学永远都是在做事的那几个同学,他们的负担就有点重了。)
2、老师对法律文书提出修改建议
原被告的诉状代理词决定着整个庭审的精彩程度及走向,因此老师可以对原被告双方的诉状和代理词进行指导,例如诉状的格式与内容、代理词中针对争议焦点的点有没有抓到。
★ 第二环节的成果最后可以总结为一个初步写好的剧本当中。此时剧本中所列举的证据、以及争议焦点是什么,这样的大方向已经不可以再修改,否则就不能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个环节:排练剧本
学生应该做到——
1、确定好出场角色;
2、定期排练并不断改进;
3、请老师到场指导针对实体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老师应该做到——
4、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或者法官到场指导,针对程序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确定好出场角色 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组织地多次排练中应该已经使大部分同学都参与过角色扮演,因此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同学们更理智地选择自愿担任的角色;确定出场角色在各组内进行,如果出现有一个角色多人申请的情况,那么就让组长协调解决,毕竟每个组已经合作过一段时间了,要相信她们自己可以更好地处理内部问题。
2、定期排练并不断改进
这时的排练有了完整剧本为依据,要以最终的公演为目标。由于最终出场的角色已经确定,所以这时候排练的重点就是表演了。这可以表现在每个演员对自己要说的台词要有很好地掌握,如表达流畅、语速适当、语调则要注意阴阳顿挫。一切以使公演更加精准为目标,进行练习。
3、请老师到场指导针,提出改进建议。
老师在给剧本提出建议后,还可以邀请老师来观看完整庭审流程的排练,这样可以使老师发现更多的问题,不管是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根据每位老师地建议,要尽快地修改剧本。
4、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或者法官到场指导,针对程序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这也是我们这次做的不好的地方。程序方面的问题一直是这次课设对我们困扰最多的问题。一开始,我们只是对于某个环节的流程走地是否正确有疑问;之后又因为离婚案件的特殊性,对于争议焦点如何确定以及庭审各个环节应该做到什么有疑问;最后在公演以后,通过原学姐的点评,我们又发现了很多程序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可见程序法即使学过,应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并不像想象中地那么好。因此,有必要在公演前,剧本基本写好后,尽早请一位具有庭审经验的法律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整个庭审流程做出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地时间改正、学习。
第四环节:公演
做好有关公演的一切准备:公演的时间、场地、主持、邀请老师、摄像装备、提前宣传等。
第五环节:总结
公演完毕以后,要及时地做总结,可以是每个同学都写,也可以是老师直接与各个组长交流。
下面是我的一些小感悟:
我们老是强调要做到哪些,却很少从客观角度上承认哪些是做不到的。以至于做不到的即使努力过也注定做不到,能做到的则因为没有精力做得不好。
所以我觉得模拟法庭不能做到的是:
1、按照真实法庭庭审地要求来做模拟法庭。这样的感觉,从很多方面都有。例如这次离婚案件的特殊性,柴老师说在真实庭审当中,可能会分两次庭审,第一次用来认定夫妻忠诚协议本身的效力,一次用来解决协议效力认定后的离婚事项的解决。而我们只能浓缩为一个庭审,却要做到两次庭审的量,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兼顾时间和深度,为了使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只好放弃对案件的再深度地挖掘。同样所有庭审环节如果全部照着真的法庭做,我想可能也没有办法控制时间了。因此我们要先承认,无法按照真实地庭审标准来完美地做好模拟法庭,也就是说也容许有不同或错误之处,在这之上的要求才是合理的,且有意义的。因为认识多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才可以把努力放在其他方面。
2、调动所有的同学。这个其实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他们自己没有发自内心地想去参与,谁也没有办法通过命令来强求她们积极参与。我觉得首先必须承认这件事。但是承认的目的并不是说就不去管那些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了,也不是说不努力地尝试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任务了。举例来说,班里就是有对于本专业事物不怎么关心的同学,平时考试都不上心,这种活动自然也不会积极参加。那么让这些同学认真地研究案例,然后最终确定案例靠谱吗?除非老师一个个地去逼着。但是课设里有些活动他们可能又是感兴趣的,例如做证据就比研究案例有意思多了,反而这些同学就想去做,那么就干脆只让这些同学去按照要求做证据,然后其他的都不需要他们插手,让他们负责任地交出好证据就可以了,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也减少了少数真正在做事的同学的负担,毕竟这次证据的一半功劳还是做事最多的人做的。总结就是,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就让他们去做和学术性事物不相关的其他事物。这并不是对同学的区别对待,只是让每个人都最大地发挥出自己可能地贡献。
用一个字来评价这次模拟法庭的失败之处,我想是“拖”。有一些步骤十分关键,因为它的执行会影响到之后一系列的事情的执行,因此如果这些事情你拖或者确定的时候不认真的话,之后的一系列流程也就要一拖再拖,反反复复地修改了。
所以我觉得不能拖和马虎对待的是:
1、确定案例
2、定下案情和要用的证据
3、确定争议焦点
第三篇:模拟法庭总结
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比赛总结
我们文法系学生会在技能创新节中主要以“模拟法庭”大赛为核心,因我系法学专业学生较多,此次活动通过让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扮演各种诉讼角色,真实地再现法庭上的审判过程,旨在让同学们在“模拟法庭”活动的案例中得到启示,在实践中激发同学们深刻、深入的学法、知法、守法,领会法治精神,树立法制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模拟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分别以原、被告双方及各自代理律师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驳斥对方的观点、陈述法条,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案件,出色地完成庭审;此次 “模拟法庭”活动是一次全新教学的活动,更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实践教学尝试。
我们文法系团总支学生会于4月25日14:30—17:00在实训室E505举行文法系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初赛,于6月6日14:30—16:30在教学楼阶梯一举行“模拟法庭”决赛。我们与中山市人民政府五桂山办事处、五桂山司法所、五桂山公安分局、五桂山团工委、五桂山宣传办合作,将我们文法系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项目作为一项普法行动,为广大人民作出小小的贡献。
“模拟法庭”初赛面向人群主要是我系法学专业班级,通过3个法学专业班级的友谊PK赛锻炼法学专业同学们的法律思维,为将来从事法学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模拟法庭”决赛面向人群是我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学生和广东药学院的学生,通过两大高校的友谊PK赛,赛出我们的友谊,同时以此为平台,进行相关的普法行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我们系专业、明白庭审程序、更加清楚的知道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法制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法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宗旨。
在这次活动当中,我们充当着组织者的角色,我们学习到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我们辛苦过也开心过,一个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从前期的组织策划、人员安排、各班通知、现场的布置到一个活动的结束,我们从没有放松过,生怕一个小小的失误带给我们整个活动的影响。
一个“模拟法庭”比赛进行了70多天,一个比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了!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了!兴奋的同时,我们也冷静的思考我们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再这些不足之处中寻找进步空间,让自己甚至是整个文法系团总支学生会越
来越优秀。
不足之处:
1、我们与老师沟通较少,在初赛期间出现卡带现象;
2、动员工作做得不好,干事积极性较低;
3、工作安排不完善,比赛当天工作人员前期准备事情太多;
4、时间选择不是很妥当,当天正好全校开教师大会等。
通过举办此次技能创新节之“模拟法庭”活动,旨在让更多的法学学生亲身体验庭审实况,了解法律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明确努力的方向性和学习的针对性,并通过实际参与诉讼程序,树立法律信仰,陶冶法治精神,培养法律思维,训练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法律应用能力和实战水平。
第四篇:模拟法庭总结
模拟法庭总结
法学1092班黄秋曦 200912001210
在一个学期的模拟法庭课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也有很多的话想说。下面就让我详细总结一下吧。
我抽中的是第三组。我们这组组员总共有11名。首先我们先进行的是刑事诉讼。在我们组开始之前,我先观看了前面两组的庭审演练。总的来说,程序上的细节掌握的还不够。而且,我当时只是在听他们,看他们表演,自己没有实际接触过,还是不能像他们那样切身体验到一些深刻的东西。到我们组准备的时候。我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的。老师给我们一打卷轴,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还是一个共同犯罪案例。我们要弄明白其中的法律法理。也要结合程序给大家演练出来。我现在说说我们的准备工作:首先这是个团队合作准备的。每个人的时间作息不一样,要结合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不过好在,我们有一周的时间准备。而且是分工明确的。因为考虑到公平和均衡。我们开始是用抽签决定谁做什么角色。我抽中了被告的角色。因为是被告,所以,我们分工是,先控方的人看案卷,写起诉书。然后,辩方的人看卷轴,写答辩状。然后是法官看。而我的准备就是,大家看完了卷轴之后,我看看,我的违法行为,和一些背景。主要看的是讯问笔录,和一些证据,证人证言。我准备好这些资料之后,在庭审中,设身处地的,配合大家的表演。我们组没有组织庭前交换证据什么的。所以,在法庭模拟上是第一次接触。开始我们三个被告坐错了位置。是我的疏忽吧。因为,这是模拟法庭课,没有实际接触,暂时还没有人给我们指导。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个被告。而我作为被告坐在被告席上的应有的紧张感觉我也很清楚的感受到了。我想让自己罪变轻点。一直否认一些公安机关侦查出来的毒品是我收藏的。还有最后陈述的时候,我也一直晓之于情。说我是没文化,因为家里出了经济危机,自己年纪大,上有老下有小的(是实体上关于人身危险性,和刑事责任大小有关的)这里主要看法官的自由裁量了…….通过这个法庭模拟,和自己的准备。我发现,程序是最基础的要求吧。每个人在纠结的时候,不是因为程序,而是实体法上的一些认定。根据每个人的知识积累不一样,准备起来,遇到的麻烦也很多种。每个人的任务,职责也不一样。立场也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团队合作,但是又分工很明确的。角色分配好了以后,就看各位组员的尽职准备了。最主要的还是各位的态度。第二次是民事法庭,我们的是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我主动要求做了一次法官。在民事法庭开始之前就准备好了民事的程序要用的。查找了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在网上搜查了一些民事诉讼法庭的视频。然后认真观看了前一组的表演。着重看了法官的演练。她程序上,节奏比较到位,不紧不慢,实体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当庭宣判了。不过,当时我问她为什么没有最后陈述的环节的时候,大家都见解一致,不用最后陈述的,最后陈述是刑事法庭才有的。而且,老师说要我们自己下去思考的时候。真的很考验我的判断能力。所以,我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查找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上是写: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而没有写最后意见是指什么。我查找了网上的相关陈述发现,最后陈述是表明主要诉讼请求,是否改变诉讼请求,要求法院如何处理等内容的。这是当事人的权利。所以,我不能省了这个环节。实体法上的准备:我先看了他们给我的起诉书,答辩状和案情。结合案情,查找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他们案情上提到的,房屋登记有政策规定,只能登记有湛江市户口的人的名字。所以只登记了夫的名字。我要确定相关的事实就是查找相关的规定。不过当然没有找到。因为案情是其他人找了然后改了的。查看了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等等法律条款。然后,最纠结的还是证据。因为,要当庭宣判的话,最重要的还是证据的认定。因为证据直接可以推出事实。根据事实,才可以适用法律规定。所以,我查找了很多关于证据的规定。而这里出现了另一个难点。因为证据都是他们自己编的。证据本身,我们无法查明合法性。我能做的不是根据证据来查明事实,而是根据事实来看待证据。所以,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后,我们合议庭对于证据的认定,还是有很多的困难。做法官,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这两方面,我一直都是很薄弱的。这是本身的缺点。而实体上的认定,也有赖于我的知识面。这方面,我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做好一位法官,我觉得自己还是任重而道远。不单单程序上要熟练,最重要的还是实体的处理要做到公平,公正,有法律依据。
第三次是行政诉讼,我被分到原告的角色。这个角色,对我而言,我已经不再那么青涩了。因为上次做过被告,现在做原告。要做的准备还是那么多。
最后一次是做民事二审的上诉方的代理人。这个对我而言也是挑战。因为应变能力有限。我和另一个搭档做准备的时候也是遇到很多的问题:开始看案例的时候,负责找案例的同学找的案例没有一审判决书。只有案情。因为是一个老案例,虽然最后附上了判决书,但是他们把时间改前了。所以,案例本身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实际上是供电局先架设高压电,然后才有原告方非法建房居住。所以,一审判决是我们电业局负百分之三十的次要的责任。但是,他们改了案情之后,先有住房,再有架设高压电,而判决还是原来那样判。所以,我们被分为上诉方后,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要上诉?我们都捡到便宜了。但是,时间来不及改,我们就硬着头皮准备。还是查找了关于电力方面的相关规定。主要按法条来打。最后的结局当然我们是败诉的。而法官的角色更是被老师批评了。
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我们组因为没有选出组长,所以,完全靠大家的自觉。我觉得是我们小组的最大的不足。我们这个法庭模拟跟其他班的法庭模拟比起来有很多的优点,跟实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大家完全是以实际上的法官、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从中也学到了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很多知识。我建议,老师以后上课的时候,可以继续以这种方法来上。但是,要多做一个,就是选好每组的组长。而且要同学们自己选。因为,我们组在准备的时候存在的有些问题是,有些同学态度没有那么端正。却也没有人管理。一个团队,如果有人拖拉,会连累其他的人做准备。或者,老师示意他们分配好时间,比如案例由谁准备,起诉书要在几天前准备好,答辩状,举证期间等等。我觉得有个小组做得比较好的是书记员准备案例。这样三方都没有谁可以事先看到判决或者其他的先入为主。
以上就是我的模拟法庭总结。这门课真的很好!
第五篇:模拟法庭活动总结
法律协会模拟法庭活动
活
动
总
结
指导教师:吴玉霞
会长:李玲
联系电话:***
法律协会模拟法庭活动活动总结
一、活动内容
同时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本协会在6月13号晚六点在模拟法庭教室举行本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维护消费者权益,你我共参与”
三、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道德观念,我们法律协会在本学期例行继续举办法协特色活动——模拟法庭。通过这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大家了解法庭审理案件的整个流程和细节,对我们进行模拟审判训练,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务实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了解在生活中维权的方法及途径和程序。
四、活动背景(准备活动)
法律文化传播在社会与法学院中是一项重要活动,随着新《消费者保护法》的颁布,我们这次模拟法庭活动以民事消费者维权案件为主要活动,讲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维权的案件。本次主要围绕作为一名消费者在面对侵权时候应该如何做,如何维权,在以后面对侵权行为时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活动流程
1、提前做好准备,让参与的同学熟读稿子
2、做好宣传工作,在各个地方张贴宣传单及海报 3、6点活动正式开始,成员开始辩护
4、活动结束,整理现场
六、活动意义 增加学生的法律文化知识。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使同学们能 真实受到法律文化的熏陶,使同学们产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法律修养,以保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摩,直接促进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使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很多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当晚到场人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当继 续加强与宣传部的联系与沟通,给他们更多的准备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角色服装不够正式。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好的策划,社活动更丰富。
法律协会
20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