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经验材料
民族团结示范校建设情况汇报
XX市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市鼎力推进创建活动“六进”工作,重点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建设,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重点示范学校。在市朝中、桓仁朝中、XX满族自治县满族小学、溪湖区河西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创建示范单位以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为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定成绩,市朝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现将我市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管理,各校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副校长主抓创建活动落实工作,教导主任分年段分层管理,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市朝中、XX满族自治县满族小学、河西小学均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二、以宣传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利用校园广播,每天中午、下午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二是各示范学校制作了宣传栏及班级板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三是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XX满族自治县满族小学用满汉两种文字编写民族团结教学课件,教授民族知识。河西小学在教学楼走廊悬挂了五十六个民族知识展板。
三、以培训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
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在XX的指导下,各示范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民族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全体教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党的民族政策专题培训,各教研组结合定期组织各科任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进一步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四、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教育内涵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河西小学以校本课程为平台,设置民族教育课,排入总课表,并保证相应学时。民族教育课的设置,使得学生普遍能做到“四个一”: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市朝中、桓仁县朝中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五、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效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示范校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市朝中利用班队会、大队会,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竞赛、讲各民族英雄故事,增进团结友爱的民族情。河西小学排演了大型蒙古族舞蹈《蒙韵》、藏族舞蹈《吉祥》、彝族舞蹈《火》、藏族舞蹈《格桑啦》等,舞蹈以独特的创意、恢弘的气势、浓郁的民俗、鲜明民族服饰感染了一批批观众,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舞蹈还多次在市区应邀演出。XX县满族小学把彝族竹竿舞、满族的滚铁环、翻股、壮族的同心板鞋等游戏充实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中,并少数民族舞蹈作为校园集体舞,让师生们在这和谐大家庭中感受到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桓仁县朝中利用美术课和周三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教授刻纸艺术,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通过刻纸,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了能力,提高了鉴赏能力,师生也了解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学校师生增长了民族知识,提高了民族意识,融洽了民族氛围,深切地感受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XX和各校师生的共同培育下,民族团结教育之花正遍开校园。
虽然我市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过程活动中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一蹴而就,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XX将加强对学校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积极创新,努力使各示范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事迹材料
侯马市第一中学校
侯马一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位于侯马市文明路723号。学校始建于1956年,2008年侯马市委市政府投资2亿元异地建校。2009年5月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址。新校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258人,其中教师232人,研究生学历41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现省中学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3人,一级教师79人;省国家及省级优秀班主任和模范教师17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3人。学校轨制20轨,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办学理念,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大幅度提高,2010—2013年,高年二本以上达线人数分别为451、501、658和738人。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临汾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临汾市、侯马市民族团结进步十佳集体。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情况
一、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
早在2009年5月学校迁入新校址之初,学校结合清真子弟人数较多的实际(13名学生),为方便他们就餐,在食堂专门开设清真窗口,符合国家卫生、清真食品标准,聘用清真厨师2人专业为他们备餐。改造窗口、设施设备、灶具等,由学校一次性投资。包括:安装塑钢门窗,改造水、电、操作台,贴瓷砖,购买冰柜、各种灶具等1万余元。
为了把清真食堂食品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清真食堂食品安全领导组和日常监管组:
组 长:孙振华(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组长:李登平、李创红
成 员:李高升、翟志刚、张 义、李 晋、张红旗、游玲俊、徐俊明、杨国珍、李吉生、郭静静
下设生活中心: 主任:翟志刚 成员:徐晶、耿红梅
清真窗口归学校食堂统一管理,要求其严格按照清真风俗和饮食习惯采购原料、加工并出售,平时在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定期检查,确保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师生满意。把清真窗口办成一个公益非盈利性质的食堂窗口,办成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基地。
二、我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及法制教育,并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结合起来。
三、我校还形成了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成立了民族友好协会等学生社团,积极举办“民族文化杯”知识竞赛、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之“华夏风民族情”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民族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1、组织师生学习落实创建示范学校实施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自己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目标和责任,找准位置,让师生认识了解56个民族,了解民族常识,渗透“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2、结合学生特点,探索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模式、途径、方法、活动等。
(1)利用国庆、开斋节、古尔邦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2)利用课间操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了民族传统教育。
(3)在团队活动中贯穿了民族团结教育。
(4)积极组织开展了以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5)开展了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书画展等活动。
(6)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引导学生读爱国图书,看民族书报,做到了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7)充分利用广播室、黑板报、悬挂标语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树立了师生民族团结、互相尊重,共同繁荣的思想认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8)利用政治课和历史课堂,给学生灌输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更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和睦共处。
五、解决各族师生实际问题,为创建活动找准切入点 我校历来注重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奖学金等方面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患重病等原因引起的少数民族学生本人生活出现临时困难者给予临时困难补助。今后,我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推进我校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特点,不断开创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
根据《国家民委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的实施意见》(民委发【2014】94号)文件精神,现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工作要点摘录如下:
1、“进高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法规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加强“123456”的教育,即“一条道路”1、2、3、4、5、6的教○“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六观”○育,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是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三是为辅师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科研投入、成果转化等形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才智。
2、“进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好教学活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让各族学生了解多民族的国情,了解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二是加强各民族师生间的交流交往。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集体和个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3、“进小学”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好教学活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垢教育,让各族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了解各民族的基本特点,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的基本认识。
二是组织好课余活动。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板报等方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模范班集体和个人。
三是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时家校配合,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关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注:
①“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④“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⑤“五个维护”: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⑥“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
第四篇: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
实施方案
为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乌什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 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现就我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与开展“热爱伟大中国 建设美好家园”、“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相结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乌什县教育事业长治久安和均衡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科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职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好少年”等活动,开拓民族工作新领域,不断将乌什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和民族工作延伸到基层,引向深入,夯实基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进步事业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我县“十二五”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三、评选标准
(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科室评选标准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决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总体部署,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
2、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妥善地处理民族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和引导所属人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3、带领所属人员在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校园稳定工作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4、在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中成绩突出。
5、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建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常态化的管理机制。
(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级评选标准
1、有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并为全班学生服务的班委会、团支部,整体素质较高,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部门的安排,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2、认真组织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开展“一帮一”活动,全班同学能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团结友爱、互相协作风气良好、有创新精神。
3、班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经常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学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师生民族关系。
4、班级无一人参与宗教活动和各种非法组织活动,无一人参与严重打架斗殴事件。
(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工评选标准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理论教育、致力于学校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校园氛围,工作业绩显著。
2、全面正确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四个维护”准则,积极参加“三个离不开”、“三个意识”的教育活动,经常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开展“一帮一”建立良好师生民族关系的活动,关爱各民族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反对和抵制危害民族情感的行为。
3、在教育各民族学生团结互助、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共同进步与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4、从未参与宗教活动和各种非法组织活动。
(四)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标准
1、参选范围:全地区18周岁以下各族青少年。
2、评选标准:
1、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品学兼优,从小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
2、在日常生活中,做民族团结的事,以个人的力量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
3、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五心”教育活动,表现突出的;
4、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坚持以月促年、常抓不懈,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同时,与学校共建单位加强沟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2.在创建活动中,要对照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将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确保创建实效。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将认真组织,统筹安排,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及时将开展情况上报局党委,充分利用广播、教室板块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将大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活动,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活动作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举措、服务于学校广大教职工需求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工作。通过探索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进各民族大团结,保持学校和谐稳定,把***************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开好头,起好步。
*************** *年*月*日
第五篇:县级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果和经验
县级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果和经验
摘要:保康县作为一个国家级山区县和贫困县,没有忘却对少数民族的关心,特别是对回族的关怀。在近几年,在保康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保康县政府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关键词:保康县、回族、关心、帮助
保康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襄阳市的一个下辖县。由于保康之域系房县的边远山区,是省内外流民逃荒避难之所,移民来自四川、陕西、河南、江西、山东、山西等地。故保康县县区内民族成分复杂,现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关心一个民族的最根本做法首先要尊重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关心下,保康县现有城关镇黄土岭回民村,它是保康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积830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现有4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6人。并有回族人担任村主任,充分理解和尊重了回民不同与汉族的风俗习惯,让他们感受到了县委和县政府的关怀。
对于个人或是一个家庭来说,教育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为了使回族人民的子弟可以方便地得到教育的机会,县委县政府在城关镇黄土岭村设有回民小学一所——保康县城关镇黄土岭回民小学。其坐落在保康县城关镇城乡结合处的黄土岭村一组,是全县唯一一所独具民族特色的学校,始建于1954年,期间经过两次迁建到现址。学校占地面积28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136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6名,占55%,现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人,党员教师3人。学校装备有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学校的教学、科学等实验仪器按二类标准配备,交通方便。有力地解决了回族人民的教育问题,让回族人民不再为教育的事情发愁。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湖北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关于印发《湖北省2010-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保康县2010-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中明确指出: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民宗局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宗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和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为了保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乡镇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结合实际,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要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精干工作专班,派驻到单位、社区、村和经营户帮助、指导创建工作。
(二)搞好宣传,树立典型。各乡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各族人民群众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社区、村、经营户定为创建点。要结合创建活动实际,通过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有目的地发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并及时加以宣传推广。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各乡镇负责民宗工作的领导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各负其责、团结协作的工作合力。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村,要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广泛吸收各方面人员参加的创建工作网络,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创建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明确责任,加强保障。为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各乡镇负责民宗工作的领导要把创建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要及时收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创建活动有效开展。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充分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五)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切不可有临时思想、短期行为。要重点做到“六个结合”,即创建活动要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616对口支援工程”①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单位、构建和谐社区、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帮困、解决具体困难问题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乡村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保康县为为促进民族团结所开展的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鉴于保康县民宗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地先进典型,开展了一系列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2011年,在襄阳市民宗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表彰会上,保康县城关镇黄土岭回族村被襄阳市民宗局授予“2010襄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称号。在2011年10月由湖北省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牵头组成的检查组对襄阳市宜城市和保康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中,检查组对襄阳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总体情况满意,认为该市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依法管理、科学使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效能高。肯定了该市少数民族和散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保康县县委县政府还在不停的努力中,始终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而不懈努力。
①“616”对口支援工程的主要内涵是:由1位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省直6个单位(4个省直厅局、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一家大型企业)参与,对口支援一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办成6件较大的实事。省民宗委和省扶贫办负责抓好“616”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