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浅谈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关键字:孙中山
近代史
辛亥革命
封建帝制
内容摘要:孙中山对近代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孙中山是被世人所认可的中国第一个大总统,孙中山的成就主要有他是国民党的创始人,他领导了有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他提倡民主、共和的思想,孙中山另外的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军事指挥管理人才,也中国教育事业同国际接轨。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同毛泽东邓小平并列为中国近代三大改革家。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先生是近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爱国若命,忧国若身,为国家民族的民主、独立、统一、富强鞠躬尽瘁,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中国的统一和民主共和而奋斗。生活在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痛苦深渊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列强的“蚕食鲸吞”,孙中山先生对于实现国家统一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他认为国家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心愿,“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在辛亥革命前,由于清王朝的全面溃败,国家已面临着分崩离析的隐忧。辛亥革命期间,一度出现了南北两大政治力量的对峙与较量,这时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则有可能使中国走向南北分治的局面。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内战,为了迅速实现南北议和的良好意愿,进而不使国家走向分裂,孙中山先生毅然选择了主动退让和妥协的立场。在袁世凯完成使清帝退位,赞成共和民主的条件兑现之后,便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也一再强调,中国的统一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的,并指出“: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他坚决反对分裂行为,指出“提倡分裂的人一定是野心家,想把各省的地方自己去割据”。此外,孙中山先生还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实现民主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这种至诚爱国的举动和言行,足以证明孙中山先生是真诚的华夏赤子。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开拓者,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家,他的激情鼓荡了中国近代的历史风云。他有他的个性,尽管有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掩盖不了他伟大人格的光辉。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最初的职业是西医,然而,他更是一位立志以西方民主政治及其文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华夏赤子。他和旧中国的文化和政权体制有着彻底决裂的基础,并且具有彻底决裂的勇气。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看,他的经历使他的革命性更强,他用激情四溢的革命理想鼓动并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没有任何人能替代他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的地位。
综上所述,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报告书
题 目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姓 名 李秀秀 专 业 艺术设计 班 级 2011级(3+2)1班 学 号 201111310112
枣庄学院教务处、思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
内容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本报告主要从孙中山的人物简介、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成就、历任职务 及历史评价来评析孙中山这一伟大历史人物。
目录索引:
导言-----------------------4
孙中山人物简介-----4
早期革命活动-----------4
主要成就------------5
人物名言-----------5
历任职务-----------------------5
历史评价--------------------6
参考文献-------------------10
正文:
导言: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民主; 革命; 中华民国; 封建专制
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
通过我对孙中山的了解及学习,我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样的,有对的方面也有其错的方面。我们应该客观的来评价他们,毕竟人无完人,每个都是一样的,历史伟人也一样。
人物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早期革命活动:
1、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联络海外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渐渐形成,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作好了准备。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小团体,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4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推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领导了多次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等,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的志气,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4、提出了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要成就: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人物名言:
▲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天下为公。▲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历任职务:
1900年1月————1905年8月20日 兴中会会长 英属香港 伦敦蒙难记
1905年8月20日——1912年8月25日 中国同盟会总理 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8月25日——1914年7月8日 国民党理事长 中国南京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 1914年7月8日——1919年10月10日 中华革命党总理 日本东京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9月10日--1924年3月21日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中国广州 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10日 – 1925年3月12 中国国民党总理 中国广州 中国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年5月5日 – 1922年6月16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非常时期)中国广州 第二次护法运动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 6
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 7
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他同样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追逐世界潮流,结合中国情,在政治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思想。第一,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的发展民族主义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第二,民主政治思想的丰富。提倡“直接民权”批判“代议政体”,提出“权能分离”思想,提出训政时期的构想。当然,其思想也有局限性:经济思想切合国情不足。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研究西方社会经济的产物,对民生主义有两个办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原因:其一,当时中国近代工业极其落后,急需扶植民营工业,调动 8
人民大众的投资积极性。其二,当时国家财产极端困难,无法筹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大量资金。在政治谋略上的主要失误:缺乏摧毁传统的皇权专制主义思想的有效措施论战;革命三十年,为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直到皇埔军校建立;整治活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谋略。理论基础:进化论,互助论。在思想方面主张道德政治。在政治活动方面,孙中山相信人类进化靠互助,而不是靠竞争;他不是从人类为追求利益、充满竞争的现实状态出发,而是从仁义道德互助的愿望出发,观察并解决实际问题。他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忽视了行之有效的军事政治谋略的建构。
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父的传奇人生:《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华文出版社 李菁 著
《孙中山全传》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李守鹏 汪鹏生 倪三好 著
2012年4月30日
第三篇:孙中山近代史课题
孙中山与宋美龄的传奇爱情
在1894年的时候,那是孙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见到宋庆龄,那时的宋庆龄才一岁多,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可爱的女婴竟会在21年后,不顾父母亲的强烈反对,嫁给孙中山。
在1913年,刚从跟美国回来的宋庆龄在9月16日见到孙中山。
而在以后的半个月内,他们两个的见面达到七次之多。她帮助孙中山所做的工作,完全是争取平民的自由和幸福,她充分了解孙中山内心所怀的热忱。但是摆在她面前的形式是那么的严峻,不单是辛亥革命的果实给窃国大盗袁世凯掠夺了,并且 此时的孙中山也遭到通缉,真是困难重重。
宋庆龄曾经好几次看到孙中山力不自持,疲病交加。她虽然还是一个少女,但她刻觉得必须给以帮助。她自言自语地说:“我可以帮助中国,而我也可以帮助孙先生。他是需要我的。”宋庆龄准备到上海省亲,却又拖延了许久。以至连正在美国读书的宋美龄也大惑不解。她告诉孙中山回去后过两三个月就回来了。宋庆龄凝视着孙中山:“有一件事我要晓得,你愿不愿和我永远在一起?我知道你结过婚,但那已经过去,与目前的事情不发生关系。……记得我小时候听你讲过:‘要是我不为一件伟大的事业而生存,那么我的生命便毫无意义’。现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
两年之后,孙中山派人把卢慕贞接到日本,专门商谈他们的离婚事宜。在日本,双方的谈判还算融洽,在宋庆龄到达东京的前一天,卢慕贞带着离婚协议回到澳门。
就在宋庆龄逃到日本的第二天,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在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签订了婚姻誓约书。
两个人还起草了一份约定: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他们委托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宋嘉树在知道自己的女儿离家出走之后,立即与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拦阻。
宋嘉树到了日本,对孙中山大骂一顿,宋嘉树想要解除婚约,但是孙中山并未答应,随即就和孙中山绝交,并与宋庆龄脱离父女关系。当时也在场的庄吉女儿的回忆却是这样的,宋嘉树站在大门口,气势汹汹地吼,要见见抢走我女儿的总理。暴怒的宋嘉树突然叭的一声跪在地上说,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托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宋氏夫妇阻婚未成后,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给宋庆龄做嫁妆。
孙中山曾题词:“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此生”致赠宋庆龄。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一把手枪,说:“手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危急时留给自己…”这是孙中山与宋庆龄间极为重要的爱情证物。
宋庆龄从孙中山身上看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对改变祖国命运宏大的抱负,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怕艰难闲苦、不屈下挠奋斗的意志,与朋友交往中热情有礼、谦逊谨慎的作风,以及崇高的思想、冷静的头脑和智慧的风采。这一切,都使宋庆龄感到由衷的敬佩。
哲人法拉奇说:“爱情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不可否认,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结合却是充满了艰辛,但即使这样又如何,在伟大的爱情,一切也许就是徒劳的。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讲诉着这平凡而又不失伟大的情感历程。作为我国的伟人之一的孙中山,在推翻旧制度建立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广为传颂,这场相差30岁的爱恨情仇,也正在勉励我们这一代让人。
组员:李阳***
马翔***
付德志***
陈伟航***
第四篇: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摘要:19世纪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农民的起义,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派,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就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其对中国的近代史,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
近代化
影响
一 洋务运动对近代军事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虽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最终战败,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并不在于军队武器装备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才是战败的主要根源。总之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二 洋务运动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封建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抬高地主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压低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保证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把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幸而日后由于时势的发展,洋务派領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历史表明: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重视农业是正确的,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交流,人为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 洋务运动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洋务运动中改良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但排斥与拒绝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作为保证,这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他们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已经开始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藩篱,萌芽了中国新式的资产阶级。但由于洋务运动创办者们严重的封建政治特性,他们顽固的拒绝除生产技术以外其他任何的社会改革。因此他们牢牢的将洋务运动限制在封建生产关系内。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们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的社会结构失去协调性。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洋务派人物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因此在由于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的甲午战争而引发的戊戌维新中,维新派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要求。这场改革运动又由稍后的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封建专制,结束满清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使命,洋务运动虽然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还是刺激了中国政治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四 洋务运动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始时改良派认为兴办洋务,就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而传统的旧式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洋务事业的需要。因而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于是开办新式学堂,从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到1894年创办烟台海军学堂,改良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虽然这些学堂规模不大,学员较少,但毕竟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并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还有就是派遣留学生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良派还直接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从1872年起,改良派通过清政府先后大规模向美、英、法派遣留学生。他们一方面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回国后,都以其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再有就是办刊译著,这不仅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扩大了中西文化在思想层面上的交流融合。而且使改良派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开始编印报刊,成立出版机构,大量翻译西方著作。这就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积极影响更可视为我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五 结语
洋务运动虽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仍然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探索。改良派的富国强兵虽然失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更重要的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具有深远影响。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五四运动对我国的影响
2019年秋季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五四运动对我国的影响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
项目
论点
(最高30分)
论据
(最高40分)
语言
(最高30分)
最后得分
(满分100分)
得分
学号姓名:
19033240138
**
浅谈五四运动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学习社会主义俄国的十月革命,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组建起一批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在1919年上半年举行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的代表宣布要废除外其它国在中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撤消其它国在中国驻军等七项其它国特殊权力,及希望取消岛国强加的“二十一条”和换文的陈述书,却遭遇到了其它国拒绝。这个由多个西方列强主持的会议,竟然要求德国将在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以及利益转交给岛国。这个消息传进中国,马上引起了各阶级人民群众的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出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作用这一事实,给当时中国革命先辈的知识分子真实的教育。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辈知识分子跑到工人中去组织和发展宣传工作,他们发挥了前卫和连接的作用,这正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相结合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和中国五四工人运动融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群众的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下,中国逐渐形成一批具备爱国思想同时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进步青年,与此同时,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早期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去了曙光。
1917年11月,俄罗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军队向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圣彼得堡发起攻式,推翻了俄罗斯临时政府,建立了新的政权。这场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片章,为全世界革命者发展的民众解放运动发展了胜利的新途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最深刻的影响,是给处于迷茫的中国群众送来了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我国的前辈革命分子用共产阶级的观念观察我国的命运,重新考虑我们的国家问题.以现实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国家.同时,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先河。毛泽东说
过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模板。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无产阶级革命中找到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出路,从社会主义中找寻方式方法以探索解决自己国家问题的方式方法。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者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发现了另一个可能,让他们看到了小小岛国和欧美以外的资本主义社会新世界。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早期革命先贤努力改变中国命运、寻找途径和出路的最佳方式方法。毛泽东曾说:“我第两次在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看了许多关于这个方面的报道.我仔细地找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关于共产主义材料。有三本书特别深地记忆在我的脑袋里,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信仰。“1920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群众们组织动员和发动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和革命分子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给予先进的革命分子灵魂上的启示。
在1920年4月的中国,经共产国际的批准,俄国远东局命令维经斯基来我们国家。他先后在中国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并告诉我们我国能够成长共产党,这大大促进了我们共产党的成立。在1920年8月,我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形式正式成形。在1941年6月在我们党建成20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在7月1日为我们党的出生日。
我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在近代社会政治前进、经济发展和思想升华的必然路程,是俄罗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国工人群众运动相连接的必然发展结果。我们国家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好事,从此,我国社会革命的体制就不相同了。第一,我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我国革命发展有了顽强的导航核心。第二,使我国革命拥有了具体的成熟的导航思想。第三,使我国革命有了不一样的革命方针。
我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群众经过95年的长期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历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我国的内忧外患、软弱的历史命运,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拥有了让世界惊讶的历史成就,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联合国国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进步精喜,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发展动力。发展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无愧于成为中国特有的共产主义这个荣耀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