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报表彰2015年度优秀特约记者
本报表彰2015年度优秀特约记者
【本报讯】12月18日,兰州日报召开2015年度通联工作暨优秀特约记者表彰会,来自全市八个县区的24名同志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优秀特约记者荣誉并受到表彰。
会上,兰州日报编辑部负责人就广大特约记者对报社各项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为优秀特约记者颁奖,并介绍了报社的工作和发展情况。会议还围绕全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出路以及特约记者的角色调整完善,进行了业务探讨和培训。兰州日报编辑部出版、时政、经济、评论、文体、都市和区县等部门负责人,及来自八个县区委宣传部门分管外宣的负责人交流发言。与会特约记者纷纷表示,会议的主题和内容紧扣现实形势,全媒体时代的特约记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新闻传播发展的步伐。
第二篇:本报2014十大教育好声音
本报2014十大教育好声音
1、“帮校长上头条”给谁敲了警钟
【原声回放】
“帮上头条”是时下娱乐界流行的一种炒作方式,但是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学生兴师动众“帮校长上头条”,显然并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暂且不论“空调门”、“奖学金”事件是否属实,仅就这种学生和高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本身就耐人寻味。
客观而言,这两起事件尚在传言和口头通知阶段,目前很难判定真伪是非。即便“空调门”和“奖学金门”事件传言属实,那也应该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依据和学校的相应程序入手加以申诉、解决。从这点来看,年轻学子们的行动似乎有些过于草率了。
2014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2版,姜朝晖
2、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从少儿抓起
【原声回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每个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在形成中易受很多潜在、外在的因素影响。少年儿童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他们选择和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未来成长的方向。如果我们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润泽他们的心灵,很有可能他们的价值观会被来自网络、社会等环境中不良的观念冲击并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对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对中国梦的呼应,也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
2014年6月1日中国教育报1版,孙宏艳
3、名校办分校不是一“分”就灵
【原声回放】 名校办分校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把分校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个体,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与策略,明确发展定位,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团队扎扎实实深入到分校里去,以主人翁的意识、态度和精神投入到分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让学生能够切实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名校采用派一些管理干部和教师支援分校的教学、管理,或者分校的优秀学生“留学”到本校去上课等措施,是达不到上述理想效果的。名校办分校应该遵从办学的基本规律,必须切切实实地搞好办学,而不能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扶持态度。
2014年9月17日中国教育报2版,吴颖惠
4、珍视传统文化莫误入肤浅化歧途
【原声回放】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并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发掘华夏民族深层精神世界中那些长期形成的积极因素,使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因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得其神髓,而不是徒具形表,更不是借文化之名,行商业牟利之实。
2014年9月18日中国教育报2版,单承彬
5、为应试配置教育资源是条死胡同
【原声回放】
政策调整带来的分值变动不仅引发了客观的“师资荒”,更暴露出深层次的“师资恐慌”——学科地位提升后的教学质量如何保障?课时安排、课程方案、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都有待系统改进,让学校深感新的“应试”压力。更不用说,如果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若政策进一步调整,艺术、体育、信息素养、劳动技术等更多门类特长纳入高考考核范畴,所有学科都变成高考“主课”,学校该怎么办?当前,若学校继续以“应试”的方式去调配教育资源,一则无法穷尽层出不穷的新需求;二则把所有学科教学捆绑上应试的“战车”,只会愈加背离考试改革等政策的初衷,导致“政策性无奈”。
2014年10月21日中国教育报2版,李爱铭
6、学校行政科学化是“去行政化”前提
【原声回放】
学校行政要保证有活力和有效服务教学,必须要建设一支稳定、专业、合适的专门队伍,因此要创新用人机制。要通过民主渠道公开选拔校长,同时保障校长的用人权。实行干部任期制、职员终身制。大幅度精简机构,减少干部职数,大力压缩交叉任职的方式,严格限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职务。
原则上,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兼任,担任行政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退出重要学术岗位,减少或不参加具体学术工作。但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互认聘任年限,以解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在尊重行政工作的前提下,建立独立而合理的行政人员薪酬体系,保证同工同酬,优劳优得。
2014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2版,姚跃林
7、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
【原声回放】
显然,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之所以备受社会公众舆论诟病,其核心症结即是在“双重功能”的主观确认上发生了困难。这类学校无疑都更为凸显和追逐“筛选功能”上的成功,而对于“育人功能”,则显然必须首先服从于“筛选功能”。如果“筛选功能”并不能从深层真正引导上述理性化的“育人功能”,那么任何一所高中学校自然都没有独立承担理性化育人功能的内在主动性和超越性,哪怕这些中学开展有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最终也难逃为“筛选功能”服务的工具命运。由此可见,舆论过于强调“育人功能”,而有意轻视或无视现实层面的“筛选功能”,显然是犯了不顾结构性掣肘因素而将价值应然片面当成实然的理论幼稚病,其对学校单向度的责难并不公平。
2014年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2版,李涛
8、教师编制城乡统一要落地“有声”
【原声回放】
以单一的“生师比”作为标准的教师配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城乡倒挂”问题。从今后的改革趋向看,在以“生师比”为主的基础上,引入“科师比”有助于缓解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引入“班师比”有助于缓解村小学和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问题,因而值得探索。
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已经引起各地的重视。在一些地方,通过设立附加编制,对解决学校在教师配置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一部分学校的特殊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当前教师编制总量控制的情况下,附加编制还只是完善教师配置的一种补充手段。
2014年12月2日中国教育报2版,汪明
9、“器材无人会用”暴露错位均衡观
【原声回放】
教学设施建设只是过程、不是结果,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无论是钢琴古筝、画板水墨,还是电脑投影,都只是工具,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并非硬件资源本身的先进和丰富程度就可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画等号。事实上,教学设施建设不仅需要与师资、学校外部环境等其他条件相辅相成,还要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息息相关。教育自有规律,教育均衡不只是大搞建设、配置先进的器材那么简单,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才是关键。
2014年12月3日中国教育报1版,刘楚汉
10、大学生就业不能“靠天吃饭”
【原声回放】
就业难易,都是基于现实需要产生的,某一专业就业的供需状况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化的就业环境,没有形成就业状况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反馈机制。教育滞后于市场,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这无疑加剧了某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才是大学生就业出现“靠天吃饭”窘境的症结所在。我们尤其要警惕的是,与经济领域供需失衡市场调节不同,人才市场不允许出现失败的“产品”,人才浪费会让更多人陷入“读书无用论”的迷惘之中。
2014年12月16日中国教育报2版,郭立场
观点
▶从校长个人来说,一定要转变思维,摒弃落后的“家长制”观念,转而以法治精神为管理学校的逻辑起点。校长只有时时带着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与虔诚之心,才能做到事事处处不失法度。
2014年12月22日2版 李达
▶三位家长让孩子适时休养生息,渴望孩子能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能在成长期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尽管这还只是一种尝试,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探索的价值。
2014年11月24日2版 陈文
▶英雄不问出身,不论博士硕士或者本科毕业生,只要他们爱教育、爱孩子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汗水,中小学的大门就应当向他们敞开。
2014年10月21日2版 张培元
▶大学校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修身敦品,不仅是其成才的基础,也有益于社会大众的教化。
2014年9月15日2版 张亚群
▶状元经济背后氤氲的对高分考生“神化”的迷信、对高考分数的痴狂,都不是“人生出彩”的常态,更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福祉。
2014年8月14日2版 邓海建
▶“美女、美食、美图”的怪异在于,这种花哨的手段放逐了对大学本原的关注,放逐了对人的关怀——不关心大学内在的东西,相反,把细枝末节作为了追求,是一种逻辑上的颠倒。
2014年7月4日2版 朱四倍
▶一部招生考试史,实际上就是力求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制度设计与力图投机取巧的作弊行为斗智斗勇所写就的历史,就是一部制度与人较量的历史,就是一部法治与人治角力的历史。
2014年6月17日2版 刘海峰
▶在越来越开放的学术“市场”中,具有多样性的学术共同体更具有竞争优势。政策鼓励“杂交优势”,评估价值取向趋向内涵性追求,新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都是促进改革的有利条件。
2014年5月7日2版 熊庆年
▶笼统提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有可能“吊高胃口”却不好落实,不太利于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共识“最大公约数”,促进教育公平也须因地制宜。
2014年3月7日2版 张力
▶有什么样的教育法治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法治素养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法治国家。
2014年3月3日2版 张志勇
▶解决大学生城乡背景差异带来的就业落差问题,既要在整体上推进社会公平,也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公有制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还要从小就重视素质教育,疏通社会向上流动渠道和机制,帮助每一个中国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2014年2月21日2版 田丰
2014教育舆情观察
那么多事情和声音,历史会记住什么
■张以瑾
无论未来我们怎么回望,2014年都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去看看新闻报道,去听听街头巷议,你会发现,老百姓翘首多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德建设、职业教育改革等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有了具体模样,越来越亲切可人了。
但是,教育改革仍然在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倾听的声音,还有很多需要澄清的争议,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凝聚的力量„„跨入新年的门槛,回望2014,凝思片刻:我们能看见什么,历史会记住什么?
教育改革大步向前,民意支持深水突破
去年,“新常态”成为最有分量、最有影响力的热词。从第一次听说,到迎来目不暇接的变化,所有人都相信,它会深刻影响国家的未来,包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历史会记得,2014是新常态起始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从年头到年尾,教育改革不断出新政,出重拳,抽丝剥茧破解那些困扰教改的“大难题”——
年初,中小学划片入学成为政策关注重点,教育部出台意见,强力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并重点督促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大城市尽快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工作。
新学年开学,这项政策结出了果实:在择校压力很大的北京,全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了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民间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显示,北京家长们感知较好,参与调查者认为“打了一个翻身仗”。
8月,有“牛鼻子”之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有了突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2月,教育部相继出台4个配套文件,对考试招生改革的关键环节做出详细规定。无论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考生利益和教育公平性,还是高校和全社会强烈关注的人才培养问题,在这一系列新政中都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此外,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都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给教育点个赞,成为很多网民下意识的举动。
教育创新深得人心,各方声音不吝赞誉
网络是新事物、新思想的集散地。从网络舆情反应看,那些富有创新性的行动和案例、那些具有创新思路的教育人物,往往会被舆论发现、传播和赞誉,从而为教育改革积聚正能量。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带来变化、活力和希望。比如,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在政策起点上保障了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的章程,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迈出坚实一步;未来6年教育信息化有了“施工图”,网上“游学”将成现实;90后研究生发明3D打印抛光机,企业欲200万买,等等。
从具有开拓精神的教育政策到富有人性的学校管理创新,从学生不经意的创意作品到高大上的科研攻关项目,从教室里令人仰望的学霸到食堂里不断刷新想象力的“神菜”„„悉心关注和思考教育的人都会觉得,教育正在发生某种变化:活泼愉快的东西多了,给人心灵以力量的东西多了。
网络是个盛行围观的世界,但多数声音并不是非理性的表达。只要用心是好的,方式有新意,哪怕事情本身存在争议,多数人也只是莞尔一笑。这一笑,包含了对教育的诸多理解。
各类伤害事件多发,儿童安全牵动人心
过去一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发生了多起儿童伤害事件,引发全国舆论的强烈关注。能不能尽可能好地保护孩子,不仅考验社会文明程度,也考问每个成年人的良心。在学校安全上,一连串记忆依然在触碰我们的痛觉:幼儿园喂食病毒灵、云南小学踩踏事故、湖南湘潭校车翻车事故、湖北十堰小学砍人事件、山东蓬莱幼儿园校车事故„„没人敢说,这些都是事出偶然、防不胜防,但如何改进,如何防范于未然,是每所学校、每个教育人都需要严肃对待的“良心活”。
再放眼家庭和社会,虐待、拐卖、性侵等伤害儿童的事件也频频发生。2014年12月,国家出台《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性侵害、出卖未成年人等7种严重情形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这为今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利器。
儿童人身安全是教育底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保住这个底,仅靠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得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识共为,齐心协力构筑全方位的儿童安全防护网。教育常识频出问题,网民“吐槽”毫不含糊
在2014年教育舆情版图上,有些事情看似不可思议,却又不断上演“连续剧”。网友们在难以置信的惊叹之余,往往毫不含糊地吐槽、恶搞,甚至拍案怒斥。
比如,在当下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得侮辱、打骂、体罚学生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我们曾在一周之内看到这样4起事件:陕西多名小学生因“没考90分”被老师抽耳光,沈阳女老师在被曝的29段录音中多次辱骂学生,北京一名教师殴打学生致其胳膊扭伤,广州一名小学生疑因老师罚站回家自寻短见。
从传播学上讲,人们更愿意关注那些不寻常的信息。而很多教育的“负面新闻”,都是因为违背认知常识和情感常态而被舆论关注。比如,某地教育局发文不准圣诞节进校园,大学生激情表白被学校开除,广东某小学要求学生至少捐款100元盖教学楼,“话痨”班主任16个月给家长发8000条短信,等等。
既然教育形象、教育品质是国家大事,那么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一举一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就绝非小事。当我们期待教育的体制和环境变得更好一些,一定要明白,我们自己也是体制的一分子,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师生形象倍受关注,舆论评判贬褒分明
教育说到底是“人事”,舆论之眼看教育,最直接、最简单的就是看做教育的人,看教育出来的人。师生形象好,自然是教育的好;师生形象有问题,自然是教育的问题。
针对近年来频繁暴露的师德问题,教育部今年果断“亮剑”,7月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明确规范师德的“六条红线”;10月,又针对高校教师行为划定“红七条”。“对于教师队伍中有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这话教育部说得干脆,老百姓们听得振奋。
但是,良好的师生形象是什么样子,不用政策规定,广大师生给出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例子。郑州大学刘建龙教授发吊瓶照片向学生请假,网友泪眼点赞;中南大学钟世安老师绑绷带左手板书上课,连“学渣”也被感化奋起;江西高考考生柳艳兵和易政勇夺刀救人,感动全中国„„
不用宣传,不用说服,哪怕是最远的围观者,也会衷心点赞,也能从中获取力量。这些人,这些事,就是最好的教育形象,也是稳步前进的中国最为需要的正能量。(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 出品)
第三篇:中国教师报特约记者火热招募
中国教师报特约记者火热招募
中国教师报谁来办?当仁不让,是你,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报致力于打造集平媒,网络,实体(会錧)于一身的立体传媒形象。传播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全力服务和促进中国教育的变革。为我,为你,为他,为天下教师建设一个成长平台,建设一个精神家园!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在全国各省、市、县教育局招募特约记者,传递基层教师自己的声音,中国教师报要为你鼓与呼!你要为中国教育行且歌!你是中国教师报的分子,你是教育变革的推手,中国教师报因你才会更精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携手,为1600万教师服务!打造对中国教育的未来领导力,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自己的人生加码!
招募条件:
1、在当地教育局负责新闻宣传。
2、富有教育情怀,热爱教育。
3、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勤于钻研学习。
责 权:
1、每周网上发布当地教育新闻,如被采用,消息为15元/条,摄影作品为50元/张。
2、组织区校级通讯员参与新闻写作。
3、采访局长,为当地教育鼓与呼。(千字文,发教师报新闻版,有稿费。)
4、特约记者动态中择优介绍。(版面呈现)
5、季度进行一次好新闻评选,入选者参加优秀特约记者评选,凡是被评为优秀特约记者的将颁发荣誉证书。
6、优先参加中国教师报举办的各级各类活动。
7、提供新闻报道线索,参与采写工作。
8、贡献突出者假期可到报社挂职。
9、特约记者必须遵守新闻采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制度。
10、教育局必须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附注:
一、中国教师报网站下载申请表格,教育局盖章后寄送报社,资料入档保存。电子版发至邮箱:zgjsbbjzx@21cn.com
二、到中国教师报网站,教育新闻人俱乐部找大山版主报到。所写消息全部传至俱乐部,以便编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刊社701室
邮编:100082
收件人:高影
中国教师报特约通讯员火热招募
中国教师报谁来办?当仁不让,是你,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报致力于打造集平媒,网络,实体(会錧)于一身的立体传媒形象。传播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全力服务和促进中国教育的变革。为我,为你,为他,为天下教师建设一个成长平台,建设一个精神家园!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在全国教师中招募特约通讯员,传递基层教师自己的声音,中国教师报要为你鼓与呼!你要为中国教育行且歌!你是中国教师报的分子,你是教育变革的推
手,中国教师报因你才会更精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携手,为1600万教师服务!打造对中国教育的未来领导力,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自己的人生加码!
招募条件:
1、在学校负责新闻宣传。
2、富有教育情怀,热爱教育。
3、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勤于钻研学习。
责 权:
1、每周网上发布学校动态,如被采用,消息为15元/条,摄影作品为50元/张。
2、介绍你的校长,负责校长名片的采写工作。(发教师报新闻版,有稿费。)
3、特约通讯员动态中择优介绍。(版面呈现)
4、每季度进行一次好新闻评选,入选者参加优秀特约通读员评选,凡是被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5、优先参加中国教师报举办的各级各类活动。
6、提供新闻报道线索,参与采写工作。
7、贡献突出者假期可到报社挂职。
8、通讯员必须遵守新闻采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制度。
9、校方必须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附注:
一、中国教师报网站下载申请表格,学校盖章后快递报社,资料入档保存。电子版同时发至:zgjsbbjzx@21cn.com
二、到中国教师报网站,教育新闻人俱乐部找大山版主报到。所写消息全部传至俱乐部,以便编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刊社701室 邮编:100082
收件人:高影
下载信息[文件大小:3.8 KB 下载次数:121]
第四篇:优秀班主任表彰 文档
关于表彰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优秀班主任的决定
各处室、各年级组:
在2013—2014学第一学期,我校广大班主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科学管理,乐于奉献,涌现出了一批能认真履行班主任岗位职责,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的班主任。为弘扬先进,激励班主任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创我校班主任工作新局面,依据班主任量化考核结果,经学校研究,对马晓娥等12位班主任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并进行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班主任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在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同时号召全体班主任向优秀班主任学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有序、和谐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积极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附:优秀班主任名单
马晓娥
赵世祺
董
静
王
和 张国琼
王培芳
陈
华
杨丽娜 徐林忠
马玉忠
马少青
祁
扬
临夏市第二中学 2014-3-17
第五篇:优秀暑假作业表彰
关于2012—2013学年优秀暑假作业的表彰决定
假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业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我校每年都设计别具匠心的假期作业,一批批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大量优秀作业不断涌现,充分展示了大源二小学子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2012—2013学年暑假假期,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开学后上交了大量的高质量作品。经老师们推荐和教务处认真评选,以下同学的作业评为优秀:
二年级语文、数学优秀名单: 蒋敏嘉、龙棋棋、杨燕、郭欢欢、三年级语文、数学优秀名单:
张佳欣、庄明芳、龙本东、蒋行清、庄海涛
四年级语文、英语、数学、科学优秀名单: 庄佳怡、蒋宇杰、董淼、骆佳滢、胡毓铭、喻志聪 五年级语文、英语优秀名单: 庄林柯、喻佳乐、华琳丹 五年级数学、科学优秀名单: 蒋欣雨、朱罡
六年级语文、英语优秀名单: 朱彦蓉、朱子怡、杨晓惠 六年级数学、科学优秀名单: 朱子怡、齐祖康、喻佳聪
学校希望全体同学以上述同学为榜样,勤奋学习、快乐学习、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人、未来的主人!
大源镇二小美新校区教务处
2013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