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二、写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jǔ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本篇所记即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四、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曹刿()
又何间焉()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公与之乘()
未孚()
下视其辙()
望其旗靡()
遂逐()
2.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庄公作战的三个条件?曹刿认为哪一条是作战先决条件?
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战略思想?
条件:
(1).凭小恩小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凭神灵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凭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作战先决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而取信于民才是作战先决条件,曹刿对此加以肯定,认为这是做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侵略。也是曹刿的政治主张。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哪两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彼竭我盈”;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文中的“辙乱旗靡”。
政治上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拥护,军事上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人物赏析:找出文中写曹刿或鲁庄公的句子,分析他们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交流点拨】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进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
望其旗靡:
(2)通假字
小惠未徧。
(3)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
狱,古义:
今义:
必以情
情,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
忠,古义:
今义:
又何间焉
间,古义:
今义:
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
鄙,古义:
今义:
再而衰
再,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故: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属:忠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之属:
以:可以一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5.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6.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2)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3)
省略句
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7)成语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彼竭我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