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关于坚决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发言
2021年关于坚决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发言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深度推进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西方一些错误思潮在各种外壳的包装下涌入校园,对高校师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造成冲击,凸显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因此,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从多维度坚决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至关重要。
一、突出政治引领,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文化安全。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也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政治性这一根本原则,从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战略意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高校师生的思想诉求、思想观念、思想活动日趋活跃、多元,高校力求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提倡创新精神。高校是多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判断选择,但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用主流价值涵育人,指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深刻认识高校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近年来,个别高校教师意识形态观念淡薄、崇洋媚外、自我矮化,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在错位的价值观中迷失方向,误导青年大学生;少数学生利用网络外挂软件“翻墙”,盲目崇拜西方,信仰缺失,推崇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对此,应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高校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一强一弱,也不能一实一虚,而是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真正构建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体两翼。
二、突出宣传导向,用主旋律和正能量涵养高校教学生态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实施好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创优计划,推行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讲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透、讲活,使其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彰显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当前,许多高校都在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共建,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达成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熏陶与人文素养培植相融合、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相融合、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课程里处处都有“思政味”,鲜活灵动无“说教感”。
守住网络舆论斗争主战场。高校必须正视多数大学生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从网络上获取这个事实。同时,高校学生还是最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最容易受网络舆论影响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鉴别能力和心理定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用好网络资源,“键对键”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种新媒体手段融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解读、热点辨析、问题辩论等活动进行舆论引导,构建网上“红色阵地”,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最大增量”。
三、突出队伍建设,切实把建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锻造好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新时代,要通过建设高站位、宽视域、大格局的好班子来抓意识形态工作。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要求,建设善于学校(学院或系)治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必须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领导,有强烈的政治担当,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选优配强思想理论宣传队伍。高校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足思想理论宣传部门的专职队伍,做到队伍有人管、阵地有人守、工作有人干、舆情有人察。实施“班主任制度”,选聘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寓意识形态工作于日常管理。建立校、院(系)两级教育教学督导员队伍、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纪律性、严明性。加强教师和学生思想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本部门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甄选精配辅导员队伍。当前,各高校应建设一支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坚定捍卫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导师的辅导员队伍。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全校人才强校的总体战略规划,归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辅导员的招聘纳入学校人才招聘体系与年度计划,面向xx公开招聘,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同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把这一经历作为他们晋升的必要条件。
四、突出制度落实,以意识形态责任制为抓手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常抓常新
压实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高校各级党委要主动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要情况、核心问题的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理,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规定,高校各级党委应对意识形态工作分级分层负责,抓牢抓实。
构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大系统。牢固树立宣传工作的整体协同理念和意识形态工作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按照分级分层负责的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终落实到每个支部和每个党员,不断织密责任落实和风险防控的安全网,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不留空隙、不留死角。
鞭策每一个教师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当前,各高校应发掘和培植师德典型并宣讲师德故事,树立师德模范,带动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形成强大正能量,对学生发挥激励和感召作用。通过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把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强大合力;进一步强化纪律和规则意识,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个人言论守规矩”,在鼓励学术探讨、学术创新的同时,强调学术纪律、学术规范和课堂纪律,决不允许出现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
第二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乌拉特后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学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
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党委委员
副主任
田利元)
通过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使我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有了更为深入了解,对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对如何开展民族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下面我围绕此次所学和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我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共建中华民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必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形成牢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有大量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通过深入研究,生动地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我们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爱党爱国的具体表现,是做好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各民族广泛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
每一个人都向往国家富强,国家富强离不开安定团结,安定团结离不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语言文字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人人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形成全社会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学习好、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责任,推广好、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目标贡献力量。
第三篇:筑牢高校惩治预防腐败“防火墙
筑牢高校惩治预防腐败“防火墙”
——七位专家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
解读专家:
■汪 曣 天津大学纪委书记
■徐玉生 江南大学政府治理与廉政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黄晓辉 福建师范大学反腐倡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授
■沈蓓绯 河海大学副教授
■欧阳庆芳 三峡大学副教授
■周小浦 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宋 伟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博士
科学预防腐败的关键在于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首先着眼于制定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伸手必被捉”;其次着眼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有力震慑,营造不敢腐的氛围;再其次着眼于加强各项法规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并加以利用,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是反腐败的根本之策,“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让权力在法规制度的轨道中运行,挤压腐败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本报记者 蔡继乐 宋伟涛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高校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意见》以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科学有效为原则,在狠抓作风建设、加大惩治力度、强化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明确领导职责、完善大学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新举措、新要求、新部署,坚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入手,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敢腐的惩治机制。
为进一步深入解读《意见》,本报邀请7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
出台《意见》意在坚决遏制高校腐败
记者:近些年,高校中的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意见》的出台有何意义?
汪曣:《意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进行系统设计,明确目标要求,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构建了标本兼治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是确立了建设立德树人、风清气正的高等教育生态目标。二是构建了标本兼治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围绕“不能腐”,《意见》一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另一方面,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要求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都要公开征求意见,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涉及学生权利义务变更的制度性文件,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和听证程序;要深化党务校务公开,认真落实“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信息公开评估。围绕“不想腐”,多措并举,做好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意见》首次提出并确立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格局,即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纪律教育为核心、警示教育为特色、廉政文化为引领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格局,要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要安排廉洁从政专题学习,各级党校干部培训要把廉洁从政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档案,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优秀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深入推进党风廉政理论创新。
徐玉生:经过2008—2012年的努力建设,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当前高校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截至今年9月30日,已有至少22名高校校级领导干部被查处,高校党组织必须清醒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坚定不移地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近年来,高等学校严格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然而这一目标仍未实现。正如王岐山同志所说,现在“不敢腐”已初见成效,“不敢”仅仅是个开始,后面还有“不能”、“不想”两项更为艰巨且复杂的工作。《意见》的颁布实施,将有力地推进高等学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用法治思维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预防高校腐败上如何运用法治思维?
汪曣:《意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集中体现在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上。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的内容和要求。《意见》中提到具体名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13个,其中有条例、规定、意见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有党章、《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党内规章制度和文件,也有中组部、教育部等各部委制定下发的规范性文件。二是重视制度和机制建设。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管用的做法和举措及时用制度和机制固定下来,保证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深入持久健康发展。制度和机制建设体现在《意见》内容的方方面面,《意见》全文“制度”一词出现41次、“机制”一词出现26次、“规定”一词出现8次。三是注重依法依程序查信办案。《意见》明确推动实施部地、教检合作的查办案件机制,完善举报线索评估、案件线索信息沟通、案件查办协同、案件处理协调、办案工作交流、办案成果共享机制,落实问题线索“集中管理、集体排查、分层督办”制度,实行重大案件“一案五报告”制度,形成调查报告、剖析报告、监察建议报告、被调查对象检查报告和查办工作总结报告,提升高校查信办案工作法治水平。
黄晓辉: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统领,把高校“惩防体系”建设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是《意见》的又一大特点和亮点。
首先,《意见》指出:“推进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这是把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明确宣示。其次,《意见》强调:“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廉洁性要求融入制度建设。”这是把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再其次,《意见》对“惩防体系”建设的具体部署,彰显了制度反腐和提高制度执行能力的要求。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现于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核心特征。
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关键是解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在这方面,《建设意见》给予了极大关注。它还从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增强工作合力和强化监督考核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制度执行能力的具体要求。
抓住惩治腐败监管重点和关键环节
记者: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在哪里?
宋伟:一是要以惩治腐败为重点。坚决惩治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各种腐败现象的土壤仍然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人民群众反响比较强烈。《意见》中明确提出对高等学校发生的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二是要以强化监管为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的目标,明确了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实这个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进一步规范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提高对这些部位和环节的监管力度。
从《意见》提出的相关具体内容看,不仅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更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高等学校找准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水平、实现监管成效提供了重要依据。以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为例,《意见》强调要开展干部档案排查清理工作,重点审核干部“三龄二历一身份”,对发现的问题逐个核实、逐项纠正,这为干部选拔任用增添了新的关口,提高了干部信息的准确性。
欧阳庆芳:《意见》明确了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等“四个严肃”查处事项,把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等行为作为重点,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同时,明确了查信办案工作6项工作机制、4项工作制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意见》从推进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创新提出了“突出监管重点,提高治理水平”的新的廉政风险防控举措,重点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治理违规招生、教育经费、校产和校办企业、规范采购行为、基建项目和评审评比评估等7个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提出了一批针对性强、措施过硬、实用管用的监管措施,既有中央“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的安排,又有健全学校采购采管分离机制等创新工作部署,形成了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体制机制。
《意见》指出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优秀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推动校园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深入学习“三严三实”的要求,构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纪律教育为核心、警示教育为特色、廉政文化为引领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格局。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意见》强调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重点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和任职回避方面制度、学校内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等。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上,要求健全重大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合力推动形成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
记者:《意见》从思想、制度、监督三个层面对高校腐败预防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新要求?
徐玉生:科学预防腐败的关键在于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首先着眼于制定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伸手必被捉”;其次着眼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有力震慑,营造不敢腐的氛围;再其次着眼于加强各项法规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并加以利用,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是反腐败的根本之策,“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让权力在法规制度的轨道中运行,挤压腐败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因此,《意见》根据高校的具体特点提出:加快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深化党务校务公开,认真落实“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黄晓辉:《意见》有三个亮点要特别注意把握:一是明确了廉政教育的工作格局,即“构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纪律教育为核心、警示教育为特色、廉政文化为引领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格局。”二是提出了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廉洁性要求融入制度建设。”三是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涉及学生权利义务变更的制度性文件,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和听证程序。”
宋伟:预防腐败需要我们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监督层面三管齐下,形成预防腐败合力,构筑制约权力的坚固笼子。高等学校的预防腐败工作,也需要从这三个层面发力,借助高等学校具有的先进文化资源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构建系统的制度体系,结合高等学校特点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以此全面提高高等学校预防腐败工作的成效。
在制度建设层面,《意见》对高等学校有关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行进行了部署,特别是基于制度建设角度对决策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社会联系和合作机制进行了充分说明,这可以有效促进高等学校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层面,《意见》指出要健全重大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特别提到涉及教职工、学生利益的事项与文件必须进行讨论、听证。此外,还要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信息公开评估。这些举措,无疑会对高等学校的权力运行产生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效果。
加强制度建设构筑立体化防腐体系
记者:在构筑惩防体系上,高校如何构成监督合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治机制?
沈蓓绯:首先,建立以道德防腐为基础的廉洁教育机制,构筑惩防体系的第一道“防火墙”。《意见》提出构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纪律教育为核心、警示教育为特色、廉政文化为引领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格局,将廉洁从政教育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档案,进一步树立大宣教理念,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委宣传工作总体部署。
其次,夯实以监督治腐为核心的有效制衡机制,构筑惩防体系的第二道“防火墙”。监督机制是制度反腐有效执行的保证和关键所在。《意见》提出切实完善监督方式,健全重大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新媒体手段建设信息公开平台,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信息公开评估。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审计结果应用制度和审计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科研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再其次,健全以制度反腐为重点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构筑惩防体系的第三道“防火墙”。科学完善的制度设计是制度反腐的首要环节和核心保障。《意见》提出完善举报线索评估、案件线索信息沟通、案件查办协同、案件处理协调、办案工作交流、办案成果共享机制;落实问题线索“集中管理、集体排查、分层督办”制度;严格落实重要信访举报及案件情况向上级纪委报告制度;建立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堵塞漏洞,推进建章立制。
欧阳庆芳:新出台的《意见》,在强责问责方面建立了组织领导和合力建设惩防体系的新标尺。一是主体责任匡定细。《意见》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从细化主体责任内容、完善落实主体责任保障机制、坚持“一岗双责”、支持和保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纪检监督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具有责任更具体、更翔实、更具操作性。二是监督责任界定明。《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纪委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突出抓好主业主责,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责任。三是工作合力规定实。《意见》围绕整体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明确工作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建立责任体系、各部门责任分工以及发挥学校师生员工参与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体现了实在具体的要求,为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增强廉政建设综合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和保障体系
记者:《意见》在理顺组织体系和保障体系上作出了新规定,对于高校预防腐败有何借鉴意义?
徐玉生:《意见》要求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全校齐抓共管。首先,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其次,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学校纪委要分析研判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再其次,增强工作合力。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抓好组织实施,把任务细化分解到班子成员、主责单位和责任人员;最后,强化监督考核。高等学校党委要完善校内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增强监督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检查结果向校内公开,接受干部、师生和社会监督。
周小浦:当前,高校纪委要按照“三转”要求,切实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一是理顺领导体制。高校纪委既要受本校党委领导,又要接受上级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制度。二是强化职能定位。对内整合资源,强化执纪监督力量,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对二级单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对外清理和调整议事协调机构,把不该管的剥离出去,聚焦中心、突出主业,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切实承担起组织反腐败的重要职责。三是加强自身监督。要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部门里来。
宋伟:《意见》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方面,强调了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细化工作措施,并且要增强二级单位的纪检监察力量,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必须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而绝不能是纸上谈兵。在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方面,《意见》指出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主要职责,强调必须督促学校各部门、院(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是发挥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措施。此外,《意见》还强调了增强工作合力的重要性以及强化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些要求成为高等学校推进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学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综合保障。
第四篇:学习中心组意识形态工作的交流发言
学习中心组意识形态工作的交流发言
机关党委作为机关党组抓党建工作的参谋助手,在党管意识形态中肩负着协助抓统筹、配合抓落实、会同抓监督等职能任务。2020年以来,×人大深入贯彻xxx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将此项工作当作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推出四项举措,不断强化人大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服务中心大局、增强履职实效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长效化。建立健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谈心谈话制度等,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追究,要求党组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组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主抓分管委办的意识形态工作。同时,组建网评员队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动态掌握人大干部思想认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二是以规范标准为支撑促进常态化。加强阵地建设,确定每天通过“学习强国”APP自学,每周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每季邀请外聘专家教授指导学,每年组织法律法规专题学,及时、认真地学习贯彻xxxxx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重要会议精神。同时,规范学习流程和标准,指派专人担任学习秘书,制订学习计划、搜集学习资料、做好学习记录。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打好思想理论基础。
三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实效化。加强学习研讨,每季开展一次主题研讨,指定1-2名中心组成员作主题发言,注重成果转化,围绕主题开展大讨论活动。每年以中心组名义,发表一篇理论文章或体会文章;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撰写一篇理论调研文章;科级及以下干部,每月撰写一篇理论分析文章,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切实深化了学习效果,体现了理论成果,提高了理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这次学习会安排,结合本职工作,我主要围绕“如何落实党管意识形态”汇报三点体会。
一、在深化认识中增强抓落实的使命担当。意识形态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它从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管着根本、管着顶层、管着导向;围绕意识形态的工作,也必然是影响根基、影响全局、影响长远的重要工作。xxxxx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央印发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深入学xxxxxx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可以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它匡正着思想源头,提供着精神动能,把握着舆论导向,确保着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也具有很强综合性,既是专门性工作,也是全局性工作,要在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大系统中筹划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还具有很强敏感性,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置身于复杂斗争第一线。这些显著特点,都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立起示范表率的样子,要作出辐射带动的贡献。从巡视反馈情况看,这方面工作还有提升空间。要实现改进和提升,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保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这既是“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补齐工作短板、彰显人大政治优势的迫切需要,更是对党负责、为国履责、为民尽责的使命所系。
二、在领会任务中认清抓落实的核心关键。xxxxx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任务和核心要求,是我们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基本遵循。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总体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有没有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看一看:一是看有没有抓好机关的理论武装,以更好地运用思想武器;二是看有没有铸牢机关的理想信念,以更好地涵养思想动力和政治定力;三是看有没有广泛深入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好地引领主流、凝聚力量;四是看有没有管好用好机关的意识形态阵地,以更好地掌握主导权和话语权。这些重点任务,涉及到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是大项工作,都是长效工作,如果单打一地推一推,或者表面化地抓一抓,很容易将“党管意识形态”停留在口头、运转在空挡。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就需要在统筹结合上下功夫,也就是要紧紧围绕人大常委会机关的职能使命,在加强机关党的领导、完成机关中心工作、推进机关党的建设过程中,将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要求贯穿其中,统筹协同好,精准管控好,常态引导好。这应该是党管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也是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的关键一条。
三、在精准协同中体现抓落实的组织力量。通过学习《xxx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第一卷、第二卷,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指导。精准和协同,都是xxxxx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总书记反复强调“精准”的重要性,指出要“下一番‘绣花’的功夫”“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协同”的重要性,指出要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就需要以“精准”“协同”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在复杂动态的工作全局中牵住“牛鼻子”,赢得主动权。当前,针对机关实际,可以在“健全一个体系、落实三项制度”上多下一些气力。其中,健全一个体系是“牛鼻子”,就是要健全责任体系,牵引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机关党委要协助机关党组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确保机关党组履行好主体责任;各党支部(总支)要加强对党员意识形态的教育管理监督,各位党支部(总支)书记尤其要挑起第一责任人的担子。落实三项制度是发力点。一是要落实风险排查制度,做好事前的预防。加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定期开展风险点排查,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人员、重大工作参与人员的管理,及早提醒、及时发现、即刻纠正。二是要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做好事中的管控。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大事件、重要动向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定期报告工作态势,及时报告重要问题和突发情况,党员干部参加重大活动、出国(境)返回后要主动报告意识形态情况。三是要落实考核惩戒制度,做好事后的改进。通过机关上下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精准协同发力,以精准求高效,以协同求实效,确保按照常委会党组的要求,在机关党组的组织领导下,共同把机关的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抓紧做实。
第五篇:筑牢组织堡垒 夯实工作基础
筑牢组织堡垒
夯实工作基础
——樟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跨赣江中游两岸,总人口60万人,农村人口40万人,辖1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有239个村委,1873个自然村,2415个村民小组。截至目前,共有农村党员11652人,入党积极分子591人。该市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断线”、“悬空”、组织活动不健全、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农村党建工作的“落点”由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融入每一个致富产业,覆盖到各个角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臵、组织活动、队伍建设“三落地”。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经过多年来的扎实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樟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着眼于实现农村党的工作全覆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不断加大。为创新工作思路,该市把相当一部分有能力、有作用、能作为的农村党员纳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范畴,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已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村内组建、跨村组建、跨乡组建”等形式组建党组织。并结合党员个人的技能特长,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给每名党员“量身定做”带头发展产业、钻研技术、带领群众致富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导、模范带头、服务协调等方面的作用。据统计,该市现有生猪贩运、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油茶产业、蔬菜栽培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10多个,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 收致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该市观上镇保险设备党支部和保险设备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帮助企业协调矛盾,使该镇保险设备行业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市场开拓更加有力,2009年1-6月份,该镇保险设备行业实现税收240万元,同比增长32%。
2、着眼于探索党建工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村企党组织“结对联建、互促发展”活动广泛开展。按照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力开展村企党组织“结对联建、互促发展”活动。企业党组织主要通过提供师资力量、培训资金、场地等形式,帮助村党组织开展思想理论、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的教育,切实帮助联建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村党组织主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党组织在用工用地、发展党员、建立活动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非公企业以开展“项目帮扶、资金帮扶、信息帮扶”为主,支持村党组织改善办公条件,举办公益事业,帮助选准致富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以开展“用工帮扶、推介帮扶、调解帮扶”为主,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到用工不足的结对企业工作,帮助企业协调与周边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该市有38个农村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结对联建,有167名企业党员与农村困难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有庆仁中药饮片、天齐堂中药、齐门堂蔬菜等20多家企业在农村创办各类种养殖及加工基地和项目41个,就地安臵农村富余劳力3000余人。
3、着眼于拓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无职党员“联线联户”活动深入推进。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联线联户”活动。以党支部为单元,将全村无职党员划分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条线,整合优势,共同上岗履职。以村小组为单元,将上岗党员户、外出人员户、科技致富示范户、家庭贫困户和一般农户组成互助“联合体”。截至目前, 该市“联线联户”上岗党员帮助群众调整产业项目85个,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21个, 为外出人员户提供就业信息1258条,帮助18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引领2万余农户致富增收,推动了全市185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
4、着眼于拓宽农村发展党员源头,“公推公选”入党积极分子成效明显。采取流出地党组织“海推”、流动党员“联推”、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推”三种形式,发动党员、群众、流动党员、驻外党组织和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所在单位,向家乡党组织公开推荐身边的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再由村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公选”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由村党组织挑选1-2名威信高、有能力、熟悉党务工作的农村党员作为外出务工创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实行“先上岗、后入党”培养制度,根据他们在外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臵入党积极分子岗位,并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定期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外出务工创业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地党组织了解其政治思想和工作、生活表现。截至目前,该市通过“公推公选”共产生入党积极分子1556名,同比增加676名,增长76.8%。中组部2008年《组工信息》第134期正刊和江西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先后刊发了该市的经验做法。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樟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作能力缺乏。受文化水平限制,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不强,税费改革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还没有完全适应由“征收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帮助农民研究市场、熟悉市场、进入市场的办法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还不强,为农民提供社 会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难以肩负起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2、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村级干部后备力量缺乏。由于农村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留守村里的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越来越少,另外在流动人员中,由于居住分散,流动性强,许多人忙于生计,政治热情不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源头枯竭。此外,由于农村党员大范围流动,部分党员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加上村干部报酬低,岗位缺乏吸引力,使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缺乏。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财力减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存在认识不够,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关键要在“五个下功夫”上着力。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引领富民产业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要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和实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村能人创办和领办产业合作社、农业示范服务基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从事农产品经营销售。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每个乡镇(村)都要配臵一个以上能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把90%以上的村干部和6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培养成“双带”致富能手。
2、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在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上下功夫。俗话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采取“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选准村党组织书记,配强村党组织班子。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注重从本村现任优秀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加大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和民主评议力度,每年组织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行推动科学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支部建设等职责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和民主评议,考核、评议结果与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待遇和奖励激励机制挂钩。健全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差、群众不拥护的村党组织书记,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村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和考核、评议结果及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3、加大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在提升农村党员群众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组织部负责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乡镇(街道)负责培训其他村组干部和普通党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每年不少于三次,时间不少于15天,其他村组干部和普通党员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10天。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广泛组织农村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引导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力争50岁以下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农村适用致富技术。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党员上下功夫。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党组织“公推公选”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始终遵循党员发展“二十字”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努力实现“373”工作目标,即:在结构上保持致富能手(创业能人)占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占70%以上,女党员比例不低于30%。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的80%以上通过“公推公选”产生;确保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公推公选”产生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确保两年内实现“组组培养发展一名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入党积极分子,三年内发展一名党员”的目标。
5、加大对农村基层的投入,在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保障上下功夫。加大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投入,确保组织开展活动有经费、有场所。把农村党建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形式,落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基本报酬、离任补贴、创业基金、老党员生活补助以及活动场所建设等经费,确保党组织正常活动。关心爱护村党组织书记,每两年由乡镇(街道)统一组织为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费用由乡镇(街道)财政负担。按照《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对累计任职满10年、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正常离任但未享受养老保险的老村党组织书记和老村委会主任进行补助。建立农村困难党员、老党员关爱帮扶制度,从今年起,党龄满50周岁、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党员由市财政每人每年按一定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补助金额,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