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牢筑基层维稳防线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牢筑基层维稳防线
直属司法所 蓝雄剑
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如何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基层维稳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社会稳定的根基,是现阶段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近两年来,县司法局立足县情实际,不断创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促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东华街道为例,今年截止到4月份,调解组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并切实监督履行到位,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25%,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一、人民调解对减少信访案件的作用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难免地会经常触及老百姓内部深层次的利益问题,从而引发各类矛盾。仅我县东华街道去年一年由于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纠纷就达到263件,但在我县司法局基层司法所和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这两百多件征地纠纷案件全部调处成功,协议履行率也达到了100%。由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案件近两年来的发生率为零。这对修复社会关系、增加和谐因素起到了独特而关键的作用。
人民调解是一项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而由人民大众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自从我县推行大调解工作模式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县信访案件显著减少,法院的民商事案件和行政非诉案件的收案数也大幅度降低,龙游县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案件更是从2010年的2028件骤减到2011年的 1569件,这在前几年执行案件数量连年成倍攀升的形势下是不可想象的!今年法院执行案件截止到当前仅为500余件,仅相当于2007年的水平。可以毫不掩饰地讲,这与我们近两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调解工作的成效是密不可分的,人民调解是基层维稳当之无愧的“第一道防线”。在村居基层健全调解组织,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信息预警和调处化解,才是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应把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基层,发挥其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作用,这尤为重要。曾有一位接受完调解的村民这样说道:“我和邻家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已经十几年了,吵也吵过,架也打过,几年前还因为把人打伤受过刑事处罚,但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两家依然是你盖房我挡,我种树你砍,在这十几年里我找了土管所、派出所、信访局、法院等好几个单位不下几十趟,大多推来推去,有的部门都还没等我把话讲完就叫我出去,简直把人都跑疯了。今天调解结束了,才消除了我的一块心病,我太感谢司法所了!”也有当事人评价我们的工作说“司法所的人懂法、讲话很在理,街道司法所的干部一趟一趟地到我们家里来,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讲法律,劝我们不要动不动就上访,动不动就起诉,我们是农民,没文化,有时候讲一遍两遍我们还听不进去,听不懂,他们都很耐心的,这在别的单位是没有的,我很满意!”
二、人民调解对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的作用
“民转刑”案件实际上是因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矛盾纠纷因未及时有效地得到妥善处理而逐渐演变成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往往都存在一个从产生纠纷到伤害的过程。当事人起初并不会有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故意,但随着冲突的一点点不断升级,双方当事人情绪往往容易失控,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事件。我县东华街道瑶山村因为原淳安县新安乡移民于此,民情关系相对复杂,这类民事纠纷常有发生。如该村村民金某和江某长期积怨,常有肢体冲突,多年前更有两家因冲突问题引起刑事案件,导致江某被判缓刑。今年春节以来,两家又因道路问题使历史积怨进一步深化,肢体冲突使得两家都有不同程度受伤,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东华警务室连续数日不断抽调干警到冲突现场调查取证,了解纠纷案件具体情况。经过2个多月的不断努力,使得纠纷案件的调处一点点取得突破,最终使得两家握手言和,多年来的恩怨终被化解。
东华司法所成立以来,为了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采取了四种方法,以实现对“民转刑”案件发生的有效预防。一是主动排查,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建立了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全面的排查,并建立台账,随时掌握有关重点人员(如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老上访户、吸毒人员、无业闲散青年等)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闻风而动,果断处理。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重大节日期间、重要活动期间和“两会”期间也进行全面的大排查。二是积极、高效、高质调处,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民事范畴,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民转刑”案件的起因很多都是来自于长期以来累积的的一般民事纠纷。因此,要从根本上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关健还在于减少一般民事纠纷的遗留问题,需要我们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积极、高效、高质地调处,不留下任何隐患。三是及时回访,监督履行。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调解协议后,基层司法行政干部或村级人民调解员应及时回访,进一步督促双方尽快履行协议,防止在履约过程中双方再起冲突,导致纠纷激化。四是创新工作方法,要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步发展,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必须整合各种有利的司法行政资源,如抽调机关干部、法律援助人员、司法所长、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村(社区)进行指导和协助,村村聘请法律顾问,重大事件如村两委换届选举由法律见证人在场,诸此等等。
三、人民调解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
首先是当前司法所干部队伍不够强大,专业的、经验丰富的调解干部人数较少,村级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压力较重。加之过去民间纠纷的类型性质相对集中,纠纷情节较为简单,而当前的纠纷往往较为复杂,类型多样,邻里家庭、经济领域、城市建设、劳动争议等多有涉及,因此调解过程中那种讲讲情、说说理、消消气的方式和手段已不能很好地起到调处效果。针对这些纠纷,除必要的说情说理外,更多的需要运用法律、政策的手段予以调处,这就需要基层人民调解员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需要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传统的“老娘舅”的调解手段已经很难适应,许多地方出现的矛盾激化、民转刑案件增加以及调处过的纠纷出现反复其原因正在于此。当前为数不少的村级调解员在调处以后不能将调处案件制作案卷的原因也与此相关。
调解资金依然缺乏,这是制约人民调解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基层维稳重要作用的瓶颈。虽然“以奖代补”政策在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依然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并未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家应拨出更多的专项资金以保障人民调解的正常、健康、稳步发展。
总之,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排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保护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及时调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多发性、群众性、易激化纠纷和矛盾,全力为开创我县发展和建设的新局面服务。
第二篇:司法局筑牢维稳防线
故城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筑牢维稳防线
2014年,故城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故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平安故城”、“和谐故城”、“法治故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各个宣传节点,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普法活动。以“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抓住“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综治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宪法日等节点,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全年共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册,宣传品6千份,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法制八建”创建活动。全县有16个村(单位、企业、学校)被列为市级民主示范村(单位、企业、学校),坊庄乡堤口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抓好重点人群普法。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为重点,因人而异,制定普法方案,以适应不同人群特点,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普法效果。四是以“个十百”工程为牵引,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在各乡镇全力打造普法一条街,在龙湖公园打造“百米法治文化长廊”等亮点工程。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在县电视台开辟《法治故城》新栏目,对全县公民进行形象、生动和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同时,法治文化墙,社区法律图书室走进居民日常生活。五是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每月面向全县定期发送具有较强警示和提示性的普法短信1500余条。加强对普法QQ群平台的建设。开通故城县司法局网站、微博,利用电子显示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普法覆盖面。
二、加大人民调解力度,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预警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认真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百日专项活动。全县各级民调组织共排查民间矛盾纠纷2028件,调解1991件,调处率100%、成功率98%,没有发生因纠纷化解不利而造成群众进京、赴省、到市上访的重大事件和民转刑事件。实行预警预报、接访调解、专线电话、律师服务联动制度,延伸调解网络触角,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认真梳理和调处。建立医疗、交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探索物业纠纷调解新途径。
三、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提升管控质量。一是实行动态监管跟踪管理,由单纯的“人防”转变为“人防”、“技防”相结合。二是实时教育,确保矫正人员思想稳定。县局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10月份,组织51名矫正人员到衡水市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因人施教、注重实效、创新矫正方式,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四是采取多元化、人性化管理,用情感拉近与矫正对象的距离。如司法局干警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特殊的篮球友谊赛、到龙湖公园进行公益教育劳动等。社区矫正人员思想转变很大,效果良好。
四、落实安置帮教工作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一是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该局坚持“以帮教为手段,以安置为重点,以稳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跟踪帮教制度,鉴订帮教协议,及时帮助解决其困难。二是做好刑释人员接受建档工作。2014年,共接收刑释人员189名。根据刑释人员犯罪不同情况、不同原因进行了分类,并逐人逐类建立帮教档案。三是做好服刑人员核实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的衔接管理。
五、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全市一流的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律师等法律服务资源,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依托,形成了以“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的法律服务市场,为全县群众提供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2014年共解答咨询电话和接待群众来访872人次,分流到各法律服务所、律师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180件,调解矛盾纠纷162件,通过引导群众依法诉讼,避免因土地征用、干群关系等引起的上访事件5起。二是全面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以执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律师为主体,司法行政系统全员参与,在全县538个村全部设立了法律顾问,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县城46个小区居委会全部与法律服务人员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河北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组团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从律师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及县局抽调15人组成专业法律服务团深入到乡镇、企业、学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满足社会法律服务需求,畅通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渠道。四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切实做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在全县共设立2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逐步实现法律援助的全覆盖。强化法律援助便民主题实践活动,开辟绿色通道,适当从宽掌握经济困难标准,降低受援门槛,提高受援面。全年共办理法援案件331件,代书241份,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200余人次,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五是扩大公证便民服务范围和效果。健全“公证联络员制度”,开通公证预约上门服务,让人民群众感知公信力的存在,提高了公证处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公证业务深入开展。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432件,其中涉外2725件,国内707件,居全市第一。六是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健全司法鉴定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培训、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司法鉴定人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办理各类鉴定45件,没有发生信访、投诉和来访案件。
第三篇: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纠纷解决防线(定稿)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纠纷解决防线
本报评论员
人民调解是我国纠纷解决的优良传统,是适合我国国情、并经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化解矛盾的独特方式,正因如此,人民调解制度被称为解决纠纷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民间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发扬历史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现行的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调解的历史传统,经历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作为人民司法工作的必要补充、得力助手,人民调解制度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群众自治,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人民调解制度才在国际上被称为“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与时俱进地应对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 1
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且处置难度加大;许多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犯罪案件,严重干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调解制度因其植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之中,对于矛盾纠纷的解决具有天然的本土优势,能够在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及时、有效、灵活地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保证经济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推动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人民调解工作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人民调解工作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以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为途径,实现纠纷各方当事人不伤感情、互谅互让、增进团结。这正是矛盾抓源头、纠纷找根源、和谐解“心结”,以人民调解“润物细无声”的特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之,人民调解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等三项重点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依法调解、规范调解,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技防培训到位,筑牢维稳防线
技防培训到位,筑牢维稳防线
针对当前新疆严峻的维稳形势,华能新疆公司高瞻远瞩,安全关口前移,为我厂配备了一批维稳安防设备。由于我厂门警卫年龄结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防设备操作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消保中心指派专人对门警卫进行进行一对一专门培训,细致耐心讲解使用方法,手把手教操作流程。使大家很快熟练掌握了新到安防设备的使用方法。技防、物防、人防的提升,使我厂的安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付立巍
宋志国
第五篇: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张学明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实践证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牢固建立两道防线:一是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党纪国法防线。对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要“关口前移”,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则要严肃惩处,使他们在党内没有藏身之地。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quot;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高了,思想防线真正牢固了,都自觉按照党的原则和要求行事,很多问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和规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对党和国家宏图伟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持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根本所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时代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审视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大多都是从政治立场动摇、理想信念淡化、是非观念混淆、党性原则丧失,开始铸成错误或犯下罪恶的。胡长清、成克杰等人从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私欲极度膨胀,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事实告诉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是要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治本之策
增强党员和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着眼点,是我们党长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早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充分估计了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及时向全党提出了要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更是反复告诫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尖锐地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
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形势。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政治业务素质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
我们党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载入党的章程。党章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并表明:“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决心。在党员八项义务中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奉献。党章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中规定:党的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张立昌同志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市纪委第十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增强“三个能力”,是巩固思想道德防线,重在教育,超前防范的经验总结。
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学会用政治的眼光分析形势、看待问题,努力研究新情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矛盾。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时刻保持政治警惕性,把握住自己,经得住各种考验,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
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意防微杜渐,勇于修正错误,增强悔过自新能力。
三、增强自律意识,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内在动力
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领导干部的形象要靠自身的言行来铸就,自己管不住自己,靠别人来树是树不起来的。拒腐防变不能只靠打预防针,关键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增强自律意识,事事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把一些消极腐败的东西当作小事而为之,一时的放松必然会导致以后的放纵,我们经常说防微杜渐,道理就在于此。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关键在于自我修养。党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反思自我、解剖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在位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严于律已方面,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了表率,如徐海东授衔就表现出领导干部高风亮节的风范。19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中央军委拟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徐海东得知后说,大将,太高了,我心里有愧啊!正式授衔时,周总理找到徐海东,徐海东又表示了上述意见,周总理说,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此事才算了结。在授衔时,徐海东的一些战友、老部下找到徐海东,认为自己的军衔定低了,徐海东主动作耐心的思想工作。徐海东说,我们今天的胜利,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么能伸手要荣誉呢?说得大家心服口服,成为传颂的佳话。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的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quot;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对于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教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真正以”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冯宝军犯罪案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思想道德教育、预防犯罪方面的警示是极为深刻的。
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如果仅仅以洁身自好作为标准是远远不够的。领导干部不仅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还要下大力气抓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
勤政为民,清正廉洁,这是对党政干部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优政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坚持勤政廉政的同时,开拓进取、力行优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与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