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县统计局“十三五”工作成就及“十四五”工作展望
县统计局“十三五”工作成就及“十四五”工作展望
一、“十三五”主要工作成就回顾
“十三五”时期以来,县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敬业担当奉献为职守,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重大普查项目与各项专项调查如期圆满完成,统计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了新的统计工作局面。
(一)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服务经济建设
x.有效发挥统计职能优势。五年来,我局积极参与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建立并落实各专业定期碰头分析报告机制,做好主要指标的季度分析评估,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文化产业、循环经济、数字经济等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全县经济运行监测、发展状况评价和发展趋势研究判断,增强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高统计监测能力。
x.切实深化统计分析研究。五年来,我局坚持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实抓细,结合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每年将统计分析信息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并安排专人督办和推进完成情况。抓好重点指标分析解读和GDP支撑性指标的动态分析及监测预警工作。五年来,共编发主动公开政务信息xxx条,编发统计简讯xxx篇,上报国家、省、市统计局政务动态信息xxx篇,其中x篇信息被国家统计局录用,《统计与调研》xxx期。积极向两办报送分析材料,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以xx县为例》等x个重要领域分析材料收到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的批示。每年编印出版《x统计年鉴》、《x概览》和《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定期以纸质、网络发布等形式对外公布相关统计信息,每年更新出版月度《x统计信息》和《x经济信息快讯》、季度《x三农信息》等资料。积极参与x县“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每年完成县委县政府专项课题x个,各专业积极开展分管领域调研分析,共完成xx个不同经济领域的立项课题研究。
x.政务公开运营管理升级。xxxx年开始,相继开通政务微信、微博、抖音等大众新媒体,发布统计信息、解读政策,营造氛围、促进工作。x年来共发布微信公众号xxx期,微博xxx条,抖音x条(xxxx年)。
(二)求真务实,成效明显,普查项目圆满完成x.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通过扎实细致的努力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我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共选聘指导员xxx人,普查员xxxx人,共划分了xxxx个普查小区。县农普办通过县办自查与乡镇互查的方式,对我县xx个村(社区)、xx个普查小区的xxx多户农户、xxx户规模户、xx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现了抽查,保质保量完成了农户表、规模户表、单位表、乡表和行政村表的审核验收工作,确保高准确率,得到了市农普办事中、事后质量检查的肯定。
x.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获得省级先进。县四经普办聚焦普查重点、勇于攻坚克难,在全面清查、普查底册编制、PAD数据支撑、宣传先行、精心培训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普查登记、审核比对等重要阶段工作,对全县x.x万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近xxxx户个体经营户样本进行了全面普查,查清查实了全县经济家底。四经普是历次普查中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一次普查,全面应用电子地图,全面使用PAD采集手段,县局在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工作机制、质量管控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最终,我县四经普办获得“省级成绩突出集体”的荣誉称号。
x.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稳步开启。xxxx年正式启动七人普工作,机构组建、两员选聘、业务培训、划区绘图、普查宣传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xxxx年xx月xx日如期启动入户摸底工作,xx月xx日上午,省七人普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xx到xx镇xxx村现场调研入户摸底工作,高度肯定我县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三)精心部署,积极行动,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三五”时期,我局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在先后赴xx临海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后,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出台了《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我局印发了《x县统计“基层基础提升”专项行动方案》、《x县“统计基层基础深化年行动”专项行动方案》、《xx县“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一是机构人员配备到位。指导各镇乡(街道)配齐配足专职统计人员,并配备一名享受中层待遇的统计专职副主任,明确统计机构人员分工及职责。二是任务详单明确。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将统计人员变动备案、统计人员参加培训、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统计诚信单位创建、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工作形成任务详单,下发至各镇乡(街道)。三是分片督导提质量。建立局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制度,结合三农普、四经普、七人普等工作强化日常督查指导,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相关问题。四是考核推动促整改。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与考核分数进行挂钩,倒逼统计办做好问题整改,进一步推动各镇乡(街道)统计机构履职尽责。
(四)开拓创新,严格执法,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x.普法宣传取得新成效。我局的法制宣传重点突出、形式创新,每年结合“xx·x”国家宪法日、中国统计开放日等活动,利用媒体、网络和法制宣传进基层等多形式全方位手段做好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送法下乡、法制进社区、进企业等,推进普法工作进村入户。结合农业普查、住户调查、粮食监测调查等业务检查走村入户的时机,开展“送法下乡乡村行”统计法律宣传活动,在村级村务公开栏中张贴宣传画,向村民发放统计法律知识读本和农业普查宣传笔。五年来,我局统计法治工作两年被市统计局评为“优秀等次”。
x.主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统计法制工作评价、网上行政执法、统计工作约谈、被执法企业回访等制度,通过联合纪委联合执法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整改督导,巩固监督检查成效。借助改革东风,执法检查由突击性检查改变ABC管理方式,再向“双随机”抽查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执法检查实效性。五年来,共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企业xxx家,其中当场警告x家,警告并罚款xx家,处罚企业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x家行政处罚案卷获得市级优秀案卷。
(五)主动核查,注重实效,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x.完成基础数据核实修订。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统计局部署,xxxx年按照“压实总量、稳住速度”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工业基础数据核实修订、贸易自查错误数据修订和xxxx年投资统计制度修订三项工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x.数据审核力度持续加力。五年来,不断加大对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数据的主动审核和查询,坚决贯彻“先进库、再有数,不在库、不出数”的原则,针对存在统计数据波动较大、对全县数据影响较大、统计人员填报报表比较随意、业务较不熟练等几类问题的企业进行重点查询核实,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x.数据自查核查齐头并进。五年来,我局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标准,各专业分别建立健全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每年自觉接受省、市局专业检查、抽查,累计配合开展各专业数据质量专项核查工作百余次。采取企业自查与统计局核查相结合的模式,各专业认真排摸、客观分析汇报数据情况及相关问题,在上级核查的基础上主动扩大范围、比例开展自查自纠。
(六)以人为本,五力建设,着力搭建统计人才队伍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提升统计队伍素质和提高优质服务能力”的目标和要求,印发《关于开展“深化统计干部五力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全县统计干部服务力、协同力、研究力、参谋力与执行力,始终把全县统计“三支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x.一抓局机关统计队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全体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周一夜学”、领导讲学、统计讲堂等形式,不断提升局机关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x.二抓镇乡(街道)统计队伍。在县级常态化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各镇乡(街道)统计人员参加市级统计培训,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开展集中普法与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政治素养、守法意识、业务能力和分析水平。xxxx年,面向各镇乡(街道)、xx个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统计分管领导、综合统计办公室主任、统计员及县统计局全体干部开展“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特点与统计改革”专题培训班,努力提高镇乡(街道)、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x.三抓企业(村、社区)统计队伍。局班子分片区下基层指导调研,建立“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累计下企业达xxx余次,同时,采取以会代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辅导和传授工业、能源、投资、劳动工资、科技、贸易业、服务业、城乡住户以及统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及时更新。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局将坚持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为中心,创新统计方法,夯实统计基础,增强配合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全县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保障。我局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明确思路,全面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
我局要努力使统计工作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县实际,满足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需求,能够真实、客观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积极探索统计优质服务的新途径,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统计能力。
(二)服务大局,不断提升统计分析信息服务质量
撰写分析信息工作是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既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又是统计工作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今后五年,我局将持续把分析信息工作和统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开展分析信息工作,总结反映各项数据指标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力地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依法统计,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我局要强化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要带头学习、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大力做好普法工作,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深入贯彻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工作要求,要严肃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加大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要认真履行执法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使统计执法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四)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最根本的是要打造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为实现改革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障。我局要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不断增强统计干部的业务能力;要重视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深入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营造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工作氛围;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务实、善于创新的统计队伍。
第二篇:民政局十三五规划工作十四五规划
民政局十三五规划工作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X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X民政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X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城乡低保全面统筹。X年X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认定条件、申请审定程序、管理制度、保障标准等方面全面统筹并轨。X年X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并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低保核查,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标准逐年增加。截止X年X月,全市城乡低保对象X户X人,保障标准为月人均X元,X年X月至X年X月,累计发放低保金X.X亿元。
二是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加大资金投入,科学确定救助标准,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明确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要求,将家庭成员因病、遭遇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其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X年X月至X年X月,共实施临时生活救助X户次,发放救助金X.X万元。三是规范特困人员供养。
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实行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规范特困人员审核审批,加强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动态管理,开展特困人员清理核查,切实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合法权益,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标准逐年增加。截止X年X月,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对象X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X元/月·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X元/月·人,X年X月至X年X月,累计发放生活救助金X.X万元。四是核对机制全面建立。
X年X月,宣城市民政局整合人社、税务、工商、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建立了宣城市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对信息系统。我市成立了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全面开展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保障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平台建立至X年X月,共核对各类申请救助对象X户次X人次。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一是残疾人保障体系和老年人福利制度全面建立。X年全市保障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服务对象X人,发放补助资金X.X万元;发放高龄津贴X.X万人,资金X.X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区X名居家困难低收入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X人共X.X万元;
二是养老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共发布X项X省民政地方标准,其中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养老机构修养人员心理护理规范作为全国行业标准立项,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市社会福利院改革改制工作和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持续推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市社会福利院提升工程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全市现有各类养老床位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X张,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将达到X%以上。社会组织管理不断规范。全市累计登记各类社会组织X家,通过不断健全规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等措施,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确、政策完善的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
地名管理不断加强。积极开展地名设标工作,为城区X个老旧小区和X条背街小巷设置了X块地名标牌,为X个乡镇(街道)、X个村设置了X块村镇地名标牌,在全市X个村设置了X万余块农村住户门牌。开展城乡地名标牌专项整治,对X条道路X块不规范地名标牌进行了整改、对X条没有地名标牌的道路增设了X块地名标志。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市共采集X大类X个子类各类地名信息X条,全部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大力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编制出版了《X市行政区划图》、《X市地名文化集锦》,编制的《X市标准地名录》正在审核中,即将正式出版。完成了X市与旌德县、X县、广德市、X省临安区、安吉县边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加大边界纠纷调处力度,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能力设施逐步完善,全市X个村、X个社区全部建成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X%,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X平方米。
二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每年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职业水平考试,按照初级X元/月、中级X元/月、高级X元/月标准予以职业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工人才及社区志愿者数量不断增长。二是服务内容逐步丰富。
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增设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办事流程,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社区公共服务扩大覆盖,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四是体制机制持续创新。
社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初现雏形,社区协商工作成效明显。五是信息共享正在形成。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逐步普及,西津街道凤凰社区、南山街道白云社区等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并逐步推广,信息化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提高了公共服务便捷性和群众办事满意度。六是村民自治持续深化。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活动。X年X月,顺利完成全市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在选举中继续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规范,登记合格率X%。市婚姻登记处首批被民政部授予“国家XA级婚姻登记机关”称号。被省妇联授予X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殡葬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全市遗体火化率继续保持X%。加大了殡葬基础设施投入,全市X个行政村,在用村级公益性公墓X处,实现了村级公墓的全覆盖。投资X万,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期X亩及骨灰堂项目,预计X年投入使用。
大力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工作,建立了骨灰管理跟踪制度,全市新增骨灰集中安葬率超过X%。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三级站标准进行建设,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一体,人员、设施配备齐全。X年至今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X人次。
二、民政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服务设施比较薄弱。民政基础服务设施是民政工作的基石,是民政部门为社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不论是我市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城乡社区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殡葬服务管理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离群众的需求都有很大差距。二是基层服务力量不足。
民政工作是一项关乎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多,民政工作已由传统的十余项职责增加到三十多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却未增加。救助对象核查、走访联系制度、救急难制度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负担重、压力大。三是民政对象需求不断增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三、“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的任务。
(一)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X、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建设。根据养老市场需求,统筹做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实现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X张;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建设,实现标准化医务室X%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X%以上,并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补贴制度;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城市社区X%全覆盖,每个乡镇覆盖X-X个村;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政府补贴制度,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争取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运营。X、健全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全市养老机构监管平台,加强养老机构和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的日常监管力度;建立星等级与运营补贴挂钩制度和运营补贴绩效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组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X%,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员持证上岗率X%;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完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志愿服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行集约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建设。
X、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稳步推进市社会福利院公司化运营改革,逐步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等业务;实现X%以上的农村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管理,在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一个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一家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和一家省级智慧社区示范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保障标准。
X、加快推进残疾人福利工作。全面运行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规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建立起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积极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X、补齐养老服务体系短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完成霞西等乡镇(街道)敬老院扩建、迁建工作;建设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X张床位,失能失智人员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X%;加大养老项目招引力度,引进全国知名养老、医护等机构,围绕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产业功能布局,实现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二)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X、改进救助手段。建立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应急、医保、教体、住建、人社、工会等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探索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办法措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进“互联网+救助”,使困难群体公平享受救助待遇。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深入实施,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X、完善救助政策。探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确定机制,建立有利于保障不同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各项救助政策,探索制定与家庭规模、结构相对应的救助标准和与促进就业政策联动的救助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政策的范围,逐步体现救助政策的“梯度效应”,完善核对平台系统数据,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凡救助、必核对”要求,体现公平正义的救助理念;注重做好救助与其他保障政策之间的有机衔接。
(四)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X、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培育发展居民服务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参与基层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十四五”末,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X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X个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X、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进一步压实社会组织双重管理的监管职责,不断规范社会组织检查工作,力争“十四五”末,X%的社会组织每年年检前进行专业审计。持续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不规范问题集中排查整改、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等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
X、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有形”向“有效”转变,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公益”服务品牌建设。探索采取居民点单、民政局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和关爱帮扶活动。着力破解为困难群众服务供需脱节的难题,实现社会组织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与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X、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依托,注重社会组织孵化、赋能作用,不断引领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推动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力争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项目进行归口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四)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适应城乡规划体系布局要求,科学、合理、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城乡规划与行政区划相协调。加大力度,全面完成乡镇地名标牌和农村住户门牌的设置工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边界线联合检查力度,实现对行政区域界线的长效动态管理。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适时编制出版标准地名词典、标准地名志等地名成果资料。(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X、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一是全面推进惠民殡葬,惠民政策覆盖面达到X%。二是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车辆服务行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殡葬服务能力水平。三是持续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工作,新增骨灰公墓集中安装率达到X%。四是大力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丧事简办、文明治丧。X、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卫健、司法、财政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参加的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组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排走访建档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切实履行民政部门监护兜底职责。
X、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宗旨,以创建文明窗口为载体,以优质文明服务为目标,规范执法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内部管理,确保婚姻登记工作有序透明;完善办公设施,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强登记管理队伍建设,树立婚姻登记机关良好形象。
X、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转型升级。在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础上,强化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职能,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调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线,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传。
(六)创新城乡社区服务实效、X、加快构建多元、多层、多样的服务网络。
社区服务日益完善,建设一批服务大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设施,健全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形成覆盖全体社区居民、内容完备、机制灵活、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体系。X、推动形成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格局。深入推进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村(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队伍逐步壮大,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X、基本健全协调、协作、协同的民政工作机制。增强民政工作的开放性、融合性、科学性,提高民政综合统筹能力,形成综合协调有序、部门协作有力、社会协同有效的工作局面。
X、全面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新型社区。在总结全省及我市智慧社区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科学、实用、高效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力争社区所有公共服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同时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X、基本公共服务类指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机构规范建设达标率X%以上,实现社区“下楼工程”率达X%。
X、基层社会管理类指标。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率达X%以上;村(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活动用房达标准化要求;社会组织作用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X个以上;社会工作者数量达X人以上;社区志愿者人数达X万人以上。
第三篇:丽江市国土资源工作成就及展望
丽江市国土资源工作成就及展望
【发稿时间:2009-8-21 15:25:44】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作者:】
【主题词:】
【稿件来源: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人:【审核发布:超级管理超级管理员】
员】
自从1996年“2·3”大地震以来,丽江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地委、行署)和省厅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国土及矿产资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丽江的实际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保证了全市重大建设用地需求,认真治理整顿土地市场,依法管理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
一、国土资源工作成就
(一)强化依法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的保障能力。坚持严格执行经省政府批准的“丽江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用地报件,不办理供地手续,从源头上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有效地遏制了擅自圈地和非法用地行为。面对丽江近几年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丽江经济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我们审时度势,从丽江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调整了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积极妥善地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创性地开展了工作,较好地处理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保障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施丽江“二次创业”和实现丽江经济的“二次腾飞”,丽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丽江“十五”发展的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近几年来,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创新工作方式,优质高效地做好玉龙新县城、祥和丽城、三河三路、高原体育训练中心、金安桥电站、丽江民族中专、云大旅游学院等各个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的征、转、用、上报审批和供地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丽江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三)加强耕地保护,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五”期间,由于我市处于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耕地,因此,补充耕地任务十分繁重。为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们努力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自“十五”以来,通过开发整理增加耕地12775.59公顷,根据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际,通过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资金,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省厅的重视和支持,给予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2004至2005年内已争取上报国家和省的开发项目17个,开发整理规模5189.44公顷,概算总投资26583.67万元。现在实施中的项目3个,总投资2782万元,总面积1438.7公顷,可增加耕地1300公顷,其中,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永胜县涛源热区开发项目,建设规模1131.85公顷,总投资2372万元,将有力地促进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四)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资产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全面实行了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制度。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将调控土地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各项建设用地的征收和供应,都做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各级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征地机构统一组织实施,依法统一征用收购、统一储备,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范围。在供地上,加大国有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力度,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按照有偿有序、供需平衡、结构优化、节约高效的要求,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限制划拨用地范围,提高有偿使用比例,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不论是存量土地还是新增建设用地,不论是政府收购储备的土地,还是企业改制后经批准改变用途的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比例已达100%。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搞活了二级市场,为政府筹集了建设资金。
(五)积极探索国土资源开发管理新路子,切实推进集约和节约用地。近几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为失地少地农民谋出路、求发展,城郊农民向市民转化,盘活城郊农民集体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和开发,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和节约用地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束河茶马古镇开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六)依法测算和兑现征地补偿安置费,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把征地补偿费纳入用地单位工程建设总概算中加于落实。坚持凡是征地补偿费不到位,安置计划不落实的项目不受理土地报件,不予办理用地手续。十年来,所有建设用地项目都做到了按时、足额兑现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特别是04、05两年征地上万亩,但未拖欠农民一分钱的补偿费,通过全国统一行动对拖欠农民征地补偿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我市属于全省少有的未拖欠的地市之一。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面,我们千方百计开辟多种途径,结合城镇的建设发展,与相关部门配合,通过采取留地安置、吸纳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为环卫工人、纳入社会低保、扶持建盖宾馆酒店参与旅游业经营等方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丽江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按照防治结合、专兼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市县乡村组5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巡查、调查和隐患的排查。市县区每年都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汛期气候变化,积极主动发送泥石流、滑坡预警预报,成功预报了一批重特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并提前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了灾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积极争取部和省两级投资,切实治理永胜县城、期纳镇刘官河、宁蒗泸沽湖大渔坝等多处泥石流滑坡。
(八)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扎实有效。近年来,我市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规范矿业市场,依法管矿、探矿、采矿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并且实行了矿业监管行政责任制,建立综合执法联动机制,重点对丽江坝区及周围非法采挖砂石资源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有效保护了以古城为核心的丽江坝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保障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九)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1997年,原丽江行署土地管理局由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后又根据形势发展改称为国土资源局,2004年以来,按照国家关于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政策,全市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省厅对市局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发文对理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调整干部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能等各项工作进行了明确。从市、县、区到乡镇国土资源部门,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促进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了国土资源执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参与经济宏观调控、服务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能力。二、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展望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丽江实际,“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和市一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局,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提高素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和基础业务建设,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为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和市一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精神,充分履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职能,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及时掌握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的资源需求,统筹兼顾,突出保障重点,有效调控资源供应方向。“十一五”期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以建设促保护,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力度,确保耕地的占补平衡。“十一五”末,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占有偿使用比例要达到50%以上。通过整顿规范,矿产资源乱采滥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整合取得显著进展,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小型矿山比例明显下降,矿业权招拍挂工作取得突破。
——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规划调控、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执法监管良性互动的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资源保障和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为全市城镇、工矿、交通、水利等非农建设用地提供建设用地保障,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执法体系更加完善,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机制及矿业权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健全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防网络体系,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新的提高,继续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监控,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全面确立“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服务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流转进一步规范,窗口办文、政务公开和网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权力运作透明度明显增强,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改进。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篇:丽江市国土资源工作成就及展望
丽江市国土资源工作成就及展望
【发稿时间:2009-8-
2115:25:44】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作者:】 【主题词:】 【稿件来源: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人:【审核发布:超级管理
超级管理员】 员】
自从1996年“2·3”大地震以来,丽江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地委、行署)和省厅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国土及矿产资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丽江的实际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保证了全市重大建设用地需求,认真治理整顿土地市场,依法管理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
一、国土资源工作成就
(一)强化依法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的保障能力。坚持严格执行经省政府批准的“丽江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用地报件,不办理供地手续,从源头上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有效地遏制了擅自圈地和非法用地行为。面对丽江近几年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丽江经济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我们审时度势,从丽江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调整了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积极妥善地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创性地开展了工作,较好地处理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保障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施丽江“二次创业”和实现丽江经济的“二次腾飞”,丽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丽江“十五”发展的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近几年来,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创新工作方式,优质高效地做好玉龙新县城、祥和丽城、三河三路、高原体育训练中心、金安桥电站、丽江民族中专、云大旅游学院等各个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的征、转、用、上报审批和供地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丽江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三)加强耕地保护,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五”期间,由于我市处于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耕地,因此,补充耕地任务十分繁重。为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们努力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自“十五”以来,通过开发整理增加耕地12775.59公顷,根据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际,通过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资金,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省厅的重视和支持,给予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2004至2005年内已争取上报国家和省的开发项目17个,开发整理规模5189.44公顷,概算总投资26583.67万元。现在实施中的项目3个,总投资2782万元,总面积1438.7公顷,可增加耕地1300公顷,其中,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永胜县涛源热区开发项目,建设规模1131.85公顷,总投资2372万元,将有力地促进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四)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资产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全面实行了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制度。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将调控土地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各项建设用地的征收和供应,都做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各级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征地机构统一组织实施,依法统一征用收购、统一储备,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范围。在供地上,加大国有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力度,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按照有偿有序、供需平衡、结构优化、节约高效的要求,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限制划拨用地范围,提高有偿使用比例,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不论是存量土地还是新增建设用地,不论是政府收购储备的土地,还是企业改制后经批准改变用途的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比例已达100%。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搞活了二级市场,为政府筹集了建设资金。
(五)积极探索国土资源开发管理新路子,切实推进集约和节约用地。近几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为失地少地农民谋出路、求发展,城郊农民向市民转化,盘活城郊农民集体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和开发,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和节约用地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束河茶马古镇开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六)依法测算和兑现征地补偿安置费,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把征地补偿费纳入用地单位工程建设总概算中加于落实。坚持凡是征地补偿费不到位,安置计划不落实的项目不受理土地报件,不予办理用地手续。十年来,所有建设用地项目都做到了按时、足额兑现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特别是04、05两年征地上万亩,但未拖欠农民一分钱的补偿费,通过全国统一行动对拖欠农民征地补偿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我市属于全省少有的未拖欠的地市之一。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面,我们千方百计开辟多种途径,结合城镇的建设发展,与相关部门配合,通过采取留地安置、吸纳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为环卫工人、纳入社会低保、扶持建盖宾馆酒店参与旅游业经营等方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丽江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按照防治结合、专兼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市县乡村组5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巡查、调查和隐患的排查。市县区每年都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汛期气候变化,积极主动发送泥石流、滑坡预警预报,成功预报了一批重特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并提前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了灾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积极争取部和省两级投资,切实治理永胜县城、期纳镇刘官河、宁蒗泸沽湖大渔坝等多处泥石流滑坡。
(八)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扎实有效。近年来,我市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规范矿业市场,依法管矿、探矿、采矿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并且实行了矿业监管行政责任制,建立综合执法联动机制,重点对丽江坝区及周围非法采挖砂石资源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有效保护了以古城为核心的丽江坝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保障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九)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1997年,原丽江行署土地管理局由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后又根据形势发展改称为国土资源局,2004年以来,按照国家关于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政策,全市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省厅对市局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发文对理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调整干部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能等各项
工作进行了明确。从市、县、区到乡镇国土资源部门,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促进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了国土资源执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参与经济宏观调控、服务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能力。
二、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展望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丽江实际,“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和市一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局,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提高素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和基础业务建设,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为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和市一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精神,充分履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职能,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及时掌握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的资源需求,统筹兼顾,突出保障重点,有效调控资源供应方向。“十一五”期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以建设促保护,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力度,确保耕地的占补平衡。“十一五”末,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占有偿使用比例要达到50%以上。通过整顿规范,矿产资源乱采滥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整合取得显著进展,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小型矿山比例明显下降,矿业权招拍挂工作取得突破。
——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规划调控、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执法监管良性互动的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资源保障和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为全市城镇、工矿、交通、水利等非农建设用地提供建设用地保障,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执法体系更加完善,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机制及矿业权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健全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防网络体系,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新的提高,继续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监控,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全面确立“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服务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流转进一步规范,窗口办文、政务公开和网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权力运作透明度明显增强,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改进。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篇:2021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谋划供借鉴
2021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谋划供借鉴
仅供参考
一、“十三五”工作亮点
(一)“三农普”工作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2017年5月,县代表市接受省政府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检查验收,各项工作获得省检查组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政府与部门、乡镇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确保农普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责任层层落实;县农普办(统计局)与相关部门和69个乡镇全覆盖落实挂联责任制,加强工作协调,推进依法普查。二是业务指导到位。先后组织12次业务培训会,安排专人负责业务和PDA操作的解释,采用QQ群等方式,统一解答业务,及时解决普查登记问题,切实提高普查人员业务水平;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镇、村、社普查一线,开展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全面提高普查质量。三是督促检查到位。普查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组织人员深入69个乡镇进行全覆盖现场检查指导,平均达3次以上;每天两次通报登记上报进度和排位情况,对进度滞后乡镇通过电话、短信方式提醒,督促工作落实。四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短信、微信等舆论工具,深入宣传农业普查的重大意义和各项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并配合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为农业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统筹联动。县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强化“五落实”要求,迅速组建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经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普查经费和普查物资设备,明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分工,形成多方合力、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充实力量,建强普查“两员”队伍。各部门、各乡镇、城市社区成立普查机构,建立普查队伍,全县划分为978个普查区、1110个普查小区,选聘落实2526人,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具体负责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和入户登记等工作。三是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与宣传部门紧密配合,制定经普宣传方案,通过电视宣传片、中国网及县政府官方网站、“在线”微信公众号、大型户外广告、LED户外显示屏、手机短信、宣传画报、标语横幅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和普查对象广泛开展宣传引导,不断扩大全社会对经济普查的关注度和知晓面。四是加强培训,强化普查人员业务素质。重点针对清查方案、单位划分和行业划分、普查数据质量管理规定等内容,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分两期完成了全县69个乡镇、52个社区“两员”单位清查业务培训工作,确保普查人员意识强、业务精、工作实。五是全面清查,力求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单位清查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整理对比部门资料等方式,整理2.6万户个体户资料,形成全县11238户单位清查底册,组织人员力量进行深入核查比对,查遗补漏,清理核实8235户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33153户个体户,确保单位清查“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六是强化考核,推进工作责任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和成员单位签订了经济普查目标责任书,制订了《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考核办法》,将四经普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绩效管理;县经普办落实四经普工作挂联责任制,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加强督促指导和数据质量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有力保证了普查工作按时按质推进。(三)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
按照《市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县统计深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相关工作。一是机构调整不断优化。单设统计执法大队为县统计局内设机构。在县统计局增设乡镇统计管理办公室,在内设的农经贸易统计股挂牌,在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挂牌。经县编委会、常委会审议通过另增加参公编1个,新增领导职数1个。二是各级部门统计责任不断夯实。号文件明确了部门在统计工作上的职能职责,按照《关于建立统计工作对口联系乡镇和部门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局各股室主动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指导,每个月到联系的重点部门开展1次以上的指导工作,充分听取各部门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建议,督促部门按照统计规范化建设“八有”标准,完善统计基础工作。三是加强与国家调查队的协作配合。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统计局有关局队部分业务分工调整优化改革的要求,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紧密配合,各项规下业务交接工作已圆满完成。二、“十四五”工作谋划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为扎实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县统计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充分发挥数据监测统计分析职能,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为行业部门做好监测提供依据。
(一)夯实常规性统计工作。
“十四五”期间继续按时、按质组织实施好工业、批零住餐、房地产、服务业等行业,能源、投资、人口、劳动工资和科技等领域统计调查工作,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可靠。(二)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
一方面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监测,强化异动分析和结构性分析,加强对周边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对产业集聚区等重点领域,工业、投资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查研究,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另一方面,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考核评价体系和我县经济发展目标,深入研究统计方法制度,加强数据背后信息的挖掘,准确把握新变化、新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既当数库,又当智库,切实为全县“十四五”目标顺利实现提供统计支持。(三)做好数据发布解读工作。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央、省、市、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丰富数据服务的内容,创新数据服务的方式,提升数据服务效能。加强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平台建设,改进完善数据发布方式,及时发布经济社会统计信息。(四)组织实施“五经普”和专项调查工作。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023年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局将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创新方法模式,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从我县实际出发,推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顺利开展,确保经济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期间,我局将多措并举,组织开展好1%人口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社情民意调查等各类专项调查工作。(五)进一步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机关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统计文化建设等机关各项制度建设,履行好统计管理职能,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的统计工作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