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I)卷

2020-09-10 22: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I)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8分)

1.(3分)给下列字注音。

慷________

瞭________   隅________

2.(10分)读拼音写词语。

本单元课文是三篇小说,小说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桥》一文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gòng

chǎn

dǎng

yuán________在páo

xiào________的洪水中,sī

yǎ________着sǎnɡ

zi________,chén

zhuó________地指挥,将村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穷人》一文写的是海风hū

xiào________的夜晚,桑娜抱着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回家,tǎn

ān________地等待丈夫回来,没想到渔夫拖着shī

lín

lín________的渔网回家后,也提出收养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善良啊!《在柏林》写的是火车车厢里,一位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chī

xiào________,老妇人旁边的老兵告诉她们,这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他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而他自己也要上前线,走之前,他得把她送进fēng

rén

yuàn________。战争是多么残酷啊!

3.(5分)阅读课文《水》选段,回答问题。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问:“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4.(2分)多音字组词

便biàn________

pián________

5.(3分)把下面形容母亲的词语搭配起来

瘦弱的________

A.手指

疲惫的________

B.脊背

龟裂的________

C.眼睛

6.(8分)读拼音,写词语。比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jìn

cǎi

hónɡ

tǎo

yàn

chuán

rǎ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hēn

zhū

nìnɡ

huàn

kuā

jiǎ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9分)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甜甜地(笑)

黄(金黄)

高兴(高高兴兴)

悄悄地________

绿________

严实________

随意地________

白________

舒服________

欢快地________

黑________

热闹________

8.(6分)形近字组词。

奋________ 愤________ 列________

例________ 怒________  努________

9.(6分)比一比,组词

绘________   汇________   购________

构________   努________   怒________

10.(6分)给下面的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清:A

寂静

;B

清楚

;C

一点不留;

D

清贫

清苦________ 清静________ 说不清________

②临:A

对着;

B

来到;

C

照着字画摹仿;

D

将要

临摹________ 临街________ 光临________

11.(3分)读《徐悲鸿励志学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________一画就

________。所填词表现了徐悲鸿________。

12.(4分)反义词我会写。

热情——________    错误——________

白昼——________

退缩——________

13.(6分)我火眼金睛,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租________ 祖________  绩________  级________ 倦________ 卷________

14.(5分)选择正确的解释填空。

A

清:①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

②寂静

③公正、廉洁

④清楚

⑤清贫

⑥单纯

①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________

②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________

③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________

B

临:①靠近,对着

②来到,到达

③将要

④照着字画摹仿

①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________

②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________

15.(4分)读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选择正确的选项

(1)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的主要原因是()。

A

.徐悲鸿总在人前显示自己的绘画技术高

B

.达仰很看重他,热情地指导他

C

.徐悲鸿的绘画技能比外国学生强

(2)徐悲鸿最擅长画的是()。

A

.竹子

B

.马

C

.虾

16.(5分)改写句子

①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请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②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巴黎画界。(改为“被”字句)

17.(2分)读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句子,回答问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①这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②从中可以体会到徐悲鸿是个________的人。

18.(10分)联系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功夫不负有心人。

(2)有眼不识泰山。

19.(5分)对比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①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②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20.(5分)照样子,改句子。

例:

四(1)班夺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拔河比赛的冠军被四(1)班夺得了。

①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②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21.(6分)形近字组词

博________  搏________ 导________

异________

州________   洲________

22.(5分)写句子。

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写一句话。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7分)

23.(4分)读《徐悲鸿励志学画》,填空

①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②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震惊”的意思是________,那个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________

24.(4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选自《徐悲鸿励志学画》

(1)“功夫不负有心人”中的“功夫”指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有心人”在课文中指________。

(2)用一句话来称赞徐悲鸿。________

25.(9分)

为中华之崛(jué)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

.外貌

B

.心理

C

.行动

D

.语言

(2)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a、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________

b、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8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5-2、16-1、17-1、18-1、18-2、19-1、20-1、21-1、22-1、二、阅读题

(共3题;共17分)

23-1、24-1、24-2、25-1、25-2、25-3、

下载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I)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