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比较语段、用词,深入、全面地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3.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学会比较式批注的阅读方法。
2学情分析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对于高年段学生而言,完全可以通过自读弄懂叙事部分的内容,而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应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比较语段、用词,深入、全面地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并迁移运用,学会用“比较式批注”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关键内容。
3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比较语段、用词,深入、全面地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难点: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学会比较式批注的阅读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
4.1.2学时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
4.1.3学时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谜面和谜底。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特别想知道什么?(山谷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山谷之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1)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思考刚才提的问题(山谷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山谷之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
活动3【讲授】检查初读,组织交流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读准“柘、贞、篷”等字,识记“魁”字。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反弹、正面抗争、完好无损”等。完好无损:找近义词(安然无恙)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太常见的“柘、女贞”这两个树种的特点,并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杂树”。
活动4【测试】讨论问题,了解奇观
1.讨论问题一:课文第一自然段。(南北走向)
2.讨论问题二、三: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谜面、谜底。
谜面: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
谜底:东坡雪大,只有雪松有本领生存;西坡雪小,各类树都能存活。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比较语段、用词,深入、全面地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了解“借事说理”类课文的文体特点。
3.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学会比较式批注的阅读方法。
4.2.2学时重点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比较语段、用词,深入、全面地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4.2.3学时难点
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学会比较式批注的阅读方法。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有谜底就有谜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山谷之谜是什么吗?
2.那谜底又是什么?
活动2【讲授】联系课文内容感悟启示
(一)自己再读读谜底,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为什么东坡雪大,西坡雪小?2.雪松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在东坡生存?
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谜底所在的第3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思考。
(二)引导学生从雪松和杂树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适时点拨、评价。雪松:
1.学生交流问题1:原来是特殊的风向,使东坡成了迎风坡,所以雪大;西坡背风,所以雪小。
2.学生交流问题2:引导用自己的话回答。
【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指名读。雪松有什么独特之处?你注意到了哪两个关键词?
交流、板书:弯曲、反弹
(2)【“弯曲”显红】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程度”是什么程度?(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住,快要压断了的时候。)
可见,雪松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当压力超过它的承受范围时就向下弯曲,把积雪从身上滑落,压力就小了,能够反弹起来。
(3)【“反弹”显红】透过反弹,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傲然不屈、恢复了苍翠挺拔的身姿!)
(4)这一弯一弹,正是雪松保持苍翠挺拔身姿的秘诀所在。
(5)品味“反复”:
这段话中连用四个“反复”,这是一句——排比句。分组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件依次出示四张图,下面对应文字:积—弯—落—弹,四张图片之间加循环箭头】师描述:这样的情景不断地重现着:积、弯、落、弹。它默默地承受,默默地退让,默默地积蓄力量,默默地进行反抗!
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再来读。
仅仅四个“反复”吗?【显红“……”】那你知道这不断抗争,反反复复的过程到底有多久吗?
是的,这样的反反复复,积弯落弹是年复一年,无穷无尽啊!课文用一个整齐的句式,四个凝练的字,一个省略号,形象地展现了雪松与大雪顽强抗争的景象。
(6)我们不禁要为雪松点一个大大的赞!你想怎样赞一赞雪松呢?可以用1、2个词语,也可以用1、2句话。同桌先交流。
雪松的弯曲是充满智慧、充满抗争的弯曲,这是“以退为进”。板书:以退为进
所以,我们可以说:
【课件出示:雪松在东坡的大雪中弯曲,不是(),而是()。】
总结:带着心中的赞叹之情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齐读。
杂树:
1.刚才,同学们从雪松的角度去探寻了谜底,那能否换个角度思考,从杂树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它们不能在东坡生存?
预设学生的回答:柘、柏、女贞等杂树,没有雪松弯曲、反弹的本领。
小结:有时,如果一味硬抗只能造成无谓的毁灭。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可以使理解更深入!即将升入中学的我们,阅读时要用联系的眼光,对文本的重点语段进行比较阅读,写出更深入的批注。
板书:比较式批注
(三)比较两位旅行者的感悟。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4、5自然段,比较一下两个旅行者的感悟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作比较式批注。
2.【课件同屏出示:
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1)分角色朗读后交流:
第一个:分析了表面的自然现象、就事论事。不妨可以这样批注——【在第一段话旁边加批注:表面:自然现象】
第二个:展开联想,往深层想。他已经由谜底联想到了——人应该怎样面对压力。
【在第二段话旁边加批注:启示:人生感悟】
(2)【课件出示第二个人的启示】指名读
这里其实说到了人面对压力的两种抗争方式,一种是——一种是——
正面抗争、以退为进【课件出示:“正面抗争”“适当的让步”随机显红。】
什么叫正面抗争?(直面压力,毫不退让,抗争到底直至胜利。)
“适当的让步”怎么理解?(联系雪松:先弯曲一下,保护自己,等待时机反弹。这样的让步是有“度”的,即:进退有度、以退为进。)
带着我们的理解读好这段话。男生齐读。
两个人的感悟是由浅入深的,第二位旅行者的感悟由现象到启示,从自然现象到人生感悟。
②【出示:↓由浅入深】 建议大家记在书上,好吗?
(四)品味“有时”
由此,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齐读。
【课件出示: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课件同屏出示: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这句话和第二位旅行者的感悟中,都用上了哪一个相同的词语?
【两个“有时”同时显红】这两个“有时”能否去掉?比较着读读。
是否退让看形势需要,灵活应变。在力量可以抗衡的情况下,就要直面压力,抗争到底直至胜利。
“弯曲”不能成为苟且偷生、放弃抗争的借口。
所以,什么时候弯曲,什么时候抗争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还是一种气节!
齐读两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活动3【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启示
刚才我们联系课文重点语段,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理解了谜底以及谜底的启示,其实还可以联系实际,获得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请看“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拓展练习:
围绕课文最后一句展开联想,照样子填写句子。(可以是历史故事、名人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
例:雪松面对大雪弯曲一下,不是向风雪低头,而是为了反弹,战胜风雪生存下来。
(1)勾践卧薪尝胆,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
】
2.组织交流、评议。
(1)勾践卧薪尝胆,不是惧怕吴王,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报仇雪恨。
(2)卢沟桥的守桥官兵暂时退守宛平县城,不是向日军妥协,而是保存实力准备奋起还击。
(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畏惧敌人,而是以退为进争取最后胜利。
(4)蔺相如躲避廉颇,不是害怕廉颇,而是为了赵国的利益。(评价:蔺相如退让的目的是要将相和好,让赵国更加强大。所以,弯曲有时还是一种胸怀。)
学生完成作业纸。
活动4【讲授】总结课文写法
本文通过一个简洁精炼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谜面的呈现到谜底的揭开,最后揭示人生的哲理。板书:自然之谜
人生哲理
这种写法叫借事说理。板书:借事说理
前一课《最大的麦穗》也属于此类散文,结构上都是先叙事,再写启示,叙事简洁,说理深刻。我们可以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先去自学。借事说理的文章常见于《意林》《读者》等杂志,同学们可以读读这类文章,能获得许多人生启迪。阅读时别忘了还可以作一些比较式批注哦!【课件出示两本杂志的图片】
活动5【作业】随堂作业
1.写有关“以退为进”的名言警句。
例: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
大丈夫能屈能伸。
2.阅读推荐:《意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