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张
灵动 丰润——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我,xxxxxx小学教师,十七多年,和孩子们一起,时时浸润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语文诗性的光辉,浪漫的情怀和崇高的灵魂,体会语文博大而丰满的精神,仰仗语文美“容”、健“身”、养“气”,提“神”。语文教学,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事业。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归纳为四个字——灵动、丰润。
灵动,即活泼,有灵气,富于变化。灵动语文,追求有效益、有情趣、有思想、有思维、有生成、有收获的语文教学境界。
丰润,即丰满、丰足、滋润。让语文教育成为滋润学生心
田的教育。通过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语文生活,丰润师生的语文人生。
二、“灵动 • 丰润”教学主张的主旨
1、尊重生命成长轨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一份礼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首灵动的歌。我要用灵动的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并希望这份素养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2、彰显语言学习优势。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史,发端在小学语文。语言背后是文化,通过语言传递文化,这,是语文的特质。身为语言教师,我有责任带着对学生的诚意,对语言的诚意,带领学生诚意地去亲近语言,了解语言,深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的真谛。
3、构建丰满的语文课程。立足教材,扎实双基,丰富思想,习得方法;立足课堂,发展思维,体悟生活,提高认识;立足生活,强化实践,发展语言,培养能力。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正端庄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教学主张的价值追求。
三、“灵动 • 丰润”教学主张的实施
1、灵动课堂,丰润语言。
灵动课堂的前提是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教师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一个教师能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他的语文课能上到什么
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才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几十年来养成的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总能让我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具有“我”的身影,承载“我”的个性与思考。
我认为,语文课堂,是师生倚靠语言,向着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反思我的课堂,从容不足,优雅有限,但是,我的课堂,语言精炼,激情澎湃,师生对话高效,互动融洽;我的课堂,基础扎实,语言输入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我的课堂,思维缜密,设计新颖,学生参与了,思考了,表达了,互助了,共生了,日复一日,就见成效了。
我觉得,教材解读及课堂教学,一个教师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才行,这不是自以为是,不是骄傲张狂,而是因为我既不是张飞,也不是林黛玉,他们的方法,怎么适合我,适合我的,就是我自己的,而且也才可能成为我自己的,打造自己的,才最重要。我的任务是坚守自己课堂教学的长处,并把自身的长处努力发挥到极致~这样,至少,我们还能争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教学个性的人。
2、灵动阅读,丰润思想。
人的第二次诞生,是学会阅读。灵动语文,倡导用阅读去丰润学生思想,滋养孩子生命。繁花有季,开落有时。小学六年,正是花期。
人说,“胸有三江水,口吐一条河”。我曾经用六年的时间做过一轮尝试——《“立体积累,丰富小学生语言底蕴”研究》。我认为,“积累”,分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
个板块。两种积累方式的综合实施,就是我所谈的“立体积累”。我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和生活,不仅仅积累知识,更积累天真、积累天然、积累天成、积累童趣、个性和自我。立体积累,即建立“生活处处有语言”的积累理念。看、听、说、写、读多渠道多途径介入。积累途径多元、立体。
低段孩子识字不多,于是,背儿歌,听故事、讲故事、随文积累、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积累、与人交流学积累成为主要积累方式,持之以恒,成效明显。
中段:《嘉州古韵》、《峨眉山月》、《诗经》、《论语》、现代
美文。
高段,放手让孩子们与经典相遇,与名著相约。让孩子在最旺盛的生命花期里尽情吸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沐浴。
——我的学生家庭作业不多,70%的学生回到家只有一个任务——课外阅读。作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透过文字去阅读文字本身和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学生长期自主广泛阅读的良性循环,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沃野。
3、灵动作文,丰润生活。
“语言与心灵共抵”,是我灵动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语言所及,心灵所抵;心灵所抵,世界所及:孩子的语言,反映的应该而且必须正是学生自己的真实世界,这个真实世界,包括他们眼中、耳中、心中的世界。我希望他们的文字呈现的,都是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和“视界”里所触摸到的东西。我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再现和述说自我外在及内心、及他人、及这个世界所呈现的一切行为,指导学生去关注他人语言所及的“世界”并在完善和丰富自我的“世界”的同时,实现“语言”的飞跃。
刚过去的一年,我工作坊的研修主题就是《构建小学生作文积累训练序列》,我 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学生“语言素材”“内容素材”“表达方法”的年段积累序列构建方法,有了些许收获。
比如:“素材积累”,建立“素材就在身边”的意识,这种意识,学生需要,语文教师更需要——事实证明,学生作文前的准备,比作文本身更有价值。
教材作文,提前布局。教师对教材作文要做到心中有序列,学生事前有准备、有观察、有参与、有体验、有交流,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然后,从教材掘“金”,丰富作文“材”源。利用课文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作文内容资源;《恐龙灭绝之谜》《中国传统文化》《乐山环境调查》等都成为学生作文的丰富“材”源。
第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深度研究。抓住熟悉事物,开展深度研究。乐山美食系列、城市旮旯系列,乐山“小人物”系列,“校园风景线”系列等。
巧借素材,拓展资源。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平台,上完《长城》,让学生搜集资料,撰写《长城的过去和未来》;上了作文《文明只差一步》,让学生阅读《丑陋的中国人让景区变身垃圾场》等材料,写读后感。
另外,每学期我为学生出一本作文集子——《小青豆》,为每一本集子写序,一本集子收录200多篇优秀作文,当孩子们喜悦地捧书细读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到快乐与自豪;大约在十年前,我为学生在“小荷作文网”建立了“乐山市实验小学雏歌文学社”平台,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可以直接发到网络,当好些孩子收到网上习作被录用后杂志社寄来的刊物的时候,成功让他们也让身边的同学更热爱习作。
语文教师永远都需要一种勇气,来突破作文教学的限度,突破自身的限度,在作文中丰润自己和学生的生活。
4、灵动实践,丰润生命。
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这是语文教学的似乎可有可无的薄弱环节——我已经在“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整合实施”方面做了四年多的探讨。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呈现方式进行细致分析,然后,以一组教材为单位,把教材中分散的、碎片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巧妙的重新组合,并设计归类实践方案,有序指导学生分组实践,再交流呈现学习成果。这种实施方式,学生人人投入其中,感受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收获;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拓展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渠道,开放了课程形式。
综合性学习活动整合实施近五年来,呈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序安排,时间充足;归类组织,内容丰富;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减少程序,保证效果;强调交流,促进提升;家长介入,共同成长。
灵动的语文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讲到这里,我想说,以上,只是我语文教学的一人之言。教无定法,但是有一点我相信是所有教师都该坚守的,那就是诚意。我的教,若是诚心诚意为着学生的学,那么,无论拥有怎样的教学主张,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相信都会是有成效的。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需要把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为这个健康的自我而激动,而热爱,而参照,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