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帝反特,那是当时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什么小说,戏剧,电影,到处都在说抓特务的事。反特文艺作品如此之多,怎么偏偏就《冰山上的来客》能成“现象级”、能成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一】
监区组织观看了《冰山上的来客》。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阿米尔和古兰丹姆,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古兰丹姆因为家里穷而被卖到了一户地主家里,两小无猜的两个人终究还是分开了。而剧情也就从这里展开。
牧民纳乌茹孜要迎娶一个叫做古兰丹姆的女子,但是这个“古兰丹姆”并不是真正的古兰丹姆,她是一个潜入边境的特务。她训练有素、极其狡诈,在得知阿米尔与真古兰丹姆的事情之后,就假扮古兰丹姆接近阿米尔,并且充分利用了阿米尔对他的信任,窃取了大量的情报。而此时,真正的古兰丹姆早已被人改名换姓卖到了外地,音讯全无。
就在假古兰丹姆热情地接近,乃至于纠缠上阿米尔的时候,这一举动被阿米尔的领导杨排长看在眼里,假古兰丹姆的反常行为引起了杨排长的高度警觉。杨排长做了一系列的安排,让阿米尔配合,希望能分辨出这个“古兰丹姆”的真假,从她身上找到蛛丝马迹。但是到最后,虽然确定了这个古兰丹姆是假的,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只能按兵不动。
后来杨排长利用假古兰丹姆向敌人发出了一份虚假的情报,果然敌人上当了,被我军全部歼灭。这时,一个汉族特务化装成少数民族叫做阿曼巴依的人,接近了真正的古兰丹姆(此时已经改名叫做买日乌莉),企图混入边防军哨所驻地活动。而此时,真正的古兰丹姆和阿米尔,在杨排长的精心安排下,已经相认并重修旧好,因此假的古兰丹姆的身份已经暴露,阿曼巴依于是残忍地杀害了她。后来阿曼巴依又策划企图在巴罗脱节的刁羊比赛时里应外合,袭击边防哨所。殊不知杨排长早已洞察先机,布下天罗地网,将这伙武装特务一网打尽。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能够再续前缘,他俩的心愿终于实现。
影片中悬念的设置及其气氛的渲染都达到了较完美的境界。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悬念总是在最后揭晓,这一切紧紧扣住观众的心铉。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个性鲜明。杨排长、阿米尔,真假古兰丹姆,侦查员……群众的质朴,战士的机智,敌人的狡猾,都给观众留下了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
这个电影的主题很深刻,所表现和想传达的寓义也很多。当然,看完电影都会存在个人的感受。我认为,《冰山上的来客》所表现的也不只是反特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敌我之间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过程。片中敌我双方的斗争都紧紧围绕着团结和分裂这一政治主题来展开。所以,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反特影片,更是一部反分裂斗争的影片。所以,此片在现在看来,也具有相当深刻的教育意义。多给青少年放放此片,让孩子们明白新疆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国土,各族人民是一家,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都需要的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作曲家雷振邦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配乐非常优美,而且浓郁的民族风格打破了电影音乐所贯用的旋律和章法,使人耳目一新。剧中最美的那段男女对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曲调高亢激昂,歌颂了美好的爱情,令人终生难忘!
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二】
《冰山上的来客》主要讲了建国初期,驻守在祖国边疆的人民解放军和当地塔吉克族人民一起为了祖国统一而团结奋战,共同摧毁反动残余势力阴谋的感人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解放军的坚强、勇敢。有一次,两位解放军叔叔在下着暴风雪的天气里执勤,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吹着,而两位解放军不畏严寒,继续拿着枪在执勤,直到他们冻僵了,才倒下。第二天,另外两位来执勤的解放军发现他们,马上把他们抬到部队,赶紧给他们取暖,抢救他们。过了很长时间,其中一位醒过来了,另一位却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牺牲了。
从这部电影中,我学到了坚强、勇敢、机智。解放军叔叔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解放军叔叔和各族人民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
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三】
1951年的夏天,我边防军某边卡得到一群匪特潜入金沙川的情报。一日,新疆萨里尔山口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来一个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实为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古里巴儿。新娘子的来到,勾起解放军哨所新战士阿米尔的一段辛酸回忆。他和古兰丹姆自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后因古兰丹姆被她的叔叔卖给江罕达尔和热力普为奴仆,改名买日乌莉,从此杳无音讯。
晚上,阿米尔随同杨排长前去参加婚礼。假冒古兰丹姆的古里巴儿知道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的童年往事,便对阿米尔显得分外亲昵。此后,为了刺探边防军情报,假古兰丹姆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到哨所寻找阿米尔,要求与他重温旧情。阿米尔虽再三以解放军纪律相拒,但仍摆脱不了她的纠缠。这一现象引起杨排长的高度警觉,并且很快发现她并不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
不久,热力普、江罕达尔根据“新娘子”的密电报告,率领小股特务偷越边防,被解放军冰峰哨所全歼。当假古兰丹姆的身份已暴露时,即派人将她杀害,并策划在巴罗脱节的刁羊比赛时,乘抢夺制高点的机会,以枪声和火把为号,里应外合,接应热力普冲过边防线,实现他们的美梦。岂知杨排长早已将计就计,为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将敌人一网打尽。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他俩的心愿终于实现。
小火观后感:这部影片,不单单只有爱情,还着力刻画了我们英勇机智的边防战士;影片中还展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小火觉得还有民族团结的主题蕴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配乐如《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成为了流传甚广的金曲,足见这部电影的经典程度,值得一看哦!
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五篇【四】
今天,我们在班级团支书的带领之下,怀着对革命先辈的爱慕之情和对党的憧憬之心,在教室里观看了一部老片子《冰山上的来客》。这不片子可以说是我看的所有红色电影之中最独特也最神奇的一部电影,它让人了解的共产党,了解了红军战士不同的一面。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这个主要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人与人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此外该片还同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
其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唯美结合之作,高山雪原上盛开的雪莲是神圣而纯洁的,象征着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浪漫的爱情,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美妙,在过去政治第一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勇于冒着风险去做这样大胆尝试,对于编创人员来说确实需要一种胆量,正是这些电影人呕心沥血的奉献,才使之在中国影坛流行四十年仍不衰。
在欣赏完这部片子之后,慢慢体会,给了我们很多的收获与帮助。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是那种同志之间的那种浓浓的真情。当新战士阿米尔到来时,所有的战士不管是怀有什么样的心情的,都对阿米尔表示了友好。当阿米尔遇到危险时,一班长奋不顾身的挡在了他的前面。一班长牺牲了,从杨排长那一声震彻山谷的枪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痛心,这是不含有任何别的什么目的的,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对同志都像手足一样,纯朴、真情,丝毫不夹杂着别的什么东西。这也许就是他们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从这部片子里我们还看到了其他红色片子中所没有的浪漫爱情,解放军战士在遵守纪律之外也是敢爱敢恨的。可见党除了严肃守法之外还充满着许多的可爱之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走的这么好,这么远的原因了吧。
最后,我希望中国共产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观影《冰山上的来客》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五】
1951年的夏天,我边防军某边卡得到一群匪特潜入金沙川的情报。一日,新疆萨里尔山口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来一个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实为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古里巴儿。新娘子的来到,勾起解放军哨所新战士阿米尔的.一段辛酸回忆。他和古兰丹姆自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后因古兰丹姆被她的叔叔卖给江罕达尔和热力普为奴仆,改名买日乌莉,从此杳无音讯。
晚上,阿米尔随同杨排长前去参加婚礼。假冒古兰丹姆的古里巴儿知道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的童年往事,便对阿米尔显得分外亲昵。此后,为了刺探边防军情报,假古兰丹姆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到哨所寻找阿米尔,要求与他重温旧情。阿米尔虽再三以解放军纪律相拒,但仍摆脱不了她的纠缠。这一现象引起杨排长的高度警觉,并且很快发现她并不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
不久,热力普、江罕达尔根据“新娘子”的密电报告,率领小股特务偷越边防,被解放军冰峰哨所全歼。当假古兰丹姆的身份已暴露时,即派人将她杀害,并策划在巴罗脱节的刁羊比赛时,乘抢夺制高点的机会,以枪声和火把为号,里应外合,接应热力普冲过边防线,实现他们的美梦。岂知杨排长早已将计就计,为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将敌人一网打尽。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他俩的心愿终于实现。
小火观后感:这部影片,不单单只有爱情,还着力刻画了我们英勇机智的边防战士;影片中还展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小火觉得还有民族团结的主题蕴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配乐如《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成为了流传甚广的金曲,足见这部电影的经典程度,值得一看哦
第二篇:观影感悟(tianyudi)
《天与地》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相信政治的一面之辞。所谓政治宣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不择手段地在人们头脑中根植政治者所需要的思想和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黑白分明,包括黑白颠倒。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
内战期间,国共相互黑丑化对方;
对越自卫反击战争期间及期后很长一段时间,中越双方对对方的黑丑化,这种黑丑化的情绪,直至今天,仍存在于涉及越南的各种充满嘲笑、不屑和谩骂的评论中。只要看看《天与地》中越南人如何为自由前仆后继,就会明白,他们的英勇一如当年中国的共产党人,这种一致甚至包括双方的黑暗点。
政治宣传一面之辞的可怕,还包括文化大革命时人们的狂热、斯大林的对内清洗。
受政治宣传所惑,人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今天看来,是何其错误与荒缪。美越战争期间,美国人与越南人是相互仇恨的敌人,但只要放下武器,他们也可以成为朋友甚至是恩爱的夫妻。人和人之间,本没有仇恨,仇恨是政治宣传的结果,在仇恨与友爱之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友爱。
《天与地》告诉我们:战争这个魔鬼,唯一能够带来的只有死亡、伤残和灵魂深处的伤害。
如果我是父母,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参军,也许有人会说,大家都不参军,谁来保卫国家?这个世界,有的是战争狂,有的是嗜血如命的杀人机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这些人酷爱战争,没有战争,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如果我是父母,我会鼓励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只要不犯法!即使一不小心真的犯了法或犯了其它大错,也会宽容他/她,并且告诉他们,人生本就不是一般风顺,成熟的过程充满坎坷,坎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不再爬起,不再前行。人生可以休息,但休息只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如果有一天真的永不再前行,那时一定是到了生命的尽头。
《天与地》
——战争中的梦魇与梦幻
谈 晓
在偶然的机会里重看了奥立弗•斯通的越战片《天与地》。
近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和越南之间发生了一次旷日持久、双方都损失惨重的战争。越战在喧嚣与怒骂中结束,好莱坞对此的反应是出炉了一批表现越战的电影。大部分的越战片以或沉重或嘲讽的态度反思了这场战争,可以归入战后电影的范畴。
所谓战后电影并不是一个时间上的划分,而是意味看对战争的反思——表现战争对人的伤害,思索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并涉及到战后重建问题。二次大战之后的一些欧美电影已经可以归入战后电影的范畴。前苏联影片《雁南飞》描写了一个普通姑娘薇罗尼卡的遭遇。恋人踏上战场,薇罗尼卡则开始了遥遥无期的等待。由于忍受不了空虚与恐惧,姬转而嫁给了另一个暗恋自己的年轻人。于是生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轨道。婚姻并不如意,她一如既往地思念前方的恋人,羞耻和悔恨啃噬着她……影片将视角从战士转向了普通人,表现出战争改变人的命运这一主题。影片结束于一个胜利的场面,女主人公却在欢呼的人群中迷失了。她怀着虚渺的希望寻找过去的恋人——然而我们知道他死了——她对幸福的憧憬也已经永远失落。战后电影否定“战争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拒绝用胜利的喧嚣掩盖个人的伤痛。
奥立弗•斯通在越战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许因为他参战的亲身经历,越战成为他的电影世界中一个萦绕不去的情结,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先后拍摄了《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三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场战争。《天与地》拍摄于1993年,越战似乎已成为过时的话题,因此其反响远远比不上它的两部姊妹片。然而斯通却在这部影片中最完整地表达了他近乎于严峻的反思和执着的理想主义。
《天与地》的主人公不是美国军人,而是个普通的越南少女丽莉。在这部电影中,斯通竭力要抛开过去两部影片所持的美国本位文化,进行一种反向的思考。因此,在影片的开头,他选择了三个具有概括意义的场景:父亲带年幼的丽莉去村中的小庙参拜佛像;田间劳作时,丽莉询问母亲孩子是从哪里来的;村里的社戏,丽莉和父母夹杂在欢乐的人群之中。宗教信仰、劳作和繁衍,以村社为单位的社会活动,三个场景象征性地向观众勾勒出斯通心目中的越南文明(或者说东方文明)。
当战火烧来的时候,宁静的小村庄变作了壕沟与战场。丽莉和她的家庭置身于美军与越共之间,生活方式被永远地改变和扭曲了。原始的家庭结构被打破,丽莉的母亲将两个儿子都送上战场。掩护越共的行动被美军发现,丽莉受到严刑拷打,继而又被自己的“战友”强暴,从此她必须离乡背井。她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在篝火前舞蹈的女孩,也不能成为一个战士。越南乡村已经没有她的位置,她被自己所属的文明驱逐了出去。
在西贡的仆佣生涯中,丽莉与男主人相恋。人生的第一次恋爱却无法给她一个妻、甚至是妾的地位;未婚先孕更使她遭到家人邻舍的鄙视。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生活希望相继破灭。她只能充满哀愁地问父亲、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东西?不是女战士,也不是冯家的一分子,只是行乞街头的流浪妇,我很惭愧。”在丽莉的遭遇中,我们看到,战争不但使人们贫穷、伤残和死亡,还让人变成失去精神家园的流浪者。
影片打破封闭的故事形式,采用插曲式剧作结构,丽莉的流浪生活被放到整个越南社会变化的背景中去展现。片中有两个对比的场景。第一个场景中丽莉到美军的办公室寻求工作,当管事的美国人要求她为了工作和自己发生性关系时,丽莉坚决反抗,砸破玻璃门并叫来了宪兵。然而在下一个场景中,丽莉却为了美金—一大笔美金而出卖了自己。
战争使人们不能再务农为生,人数众多的美军到来,又给他们带来就业机会。在越南,尤其在城市建立起一种战时畸形的经济模式和荒谬生存状态。特殊的寄生关系对丽莉以及其他越南人造成心灵上的扭曲。在公共汽车上,美军公然拉出年轻女孩到车下施以强暴,丽莉机敏地装作呕吐逃过一劫。她就像一只寄居的海星,培养起一系列适应生存的动物本能,面对外界的威胁随时亮出自己的尖刺。
影片中部,丽莉置身于逃难的滚滚洪流中,从她的眼中,我们看到一个崩溃的国家,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人不是被枪支强暴,就是被美钞腐蚀。
影片的后半部分场景移到了美国。史提夫使丽莉燃起了最后一丝生活希望——投靠一个正常、安定的社会环境,找回自己最初的人生理想,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她的越南乡村之梦从此被一个“半截美国梦”取代了。
然而战争像命运一样不可逃脱、不可反抗。一个是被越南抛弃又被美国敌视的弱女子,一个是饱受战争伤痛又无力自拔的美国军人,他们尝试用爱、同情、理解……所有美好的情感来填补伤痕,最终却像孩子一般无能为力。婚姻破裂,史提夫饮弹自尽,孩子们在学校被认作墨西哥人,在家拒绝说越南话,和他们的母亲一样也成为文化上的漂泊者。
在美国段落的结束部分,屡屡出现与宗教有关的镜头。教堂里流泪的基督,丽莉请来为史提夫超度亡灵的法师。然而这两个各自对自己的社会和宗教都失去信心的人,怎么可能从对方的信仰里找到救星?史提夫利用星期天的弥撒策划了一次对自己孩子的绑架,僧人只是告诉丽莉,人要在一世一世的轮回中忍受无因的苦难。影片似乎在用这样的情节暗示我们,宗教只是来生的梦 而己,并没有实际性的帮助,反而是文化的隔阂之一。
斯通是一个喜欢把电影寓言化的导演。有时让人感觉他的人物和情节设置目的性太强。《天与地》的部分价值在于它试图跨越两种文化的界限来描写越战,但这种尝试同时也带来问题:在人物——尤其是越南人——的塑造上相当概念。影片中的父亲和母亲不像越南农民,倒有些古罗马英雄的气质。台词精确有力,带有史诗风格,却往往是在传达导演意图。
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动于影片的结尾。
女主人公重回越南:“我回家了,但家已改变,而我会永远界于南与北,西与东,和平与战争,越南与美国之间。界乎天地之间是我的命运,我们反抗命运便会吃苦头,接受命运便会开心。我们有许多时间,有永恒去重复我们的错误,但我们只要有一次纠正错误,到最后听到启迪的歌声,我们可藉此永远打破复仇的桎梏。
穿着一身白衣,在绿色田野中自由行走。命运几乎强制性地剥下了女主角所有文化的外衣,她勇敢地在天地之间存活了,像亘古以来第一个与天地并存的人一样,自由行走,过着完全平静、宽恕和仁爱的生活。影片在最后已经试图放弃所有的文化救赎,斯通最终提出的生活理想,是干净利索地斩断文化脐带,把人置于一个无主之地,置于此岸与彼岸的中界点上。
第三篇:战狼2观影感悟
战狼2观影感悟
8月17日晚公司在龙湖一家环境优美的影院,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吴京主演的影片《战狼2》,感触很深,震撼、激动,甚至热血沸腾。
之前听大家讲,看新闻,就知道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影片,很多的公司、小区、甚至学校都把它作为教学的“神器”。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到影院观看。因此,知道公司要组织看这部影片,内心还是很激动的。
我不能从艺术上去评判它,因为不专业,只单纯讲个人的感受。片头吴京的勇猛是所有影片的男主光环,耀眼、振奋。但是随后真的没想到影片会在非洲这样一个地区展开情节。影片中的场景是我们根本接触不到的,非洲的落后、贫穷、战乱,非洲儿童对战争的麻木,生命的脆弱等等乱世的最负面的、最真实的内容被一一展现出来。
我深深地记得,冷锋和Rachel、Pasha在陈博士死后冲出医院的时候,雇佣兵的队伍在后面追杀,这么紧张激烈的情节,这么血腥的画面,非洲人民竟然熟视无睹,该怎样就怎样,丝毫不受影响。我想,是不是因为战争天天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这样的“小规模”、“毫无杀伤力”的动作,在他们眼中已经是再正常不过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战乱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的如何的水深火热,以致于凡是不殃及自己生命的任何事件都不能影响他们暂时的快乐,哪怕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的篝火晚会也格外另他们振奋,除了他们的坚强和不屈以外,应该也是因为也许他们中很多人根本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在一次又一次的混战中,真正的人命如草芥,每一次的枪声、爆炸声,不知道敲响了多少无辜民众的丧钟。这时候,冷锋个人的勇武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而恰巧在这时,作为中国人、华侨,哪怕是如于谦饰演的钱必达这样的奸商、小人,也从未放弃生存的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去往中国大使馆寻求庇护。
冷锋在危机时刻,没有忘记首长告诉他的“军人之所以为人所尊重,不仅仅 是因为这身军装,而是因为即使脱掉军装,也不会卸下军人的职责”,所以他那么拼尽全力的去救每一个他能救的人,去拼命的杀掉那些危害人类生命的红巾军和雇佣兵。
所有人都看到了,出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冷锋是如何的训练有素、单兵作战能力是如何的强。当仅能作战的何建国、卓奕凡身受重伤,而冷锋被压住只能用手机联系给海军视频通讯并留下证据的时候,所有人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正是这样危及所有人生命的时刻,海军舰长终于收到了上级的命令,声嘶力竭的喊出了“开火”两个字,挽回 了局面,顺利完成撤侨任务。那一刻,我再一次深深的体会到了个人的勇武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的后盾,那么这些工人就只有一个下场——被雇佣军惨无人道的杀掉。不得不说,自古以来,多少的民族英雄为了国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战士为了他们的使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没有他们,自然没有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
但是同样的,如果所有人都没有祖国这个概念,没有党为我们织就的强大的“机器”,大家各自为战,那即使牺牲再多的人恐怕也换不回来我们今天的幸福,也许我们就会像影片中的非洲一样,整日生活在战乱中,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黑暗生活。为什么在影片中会有红巾军首领一再训斥老爹不要杀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冷锋敢高举中国国旗带领车队度过交战区,包括现实中为什么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国家觊觎我国富饶的物资和土地,却迟迟不敢真的做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就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强,科技日新月异,人民奋发富强!
另外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在片尾看到护照上的那段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样震撼的场景,使我生出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无比的骄傲!
当然,除了影片本身,公司带也带给了我更多的温馨和感动。特别的场地,特别的生日会,生日会中特殊的配合任务,都让我更加的热爱某某公司。后面跟亲爱的家人们一起观影,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了久违的大学生涯。如同是坐在宽大的多媒体教室,由老师带着,跟那些可爱单纯的同学们一起看电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可不是吗?公司也是一所大学,领导们也是可敬可爱的老师,同事们也是一起成长的“同学”。
到最后,只有深深的感恩,发自内心的感恩。感恩祖国给我们安定富强的生活,感恩军人用生命捍卫我们的安全,感恩公司给我们提供这么优良的平台,感恩领导给我们这么多的指导,感恩同事与我们一路同行!
某某部 某某 2017年8月18日
第四篇:观影感悟 北京爱情故事
昨晚和老公一起看的这部电影,总体感觉很温暖,眼眶湿润着看完了整部电影,今天似乎两人的感情有了进一步升温,下午还一起去游了泳。这会儿坐下来,仔细梳理了一下这部电影,5对儿大小爱人的生活实际上是水乳交织在一起的:同一座城市里,一样的爱情在不同人身上演绎着,或酸或甜,总能让我们从中找到共鸣。
陈思诚饰一个建筑设计师,但是外地来京收入不高,租住在一户北京人家,在他和好友的聚会上,邂逅了佟丽娅,两人一见钟情,爱情破土而出。正所谓:相爱是缘分,结婚看造化,两个人因女方母亲的嫌贫爱富经历着难分难舍的心路历程。爱情经受着现实的挑战: 挑战
1、精神上:未婚先孕,两人需要迅速调整心态,进入婚姻状态;
挑战
2、自尊上:女方母亲的干涉,让一穷二白的男方无地自容;
挑战
3、物质上:女方先前的男友甩出一套2000万的房子作为诱惑,让他们的爱情显得似乎无足轻重。
所以,爱情是盲目的,只有在一起才是最重要,其他的根本无法顾及。
王学兵饰陈思诚的老板,早年成家,虽然深爱自己的老婆,但是在外面拈花惹草、处处留情。但他不论多晚,乱搞之后都会回家,喷得浑身上下都是酒,然后假装一团烂泥一样地回家,坦然接受老婆的照顾,象个没长大的孩子。总是自诩潇洒的他终于被老婆发觉,在老婆说出“离婚”二字的瞬间感受到崩溃和爱情的割舍。
所以,爱情似水,无色无味,但是一旦缺失,性命攸关。
佘男饰王学兵的妻子,每天将家料理得整洁光鲜,但是苦苦忍受着婚后的寂寞和孤独,直到他发觉丈夫的不轨行为。当下便决定报复,画了浓妆,去到酒吧色诱异性,可是难耐心里的不解和愤怒,终未成行。转而她想起了结婚前的一个爱恋对象,便邀约对方去到了酒店,但
在最后一刻,她决定不能自我伤害,更不能破坏他人家庭的幸福,决意离婚——在最后一刻,刹住了复仇的闸门。
所以,爱情是纯洁的,容不得杂质和背叛。
佘男在酒店里邀约的旧情人由梁家辉饰演,两人如同知己一样,见面的几句话里就客意感受到两人曾经心心相印,但无缘之人很难重温旧梦。佘男在最后一刻决定勇敢面对丈夫的出轨,不告而别;梁家辉则在卫生间抽着烟,透过镜子审视自己的灵魂,也决意不做这种傻事。但梁家辉毕竟出轨过,他的妻子由刘嘉玲饰演,在两人20周年纪念日时,一起在希腊度过了坦诚相见的一晚。虽然女方有遗憾:每能当上音乐家,没能为丈夫生个儿子,但唯一的女儿也同样让他们感到温馨和珍惜。
所以,爱情又是坚韧的,彼此的信任和坦诚的沟通让爱情历久弥新。
他们的女儿自幼喜欢音乐,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吧,每日里听着雅致的音乐走过放学的路,公交车上,总有个清新脱俗的男孩儿不远不近地跟着她。两人懵懂的感情在萌芽,男孩儿为了让她坚持梦想,放学后打工,汗流浃背却甘之若怡,直到买到了那支白色的琴弦送给对方。两人的感情,或者说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友情开始升温。最后,男孩儿为了帮女孩儿凑钱参加演出,跑到慈祥的姥爷那儿借钱。最终两个人的内心里都种下了爱的种子,时光会继续飞逝,但是心灵开始有了牵挂和力量。
所以,爱情是介于友情和亲情之间的一种感情,一种发着神奇光芒的量子力场。
男孩儿的姥爷本来和姥姥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但是一次体检之后,姥姥担心自己的病会随时发作,而离开人世后,“谁来照顾自己的老伴儿”成了她唯一放不下的心事,每日里张罗着为老伴儿找对象。对象不合适她失望,对象合适她又难受和悲伤。那份爱,早就转化成了唠叨和体贴的照顾,生活的琐碎细节都是爱的缩影。生死离别毫无表情地降临,让相爱的人
难以承受,却也不默默地选择接受。但是老伴儿离去的一刻,老头子温柔地、绵绵地在她耳边说:“别怕!走到哪儿我都能找到你!”泪滑落......所以,爱情是永恒的,穿越生死和轮回,贯穿生活的始终。
当然,陈思诚的房东就是男孩儿的姥爷,一墙之隔却都体会着一样的爱。
北京,这座有爱的城市啊,虽然有雾霾,过几天可能还会有沙尘暴,但是我依然爱得深沉炙热,因为我有爱在这里;因为你和我的爱在人群中,用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纽带交织在一起。所以,我想说:我爱你~
第五篇:观影心得
免考感想 玲珑岁月,琥珀六年,执着于以梦为马的方向,诗酒醉一段年华。以梦为马,诗酒醉年华,风雨趁韶华。高晓松说,青春之丧,来于你无欲之韶华,逝于你无望之山岗。你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沿着刻意的路线机械地前进,时间久了,自己都不敢相信曾经的自己变得那么模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梦的路上怎会一帆风顺?坚定不移地坚持自我本真之美,始终如一,不轻言放弃,才会看到心中那份光亮。
有一种情怀,在你的生命中诞生,走过青春,走过年少,便再也抹不去,直到生命完结。
我以为,二十岁的年纪还是坐在教室,读读写写,看着朝阳,数着时光; 我以为,二十岁的年纪依旧可以不谙世事,在大人的庇护下,安静地享受生活;
我以为,二十岁的年纪,和之前的十九年没什么不一样······
我喜欢的黄碧云说过一句话:成长不过是长久的痛楚,愈合之后的顿悟。每一次相遇都是生命中人来人往的馈赠。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当时的天空湛蓝,有丝丝缕缕的云很像飞鸟的尾翼划过的痕迹。
一如在一路走来,爽朗的笑声不断,一如那天的天空颜色湛蓝,丝丝缕缕的云像飞鸟的尾翼划过的痕迹。
匆匆的一年多已经过去,我并没有因时间的仓促而伤感,而因为有了收获感到充实、有了压力进而成长。深深切切记得去年五月下午在图书馆报告厅,欢送青马工程二期学员,迎来我们四期学员的第一次会面。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对青马沉淀下了感情。
其实最初对这个工程更多的,只是憧憬与期待。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光鲜下的都是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七位一体”的培养路径不只是形式主义而已,而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与成长的。长此以往,再加上本身课程较多,渐渐地我对它有些厌倦了,变得仅仅为了应付考核,但这种“懒惰”让我在这个被优秀的同学挤满的工程里变得更加焦躁„„当我抓耳挠腮的时候,我努力保持清醒并用理性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境况,并谨记我的导师杨亚庚对我们说过的话:“成功的路上不拥挤”。在各个沙龙的熏染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航向,决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忙碌与挑战。
在青马工程里,我一直在思考信仰到底是什么?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用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我觉得,对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政党来说,信仰是凝聚和鼓舞全体成员的精神旗帜;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信仰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苦难辉煌》这样写道。
回顾自己这两年走过的路,大二是压力最大的时候。那时候课程多,所学内容难度大,同时还要忙于社团工作、忙于青马学习,只能在课余尽可能抽时间学习。因此,我只有比别人更有激情,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而那段时间也是我大学最充实的日子。对于我来说,荣誉,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只代表着过去。现在的每一步又是一个新开始,而对于每一个新开始我都会全力以赴。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只为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青春,所以我们渴望了解生活,渴望高高地擎起生命的风帆。是青马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高高地扬起理想之帆,重新审视自己,也重新审视生活。感谢青马,感谢一路有你,愿我们一直相伴而行。
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我竟如此的不舍,虽然我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已经体会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乐趣。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能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被要求到主动完成,再到最后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和提高吧!而如今,能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的免考资格,我既兴奋,又意外,学校所开设的这种免考制度,让大家新学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压力,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大家更加注重自我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对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学习也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信仰,帮我们走出迷茫,获得一种深度幸福。一种正确的信仰,它绝非是一种人云亦云的盲从或是一种不假思索狂热的崇拜。它不仅是信念上理智的选择,而且是一种梳理思想的明辨,更是一种反复思考,反复比较得出的结论。韦老师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让肉体有尊严地死去和让精神高贵的永生。马克思现在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未来仍然会是中国崛起的精神领袖,而且以后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中国的下一个思想热潮一定是马克思热且是一直持续的。
最后借韦老师的一句话来抒发我最后的感慨“终一生,格一物,通一理,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