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工作方案
为引导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教基〔20xx〕xx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和xxx办〔20xx〕xx号《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通知如下:
成立义务段学校作业管理督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职
责:全面负责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落实义务段作业减负增效总目标;指导各职能股室、教研机构进行义务段学校作业管理制度、文件、政策等的制定;督导检查各义务段学校作业管理情况。
一、作业布置的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要坚持“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依据课标,促进教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出发点,作业的设计和编写要精益求精。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科学评价体系。
多元设计,尊重差异。作业设计要克服书面作业的局限性,关注多维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探索创新,体现新的育人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提倡研究作业的多样化,编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不同形式的作业。
淡化比较,减负增效。学校和教师的作业评价要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作业过程,发挥好作业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减轻因作业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
二、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
(一)学生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1.依据课程标准布置作业。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以课本所附作业题、课后练习为主要依据布置家庭作业。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杜绝“繁、难、偏、旧”和机械重复性作业,杜绝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切实以学生为本,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学生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教师须当堂布置作业,不得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自行下载打印作业。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编制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听说类作业相结合。要重视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
4.科学合理安排寒暑假作业。寒暑假作业要注重学科的均衡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的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的欣赏与训练等为主。
(二)学生家庭作业量
以“为健康、不熬夜,晚十点、不作业”作为布置家庭作业的原则。学校要组织年级组、学科组,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方式,统筹管理,做好各学科每日作业量的平衡工作,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九年级学生作业量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适度开放。
(三)学生家庭作业评价
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评价形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共性问题做到集体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二次评价;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可以根据作业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教师批阅外,可采取作业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各义务段学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通过社会宣传、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发挥家长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督促、支持与鼓励作用,不要求家长批改、代劳、包办各类学生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三、重视作业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不断完善作业管理制度。
区教研室和各中小学要围绕学生作业的研制、审核、管理等,建立健全修订规章制度,加强各学科作业管理。要建立作业布置、作业评价、作业展示、作业调查等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情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作业展评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引导教师重视作业设计质量,规范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二)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
各义务段学校要把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作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教师是设计和评价作业的主要责任人,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作业设计的研究,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养成,提高作业设计编制能力。(三)积极推行“无作业日”。
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在初中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月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等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利用“无作业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休息调整、发展特长、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四、加强作业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局将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作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作业管理改革。中小学校要成立以校级领导主要负责,教导处、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各级作业管理机制,构建有效作业管理网络;要制定作业布置、批阅、管理的要求或制度,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二)加强研究培训。
区教研室要围绕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开展专题研究,从布置方式、日常批改、作业反馈等方面对中小学作业管理提出具体指导意见,针对作业管理,研究建立专门的评价机制。要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作业管理专题培训,指导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三)落实日常监管。
各中心校负责对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作业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和指导。在日常检查中需涉及作业管理情况;注重做好防止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四)完善监督考核。
各相关职能股室和教研室要将作业管理实施情况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及时督促整改。要完善学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为学校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创造条件。要完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不定期对学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各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将作业管理具体要求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