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中村改造专题询问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城中村改造是省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是市委“八大战役”决策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民生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顺利,真正取得了“群众得实惠、城市得提升、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多重成效。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一是改出了发展新空间。城中村改造挖掘整合出了数量可观的发展用地,为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发展都市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等,预留了广阔空间。如越城区的黄酒小镇、上虞区的e游小镇,都是在城中村改造后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二是改出了城市新面貌。城中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阻碍了城市的连片发展。通过城中村改造,尤其是区域交界面的城中村改造,我们拆出了公路、拆出了花园、拆出了公共绿地,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乡面貌大大改观。三是改出了生活新品质。城中村普遍存在“脏、乱、差”和危旧房等问题,生活质量低下。城中村改造优先把一大批无卫生设施、未截污纳管的房屋以及危旧房纳入拆改范围,拆改群众从“旧居”搬入了“新房”,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四是改出了干部新形象。全市有近5000名干部投入了改造工作,通过“白+黑”、“5+2”,以“钉钉子”的精神、啃“硬骨头”的劲头,咬定目标抓落实,干部作风和精气神在一线得到锻炼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拆后土地如何高效利用的问题、拆迁资金如何保障的问题、拆迁工地的扬尘治理问题等,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下面,就落实好这次专题询问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我再简单提四点要求,概括讲就是要做到“四个拆改”。
1.坚持规划先行,做到“科学”拆改。要按照科学、高效、集约要求,加快编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未来城中村改造计划,确保城中村改造分批、有序推进。在编制具体的拆改规划时,特别要把水系生态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强制性内容,确保城中村的河道、湖泊等水域不被随意填占,确保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合理利用,不能拆了老旧房屋丢了文化传承。同时,对拆后利用也要提前规划,既要推动城中村的成功转型,使其尽快融入到城市中;也要延续城中村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为城市带来新面貌。像越城区的黄酒小镇、上虞区的e游小镇这种有特色的拆后利用,越多越好。
2.坚持开拓创新,做到“高效”拆改。进一步创新完善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继续推行城中村高层集聚改造和货币化安置,努力实现城中村改造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由多层向高层转变,由“实物安置”向“实物与货币给合”再到“货币安置为主”转变,以拆改带动商品房去库存化。进一步创新完善城中村改造方式方法,通过整村成片拆迁,破解“碎片化”难题;通过区域交界面拆迁,扫除城市建设盲区;通过“房票”等货币安置激励措施,不断提高拆改效率。进一步创新完善项目资金筹措办法,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棚改专项贷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棚改专项补助,积极拓宽PPP等项目融资渠道,加大社会化融资力度,为拆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3.坚持依法公正,做到“和谐”拆改。严格执行《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绍兴市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办法》《关于绍兴市区城中村改造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和市场化安置奖励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做到依法依规拆改,按照规范流程拆改。继续推进拆改工作“四个公开”(即政策法规公开、目标任务公开、建设项目公开、完成情况公开),和拆迁项目“六个公开”(即安置补偿方案公开、操作流程公开、丈量评估公开、确权确户公开、货币补偿结果公开、安置房择房结果公开),切实增加工作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在拆改中特别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公平公正赢得群众支持,并妥善解决所有权争议、租赁纠纷、外嫁女安置等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快速推进拆改的同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4.坚持多元主体,做到“合力”拆改。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民生条件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和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多方合力推动。首先,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方政府是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城中村改造政府要负主要责任,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其次,要调动涉拆改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城中村改造是涉拆改村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事关住房、养老、集体资产处置等重大利益调整。在拆改过程中他们绝不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对抗者,政府要从“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角度出发,做好政策宣传、资金奖励、妥善安置等工作,引导被拆改村民理解、配合、支持城中村改造,变“要我拆”为“我要拆”。第三,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现场展板、信息简报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同时,也为拆改深入推进造势鼓劲,凝心聚力,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