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摘要:要持续地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与更新工作,就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风险防控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规避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因素,为医院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文章就主要围绕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风险防控管理等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验收;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当前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其性能不断增强,将其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之中,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人们解决病痛,同时医院医疗设备的保有情况也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因此,当前医院都非常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风险概率,就要针对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管理的原则、风险因素以及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加以分析。
1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管理的原则
1.1合法性原则
第一就是医疗设备采购一般是委托第三方来进行招标采购,也可以根据医院内控制度实行院内自主采购。但无论是哪种方法的招标采购,都必须要符合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设备采购的公平公正与公开。第二是采购行为的成立以及验收合格等都要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采购后签订合同要严格按照采购文件和投标文件承诺签订合同,合同要严格经过技术部门、审计部门、法律部门等相关人员共同审阅、把关,确保采购合同具有最核心的法律效力。第三是严格执行购销合同的验收、入库的相关条款,对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及发票进行查验,明确验收责任人,对设备外观、性能及零部件等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登记。
1.2经济效能原则
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遵循经济效能的原则。对医院来说,医疗设备采购是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支出,为更为科学合理的使用采购经费,必须要秉持着经济效能的原则进行采购预算编制。要求采购管理人员要在充分了解临床采购医疗设备主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对不少于三个同档次品牌的参数、配置、价格、市场使用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并形成市场调研报告,最终给出合理的医疗设备采购价格预算区间,在确保医疗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设备采购的经济效益,降低各项管理风险问题发生的几率。
1.3廉政原则
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与验收与医院临床医疗、财务管理等环节直接挂钩,在进行风险防控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格外的预防内部腐败风险,遵循廉政原则。在医疗行业“九不准”的指导下,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行为,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的各项法律法规,杜绝违约行为的发生,防止以任何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不得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挂钩,保证采购与验收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高效并符合各项要求,保证采购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2.1市场价格因素
当前医疗设备供应商数量众多,尤其是一些同类型的生产厂商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不少厂家都会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各大医院进行采购,但是由于不同区域市场规律以及政策的影响,这些医疗设备的价格往往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如果医院在采购的过程中没有采购文件或合同中明确临床的功能需求,一些厂商有可能就会利用市场价格的时间或区域差异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采购经费的增加,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此外,有些医疗设备的配件属于易耗品或者是一次性医用耗材,在设备采购时如果忽视易耗品的价格风险管控,会导致后续使用成本的增多。
2.2技术与管理因素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看。针对先进的医疗设备,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高精密医疗仪器在采购、验收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的技术支持,但是不少医院在制定采购计划和进行设备验收的过程中缺乏自有技术人员的参与,难以对医疗设备的配置、使用性能以及核心零部件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其次,是从管理因素上来看。医疗设备的采购与验收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作为规范和约束,但是当前有不少医院不能严格的执行相关的采购与验收程序或流于形式,尤其是在设备验收时,相关的签字确认、设备登记建档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对后续的设备维护与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3信息因素
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工作的过程中,还会面临采购时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市场中的医疗设备生产商或供应商往往比医院更加熟悉市场价格规律,同时也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而医院作为医疗事业单位,对市场信息不够敏感,在筛选产品时不能获取足够全面、充分、准确的信息,这就造成了经济学上的逆向选择。尤其是在采购时功能、配置以及价格等各种信息不全,导致医院在谈判时明显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忽视采购中的信息管理,就有可能导致劣质设备的流入,进而无法保证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的风险规避与防控管理措施
3.1规范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流程
首先,在设备采购前的计划制定阶段,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医院采购部门在收集各部门采购需求的基础上,要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也就是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采购部门要联合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科室,结合临床的实际需求和医院本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对购入设备的必要性和技术前景进行考察,同时采购人员要进行市场调研和价格分析,联合财务部门对相关设备使用科室综合效益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采购设备的数量规格等等,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其次,在采购计划通过审批之后,就进入到正式的采购环节,采购人员要详细的制定有关的招标采购方案,明确招标采购的方式,对参与招标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同时要求采购合同的内容与标书具有一致性。在合同签订阶段,需要针对供货期内的价格变动区间、后期的安装调试、提供的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以及维修服务、合同的执行以及付款方式等的内容进行谈判。其中还要额外注意与供货商签订设备配置采购协议,对于所采购的医疗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的规格产地、材料以及价格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样一旦在进行后续技术检测和配置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可以要求供应商进行赔偿或者是更换。这是约束供应商行为,明确采购双方职责,有效防范风险问题发生的最重要手段。最后,在设备的验收管理上,也要执行严格的安装与验收程序,在引进采购的医疗设备后,要进行公开的安装与验收,供应商提供的技术人员、医院科室负责人、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以及医院自有或者是外聘的技术专家要共同在场,对相关设备的型号、外观、性能以及各类附属的零部件进行完整性检查,并且由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试运行,要求在场人员统一的进行签字和验收,完成验收报告填写之后才可以正式的交付采购的医疗设备。医院在进行后续的医疗设备使用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建档,并且定期检查并记录设备的维修以及磨损情况,这样一旦出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争议问题可以提供最原始的参考资料,从而保证医院和供应商双方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3.2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要求医院在院内组织和成立专门的医疗设备技术人员和专家评选团队,可以聘请一些国内外权威的专业人士作为技术顾问,对有关医疗设备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结合医院现有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储备情况,科学的制定采购计划,避免设备闲置和设备的过早淘汰,从而降低设备采购的资金风险,有效弥补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其次,要健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技术论证体系,对于采购的医疗仪器设备在进行验收时按照统一的指标来进行技术测试,在论证和验收方面组建全面地专家数据库,对设备安装使用的环境、配套设施、技术支持等进行充分的准备。最后,要完善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与验收的责任制度体系,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责任追溯机制,强化采购及验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主体责任,有效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
3.3搭建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络普及的大背景之下,医院也应当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搭建相应的医疗设备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对采购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动态化监管。同时借助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整个医疗行业内建立采购信息公开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对市场的盲目性,同时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一些小型医院可以考虑与大医院进行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既能够减轻医院的资金压力,又能够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从而使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4结语
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支撑和保障,医院要做好医疗设备采购和验收的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就要从设备采购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升设备采购计划的可行性,细化合同内容,严格执行采购与验收的制度流程,在遵循合法性与经济效能性原则的基础上,有效的规避采购风险,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的性价比,推动医院的健康和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