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1年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范文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XXX委、X人民政府关于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精神,引导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今天的“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
一、紧盯“银发”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老干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考察云 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X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安 排,以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大局为重点,深入开展“银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为谱写好XX乡村振兴新篇章、推进XX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开展“银发”助力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党员带头、示范引领,自愿参与、量力而行,集聚优势、发挥专长,长效管理、激发活力”的原则。从2021年起,深入实施“双百双千”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X、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建成100个“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100个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组织千名“云岭银发”人才帮扶1000个行政村(含社区)。
二、抓实“银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
实施“云岭银发”助力产业振兴工程。引导离退休干部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助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发动涉农部门、高等院校、中职中专等农业科技方面老专家,参与指导和帮助农业企业、农民群众发展重点产业。以X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为纽带,组织退休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参与农业关键技术核心攻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涉农单位、科研机构的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以及老科协基层组织采取“1+1”“1+N”等模式,结对帮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引荐引进延链强链补链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服务业。成立老科技工作者产业帮扶专家组或技术团队,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指导农村开展产业发展规划、改进种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帮助基层创建“乡村产业示范点”和“特色产业示范户”。探索组建返乡退休干部老年协会,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实施“云岭银发”助力人才振兴工程。发挥老专家、老教授作用,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乡村和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培养一批产业人才和实用骨干人才。组织动员“五老”开展“送关爱”下乡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开展关爱帮扶,深化“五老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站”“我为民族团结示范区作贡献”等帮扶品牌,帮扶青少年成长成才。组织动员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讲学”,为乡村培养师资力量;鼓励支持老同志在个人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结对帮扶贫困学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组织医疗卫生领域老专家以派驻、巡诊等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适时开展“送医疗”下乡活动,开展常见病、地方病、多发病诊疗;发挥涉老团体、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功能作用,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完善乡村医疗健康设施。
实施“云岭银发”助力文化振兴工程。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发挥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文化特长,坚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相结合,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依托各级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组织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涉老文体社团开展“送文化”“送体育”下乡活动,组织乡村群众开展健身交流、文艺演出活动,赠送书画摄影作品。有条件的乡村成立老年大学(学校),由熟悉政策、乐于奉献、热心服务、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离退休干部担任老年大学(学校)负责人,组建老年学习团体,开展老年培训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返乡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发挥老同志在参与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老同志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中的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采取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治理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实施“云岭银发”助力生态振兴工程。引导老同志大力 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注重发挥农业、水利等领域退休专家的特长专长,参与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等;参与推广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进村入户宣讲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政策,推进化肥农业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银发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参与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森林XX建设等。发挥老同志熟悉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监督地方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参与植树造林和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引领群众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实施“云岭银发”助力组织振兴工程。发挥离退休干部 党组织团结凝聚老同志的作用,组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村(社 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帮助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建强党组织。发挥离退休干部理想信念坚定、熟悉基层情况、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鼓励和支持身体条件好、工作热情高的退休干部党员回出生地或工作地担任村(社区)党务工作者或党建工作顾问,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老同志、老专家到乡镇党校担任“万名党员进党校”教员,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耳闻目见、亲身经历面向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四史”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发挥老同志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双语”党课和政策宣讲,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支持老同志参与“党建引领强边固防”工 程,带头做到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坚决与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作斗争,力所能及支持和参与边境疫情防控等。
三、强化“银发”助力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要把“银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作为老同志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持续推进。坚持精准对焦、突出需求导向,主动沟通协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牧渔业等部门,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组织引领、搭建工作平台,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老干部社团、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大学主导作用,招募组织离退休干部参与到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中来。
二是强化工作保障。探索建立“云岭银发”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加强银发人才驿站、老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有计划组织银发人才开展政策咨询、组团服务。关心关爱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老同志,积极争取经费支持,给予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同志 适当补助,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注重示范推广。按照一地一特色的目标,开展试点工作,着力把挂联点打造成为老同志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认真总结提炼可复制、易推广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大力宣传推广离退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及时宣传离退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讲好助力乡村振兴故事,汇聚助力乡村振兴正能量。对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离退休干部优秀代表,优先推荐为全X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最美老干部团队”、“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第二篇:2021在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1在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范文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着必溯起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丽中国定要依托于乡村建设之上,只有建设好每一个乡村民宿才能以星星之火形燎原之势,“点亮”整个中国。
在过去的20XX年,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开启了新的“十四五”篇章,乡村振兴再一次成为焦点。乡村振兴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体现,是国家实现富强的基础,但在乡村振兴之前必须先让组织振兴!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站,有着关键性作用,基层组织又是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层组织是领导和最能代表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乡村振兴首先一定是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首要就是人才振兴。组织需要人才,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更是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振兴无外乎引留育,引指以上级组织安排为主,引进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才参与到基层组织工作中;留则是要切实提高现有组织队伍人员的待遇水平,不仅衣食住行方面提供相应水平保障,更是要在人员晋升、医疗、教育等方面做出相应谋划,做到谁能谁上,要让基层组织人员看到奋斗的希望;育则是多渠道培养选拔组织干部,培育本土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还要多层次、全方位培育各类人才,乡村内有什么产业就培育什么人才,贴近自身实际的才是最为实用最为有效的。
组织振兴要作风振兴。基层组织作风纪律是经不起推敲的,新闻报道、实际生活都能够看到一些基层组织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无外乎基层组织散乱慢,群众办事难。作风散漫、无视纪律的组织是没有能力带领乡村走向振兴的,作风纪律是组织振兴的重要保障,基层组织要严格践行共产党人的宗旨,守初心、记使命,时刻以党章党规约束自身行为,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组织振兴要有责任担当。一支队伍要走向振兴不是说说而已,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正如所说世界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乡村振兴需要基层组织负重前行,组织振兴需要组织人员负重前行。每个工作人员都具有责任担当的意识,勇往无前的魄力,那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会发挥头雁作用影响到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沥青路、小别墅、娱乐设施、乡村产业等美景也定会在凝成一股绳的基层组织带领下浮现在人们眼前。
乡村振兴工作千丝万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建好“火车头”做好组织建设,构建良好的领导阶层才能发挥好领导协调能力,推进乡村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乡村振兴交流会上的发言
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四美”x城
乡村振兴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XXX位于xx县东北部、清水河中游、大陇山西侧,地处张家川、清水、xx三县交界地带,镇域面积78.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7814户,30750人,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82元。陇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相传为人文始祖xx的诞生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美誉,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和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XXX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镇情实际,抢抓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挖掘xx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等四大历史文化,聚焦精准脱贫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弘扬新风正气,着力实施生态美镇、产业富镇、旅游活镇、文化强镇和人才兴镇五大工程,推动形成人口集聚、生态良好、产业合理、结构优化、体制创新、社会和谐的发展局面,努力把陇城建设成为xx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和全国重点现代新兴城镇。
一、着力实施生态美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XXX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改善提升农村环境,突出抓好生态修复与治理,大力实施国土增绿行动,打造“绿色”陇城,让群众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
一是按照县委“一轴三线”总体规划,巩固提升百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成果,按照“三个五”工作思路,发动党员干部、涉及村村组干部、护林队员和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五支力量,每年冬季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投入上百人,对x、北山和湿地公园、生态林5000余亩苗木,通过树干涂白、树枝修建、清除杂草、浇水灌溉、施足冬肥等措施,开展防火、防寒、抗旱、防虫等管护活动,苗木成活率大幅提升。
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了头图堡、常营堡和阴坡大洼山景观,先后修建蓄水池3座,凉亭观景台1处,每年实施补植扩面工作,如今XXX境内路路绿树成荫、村村成片成带,春有花、夏有果,且四季常青,北山造林示范区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陇城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
三是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投入各种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项目2个村,加快推进小巷道硬化、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和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硬化15个村小巷道50公里,改造危旧房883间 5298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群众居住环境切实改善,住房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坚持彻底治理和长效维护并重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对陈旧垃圾进行了排查、清理和集中清运,做到了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监管一处,保洁一处。
在全镇各村配备环卫人员,组建由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镇区环卫队伍,配发清扫清运工具,对镇区街道、公共场所和各村通村主次干道沿线、景区及沿线的卫生进行清扫,做到日产日清日运,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五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立防护栏、警示牌,修砌护墙,改善水环境。
持续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启动了卫生厕所改造工程,计划建设垃圾填焚烧站1处,完善生活污水管网,并入莲花镇污水处理厂。二、着力实施产业富镇工程,切实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培育富民产业是基础。XXX坚持把林果产业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途径,确立了“北山生态南山椒,清水河川苹果俏”的产业发展思路,并统筹推进南山万亩椒园基地建设、清水河优质果园提升、全镇区域果椒建园等工作,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林果优势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在精准脱贫和产业富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林果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
针对全镇12个贫困村419名贫困户,XXX倡导倡议 “人均一亩园,致富一家人”,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动员,凝聚了各方力量,特别是激发了广大贫困户发展林果产业的热情和信心,投身于建园工作的积极性和,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镇先后有216户贫困户 人通过销售苹果、花椒等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二是大幅增加果椒种植面积。
坚持建园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在原有西番坪现代林果基地和常营高光效林果基地的基础上,近两年在张湾、山王、常营、娲皇、凤尾等村完成果园补植补栽1000亩,在10个贫困村新栽优质苹果1000亩,花椒3000亩,目前全镇苹果面积达到2.8万亩,花椒2000亩,初步形成了全镇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村村林果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三是积极建设南山万亩果椒基地。
在去年完成400.86公顷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上,采用“梯田+全膜+路网+林果+节灌” 旱作农业模式,推动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实施了南山万亩果椒基地建设,初步完成5000亩建园任务。今年开始从常营至王李12村、沿线10公里、6个区域的南山万亩流域万亩果椒基地,大规模栽植花椒,发展富民产业。四是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济实体。
林果产业种、产、销等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全镇先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家庭农场26个,为4365个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拉升了当地群众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三、着力实施旅游兴镇工程,综合开发利用各类资源
XXX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文化优势,坚持两产并重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文化、民俗、生态等各类资源,发展壮大新兴旅游产业,培育XXX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
在进入XXX境内的西关,建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牌楼;实施了xx祭祀广场改扩建、xx洞广场和停车场新建、略阳古城景观等工程,对xx祠入口处、龙泉官井、汉代古城墙等1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遗存进行了保护、修缮和改造,同步开展了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二是积极做好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启动大地湾文化产业园项目明清街建设以及镇区道路维修和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完善城镇功能,全方位提升景区档次和城镇品位。
三是在保护好原有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前提下,扩大景区的内涵与外延,xx祠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初见成效,宗教文化圣地西番寺经过多年修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游人络绎不绝,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四是结合“三变”改革,依托xx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合理布局,合理设置,打造了一批寻根祭祖、参观考察、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特点特色的旅游项目,北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功能不断完善,集生产种植、休闲娱乐、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上袁村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
同时,食醋、豆腐以及雕刻、马尾荷包、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加了群众旅游收入。四、着力实施文化立镇工程,传承弘扬地方历史文化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之所在。XXX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人文始祖xx的诞生地,xx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关道要塞,同时还是自汉代以来历史上设立州、郡、县、道的战略要地,地域优势十分显著。境内并存有大地湾文化、秦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前国家和省上实施“一路一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XXX立足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围绕打造娲皇故里、祖脉名胜的目标定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举办xx祭祀活动。
为保护、传承、弘扬xx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情结,连续二十多年来每年举办祭祀人文始祖xx典礼大型活动,并配套举办文化论坛、学术交流、商贸洽谈、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弘扬了xx文化,提高了陇城历史文化名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编纂地方文化书籍。
历经两年多的艰辛编纂,30余万字的《XXX志》于2018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成为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甘肃首部镇志。三是传承弘扬xx文化。
通过举办xx祭祀活动、文化论坛等方式,缅怀xx丰功伟绩,传承弘扬xx文化,特别是学习弘扬xx “炼石补天”的自强不息精神,“战天治地”的顽强拼搏精神,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培养群众强烈的文化自信意识。四是培育文明和谐乡风。
有机融合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讲道德,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遵纪守法、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正能量,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风尚、建设文明城镇。五、着力实施人才兴镇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XXX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狠抓标准化建设,推行“党建+人才”模式,把农村致富带头人、本土文化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是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村任职。
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二是新建、改造、提升村组活动场所,高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5个,去年以来发展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
虽然XXX在乡村振兴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部分偏远乡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亟需通过实施项目进行改善提升;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教育宣传群众的方式不多不新,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广大群众对劳务务工、经营生意等产业普遍能够接受并投入,而对林果种植、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认识不是很到位,投入的热情不高。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一步,XXX将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继续实施“五大”工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精准脱贫之路,努力把XXX建设成为“文化名镇古韵美、产业发展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新型现代城镇。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方案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方案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四个优先”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一、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稳定粮食面积327万亩、产量127万吨以上,发展以水稻为主的优质专用粮食200万亩。深化粮食购销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节粮减损行动落地见效。(二)抓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
推动茶产业振兴、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家禽立体笼养改造,建设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5个。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新型跑道养鱼+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5.5万亩,支持扩大油茶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标准化优质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9万亩。落实设施农业有关政策,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加快发展设施蔬菜,设施蔬菜大棚面积达到2.46万亩。支持香菇、灵芝等食用菌做优做强,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2.03万吨。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落实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确保2022年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3万头左右、规模养猪场保持在60家以上,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四)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推深做实“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对已突破现有耕地保有量目标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县级人民政府要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制定措施,分类妥善处理,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坚决补足数量。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严格按照耕地利用优先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五)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认真落实种粮农民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实施好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总数达1970个。(六)建设高标准农田。
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1万亩,宜机化改造3.7万亩。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普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开展村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二、启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
(七)推动科技强农。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5.6%提高到66%。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完善巩固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增科技特派员100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带动和技术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强县乡农技队伍建设。培训高素质农民1200人。推进组建长三角农业与健康创新融合发展研究院。实施种业强市建设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完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1个。做好水稻南繁加代育种和正季育种工作,争取宣粳系列、宣粳糯系列各有1个品种进入省级初审。加强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挖掘皖南黑猪、宣州鸡、皖南牛等地方品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农作物新品种(配套系)。加速良种引进、推广与应用。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1个,产业品牌2个。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作物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7.5万亩。实施数字赋农行动,新增数字农业工厂5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5个、累计达90个。
(八)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乡村振兴带动一批、城镇化转移一批、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力争25%以上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发展到1.17万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3600个以上,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平台。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以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九)推进机械强农。
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发展优势农机产品。实施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实施特色农机“专、精、特、新”发展行动,支持企业研制适用于丘陵山区、特色经济作物及养殖业发展的农机装备。落实农(林)机购置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广使用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4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5%。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建设8个育秧中心,8个粮食烘干中心,1个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新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2个,累计达298个。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帮扶对象,强化“四级网格”管理。强化部门信息“互通”会商,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数据的定期收集、比对、共享机制。强化分层分类帮扶,重点从实施产业就业扶持、稳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落实兜底保障等方面帮扶。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十一)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保持对109个脱贫村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巩固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产业项目建设水平。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和脱贫村单位包村帮扶、企业结对帮扶,推动单位企业与乡村振兴各类示范村、重点村开展结对共建,全面拓展定点帮扶工作领域。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深入实施消费帮扶提升工程。加快推行“防贫保”。推动脱贫村和非脱贫村协同发展,确保所有脱贫人口共享发展成果。(十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确保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55%,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全面完善“四带一自”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等政策。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光伏电站大部分收益用于脱贫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四、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十三)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优化种养业布局,围绕优质粮油、畜禽、特种水产、果蔬、茶叶、木竹、中药材、山核桃、食用菌、烟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原料配套生产基地。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带)。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争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8个以上。持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力争全市一产总产值达330亿元以上,增速达到10%。打造一批建设水准、科技含量、智能程度、生产效率、质量效益、共富成色“六高”集成融入农业现代化元素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休闲农业等领域的“未来农场”,每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至少打造1个。(十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高标准创建1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宣州区洪林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启动长三角农业与健康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持续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30个以上。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深化“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服务、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绩溪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扩大“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品牌影响力,争创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力争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星级园区)7个,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游、共享农场、共享田园等休闲农业新业态。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推介。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24节气及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长三角区域的知名度。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
(十五)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力度,推动中央厨房、主食加工等业态在县域布局。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990亿元。(十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全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等涉农问题整改。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8。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施用定额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1.5%,“三大主粮”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3%,农药利用率达41.5%。推进粪肥还田利用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行动,推广应用全生物质可降解农膜,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2%。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完成造林绿化1万亩,抓实长江“十年禁渔”,启动宣城水网规划编制。力争创成中国天然氧吧城市。提升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能力。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持续防范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入侵蔓延。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建设开放共享的县域共配服务中心,改造“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快递服务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十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打造市县联动的产业生态圈,促进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整合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五、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集聚提升类及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避免建而又拆,资金浪费。推动乡村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鼓励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建立健全管护体系,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一)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牛岭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凤凰山水库、万家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9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8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95千伏安。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完成452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持续开展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村路、电、网、水建设管护。参照建制镇标准,把国有林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建设规划,享受与周边乡村同等政策。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巩固成果完善功能,新建“生态美”超市30个左右,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试点普及率。改造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3万户,强化厕所粪污和污水治理衔接,完善农村厕所管护服务体系,继续开展省级改厕长效管护示范县创建,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5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4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持续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完成44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任务,持续加强高速高铁沿线、河道岸线、省市县毗邻区域环境整治。高质量完成33个省级美丽乡村和26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新申报创建一批美丽乡村中心村,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强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打响“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
(*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转变。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持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养老服务供给机构优化行动,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由25%提高到30%以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巩固完善紧密型县域医供体,加强监督考核,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政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纵深推进综合医改。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村医,新增233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县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70%的乡镇(街道)建成社工站。
(*三)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培育打造农业产业互联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大农村电商主体培育,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推进益农信息社可持续运营。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皖事通办”平台“三农”服务专区,推动涉农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
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抓三提”行动,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强乡村党组织体系。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适岗性综合分析研判和动态调整机制,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面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探索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全面推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选点21个村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在前、创示范”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效化治理。完善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全面推开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严肃查处“三资”管理和村级经济组织运营中的腐败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六)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加强乡镇(街道)政法w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争创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加强基层群防群治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雪亮工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调处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农村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开展农村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争创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五)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深入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供需匹配的实践活动。以拓展文明创建工程为抓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实行文明村镇动态管理。在“十星文明户”“十星清洁户”评选中推广道德积分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行政村“新风堂”建设实现全覆盖,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打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农村大喇叭的作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七、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七)以系统集成思维开展示范片区建设。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突出沿边沿线、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围绕“成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建设目标,在全市建设23个特色产业、农旅融合、生态康养等类型的示范片区,实施“一区一策、一区一品、一区一韵”,差异化发展。(二*)推动示范片区建设出成效。积极加强示范片区工作调度推进,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以比学赶超的方式,切实打好乡村振兴擂台赛。强化结果运用,与相关支持政策、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相衔接,力争率先突破,构建宣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打造一批先行示范的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开展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115”工程,积极申报创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八)切实落实示范片区建设各项举措。坚持“一引领五集成”,高位推进示范片区建设。强化规划管控,片区内村庄有保有弃,统筹资源、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意识,整合资金、政策、项目各类资源向示范片区倾斜,重点在农业“标准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项目、农业科技服务、农村改革试验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片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效应。
八、完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
(三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健全完善市、县、乡、村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制定“四个优先”落实清单,明确目标举措,有关部门每季度要向同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落实情况。强化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将“四个优先”、“两强一增”行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党委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活动。(三十一)扩大乡村振兴投入。
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三十二)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季度开展重点工作调度通报。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完善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五大振兴”专项小组要建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与所履行的职能要求相适应。(三十三)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乡土人才“四带”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人才下乡返乡。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皖厨“宣”味培育工程五大行动计划。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基层成长计划,鼓励期满扎根基层。对县以下农林水卫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核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定向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三十四)创新金融支农政策。
持续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持续实施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行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推动开展农业设施、活体资产等抵押贷款业务,力争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开展村集体收入综合险试点。拓展农业担保范围。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第五篇:乡镇领导在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乡镇领导在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下面我就乡村振兴谈谈个人看法:
一是乡村振兴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证。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树牢“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切实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要加强农村队伍建设,村级组织换届后,要加快开展新一届村两委的培训教育工作,重点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学习,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振兴排头兵,培养锻炼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村的“三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建载体建设、阵地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以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持续推进村级干部优化调配工作,不断增强村级班子服务发展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二是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义,结合乡情实际,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做优新品农业。我乡是传统农业大乡,在持续巩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我乡绿色自然资源,研究制定了“四个千亩”计划,重点发展黄金百香果、红芽芋、芙蓉梨等特色农产品,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一村一社”的带动模式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低端规模销售向高端品牌经营的转变。二是做强竹木产业。我乡竹木资源丰富,竹业一直以来是我乡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竹木业产值连年增长,已突破2.5亿元,但是我乡长期面临竹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下一步,我乡将着力整合竹木加工产业,抓好竹木加工产业园规划建设,通过加强企业间上下游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发展竹集成材家居,竹木艺品、保健竹炭等新型终端产品和高端附加值产品,打造竹加工升级版。三是做旺现代旅游业。坚持以规划引领开发,以建设休闲度假基地为定位,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我乡旅游产业进行专项规划。
三是乡村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有一批能人引领,一要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坚持把优秀党员、致富能手、管理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来,整体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二要强化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结合“雨露计划”,重点加大对农业技术、生产销售、经营理念等现代农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农业产业科学化、技术化水平。三要实施好“能人回引”工程。持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引导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种养殖大户及外出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四是乡村振兴要以生态文明为保障。一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举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河长制、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以点带面推进全乡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二是抓好矛盾纠纷化解,以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工作例会、信息报告、挂牌督办、领导包案、责任追究、落实奖惩等工作制度,使排查调处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全力改变信访上访多的局面。三是抓好综治维稳建设。深入推进“平安中仙”建设,全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深化“扫黑除恶”三年整治行动,加强执法普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矿山、企业生产、项目施工、食品药品等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监管排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