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2019-08-29 12:1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一篇: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19年5月4日,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就像黑夜中的一束光,照进了中国人民被封建思想尘封的心灵,照亮了新的未知世界。

回望历史,从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到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到全国各地学生联合会纷纷崛起,到文界响应、上海工人大规模罢工……,一幕幕掺杂着血与火洗礼的历史事件,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觉醒后的民族凝聚力,冲击着我的眼球,更震撼着我的心灵,也让我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历史史册,“五四”的精神却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当今的我们无需承受战火硝烟,无需面临社会动荡不安、国土丧失的恐惧,但是,面对当下的扶贫工作,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的责任依旧重大。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脱贫攻坚要实打实干,北国这个大家庭或许没有华丽动人的话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在许许多多致力于脱贫攻坚的人们中也并不起眼。但为破解沿黄带红枣发展困境,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动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步伐。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对当前项目上时间紧张、当地天气、供电设施等客观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重重阻碍,此刻,我们需要的便是 “五四”精神的引导。

曾经,我们的前辈可以用“小米加步枪”战胜有着飞机大炮的美帝主义;现在,我们依旧能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五四”精神,敢打敢拼、团结协作向着总书记发起的“三大攻坚战”冲击,打破阻碍,助力当地政府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尽快让当地枣农受益,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添砖添瓦。

第二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感想很多。从中明白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感慨毛泽东主席深远的目光、科学深入的分析以及他正确的形势判断,更看到了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奋斗,虽然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同于当年,但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信心都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感受到中国不仅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更能在今后的建设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这个作品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了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我们从看这个题目的字面意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禁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么?大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图告诉我们只要发动了农民阶级的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实现革命割据,革命力量就一定会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毛泽东告诉我们,星星之火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发展起来是无可估量的。

一九三零年一月,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毛主席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毛主席采用回信并引发全员学习的方式,来批评并借此教育所有持悲观情绪的同志,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毛主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话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发展的必然性。”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式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便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直到最后夺取城市政权,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出发,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他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这篇文章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指导实践,如果我们在认识上或囿于条条框框,或先入为主,不对周围的情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具体分析,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

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并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通过认识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向前的发展就知道了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而奠定了群众基础就等同于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当时国情的科学总结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日渐成熟的突出表现。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很多人很远他引领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毛主席永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并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毛泽东光辉思想。用他的分辨是非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点滴做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篇: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97页-108页

点滴之水,持之以恒,也可穿石,星星之火,抓住时机,更可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这篇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目的文章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大发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心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撒向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930年1月,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国,党内的一些同志对时局的估量和行动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赞成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首先对这些错误消极的理论做出了批评指正。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分析了当时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半殖民地国家这一本质,说明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工农民主政权的口号的正确性,以及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通过波浪式发展政权。否定了犯革命急性病的同志的看小犯革命力量的错误认识。其次又通过对中国政治形势的认识提出了中国的革命主观力量虽弱但是反革命力量也相对较弱,所以中国革命走向高潮一定比西欧快,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中国革命力量虽弱但是在“布满干柴的”中国,“很快会燃成烈火”。最后毛泽东在行动策略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革命战术应采取“分兵一发动群众,集中一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波浪式的推进政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信心,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革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毛泽东作为一名领导人以发展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领者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上向着胜利的曙光前进。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也一再强调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本质,抓住实质”这一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不仅在时局估量和革命方针方面有重要意义,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现象是事物外在方面,它是表面的、多变的,而且我们眼中所看到的现象可能是真相,还可能是假象,甚至有时候只是我们的错觉,世间万物变化万象,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如在生活中通过别人的一言一行判断他的性格爱好,在学习中通过对错题的研究找出不会的知识点等,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毛泽东同志还教育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不畏强权,用于拼搏。

纵观全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申于今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不畏强弱的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血书写的 经验和教训的感动,遗留下来的永生不灭的民族精神,燎原之火正在中华的土地上呼啸着,燃烧着新一代人的激情,奔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征途!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我们,正如同广阔平原上的星星之火,只要坚信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思想,为之不懈的努力,就能够看到社 会主义事业的燎原之势。

第四篇: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论文写作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艰辛的革命历程已经被载入史册,在一个和平年代,不妨抛却政治、革命等因素,简单阅读这篇回信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别样的东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这个时代的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大革命失败后,夺取政权的国民党实行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红军前途产生担忧与怀疑的悲观论调。正是这个时候,毛主席写下了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回信。信中回答了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阅读这篇文章时,即使我在课堂之上已经了解到详细的背景,但是阅读仍然很困难。我无法明白毛主席所认识的“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具体含义;我也无法理解他所断定的“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其他似是而非的问题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在行文时论断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而且在历史的今天看来大多数都是对的。

每个人的思想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必然经过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面对很多我无法理解的问题,我决定翻阅《毛泽东选集》,我相信在这里,我会找到答案。看完了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我惊叹于毛主席对于社会各阶层的认识。他在这篇文章里,论及了中国当时社会的所有阶层,每个阶级都有详细的区分并作了深入细致而又独到的分析。细想一下,这个难道仅仅是博览群书就能做到的吗?我觉得不是。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与考察中国社会,不会有如此之论述。之后,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看到了他在农村地头奔走的身影,也看到他调查记录的细致。读到伟人背后的这些故事就不难理解他的重要论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读到这些故事,可以想象他在大多数人坚持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模式时所感受的落寞;读到这些故事,不难想象他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自内心的坚定与自信。是呀,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联系中国的基本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起来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色道路。马列主义的正确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但是前期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也告诉我们:照搬苏联经验,不加创造地运用马列主义,是会犯错误的。

天才的毛泽东的实践精神着实令我敬佩不已。正如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辟言论一样,调查、实践的精神贯穿毛泽东革命的始终。斯洛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了毛泽东早年的一则故事。“第二年夏天,我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一个名叫萧瑜的同学与我同行。我们走遍了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给我们吃的,给我们睡觉的地方: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没有一个铜板游历五县,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有这样的魄力着实让我佩服。“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调查中,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的现状,很多问题也就真实地展现我们面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阅读着毛泽东,不禁想到自己。一年的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竟是那一件小事。那次我们班长提议开展义工的活动,我们小组五人承担了这个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当我们在康桥开

会讨论时,我们订下了详细的计划。我与另外一个女生负责了解养老院的具体情况。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决定出发。我们辗转了一番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夕阳西下,慈祥的爷爷奶奶在整洁的院落中享受属于他们的安闲,抑或回忆着属于他们共同的话题,多么和谐的“夕阳美”。可惜这只是我们的所谓的“夕阳无限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破旧的大门紧紧锁着,抬头望去,一位奶奶在二楼窗前傻傻笑着,那般寒冷。我们不知那里面是否还有正常的老年人,我所想说的是,正常人在这样的压抑奇怪的环境下必是无法正常生存的。明显的对比之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很多时候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显然,我们没有毛主席那种强烈的调查意识,我们离开了这个地方,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我们之前的认识上思维,我们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能将眼界置于社会乃至世界之中,这是很悲哀的。也许有人说,我们理工科的,潜心学术就行了。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理由有二:

一、大多数人的思想总是倾向于理想主义。当我们放眼社会时,震撼于社会现实的种种落后时,我们从人类层面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这正好可以提供给我们持久的动力与热情。

二、科技就是服务于社会的。既然这样,当我们放眼社会时,我们不是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这样我们不就获得源源不断的外在推动力,更好推动进步。感动于钱学森等一批建国初期的科学家,对于祖国与科学的热忱使得他们永远地载入史册。也许,有的人会说,时势造英雄,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那一批的人。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一代也能像他们扛起历史的责任。

从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清晰地看出毛主席的不凡哲思。中国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被他理解与运用得恰到好处。他在信中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指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

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矛盾,平衡矛盾。毛主席的“实践论”在历史的发展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邓小平也称“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探索中积极前进,而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确实完成了许多重大建设。但是,面对这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改革似乎缺少些什么。我决定学习毛主席辩证唯物主义来思考这个问题。理论与实践是我们改革的两个方面,而且本来就是矛盾的。如果我们过分地夸大

理论作用,我们就会犯革命早期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这样必然不利于促进改革发展;但是我们如果一味地重视实践探索,我们必然会犯改革盲动错误,这样势必会延滞改革的步伐。思考之后,我还在《西方文明史》找到了例证。欧洲中世纪宗教改革,以宗教的虔诚信仰,激发了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前提;宗教改革,修道院的出现使得社会开始追求理性、崇尚科学,用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这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厚积薄发,欧洲在中世纪几百年的时间里,在看似平静的社会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欧洲在一百年时间里完成的思想基奠是深厚的,而我们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中,我们有所改进,终于赶上世界的步伐,不至于被时代落下。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近代的改革是被动的,我们是在西方的铁蹄下被迫打开国门的,我们是在西方的枪炮声中睁眼看世界的,我们亦是在无奈之下选择革命的。我们的思想基础是薄弱的,当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逝去,当那个国家危急存亡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人民群众的“可以燎原”般的革命热情已经尘封进历史中。没有深厚思想基础,我们的人民似乎缺乏了一种信仰,我们的改革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辩证的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在肯定并坚持我们的探索精神时,我们不是应该同时重视思想的启迪吗?我们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中深深地扎下我们的根,我们要有自己民族的坚实并普及开来的思想文化。同时,结合我们实践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改革才会更有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早日实现。

读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距离与伟人对话,带给我的启迪是深刻的。虽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已经滚滚而逝,但是毛泽东伟大的思想却是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他的实践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让我这个在象牙塔中生活近二十年的时代青年深感惭愧,在惭愧之余,当然也激发了我的强烈时代感,我对于社会与世界的探索热情。我相信这将让我受用终生。而且,当真真切切地学习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思考社会时,不管结果如何,带给我的快乐与思想的进步都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1日,第二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4、《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东方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观建党伟业有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观《建党伟业》有感

光阴荏苒,我们伟大的党迎来了他的90岁生日。他从孕育萌芽到建立再到现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一路走来有多少的辛酸与泪水,没有亲身经历无从体会,其中的风风雨雨有几个人能真的想象得到呢?看完《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我深深的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成功是必然的,他的诞生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幸运!

影片由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在那风雨飘摇时代的一个个故事。我不禁被强大的明星阵容所震撼,被那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所折服,被北京大学自由、民主的思想所感染,被学子们慷慨激昂的演讲与勇气所震动,更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学生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热情所感动,热血沸腾。《建党伟业》是令人瞩目的,不单单因为它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更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在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思想错综复杂、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继续,富强众心矢之,不但是当时的历史人物们所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观众所要思考的问题。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各阶层都在尝试着让中国富强的办法。虽然都有一些进步,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却都没有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做出诸多尝试的尝试者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阶层,是那些当权者和富贵者、既得利益者,并没有代表社会底层的民众,诸如工人、农民这些真正的无产者。

当影片演至顾维钧在前去法国参加巴黎和会前与梁启超所言“弱国无外交”,到他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说出:“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那种平静神态下涌动的极度愤慨,让时至今日屏幕前的我依然眼含热泪,屏住呼吸,咬紧牙关。同时,影片也因此走向了高潮,“五四运动”爆发,火烧赵家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被拉开。号称“南陈北李”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从积极倡导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到若要救国必先建党,并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取得联系,决定组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引进中国。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人代表着全国当时只有50余人的党员们,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那个当时只有12人参加的会议,唤醒了东方这只沉睡的雄狮,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以及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在《建党伟业》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有很多,尤其是几个细节让我有了不同于以往的体会,为人,为事,也为影片制作者。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他因为日本人提出的条件而爆发的愤怒;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成其为势力)。除此,《建党伟业》也没有像一些红色影片一样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让人感受到即使在那个动荡不安黑暗腐败的年代,爱情依旧圣洁而美好,这一点让我感动不已。

此外,影片中那个时代的人也给我很大震撼。他们的信仰与追求、理想与抱负,是那么的鲜明,是那么的高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负五尺心怀国家。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北大旁听,放弃出国,矢志追求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看到周恩来带领学生运动的睿智机敏;看到朱德在北伐战火中的勇猛果敢。这些伟人们在淬炼中逐步确立共产主义思想,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影片让我对这些伟人有了更鲜明更详细的了解,也让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更胜以往!

如果说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的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口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之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盛,相互压轧,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的工人、农民等无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青不败的状态。

可以说,《建党伟业》展示出了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今天的我们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和煦阳光下,也许我们很少去关心他的成长,但是从当初的“血雨腥风”到现在的雨过天晴,当中的艰辛历程真的值得我们去阅读他、研究他,因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苦于甜。

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无数的莘莘学子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描绘着美丽的蓝图;亦是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把青春献给祖国;更是一个群雄争霸,英才辈出的年代,爱国的年轻人为泱泱大国注入了新鲜血液,奠定了雄狮苏醒的基础……《建党伟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伟大的党。他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面前,我们感动万分,那么我们,作为21世纪的莘莘学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中华民族那份伟大与荣光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呢?!

下载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党史有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共五则)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20101810512 金融五班 洪文堆 联系方式:*** 火与水,亘古不变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滴水,为了不被蒸发,最好的办法是融入那容纳百川的大海里,在......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未雨绸缪(五篇)

    理性爱国 —大学生的责任义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中对当时中国革命作了深入的剖析,对革命干部各种心理做出深入的解读,洋洋洒洒近万字的文章......

    学党史

    这个读书日 我们学党史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22日 11 版) 【编者的话】 一位革命先烈曾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学党史

    学党史 跟党走 谈理想 树信仰加强党性锻炼,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端正入党动机 争取早日入党,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 我知道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端正入党动机,才能创造......

    学党史

    学党史,感党恩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学党史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又一次认真的学习了党史,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供产党建党90年来的光辉和艰辛的历程,同时更......

    学党史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总结 龙固镇甘泉寺小学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这是我们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所举办团日活动的主题。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的......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写写帮整理)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姓名:田翔翔 学号:20100603074 班级:艺术设计2班 系别:艺术系 最近读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感慨颇多,在沉静中思考后写下这篇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