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我代表六年级语文组进行教学反思,课后我们也进行了沟通。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但意蕴深远,给人以启迪。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也都是它们想了解的,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这节课,我启发学生按照旅游线路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感悟内容,让学生领会“人们美丽的手和心”,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和向往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特别是课前的预习,同学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掌握了很多和索桥有关的知识,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另外,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图片并结合课本,对巴金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我通过自己的设计,把同学们带到爱心桥上,使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人们的辛勤劳动,都是一种付出,一种爱的结晶。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第二篇: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
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
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高子轩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
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的非常到位。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
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2
《索桥的故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主题单元“遗迹”的一篇精读课,该文是作家巴金去都江堰参观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散文索桥的故事不在写桥,而是在于写与桥有关的故事。通过介绍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巴金的资料。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后,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对照图画,引起联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交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再次,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然后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和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我班同学回答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是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交流“当同学们你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这些问题时,如果同学们能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说一说,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3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然后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和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还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喻手法、联想、衬托、铺垫。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4
《索桥的故事》是作者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按照参观游览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写站在索桥上;看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再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心是不会死的”;最后点明主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本文重点不是写“桥”,而是写与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主旨。“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教学流程
一、预习并预设问题
1、索桥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修建索桥?
3、谁修建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二、研读课文,读懂故事,体悟人物精神
李冰父子勇于牺牲
索桥的故事何公何母不怕困难
勇士丹柯舍己为人
重点研读:巴金老人动情的说:“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三、阅读拓展
教学反思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设计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进行个性话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那是一颗------------的心
a都江堰
李冰父子和成千上万修建都江堰的百姓有什么样的心?
b、索桥部分
何氏夫妇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教学感受
精心设计教学,严谨教学过程,本来想着预期的目标肯定会顺利完成,可是到了揭示主旨的地方,“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一脸茫然,这时我突然一阵失落,怎么会这样?我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使学生的学习出了问题?还是我的引导不够到位?突然有了灵感,“换一个问法”学习了《索桥的故事》,你都知道了那些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恍然大悟:李冰父子有一颗造福人类的心,充满智慧的心,坚韧不拔的心,勇于牺牲的心。何氏夫妇有一颗:无比善良的心,善于创造的心,不怕困难的心,造福人类的心。丹柯有一颗默默奉献的心,勇于牺牲自己的心。
老师引导他们都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伟大的心)
学生眼里充满灵光,纷纷表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这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难点不攻自破,此时,我想学生的心灵肯定会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可见教学的灵感,机智还是来自于老师深钻教材,来自于平时的教学厉炼。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5
看着这摇摇晃晃的索桥,脑海中不禁开始想象关于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讲述了几个和索桥有关的小故事,但是作者主要通过讲述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文中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张硕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得非常到位。这样的惊喜比什么都好。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6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一位同学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的非常到位。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7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这篇课文我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用批注的办法学习课文。学生能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但整体自学的效果不是很好。会找重点句,不会从文章内容想开去。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都是在我的引导下完成的。真不知道自己哪做的不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该有一定的顺序吧?有待探索。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8
一、展示资料,巧妙引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这是一篇散文,文中提到的知识,如索桥、都江堰的鱼嘴工程、二王庙、李冰父子、勇士丹柯的故事等内容不仅,又与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在课堂上将资料相机请学生交流:引入课题时,请学生展示与索桥相关的资料;检查预习时,交流作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时交流都江堰工程的相关资料。整个资料的交流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扩大知识面,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帮助。
二、夯实基础,扎实训练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高楼大厦离不开夯实的基础,足见基础的重要和必要。学生虽已经六年级,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基础知识完全放手,无论是检查预习时请学生进行词语音义的辨析、造句,还是在理解课文时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比较,都是适应全体学生需求的,是符合语文课特点的,是扎扎实实地回归了语文课的真实面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美中不足,讲解课文用的时间较长,应再精简。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9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我班同学回答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是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窗体底端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如:批划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了解索桥的特点,争当小导游,师生简介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人物品质,理解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勇士丹柯又一颗伟大的心。学生思维的火花再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学到了新知,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2、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自读自悟索桥的特点,发生的故事,蕴含的道理,生活中的故事,自己今后应做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真正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本课争当小小导游的设计,找生活中更美、更好的故事,课上小练笔今后自己想做一个怎样的人,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一个个精彩的介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思想的洗礼,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完成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交流“当同学们你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这些问题时,如果同学们能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说一说,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2、没有把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整节课有机地整合起来,课堂生成一些环节有些不尽人意,让学生去读故事,一些同学放不开,没有做到入情入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品质体会得不太到位,介绍索桥时,学生读得不太充分,今后应多加强训练。学生在发现更美、更好的东西时,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总之,经过反思自己找到了教学中的得与失,今后会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上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地努力。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0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巴金去都江堰参观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散文,索桥的故事不在写桥,而是在于写与桥有关的故事。通过介绍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首先,我让学生课前交流巴金的资料。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特点,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后,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对照图画,引起联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交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1
《索桥的故事》是作者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按照参观游览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写站在索桥上;看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再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心是不会死的”;最后点明主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可是文章重点不是写“桥”,而是写有关桥的故事。我想,如果直接讲故事,学生未必完全可以体会主题意思,也不明白主旨,怎么办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2008年冬天去过都江堰,而且也走过这座安澜桥,因此,我在课前就跟学生们交谈,谈天说地,讲了很多这个地方的景色和事情,学生都很有兴趣,想了解更多,甚至有些学生很想放假到这地方游玩一番。于是,我便趁势引出课文的故事。由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出了李冰父子的故事,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很多疑问,求知欲增强。最后也引导出何公何母造桥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旨“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效果挺好的。
第三篇: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
《索桥的故事》是作者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按照参观游览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写站在索桥上;看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再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心是不会死的”;最后点明主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本文重点不是写“桥”,而是写与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主旨。“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教学流程
一、预习并预设问题
1、索桥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修建索桥?
3、谁修建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二、研读课文,读懂故事,体悟人物精神
李冰父子勇于牺牲
索桥的故事何公何母不怕困难
勇士丹柯舍己为人
重点研读:巴金老人动情的说:“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三、阅读拓展
教学反思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设计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进行个性话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那是一颗------------的心
a都江堰
李冰父子和成千上万修建都江堰的百姓有什么样的心?
b、索桥部分
何氏夫妇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教学感受
精心设计教学,严谨教学过程,本来想着预期的目标肯定会顺利完成,可是到了揭示主旨的地方,“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一脸茫然,这时我突然一阵失落,怎么会这样?我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使学生的学习出了问题?还是我的引导不够到位?突然有了灵感,“换一个问法”学习了《索桥的故事》,你都知道了那些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恍然大悟:李冰父子有一颗造福人类的心,充满智慧的心,坚韧不拔的心,勇于牺牲的心。何氏夫妇有一颗:无比善良的心,善于创造的心,不怕困难的心,造福人类的心。丹柯有一颗默默奉献的心,勇于牺牲自己的心。
老师引导他们都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伟大的心)
学生眼里充满灵光,纷纷表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这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难点不攻自破,此时,我想学生的心灵肯定会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可见教学的灵感,机智还是来自于老师深钻教材,来自于平时的教学厉炼。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2
《索桥的故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主题单元“遗迹”的一篇精读课,该文是作家巴金去都江堰参观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散文索桥的故事不在写桥,而是在于写与桥有关的故事。通过介绍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巴金的资料。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后,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对照图画,引起联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交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再次,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然后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和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我班同学回答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是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交流“当同学们你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这些问题时,如果同学们能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说一说,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3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一位同学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的非常到位。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4
看着这摇摇晃晃的索桥,脑海中不禁开始想象关于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讲述了几个和索桥有关的小故事,但是作者主要通过讲述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文中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张硕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得非常到位。这样的惊喜比什么都好。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5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
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
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高子轩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
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的非常到位。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
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6
《索桥的故事》是作者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按照参观游览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写站在索桥上;看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再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心是不会死的”;最后点明主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可是文章重点不是写“桥”,而是写有关桥的故事。我想,如果直接讲故事,学生未必完全可以体会主题意思,也不明白主旨,怎么办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冬天去过都江堰,而且也走过这座安澜桥,因此,我在课前就跟学生们交谈,谈天说地,讲了很多这个地方的景色和事情,学生都很有兴趣,想了解更多,甚至有些学生很想放假到这地方游玩一番。于是,我便趁势引出课文的故事。由20汶川大地震引出了李冰父子的故事,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很多疑问,求知欲增强。最后也引导出何公何母造桥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旨“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效果挺好的。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7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巴金去都江堰参观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散文,索桥的故事不在写桥,而是在于写与桥有关的故事。通过介绍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首先,我让学生课前交流巴金的资料。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特点,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后,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对照图画,引起联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交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8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这篇课文我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用批注的办法学习课文。学生能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但整体自学的效果不是很好。会找重点句,不会从文章内容想开去。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都是在我的引导下完成的。真不知道自己哪做的不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该有一定的顺序吧?有待探索。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9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我班同学回答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是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窗体底端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如:批划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了解索桥的特点,争当小导游,师生简介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人物品质,理解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勇士丹柯又一颗伟大的心。学生思维的火花再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学到了新知,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2、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自读自悟索桥的特点,发生的故事,蕴含的道理,生活中的故事,自己今后应做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真正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本课争当小小导游的设计,找生活中更美、更好的故事,课上小练笔今后自己想做一个怎样的人,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一个个精彩的介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思想的洗礼,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完成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交流“当同学们你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这些问题时,如果同学们能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说一说,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2、没有把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整节课有机地整合起来,课堂生成一些环节有些不尽人意,让学生去读故事,一些同学放不开,没有做到入情入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品质体会得不太到位,介绍索桥时,学生读得不太充分,今后应多加强训练。学生在发现更美、更好的东西时,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总之,经过反思自己找到了教学中的得与失,今后会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上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地努力。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0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然后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和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还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喻手法、联想、衬托、铺垫。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1
一、展示资料,巧妙引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这是一篇散文,文中提到的知识,如索桥、都江堰的鱼嘴工程、二王庙、李冰父子、勇士丹柯的故事等内容不仅,又与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在课堂上将资料相机请学生交流:引入课题时,请学生展示与索桥相关的资料;检查预习时,交流作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时交流都江堰工程的相关资料。整个资料的交流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扩大知识面,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帮助。
二、夯实基础,扎实训练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高楼大厦离不开夯实的基础,足见基础的重要和必要。学生虽已经六年级,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基础知识完全放手,无论是检查预习时请学生进行词语音义的辨析、造句,还是在理解课文时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比较,都是适应全体学生需求的,是符合语文课特点的,是扎扎实实地回归了语文课的真实面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美中不足,讲解课文用的时间较长,应再精简。
第四篇:《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2、介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投影出示
安澜(lán)桥
缝隙(xì)
大堤(dī)
相关资料展示:安澜桥介绍 鱼嘴剖面图。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指名,自定朗读段,要求把字读正确。
2、自由读,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每自然段内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达顺序。
(1) 介绍索桥的样子。
(2) 在索桥上,想到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 介绍鱼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桥,想起索桥的另一个名字。
(5)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6)由索桥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5、联系全文,想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6、分别朗读理解。
四、总结学习收获。
五、作业。
进一步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7*索桥的故事
介绍索桥
按参观游览顺序站在桥上 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桥,引发思绪
点明中心,深化含义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安澜桥、都江堰”等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和课文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5、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
在故事中使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1、体会都江堰工程与索桥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感悟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索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索桥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索桥什么样子,不知道索桥的重要作用,更不了解索桥的故事。为此,在课前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索桥、都江堰、鱼嘴、二王庙、何氏夫妇等等。因为资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激情导课。
1、“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缝隙雪冤竹索
都江堰安澜桥(注意“堰”“澜”的写法)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索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修建索桥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课文中的“石头”说了些什么?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要点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预设或生成某些问题。)
四、赏析感悟。
(一)了解索桥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索桥建造特点的语句读一读,把其中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2、在小组里交流找出的句子和词语,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索桥的建造特点。
3、全班交流:运用书中的语言信息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索桥”。
4、“索桥”虽然是那样的.简陋,可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人物,想象一下他们走在桥上时的感受。(可直接运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索桥的故事
1、刚才我们通过读重点语句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索桥的建造特点,那索桥究竟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2、(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是谁在向走过都江堰和索桥的人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1)“‘‘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2)“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3、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心和何氏夫妇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心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建造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4、全班交流
给学生留下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中围绕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揣摩、诵读,从而在全班的交流中逐渐感悟到: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齐读)
5、了解了都江堰和索桥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作者在写索桥故事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了吗?(学生交流补充)
6、老师小结
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所以说都江堰工程和索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深的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人物精神的深化。
7、作家高尔基笔下的勇士丹柯同样具有这样一颗“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简单介绍勇士丹柯的故事)
8、齐读课文第五段,尝试背诵感受最深的语句。(可简要交流背诵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出示都江堰河索桥的相关录相图片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使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得到解决。)
五、总结全文
作者在游都江堰和安澜索桥时,被几千年前的人触动和感染,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2、修建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以及勇士丹柯都具有颗什么样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引导学生背诵)
二、列提纲
学习完了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三、作业布置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古迹?这些古迹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察并搜集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本文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故事性较强。通过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文中读出自己,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和结构。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学生按照旅游线路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感悟内容,让学生领会“人们美丽的手和心”,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和向往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背景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故事性较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要想透彻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有深层次的阅读。也就是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文章内容较为零散,经过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特点。并体会引用其他情节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词汇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安澜桥桥墩岷江逮捕头晕眼花
雪冤千真万确
3、展示“安澜桥”“都江堰”“二王庙”的图片。
4、按旅游行踪感悟课文内容
介绍索桥(1):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都江堰
走下索桥(4-5):索桥来历
感悟(6):主旨
5、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四、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索桥的得到比故事
站在索桥看到——都江堰联想——手和心
故事更美好的东西
走下索桥——故事——燃烧的心
五、写作技巧:
1、比喻手法
2、联想
3、衬托
4、铺垫
六、作业:
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第二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如果失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学生被动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然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促使学生主动读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
小结:
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列提纲
交流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勇于牺牲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故事 何公 何母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背景导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望而却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然而,何先得夫妇修了一座索桥,叫“安澜桥”,也叫“夫妻桥”,还叫“何公何母桥”。课文围绕着索桥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巴金先生一起游览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请同学们轻声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先介绍索桥;再写站在索桥上,看到都江堰联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接着写走下索桥,从何氏夫妇的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最后点明主旨,感悟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3、追问: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让我们先来了解索桥。
二、深入理解课文
师过渡:索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看吗?
1、课件展示索桥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2、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长、雄伟、高大——————)
3、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索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并思考索桥有什么特点。
(桥身长、桥面是木板,不整齐,有的地方断裂,竹索编的桥栏、没有桥墩,用竹架代替)
4、你对索桥的那些地方感兴趣,试着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生练习,指名介绍)
5、听了小导游的介绍,我们一定对索桥了解很多,让我们把体现索桥特点的词语重读,语速适中读读第一自然段。老师读黑色的字,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绿色的字。
6、(2)过渡:了解了索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索桥的故事。
自学提示
1、浏览课文2—5,想想索桥有什么故事?
2、小声读读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文中做简单批注。
3、想一想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你从哪里看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问题一:1、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2、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3、勇士丹柯掏心引路的故事。
问题二:课件: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体会到李冰父子有一颗xx的心。读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体会到何氏夫妇也有一颗xx的心。勇士丹柯有一颗xx的心。
问题三
1、对照板书: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造福百姓、何公何母为民修桥勇于牺牲、勇士丹柯掏心引路舍己为人的精神“比故事更美、更好”。还有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从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生读出: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课件出示。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生谈体会,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文字中读一读。)
3、师总结: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丹柯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多数人的温暖、安康、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人,永远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心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他们依然在发光人们依然会记得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影响着一代代。他们都拥有一颗颗伟大的心。(板书)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都江堰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领略索桥都江堰的雄伟、美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心灵也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你还能说出哪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练笔:索桥的故事感染了作者,引发了他的思绪,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着写下来)
3、师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说到做到,做一个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柯丹造福百姓、勇于牺牲、舍己为人、心地善良、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课题:索桥的故事
四、当堂检测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人民的人的敬佩之意。
3、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这些句子。
五、课后作业
1、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2、搜集索桥其它的故事。
第五篇:索桥的故事
第二单元:索桥的故事
——“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一、微课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故事,理解“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索桥的故事——“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解说词:在课文的结尾,作者说“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究竟“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呢?
(二)微课过程 1.第二页ppt内容:
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解说词:课文围绕索桥,有哪些故事?作者看到了分水“鱼嘴”,想到了两千两百年前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故事。从“鱼嘴”想到了人们为了修筑“鱼嘴”和“都江堰”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心”(点击出示:心。)指两千两百多年以来人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点击出示:为民造福、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让作者深受感动,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
2.第三页ppt内容:
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
解说词:“这个故事”(点击出示:这个故事)指的是何公何母修建索桥的故事,作者感受到了何公何母的“心”——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点击出示:勇于献身、无私奉献)以至于这种精神给作者带来了“温暖”,深深地感动了作者。(点击出示:温暖)
3.第四页ppt内容:
感悟: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
解说词:两千两百年前修筑分水“鱼嘴”和都江堰的劳动人民,三百多年前修筑索桥的何公何母,他们都具有为了大多数人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一代代传递下去。课文结尾所说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指的就是作者通过故事感悟到的一颗“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点击出示: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三)微课小结 4.第五页ppt内容:
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解说词:作者游览了索桥,得到了“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点击出示“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了熏陶、感染和净化(点击出示:心灵在故事中得到了熏陶、感染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