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0: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篇: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2012年春学期课堂教学大赛教案

授课时间:2012年3月8日 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 授课教师:王存亮 授课内容:《索桥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和课文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教学重难点:

1、在故事中使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感悟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探究——延伸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词汇积累:

安澜桥 桥墩 岷江 逮捕 头晕眼花 雪冤 千真万确

3、思考:

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三、再读课文,赏析感悟。

1、刚才我们通过读重点语句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索桥的建造特点,那索桥究竟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合作探究:

(1)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4)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五、总结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老师希望同学,做一个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柯丹

造福百姓、勇于牺牲、舍己为人、心地善良、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人,给人间留下更美、更好的故事。

六、作业布置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古迹?这些古迹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察并搜集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

七、板书设计

李冰父子

勇于牺牲

索桥的故事 何公何母

不怕困难

勇士丹柯

舍己为人

第二篇:《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2、介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投影出示

安澜(lán)桥

缝隙(xì)

大堤(dī)

相关资料展示:安澜桥介绍 鱼嘴剖面图。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指名,自定朗读段,要求把字读正确。

2、自由读,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每自然段内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达顺序。

(1) 介绍索桥的样子。

(2) 在索桥上,想到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 介绍鱼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桥,想起索桥的另一个名字。

(5)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6)由索桥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5、联系全文,想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6、分别朗读理解。

四、总结学习收获。

五、作业。

进一步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7*索桥的故事

介绍索桥

按参观游览顺序站在桥上 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桥,引发思绪

点明中心,深化含义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安澜桥、都江堰”等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和课文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5、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

在故事中使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1、体会都江堰工程与索桥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感悟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索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索桥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索桥什么样子,不知道索桥的重要作用,更不了解索桥的故事。为此,在课前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索桥、都江堰、鱼嘴、二王庙、何氏夫妇等等。因为资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激情导课。

1、“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缝隙雪冤竹索

都江堰安澜桥(注意“堰”“澜”的写法)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索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修建索桥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课文中的“石头”说了些什么?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要点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预设或生成某些问题。)

四、赏析感悟。

(一)了解索桥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索桥建造特点的语句读一读,把其中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2、在小组里交流找出的句子和词语,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索桥的建造特点。

3、全班交流:运用书中的语言信息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索桥”。

4、“索桥”虽然是那样的.简陋,可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人物,想象一下他们走在桥上时的感受。(可直接运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索桥的故事

1、刚才我们通过读重点语句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索桥的建造特点,那索桥究竟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2、(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是谁在向走过都江堰和索桥的人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1)“‘‘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2)“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3、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心和何氏夫妇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心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建造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4、全班交流

给学生留下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中围绕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揣摩、诵读,从而在全班的交流中逐渐感悟到: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齐读)

5、了解了都江堰和索桥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作者在写索桥故事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了吗?(学生交流补充)

6、老师小结

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所以说都江堰工程和索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深的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人物精神的深化。

7、作家高尔基笔下的勇士丹柯同样具有这样一颗“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简单介绍勇士丹柯的故事)

8、齐读课文第五段,尝试背诵感受最深的语句。(可简要交流背诵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出示都江堰河索桥的相关录相图片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使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得到解决。)

五、总结全文

作者在游都江堰和安澜索桥时,被几千年前的人触动和感染,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2、修建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以及勇士丹柯都具有颗什么样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引导学生背诵)

二、列提纲

学习完了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三、作业布置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古迹?这些古迹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察并搜集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本文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故事性较强。通过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文中读出自己,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和结构。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学生按照旅游线路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感悟内容,让学生领会“人们美丽的手和心”,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和向往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背景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故事性较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要想透彻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有深层次的阅读。也就是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文章内容较为零散,经过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特点。并体会引用其他情节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词汇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安澜桥桥墩岷江逮捕头晕眼花

雪冤千真万确

3、展示“安澜桥”“都江堰”“二王庙”的图片。

4、按旅游行踪感悟课文内容

介绍索桥(1):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都江堰

走下索桥(4-5):索桥来历

感悟(6):主旨

5、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四、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索桥的得到比故事

站在索桥看到——都江堰联想——手和心

故事更美好的东西

走下索桥——故事——燃烧的心

五、写作技巧:

1、比喻手法

2、联想

3、衬托

4、铺垫

六、作业:

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第二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如果失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学生被动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然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促使学生主动读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

小结:

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列提纲

交流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勇于牺牲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故事 何公 何母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背景导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望而却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然而,何先得夫妇修了一座索桥,叫“安澜桥”,也叫“夫妻桥”,还叫“何公何母桥”。课文围绕着索桥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巴金先生一起游览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请同学们轻声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先介绍索桥;再写站在索桥上,看到都江堰联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接着写走下索桥,从何氏夫妇的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最后点明主旨,感悟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3、追问: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让我们先来了解索桥。

二、深入理解课文

师过渡:索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看吗?

1、课件展示索桥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2、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长、雄伟、高大——————)

3、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索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并思考索桥有什么特点。

(桥身长、桥面是木板,不整齐,有的地方断裂,竹索编的桥栏、没有桥墩,用竹架代替)

4、你对索桥的那些地方感兴趣,试着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生练习,指名介绍)

5、听了小导游的介绍,我们一定对索桥了解很多,让我们把体现索桥特点的词语重读,语速适中读读第一自然段。老师读黑色的字,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绿色的字。

6、(2)过渡:了解了索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索桥的故事。

自学提示

1、浏览课文2—5,想想索桥有什么故事?

2、小声读读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文中做简单批注。

3、想一想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你从哪里看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问题一:1、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2、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3、勇士丹柯掏心引路的故事。

问题二:课件: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体会到李冰父子有一颗xx的心。读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体会到何氏夫妇也有一颗xx的心。勇士丹柯有一颗xx的心。

问题三

1、对照板书: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造福百姓、何公何母为民修桥勇于牺牲、勇士丹柯掏心引路舍己为人的精神“比故事更美、更好”。还有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从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生读出: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课件出示。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生谈体会,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文字中读一读。)

3、师总结: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丹柯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多数人的温暖、安康、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人,永远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心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他们依然在发光人们依然会记得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影响着一代代。他们都拥有一颗颗伟大的心。(板书)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都江堰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领略索桥都江堰的雄伟、美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心灵也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你还能说出哪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练笔:索桥的故事感染了作者,引发了他的思绪,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着写下来)

3、师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说到做到,做一个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柯丹造福百姓、勇于牺牲、舍己为人、心地善良、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课题:索桥的故事

四、当堂检测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人民的人的敬佩之意。

3、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这些句子。

五、课后作业

1、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2、搜集索桥其它的故事。

第三篇:《索桥的故事》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安澜桥、都江堰”等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和课文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5、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

在故事中使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1、体会都江堰工程与索桥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感悟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索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索桥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索桥什么样子,不知道索桥的重要作用,更不了解索桥的故事。为此,在课前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索桥、都江堰、鱼嘴、二王庙、何氏夫妇等等。因为资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激情导课。

1、“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缝隙 雪冤 竹索

都江堰 安澜桥(注意“堰”“ 澜”的写法)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索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修建索桥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课文中的“石头”说了些什么?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要点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预设或生成某些问题。)

四、赏析感悟。

(一)了解索桥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索桥建造特点的语句读一读,把其中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2、在小组里交流找出的句子和词语,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索桥的建造特点。

[

3、全班交流:运用书中的语言信息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索桥”。

4、“索桥”虽然是那样的简陋,可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人物,想象一下他们走在桥上时的感受。(可直接运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索桥的故事

1、刚才我们通过读重点语句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索桥的建造特点,那索桥究竟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2、(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是谁在向走过都江堰和索桥的人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1)“‘‘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2)“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3、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心和何氏夫妇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心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建造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4、全班交流

给学生留下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中围绕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揣摩、诵读,从而在全班的交流中逐渐感悟到: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齐读)

5、了解了都江堰和索桥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作者在写索桥故事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了吗?(学生交流补充)

6、老师小结:

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所以说都江堰工程和索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深的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人物精神的深化。

7、著名作家高尔基笔下的勇士丹柯同样具有这样一颗“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简单介绍勇士丹柯的故事)

8、齐读课文第五段,尝试背诵感受最深的语句。(可简要交流背诵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出示都江堰河索桥的相关录相图片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使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得到解决。)

五、总结全文:

作者在游都江堰和安澜索桥时,被几千年前的人触动和感染,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第四篇: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 1 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索桥什么样子?

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如果失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学生被动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然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4.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5.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7.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

8.总结: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三、拓展延伸:

1.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列提纲,交流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故事 何公 何母 勇于牺牲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 8 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 9 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四、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威胁 喝上鱼汤 难过激动 走出草地 不吃鱼汤 咽下鱼汤

老班长

合不拢眼 喜出望外 语重心长 壮烈牺牲

皱起眉头 皱纹舒展

衷于革命、舍己为人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3.找出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是者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

2.找出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老师拿出琥珀的标本给同学们看,提问:谁认识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2.解题: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琥珀?老师引导学生读读预习提示,随后补充:琥珀透明而且有光泽,有的里面还有小虫、树叶一类的杂物。

看到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有价值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词。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理解新词的意思。

(四)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效果。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在学生自学完后,老师可以用选择字音的方法做巩固练习。

2.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12(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找到“猜测”的意思是凭想象估计。通过对比,可以知道“推测”是有根据的,是可靠、可信的;而“猜测”是无根据的。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打下基础。

(五)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

1.围绕着“琥珀”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老师在学生阅读思考完后,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理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2.根据板书的提示,给这篇文章分段。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就水到渠成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篇文章共分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段是第2到第13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第三段是第14到第17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第四段是第18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六)找出作者的想象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预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画批。2.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提问: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 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 16 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必备条件: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板书设计】

第五篇:索桥的故事

第二单元:索桥的故事

——“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一、微课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故事,理解“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索桥的故事——“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解说词:在课文的结尾,作者说“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究竟“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呢?

(二)微课过程 1.第二页ppt内容:

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解说词:课文围绕索桥,有哪些故事?作者看到了分水“鱼嘴”,想到了两千两百年前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故事。从“鱼嘴”想到了人们为了修筑“鱼嘴”和“都江堰”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心”(点击出示:心。)指两千两百多年以来人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点击出示:为民造福、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让作者深受感动,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

2.第三页ppt内容:

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

解说词:“这个故事”(点击出示:这个故事)指的是何公何母修建索桥的故事,作者感受到了何公何母的“心”——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点击出示:勇于献身、无私奉献)以至于这种精神给作者带来了“温暖”,深深地感动了作者。(点击出示:温暖)

3.第四页ppt内容:

感悟: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

解说词:两千两百年前修筑分水“鱼嘴”和都江堰的劳动人民,三百多年前修筑索桥的何公何母,他们都具有为了大多数人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一代代传递下去。课文结尾所说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指的就是作者通过故事感悟到的一颗“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点击出示: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三)微课小结 4.第五页ppt内容:

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解说词:作者游览了索桥,得到了“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点击出示“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了熏陶、感染和净化(点击出示:心灵在故事中得到了熏陶、感染和净化)。

下载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作......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我代表六年级语文组进行教学反思,课后我们也进行了沟通。《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但意蕴深远,给人以启迪。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 《索桥的故事》是作者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按照参观游览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写站在索桥上;看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

    索桥的故事说课稿

    索桥的故事说课稿 索桥的故事说课稿1 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

    《索桥的故事》课堂实录

    《索桥的故事》课堂实录课前播放视频《拜水都江堰》一、这座桥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安澜桥。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二、新授(一)复习......

    索桥的故事 教案(合集)

    索桥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整体......

    《索桥的故事》教学教案(共五篇)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桥,可是索桥却不常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索桥的故事》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索桥的故事》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

    《索桥的故事》读后感5篇范文

    《索桥的故事》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了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作者在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时,曾站在“安澜桥”上向下望去,在索桥上看到的想到的及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