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让空气更清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注家乡空气质量问题,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
提高环保意识,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让空气更清新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力。
教学难点
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分若干小组。完成家乡空气污染现状调查,空气污染危害调查,空气污染源调查,家乡治理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把嘴巴闭上,然后用右手捏住鼻子,看谁能坚持三分钟。如果谁先坚持不住,请举手示意老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帮老师计时。
教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时刻在呼吸,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空气。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污染现象我发现
教师:空气对我们是这样的重要,可偏偏有人不珍惜,课前同学们已经对家乡空气污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请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天空的颜色,吻一吻空气的气味,观察校园里采摘的树叶,摸一摸教师的窗台,闻一闻哪些同学带着口罩老上学,感受生活中空气的污染的现象)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时刻都在呼吸的空气并不是那么清新,很多时候,空气已经受到了各种污染。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灰尘不是粘在玻璃上,而是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鼻子,那该多么可怕呀!
活动二:污染现状我知道
乡空气质量状况。结合空气质量走势图上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当时自己的感受,以及周围人的表现 (教师出示家乡出现过的雾霾天气的照片以及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数据报告,引导学生谈感受) 教师:谁曾经有过因为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疾病而去医院就诊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如何?在医院里,有没有跟你类似的患者?你有什么话说?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活动三:污染危害我揭秘
教师:被污染的空气究竟有哪些危害?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及身边人的亲生经历说说空气污染的危害)
教师补充:空气污染导致酸雨;雾霾天容易引发连环交通车祸,造成惨重损失。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否认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等受到刺激而患病。同时大气污染还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活动四:谁污染了空气
教师:大气污染的危害如此之大,怎样才能不污染空气呢?我们首先要找到空气污染源,究竟是谁污染了空气?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身边的污染源,教师适时补充材料)
教师总结: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源比比皆是,工业燃煤是最主要的污染源,马路上飞驰的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烧烤摊上空弥漫的油烟,建筑工地产生的烟尘,焚烧秸秆……这些污染源如果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活动五:防治污染,国家在行动
教师:空气质量关乎公众健康,国家正在下大决心打赢治理大气污染的这场硬仗,防治污染,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了。
(教师展示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政府防治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
教师:你还知道政府治理雾霾的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学生交流
活动六:防治污染,我行动
出示76页的照片
教师:图片上的“环保小卫士”都做了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防治大气污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植树造林,扫地时先洒水,出行多做公交车……)
教师:你以前曾经为防治 空气污染做过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写下自己的承诺书。
(学生交流,并写防治空气污染承诺书)
教师:我们身边这么多空气污染源已经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三、课后践行
苏秀芳
教学分析
《还我清新空气》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的第三课。本册教材所侧重的探究能力目标是“事实与证据”,第一单元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需要事实与证据,以及体验怎样获得事实与证据;第二单元训练目标是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本课是学习了《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之后的第三个主题探究活动。为了顺利地完成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在由“扶”到“放”再“反思”的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得事实与证据的方法,本课组织了“收集空气微粒”“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周围的空气干净吗”“空气的污染物去哪里了”“我为‘还我清新空气’献计策”等活动。通过讨论、观察、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搜集证据,了解空气受到污染的现状,激发他们为改善空气的质量而行动的社会责任心,并为改善空气质量出谋划策,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事实与证据”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空气微粒”“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等活动,了解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能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方式呈现证据。
2.通过反思证据,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3.意识到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重要性,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中。
教学准备
卡纸、双面胶、剪刀、图片、课件、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谈话:(出示一张森林图片)同学们,你们去过树木密集的公园吗?感觉那里的空气怎样?
谈话:当我们在家里、在学校或走在马路上,感觉周围的空气与森林中的空气一样吗?平常周围的空气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不一样,平常空气中有很多灰尘、被污染了„„)
追问:你有证据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不同地方的空气,激活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养成说话要有根据的习惯。
二、收集证据
谈话:为了更好地证明周围的空气与森林中的空气不一样,下面我们来进行“收集空气微粒”和“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两个活动。1.收集空气微粒
(1)交流怎样收集空气微粒
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收集空气微粒的做法,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确定收集空气微粒的最有效做法。如:
确定收集空气微粒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时间:1~7天均可。(各班根据两个课时的间隔时间确定收集几天。)
地点:学校操场、教室窗台、家里阳台或小区车场进出口等。(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确定1—2个地点收集。)
方法:在一张卡纸上粘两条等长双面胶带,一条撕去纸带,另一条不撕去纸带,然后放在选定的地点收集。
(2)尝试模拟收集空气微粒 先引导学生做好带两条等长双面胶带的卡纸,把每个小组的一半卡纸放在教室的窗台,一半卡纸放在学校操场,师生共同评价模拟收集空气微粒的好做法与不足,并提出建议。如:
好做法:选择的地点比较容易收集到空气微粒;方便观察„„
不足:卡纸没被固定,容易被风吹掉;有的放在操场人走动比较多的地方,影响收集效果„„
(3)确定自行收集空气微粒的方案
由每个同学确定自己的收集地点,并将带两条等长双面胶带的卡纸放在相应地点,注意观察,并保护好自己的证据。
设计意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探究活动稍微有点难度就会畏惧不前,所以设计了“怎样收集——模拟收集——自行收集”的教学过程,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并能有效地收集空气微粒。2.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
(1)交流怎样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
首先由学生充分交流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内容,如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让学生自己选择1—2个内容进行,可以个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然后让学生说说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做法,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确定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最有效做法。如:
时间:1~7天均可。(各班根据两个课时的间隔时间确定调查几天。)
地点:小区停车场、小区车场进出口岗亭、汽车4S店、环保部门和网络等。(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确定1—2个地点调查。)
方法: A.到小区停车场选择一辆汽车,把汽车排气管的管口擦试干净,过一段时间再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误会。)
B.到小区车场岗亭调查小区进出车辆数量。C.到汽车4S店、环保部门调查采访。D.上网查阅
(2)确定自行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方案
让学生自己选择1~2个内容进行个人或分组调查,可以利用文字、表格、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记录数据,提醒学生注意保留原始数据。
设计意图:对“如何调查”的充分讨论,使学生对自行调查做好了准备,也为收集有效证据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调查中,能进一步认识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由此助推环保出行。
三、呈现证据
谈话:同学们,你们收集到“空气微粒”和“汽车尾气的影响”的证据了吗?这些证据告诉了你什么秘密?
1.呈现收集的空气微粒
先让学生撕去双面胶的纸带,与没有覆盖纸带的双面胶对比,然后将收集到的空气微粒放在桌面,由组长负责介绍,组员到其他小组参观收集空气微粒的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空气微粒对我们周围空气的影响。老师选择一些对比比较明显的空气微粒的证据粘贴在黑版上。
2.呈现“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结果
先由各个调查小组汇报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结果,然后师生共同将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归纳总结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老师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结果粘贴在黑版上,充分印证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证据
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进行广泛交流,如周一回学校课桌有不少灰尘;刚装修好的房子有刺鼻的气味;经过堆放比较久的垃圾堆能闻到令人恶心的气味„„ 4.引导学生归纳出:我们周围的空气被污染了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生自己收集到的空气微粒和调查汽车尾气的影响的证据,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空气被污染的情况,再呈现日常生活中空气被污染的各方面证据,使他们进一步真切又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气被污染了。
四、反思证据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周围的空气被污染了,而被污染的空气不是我们需要的,那么,空气的污染物在哪里?
1.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交流空气的污染物在哪里。
2.结合书本上的插图,就学生没有想到的方面进行启发,使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空气的污染物在哪里。
3.再增加一些图片、新闻报道、调查报告或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被污染的危害。
设计意图:先挖掘学生已有的认识,再结合教材的图示启发,然后通过图片、新闻报道、调查报告、视频等进一步引导,由此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污染空气的危害,激发学生拥有清新空气的欲望。
五、我为“还我清新空气”献计策
谈话:同学们,了解了空气被污染的危害后,你希望拥有怎样的空气?下面,我们就来为“还我清新空气”献计策。
1.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并选择一些有创意的计策粘贴在黑版上。
2.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家里、小区、其他地方等减少空气污染的好方法,同时相互提出改进建议,让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更适用。
3.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表格,建议他们将所献计策放在学校、小区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还我清新空气”的好方法,再通过全班交流,在补充、完善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拥有清新空气的意识。最后建议学生将所献计策在学校、小区分享,既为“拥有清新空气”尽一份力,也促使学生从我做起。
六、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科学自助餐——呼吸卫生与健康》,让自己更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