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压实三线责任 完善四项机制落实五个全面”工作方案

2021-08-07 12: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XX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压实三线责任 完善四项机制落实五个全面”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压实三线责任 完善四项机制落实五个全面”工作方案》。

XX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压实三线责任

完善四项机制落实五个全面”工作方案

我县江河水域分布范围广,水域水情复杂,夏季汛期长,青少年儿童涉水、游泳等行为多,易发生溺水事故。为切实做好全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未成年人溺水风险,遏制未成年人溺水事件发生,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防溺水工作早抓、年年抓、持续抓,把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出成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落实防溺水工作责任,构建属地负责、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防溺水教育和防范网络,落实“五个全面”(全面开展、全时段管控、全水域监管、全方位宣传、全社会参与)各项工作,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溺水事件发生,保障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

二、工作时段

每年4月至11月为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重点时段。

三、工作措施

(一)压实防溺水工作“三线责任”

1.压实政府线属地管理主体责任。

各乡镇、村委(社区)对属地防溺水工作履行主体责任,逐级负责辖区防溺水工作。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要建立工作小组,成立防溺水工作机构,明确防范未成年人溺水责任,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并督促落实;属地要全面排查整治辖区水面安全隐患,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水域安全隐患排查,并抓好整治;在管辖区域内河流、池塘、水库、湖泊、工地水坑、矿坑等各类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完善“一杆、一绳、一哨、一圈”(即长竹杆、长绳、哨子、救生圈)等救助设施;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巡防队伍,完善巡逻机制,对各类危险水域开展巡逻;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对未成年人监护;对辖区发生的溺水事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予以救援;抓好社会面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防范未成年人溺水社会氛围。2021年我县确定XX镇作为建设游泳设施试点乡镇,XX镇要结合实际至少建成1个游泳场所。

2.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

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对行业系统各单位的监督指导和宣传教育,出台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各水域监管部门要强化所管理水域隐患排查整治、警示标识和应急设备设置、巡防等工作。

县委宣传部:要指导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知识宣传,引导社会大众关注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刊登播放防范溺水公益广告及相关自救知识,指导教育等部门做好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宣传工作。

县委政法委:要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组织网格员进村入户开展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宣传工作,强化对重点危险水域的定点监管和流动巡查,将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

县教育局:要指导各学校做好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宣传、管理工作,将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抓紧抓好,纳入中小学校的课程计划。

县公安局:要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列入公共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指导,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配合相关部门处置事故善后工作。

县民政局: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全关爱保护救助机制。负责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未成年人溺水事件困难家庭给予相应的救助,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善后工作,配合做好留守儿童防范溺水宣传。

县自然资源局:要加强对闭坑矿山的监督管理,做好辖区内闭坑矿山排查巡防和对矿山开采留下的深水坑等涉水危险隐患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县住建局:要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监管,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工程范围内危险水池、水坑的安全管理,落实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施工完成的及时回填,严禁未成年人擅自进入施工作业区。

县交运局:要监管公路施工企业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及时排查整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坑、池等安全隐患,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严禁未成年人擅自进入施工作业区。同时加强所辖通航水域内学生渡船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配合做好通航水域内未成年人调水险情的搜救工作。

县水利局:要做好所管辖重点水域溺水事件多发区的警示标志设置和安全监督管理,督促指导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加强日常巡查和安全防护。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平台作用,将防溺水工作纳入河长湖长巡河巡湖工作内容加强巡查,发挥好民间河长、志愿者、巡河员、保洁员作用,一旦发现中小学生危险涉水活动及时有效劝阻,着力构建联防联控安全网。

县文广体旅局:要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在涉水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配置救生设施设备,落实紧急救护措施,并加强巡查管理工作。

县城管局:要加强公园安全管理,在公园主要入口区域设立安全宣传栏,在涉水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并加强巡查管理工作,落实紧急救护措施。

县卫健局:要配合各中小学校开展溺水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做好未成年人溺水治疗救治工作。

县应急局:要督促相关单位完善露天矿山凹坑积水及尾矿库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整改安全隐患,严禁未成年人擅自进入施工作业区和涉水危险区域,指导开展溺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做好突发溺水事故的协调处置工作。

县气象局:要及时发布强降雨、大风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强对未成年人气象灾害防范知识的科普宣教。

团县委:要发挥好团组织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县妇联:要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纳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

县红十字会:要会同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县消防救援大队:要与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和专业救援队伍等单位(组织)加强配合,对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及时开展救援和搜救工作。

XX管委会:要加强XX工业园区安全管理,在工业园区主要入口区域设立安全宣传栏,督促相关企业完善露天凹坑洼地积水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整改安全隐患,严禁未成年人擅自进入施工作业区和涉水危险区域,指导开展溺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做好突发溺水事故的协调处置工作。

3.压实教育线安全教育责任。

县教育局统筹推进辖区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领导机构、有责任分解、有工作部署、有行动方案、有检查督促、有责任追究。各学校承担学生防溺水教育直接责任,要从提升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避险技能出发,切实采取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和能力。学校领导对防溺水教育负组织领导、筹划部署、安排实施和督促检查责任,要在校园营造浓厚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氛围。班主任和教师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具体承担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工作,防溺水教育要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活动、有落实。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季节和情况变化及时采取安全教育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时效性,应在重点时段加强教育的频率和强度,应对学生的校外活动情况进行追踪并开展提醒帮扶。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监护人的沟通,及时消除教育监管盲区。学校和教师对所教学生防溺水风险要有基本评估,要根据实际对学生情况进行摸排,对重点群体掌握名单,对需重点关注学生有针对性措施,通过重点关注、建立联系人等措施,强化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联系,及时掌握离校活动情况,发现违反“六不”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及时与所属村屯沟通重点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提醒家长和所在村委(社区)共同加强日常监管。

(二)构建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四项机制”

1.完善防溺水教育工作机制。

县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全面筹划和实施好针对学生的防溺水教育工作,并形成完整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年初要明确年度防溺水工作责任分工,制定年度教育方案,并推动实施。

(1)学校要持续推进防溺水教育活动。各学校要有推进防溺水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并集中部署实施;有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安排和责任分解;有防溺水安全宣传栏(橱窗),在醒目处张贴防溺水宣传标语;有所服务学区范围内河流、池塘等危险水域及隐患清单;学区水域隐患问题有通报提醒当地村委(社区)的畅通渠道。要持续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教职工防溺水工作布置会;召开一次全校师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会;开展一次防溺水应急演练;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营造一个浓厚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氛围;成立一个学生校外防溺水安全防护小组;凝聚一股爱心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帮教;开展一次校园周边溺水隐患拉网式排查。

(2)班主任老师要明确职责“五做到”。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扎实开展学生日常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组织观看防溺水教育警示片、施救演练、主题班会、悬挂宣传标语、主题板报、国旗下讲话、集体签名活动等,常抓不懈。具体要“五做到”:做到每周一节安全教育课,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远离危险水域;做到上、下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对所有学生进行“每天5分钟”防溺水安全教育,节假日前半小时专门开展防溺水教育;做到有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方案;做到对附近危险水域心中有数;做到把防溺水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3)加强家校联系,提醒监护人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各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扎实开展“六个一行动”

(即: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一次家访、一次家长会、一张家校联系卡、一次电话回访、一张责任书),就防溺水工作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特别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家庭的沟通联系。提醒家长对学生外出做到“四知”,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在高温天气、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提高信息提醒的频率。

(4)发挥基层组织教育功能。各村委(社区)切实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强化对辖区儿童少年的教育关爱保护,强化对监护人提醒。探索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列入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居)民群众树立防范未成年溺水人人有责观念,形成防范未成年人溺水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2.构建水面水域监管联防联控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各乡镇履行辖区水面水域的防溺水属地主体责任,县水利、住建、自然资源、交运、文广体旅、应急等部门履行行业系统所辖水域水面的防溺水监管责任。

(1)开展隐患和防护设施巡查排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原则上每月按权属对辖区内河流、水库、湖泊、山塘、积水坑、露天水柜等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所有溺水隐患进行登记造册。对溺水隐患点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措施及责任人,对发现的各水域护栏、警示牌、长杆、游泳圈、长绳等防护应急教援设备和器材设置方面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2)建立危险水域日常巡逻制度。各乡镇、村委(社区)建立防溺水巡逻队伍,负责辖区水域问题巡查和未成年人涉水危险行为的矫正工作。巡防队伍要制订巡防方案,落实工作制度,落实巡防保障,明确负责水域、巡查时段、巡查内容,科学排班,有人员名单,有巡查记录,及时发现和制止未成年人涉水危险行为。要根据学生溺水事故特点及汛期、恶劣天气、暴雨等情况及时巡查,加强放学、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巡逻。对发现的水域隐患及时通知各责任单位整改。将巡防融入当地综治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管理。

(3)加强部门日常监管。县水利、住建、自然资源、交运、文广体旅、应急等部门按照行业系统所辖水域水面管理权限逐级逐一落实防溺水监管责任人,明确相关水域的安全防范责任,落实日常巡查制度,与当地村委(社区)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3.完善未成年人校内外安全监管机制。

(1)加强学生在校和上下学期间管理。各学校严格落实封闭式管理,杜绝学生上课时间私自出校游泳、戏水。对请假外出及未按时返校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确定学生去向,确保学生安全。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根据学生无人接送,自行上下学的实际情况分村屯适当编组,加强上下学路上管理,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上下学期间情况。及时对出现涉水危险行为的学生加强教育,要将路上安全防护要求通知家长一起监督执行。

(2)落实学生回村(社区)后安全监管。属地村委(社区)要重视未成年学生在村社活动情况的安全监管,经常上门提醒家长监护人看管好孩子,对留守儿童等群体要加强关爱帮教,指定帮教联系人。结合实际探索多户共同看管、未成年人集中到村委(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统一看管等办法,加强未成年人离校后的安全监护。

(3)部门协作做好未成年学生校外监管。县民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和社会组织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农村监护缺位儿童群体的关爱,通过设置儿童督导员、建立联系人制度、招募志愿者送温暖、送帮教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儿童的关爱和帮助。县政法、公安等部门加强社会面防控,将儿童防护工作列入网格化管理内容。结合日常巡逻,及时劝导未成年人远离溺水事故易发区域,引导村级水域巡查员强化对学生儿童的防护工作。

4.完善防溺水应急联动处置机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细化完善溺水应急处置预案,乡镇、村委(社区)逐级制定落实防溺水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到部门、到岗位、到人,熟悉掌握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并开展演练,确保突发事故时能高效开展救援及处置工作。我县统一辖区内未成年人涉险游泳、戏水劝阻和溺水应急求助电话为XX,此电话向社会公布,在各村屯张贴宣传,形成统一接收、统一指挥的联动系统。县公安局提前做好处置防溺水警情的各项准备,添置必要的救援器材,一旦接报落水求助等警情,确保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营救,县卫健局接到溺水求助信息后要第一时间派出医疗急救人员到现场开展溺水事故医疗救治工作。县消防救援大队与县公安局、卫健局和专业救援队伍等单位(组织)加强配合,加强值班值守,接到警情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应急部门做好突发溺水事故的应急协调处置,平时指导开展溺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发生溺水事件后,县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理,配合县公安局迅速查明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溺水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溺水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各乡镇负责收集本辖区内未成年人溺水事故信息,按照发生一起上报一起的原则,及时按要求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三)筑牢防溺水“五个全面“防范体系

1.全系统开展防溺水工作。县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全年日常工作机制,每年3月15日前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实行月度通报会商、季度分析督促,11月20日前对全年工作回顾分析。按属地原则,各乡镇负责对辖区内溺水危险水域水面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危险水域水面风险清单,按发生溺水人数及时发布溺水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对不同风险区精准研判精准施策。

2.全时段防溺水管控。加强在校时段管控,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补齐校园安保短板,严格实行全封闭管理,建立防溺水事故提醒警示制度,严格落实学生请假核实制度。加强上下学路途时段管控,发挥村级水域巡查员和村委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一旦发现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游泳、戏水要及时劝阻,告知学校和家长。加强在家时段管控,通过组织开展防溺水专题家长会、村民大会等形式,督促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对父母或监护人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少年,各乡镇、村委(社区)要逐个落实安全监护责任人。

3.全水域防溺水监管。县水利、住建、自然资源、交运、文广体旅、应急等行业部门要建立水域水面防溺水管理责任清单,确定每一片水域管理的主管行政部门和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化,每年4月底前组织对本辖区的溺水风险隐患开展一次地毯式的大排查,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种地势复杂的河流、池塘、水库、沟渠等溺水易发区域安全隐患的排查,4月至11月原则上每月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建立网格化的管理体系,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加强重点水域的巡逻,充分利用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加强学生溺水技术防范,一旦发现溺水隐患点周边有学生活动要及时进行劝离。

4.全方位宣传防溺水。各乡镇在辖区通过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学生安全的浓厚氛围。村委(社区)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宣传,特别要在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充分发挥高音喇叭的广播宣传作用,在周末、节假日和学生离校后等重点时段每天连续播放防溺水警示提示,筑牢防溺水思想防线。宣传、气象、文广体旅等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持续播发学生安全管理公益广告,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公益广告、LED显示屏、横幅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未成年人防范溺水安全常识,大力宣传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各学校要通过警示教育片、板报、班会、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进行防溺水教育,结合本地水情实际和活动习惯进行风险宣教和警示教育,加强学生自救互救演练,通过反复的演练教会学生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应该如何正确自救互救。县气象局要建立气温提醒制度,气温达到一定数值,通过天气预报及有关渠道向全社会及时发布防溺水警示提醒。

5.全社会参与防溺水。各乡镇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志愿者、老干部加强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关爱和安全监管,充分动员综治网格员、水库管理员、江河巡查员及鱼塘业主等力量,对无人看管小孩靠近水域、私自下河游泳、在竹排、小渔船上戏水等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形成群防合力,共筑防溺水坚实防线。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政府属地责任。

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防溺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统筹抓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遏制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

(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和“安全第一、防患未然”的理念,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根据本部门防溺水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将防溺水工作任务逐项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各项工作有力推进、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三)加强督导考核。

县应急局要把开展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作为县人民政府对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安全生产考评的重要内容。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防范未成年人溺水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内容,作为年度重点督导事项,组织开展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专项督导,督促各地做好防溺水工作,追踪进展情况,确保消除隐患。县政法部门要把防范未成年人溺水纳入网格化管理,作为平安建设的考核内容。

(四)强化责任追究。

实行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通报、约谈及问责制度。各乡镇必须对辖区内发生的每一起溺水事件开展调查,查清事实,对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启动程序进行追责问责,各乡镇要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报县防溺水联席办,县防溺水联席办就溺水事件进行全县通报,县人民政府视情况约谈各乡镇。对由于防溺水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溺水事件发生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下载XX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压实三线责任 完善四项机制落实五个全面”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压实三线责任 完善四项机制落实五个全面”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