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
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②
先自度其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
至之市()
而忘操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
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
通(2)通
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片断作文训练】
仔细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现在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duó dù suì lǜ jù qì 2、①量长短、量好的尺码②自己、从③到……去、它(代“鞋”)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4、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坐”同“座”、“反”同“返”。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7、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外延读一】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2、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