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社会管理视域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培育
[摘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体现在打破权力二元化结构,丰富管理主体;提高农民政治自觉性,促农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应该提高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力;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素质培训;完善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本文结合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变化,针对阜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途径,以期对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正文]当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农村是社会管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当前社会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迫在眉睫。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文件中明确提出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对“农民合作社”如此的定位,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参与、承接协同社会管理的组织,不仅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社会管理功能亦日趋明显。阜新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本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以加快阜新市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步伐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为目的,分析阐述了阜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
阜新区农村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阜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阜新经济转型始终结合本地的宜农优势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阜新比较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把大力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得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对阜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可以发现,阜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和质量在不断提升。
截止2013年年底,阜新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270个,其中种植类合作社517个,养殖类合作社547个,农机类合作社152个,其它合作社54个。拥有成员十二万余人,带动农户三十万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发展规范、产品已取得相关认证、经营情况较好的示范社。其中包括国家级示范社14家,省级示范社68家
市级示范社154家。说明阜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质量方面也在不断提高。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生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最为集中的产业领域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截至2013年底,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17家,以养殖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47家,分别占全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9%和41%。但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由种植养殖业向加工、劳务、信息、资金、技术和销售等众多领域延伸。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入社农户提供的服务层次逐步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内容已经由最初的以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延伸,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而且有不少合作社的服务还在向深层次发展,在质量标准、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方面提供服务,为产品增值开辟空间。如众兴养猪专业合作社,除了生产过程中要求统一组织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免疫,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销售价格之外,还积极注册了“太子猪”商标,并进行了无公害基地的认证,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层次有明显提高。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形式呈现多元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组建形式多种多样。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形式上,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农民组建型。主要是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的大户活经纪人为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联合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而组建合作社,以规模效应来占领市场并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形式居多。如佰华蛋禽专业合作社、洪深水稻专业合作社等;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稳定原材料生产供应,主动连结种养农户,以供种供肥、技术指导、保护收购等方式组建而成。合作社组织农户按照公司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产品以订单形式由龙头企业负责收购。如众兴养猪专业合作社等;
三是行业协会带动型。依托行业协会,以生产同类产品为基地,以
“协会+基地+农户”为合作模式。如惠农洋葱专业合作社。为了实现规模效益,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成立了合作联社,如展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哈尔套蛋禽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道路进行探索。
二、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必要性。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途径。
与农民个体经济生产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模式,在组织内部间使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实现良好的分工合作,这种一体化的、规模化的操作模式,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农业仍然是目前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促进农民增收,既要在农业节本增效上找出路,也要在分享产业化经营利益上作文章。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成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带领成员发展规模化种养、高效设施园艺生产,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也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前,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和农业产业的起伏波动性较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通过组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可以有效实现农产品均衡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管理的桥梁纽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地方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由以往的直接管理过渡到间接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成为政府管理农村的最适宜的桥梁纽带,主要表现为政府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实现了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政府直接参与建立和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实现农民增收为共同目标,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又是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农村社会管理格局需要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其双重属性而在农村社会中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是农村社会管理成败的关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产业链的发展,也吸纳了众多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高了就业率,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范,形成良好乡风民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阜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组织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就阜新市大部分农村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在多、小、散的分布态势。已成立的专业社中,真正开展专业合作业务、带动农户发展的不足30%,绝大多数都处在成立之初的原始状态(几户社员),缺乏影响力。这就导致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从而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第二、运营水平低,扶持力度待进一步加强。大多数专业社都没有达到标准化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竞争力。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多年来,由于产业政策的诟病,导致农业底子薄、农民兜里空的现状,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成了无源之水。又由于农业产业效率低,很难吸引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性的资本的流人。近年来,虽然给予了资金、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严重影响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第三、社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目前合作社的管理层大多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合作组织的知识和经验,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致使合作组织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类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愿到农村工作。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短缺、盈利有限,难以用高薪吸引人才。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
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
第四、管理不规范,给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多数专业社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很多专业社没有财务帐,处在松散管理状态,缺乏凝聚力。管理不规范导致利益关系出现调和难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利益分配时普通社员的利益受到损害,打击了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化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社的途径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未成熟,资金获取渠道少、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政府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大辅助作用。要着重围绕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更加有效、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措施,如在登记、税收、土地开发利用、开展资金互助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行业补贴、生产资料的低价优惠措施,以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良好的环境。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支撑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就目前来看,合作社经济还是能人经济。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各类合作社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且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要统筹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制度,把合作社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经常化、固定化。认真组织开展合作社法、财务知识、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的经营水平和社员的业务素质。支持鼓励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领军人才,聘用职业经理人。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合作社。
第三,搞好典型示范,带动和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少合作社内部管理有待规范、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带动农户能力有待增强。要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使更多合作社制度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活力更强、后劲更大,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并且通过对作用发挥较好的各级示范社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示范社称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调动专业社的积极性,促进专业社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四,鼓励和支持发展联合社。小规模、分散的合作社与分散的小农户并无本质的区别。针对规模小、分散、带动效应弱的实际,加强政策和信息引导,逐步培育其具有独立承担债权债务能力的主体资格,适时适度予以调控,合作社可以走联合的发展路子,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营与合作,促进合作社走向联合,有效形成了规模优势,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壮大。
五、小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可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大提升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就业率提高,从而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农民社会的有效管理及服务。只有不断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措施,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而且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人手,探索其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