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案例分析及对策
曾何时,田地里人声繁杂,欢声笑语,呈现一片忙碌而欢快的景象。孩儿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幸福地数着星星。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田地里忙碌无现,孩儿们多了一份无奈与思念。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这给农村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者必须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心里特点,寻求思想教育切入点和对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像媒体报道那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积极向上,乐观懂事。爱哭爱笑、爱玩爱闹是这些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但我们不能否认,由于自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父母亲的引导,学习上也没有人帮助和辅导,爷爷奶奶只会考虑到是否吃饱穿暖,不会想到如何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塑造良好的情感上下工夫。在这里,笔者亲身处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案例与大家共勉。案例一:有一天,陆某某的爷爷找笔者闲聊,希望老师好好教育他的孙子,他的孙子已经不听他的教导了,他把孙子的情况讲述开来:他的孙子两岁时,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到广东打工,三四年才回来看望一次,一直以来,都跟他一起生活。进入中学学习,他的孙子厌学、逃学、沉迷于网吧娱乐场所,抽烟、情绪咆哮。有一次,他发现他的孙子在床铺抽烟就上去批评,等他转身离开时,他的孙子就从背后偷袭他,把他推到墙边,还踢他一脚,他感到很伤心和无助,希望老师好好帮他教育。从陆某某的爷爷讲述得知,他的孙子最害怕的是他爸爸回来管教,希望他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这样他在家里就可以自由自在了。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笔者与陆某某的爷爷分析陆某某心理问题及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陆某某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建立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平时,父母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假期到了父母要带孩子到打工的地方看一看,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让他明白父母背井离乡是为了他们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让他学会独立,积极向上,学会感恩的优良品质。
2.建立良好的祖孙关系
作祖父要认清,孙辈不是自己感情赖以寄托的私有物,而自己也不是第三代的保护人。为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祖辈应当与父辈一致地对待孙辈,不要放纵,不要娇惯,使孩子们察觉不到父母和祖父母之间的情感差距,会有助于他们情绪的成熟与稳定。祖父要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的心扉,培养他良好的心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陆某某的爷爷交谈后,笔者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陆某某在班级的表现情况以及找陆某某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陆某某表现不至于他爷爷说的那样厌恶,问他时,他低声小气回答问题。
“陆某某你知道我吗?”我开门见山就问。“知道,你是我们隔壁村的”。
“啊,你非常聪明,既然是隔壁村的,你能把你快乐的事说出来与我分享或不快乐的事说出来我是否能帮助你”。这样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在说话的过程中他也愿意听了。“我跟你一样,从小离家到镇上读书,父母为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到外面不分昼夜辛勤工作。我们在学校学习,要想到父母的艰辛,要学会感恩父母,要有理想,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要努力学习,与同学和睦相处,遵守校纪校规,不给父母、爷爷担心,做一个合格的学生。”陆某某默默的听着且时而点头。“今后我与班主任会经常关注你,希望你不辜负老师的一片心意”。通过我们这次交谈,陆某某表现越来越好了。因此,作为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积极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我班有一个宁某某同学,七年级时,学习成绩优秀。到了八年级,父母外出打工,宁某某每次星期六回家,独自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寂寞与忧郁伴随着他,于是他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经常参与赌博,半夜三更攀爬围墙到网吧上网等不良心理状态。笔者与班主任根据宁某某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他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帮助他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其次与他父母沟通,要求父母经常打电话到学校问候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且一个月回家一次陪伴孩子。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不解的努力,宁某某又回到了阳光、积极、乐观的少年。
总之,教师要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