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1
学习要点:
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
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
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例:
1.相同点:
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台词)
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
曹禺(1910-),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矿主,资本家) 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
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 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
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 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
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 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
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对白。以周朴园、鲁侍萍台词为主要对白内容。
1.抽男、女生五组,扮演角色对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和语境理解角色的语气、语调,学会较为准确地把握情感。教师在朗读和理解上作必要的点拨。
第一组:开头至“我姓鲁”。(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的正面接触)
第二组:“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至“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事,艺术处理剧本中的时间跨度,并有力推动剧情发展。)
第三组:“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至“我姓鲁,老爷”。(回忆中的生活,一明一暗的心理攻防,二人的关系愈来愈明显)
第四组:“侍萍,侍萍,对了”至“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一个急于星火,一个镇定自若。)
第五组:“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至“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关系明朗,从记忆走进现实。剧情中的高潮之一)
2.男女生集中对白。男生读周朴园,女生读鲁侍萍。
从“你来干什么”至“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二、作业。进一步熟悉本部分台词,理解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一:鲁侍萍被繁漪所召进入周公馆,感受到了这屋子里熟悉的环境氛围,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明白了繁漪召她前来的意图。她决定带着女儿四凤离开周公馆。
思考以下几句台词的潜台词:
1.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鲁贵)
2.我也是一直不愿意她出来服侍人。(鲁侍萍)
3.以后不会再见周家的人了。(鲁侍萍)
4.有你这样的母亲教育她,这一定比待在这儿好的'。
二、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二:课文选场部分。感受明星演员们对台词情感的把握。
第四课时
一、探究:
1.鲁侍萍一开始是要带着四凤急于离开周家,并发誓再也不到周家来;可当与周朴园再见面时,她为什么又那么希望自己被周朴园认出来,甚至最后是自报身份?
2.当周朴园知道面前所站的就是日思夜念的梅侍萍时,他却一反常态,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你认为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
3.这部剧本在整体上是一段情缘、两个家庭、三大斗争,它是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表现了一定社会主题?
答案:有较强的社会主题,反映历史变革时期极深层的阶段矛盾和新旧思想的冲突。
三大斗争:
夫妻之斗(等级、门第的封建思想观念)
父子之斗(资本家和工人阶段之间的斗争)
兄弟之斗(新旧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作者为什么要用“雷雨”作标题,这个标题有没有别的含义?
从自然的雷雨到社会的斗争。
5.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
【参考资料】:
资料一: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阿,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周蘩漪 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 天哪!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鲁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周蘩漪 (笑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以上选自第四幕。
资料二:《序幕》中的相关内容。(略)
二、曹禺《雷雨》中的瑕疵
1.关于周萍、鲁大海、鲁贵的年龄问题
2.周朴园第一个太太的缺少必要的交代
谅解的理由:本部剧作完成于曹禺学生时代,是处女作和成名作,时年仅23岁。
《雷雨》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创设情景、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陆老师又将这篇课文的生词宝宝都请了回来,你还认得他们吗?快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
2、听写生词。
师:大家读得真响亮,现在老师要从这些词语宝宝里选出三个(雷雨、垂下来、迎面扑来)来考考大家,看谁把这些词语听写出来。请拿出作业纸。(提醒写字的姿势:腿放平,背挺直,头放正,左手轻轻压住作业纸,右手注意握笔的姿势)(逐个听写,巡视)
3、(课件出示生词)师: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仔细检查自己写对了没有,不对的请更正,一百分的请举手。
4、师表扬:非常棒,老师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和新词都掌握得非常扎实。
5、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雷雨》这篇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那他是怎样来描绘的呢?通过仔细回忆,我们还记得。描写雷雨前的是……、(板书——前(1,2,3):
中(4,5,6):后(7,8):)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汇报交流,读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创设情景
1、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赏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地看(展示“雷雨前”动画)
2、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呢?(指名汇报)
3、课文的第1,第2,第3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大家轻轻地翻开书本74页,安静地默读第一、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然后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提醒同学们默读要注意的事项——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不指读,不动嘴,不出声)
4、师:找好的同学可以安静地举手示意。
5、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指名汇报,板书:云、树、蝉、风、蜘蛛、闪电、雷声)
(2)感悟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及图片)雷雨之前的云是怎样的云?这样的云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汇报)
2、师:是啊,你看!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
师:大家能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由读)
3、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许多厚厚的乌云一起压下来了!这时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及图片)
师:是的,雷雨之前天气会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连蝉都懒得叫一声。
4、指导朗读:一起将这种闷热烦躁的感觉读出来,(领读)
(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1、师:雷雨之前的一切一直都是这么静止的吗?哪一句话告诉你景象有了变化?(指名汇报)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动作演示,理解“乱摆”)就在这时,这么大的风把谁吓得可不轻?它怎么样了?(指名汇报)
②谁知道蜘蛛是怎样逃跑的?谁来告诉大家“垂下来”是怎样子的?(指名汇报)(看图理解“垂下来”)(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垂下来”指的是蜘蛛吐出一根丝,沿着丝,直直地滑下来逃走的)
③“垂”字书写指导:在这里,请同学们要注意了,“垂”字是我们这一课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字宝宝,我们一定要把它写好了。(展示“垂”字)
师: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垂”字的笔画笔顺,(展示“垂”字的笔顺)先写上面的“千”,再写“横,竖,竖”,最后写两横。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将这个“垂”字写漂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指名汇报)(同学们没提到的老师要点播提醒,如:1、这个“垂”字共有几横?那一横最长?那几横最短?每一横之间的距离要匀称。2、中间的两竖要稍稍往里斜。)
师:根据同学们的提醒,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垂”字,请同学们认真看好了,也举起小手来一起书空。(边写边重申要注意的笔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写一写这个“垂”字,先观察好了再写,尽量不依赖橡皮,争取一次写成功。先调整好坐姿再写。(师巡视找来一张书写不够规范的,一张书写漂亮的)
④展示评价:请同学们自己来评价一下哪一张写得好(掌声鼓励该同学);哪一张写得不够规范(指出帮其改进)。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去好好练习书写这个“垂”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个笔画,一定能将这个“垂”字写得很漂亮。
(4)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
1、师: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回到课文的学习。刚才蜘蛛逃走了,接着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一起朗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2、①这里有一句话,请再来读一读。“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师:比较这两个句子,哪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指名回答)
师:是呀,越来越这个词把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过程写得很生动、具体。
②拓展练习。
你能用“越来越()”来说一句话吗?
师:同学们也越来越会学习了,掌声对自己的进步鼓励一下。
(二)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多媒体展示雷雨)
师:雨下起来了,谁来说说,雷雨是怎么样的,他有什么特点?(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观察的真认真,真仔细。(2)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师:刚才你听见雨的声音了吗?谁来模仿一下下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指名读,板书:哗,哗,哗)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下雨的声音。
(课件出示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指名读)
(3)师:那么大的雨下起来了,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呢?(指名汇报,板书:看不清)
(课件出示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师:雷雨这种天气会下得很久吗?(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师:雨声是怎么样变小的?(指名回答)
师:谁能把“渐渐地”换成另外一个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但是老师刚才没听出同学们读出雨渐渐变小的感觉(范读领读)
(三)读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1)自读感悟。
师: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家想知道吗?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下雨过天晴的景象。(课件出示雷雨后景象)
(2)(指名汇报)谁来说说雨后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师:刚才我们学完第一段知道下雷雨之前空气是非常闷热的,连树叶都一动不动,蝉也懒得叫一声了,现在下雨过后,空气是怎样的呢?(板书‘清新’)你是从课文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师:空气清新起来了,蝉又叫了起来,蜘蛛又坐回了网上,从小动物们的表现,你看出雨后的他们是怎么样的感受?(板书“悠闲、自在”)
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你能把描写雨后的这两段美美地读出来吗?现在,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下课文中描写得最美的这两段,可以一边读一边加上你们的动作,不会做的同学请跟着老师做。
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呀!雨后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欣赏雷雨后景象展播)
师:雷雨后的景色是越来越美了,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够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当雷雨到来时,细心地去观察和感受,感受一下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象的不同变化,然后试着用你们的语言将这些奇妙的景象和变化说出来,写下来。你们愿意做这样一个细心的小朋友,去大自然交朋友,和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吗?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地去观察和感受,一定能有满满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多媒体出示)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然后发挥你的想象,画一幅雷雨图。
八、板书设计
18、雷
雨
雷雨前(1—3):云、树、蝉、风、蜘蛛、闪电、雷声
雷雨中(4—6):哗,哗,哗;看不清;渐渐地
雷雨后(7、8):清新、悠闲、自在
《雷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
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
(1)激趣: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
(2)全班在教师引领下表演
(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
1、感受雷雨前景象
(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
(2)交流,预设: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
②比较句子
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学生表演“树枝乱摆”
②体会“风大”
③用朗读展现“风大”
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想象说话:
A、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B、同桌交流
C、指名说
⑤想象说话:蜘蛛是怎么逃的?
⑥情境理解为什么不用“逃”“跳”等,而用“垂”?
⑦指导书写:垂逃
⑧同桌讨论:它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
⑨指导朗读,读出蜘蛛的害怕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课件演示雷声越来越响
②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比较句子
A、出示:
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了。
B、用“越……越……”练习说
④齐读
(3)有感情地齐读第1—3自然段。
2、感受雷雨后景象
(1)出示雷雨后的图
(2)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雨停了,一切都这么美,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心情来朗读描写雷雨后的第7、8自然段呢?
(4)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5)句式练习
①出示: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雨也停了
②指名说,评议
③完成作业本28页第四题
(6)知识拓展
①多媒体出示几组美丽的彩虹,学生欣赏.
②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谈话,拓展阅读
1、教师小结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板书设计:
前越、、、、越、、、、、
15、雷雨中渐渐地,渐渐地
后、、、、、也、、、、
《雷雨》教学设计4
《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主要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我们知道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探究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多媒体和实物手段,创设或再现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对文本或是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时,学生才能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重视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创设,更讲究“情”与“景”的统一。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情景,还是借助于多样化的媒体创设的形象化,都应是情趣、情感和教学场景或是再现的文本场景的高度统一,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达到激趣、动情、助学的效果。但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那样容易造成情境创设负效应。
《雷雨》教学设计5
妙析教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
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
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
(2)哪种雨最大?
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7.认读词语卡片。(出示: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窗户 房子)
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第1~3自然段)
雷雨中(第4~6自然段)
雷雨后(第7、8自然段)
雷 乌 黑 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
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三、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师板书)
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
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
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生读)
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师板书:闷)
(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②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齐读)
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③比较句子: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齐读)
(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
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学生评价)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
(二)自学第4~6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
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
(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
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
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
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
①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
②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
(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
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
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
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填词,比较词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________在天空。
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
4.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
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
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八、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闷
雷雨中:大
雷雨后:美
垂 户 迎 扑
九、教学感悟
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围绕“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对比的方法,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
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
板书:前 中 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雷雨前:
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⑵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⑶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⑷ 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 1~3自然段。
雷雨中:
⑴ 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⑵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⑶ 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⑸ 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⑴ 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⑵ 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⑶ 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⑷ 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雷雨》教学设计7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第18课《雷雨》,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读相应的语段、词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并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孩子们,我们读书就好象吃饭,饭要细嚼慢咽,要一口一口地吃,才有营养,读书呢,也要读一读,品一品,作者写了什么,这样写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这样的读书才会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雷雨》。)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读书。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求:这三段写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准备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的'意思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
2、学生合作感悟。
3、学生交流汇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提醒学生养成倾听同伴的发言,多给同伴肯定的评价的习惯。
A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话写的是乌云,从满天一词感受到乌云的多,黑沉沉一词感受到云的颜色,压一词感受到云很多、很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句话写的是叶子和蝉,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让我们感到天气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C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这句话写了在风,忽然写出了风来时的速度很快,树枝乱摆写出了风很大,所以这个大风还可以改成什么风?)
D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写了蜘蛛,垂下来逃走了让我们感受到蜘蛛很可爱,它知道大雨要来了,心里很害怕。)
E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句话写的是闪电和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让我们感受到大雨就要来了。)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前三自然段,形式:男女读,齐读。(教师点评,鼓励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感受,还要学会想象。)(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看看雷雨以后有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家找找看,它在哪?
(二)品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派代表交流。
3、学生自主点评。
4、教师小结。(主要着眼于感悟是否到位,表达是否规范,点评是否能对同伴进行积极性评价)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雷雨》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很多很重,天气很闷热,风来了,蜘蛛很害怕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雷雨马上就要到来了;我们还学了雷雨后的景象,看到太阳出来了,彩虹高高地挂在天上,空气也很清新,天气也不感到热了,蝉也高兴得叫起来了,蜘蛛又开心地挂到了网上,青蛙也唱起歌来了,好象在告诉我们,雷雨后的一切让大家多舒服呀。
剩下的课文的中间部分,我相信大家自己也能够学得很好,能知道它写了什么,也能感受到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下节课一起再交流。
《雷雨》教学设计8
这篇文章的出炉,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师李琳老师多次耐心地修改指导,真的很感动于指导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精心指导。以下是教学设计加上设计思路及我教后的点滴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时,描述的语言比较苍白,学生在接下去的课文阅读中与自己对雷雨的表达形成对比,可以感受到课文语言描述的魅力。]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八十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之前,老师有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问问我这个新朋友,也可以请这里的小鹦鹉们帮助你。(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乱,垂,虹)
(2)标段落序号。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里采用命令式的要求,不如借鉴梁老师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
二.学习生字
1读准生字音:
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儿的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开火车读
2.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小朋友记字的方法可真多。
[这里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教师要适当总结,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识字中有“法”可依,进而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能力。]
3.书写一个生字:
(1)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
是啊,“垂”不但难读,而且特难写,
(2)师范写生跟着书空——生观察说(你会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笔画?)——师再范写(边写边提醒: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垂的笔顺,先写千(用彩色笔写),一横比一横长,最后一横却要最短。)
(3)生练写(把这个字写两次。)
[“垂”字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垂”的书写的笔画长短在不同的参考书中不一致,教学时,我尊重教科书中的书写,采用第三横最长这种写法。它的笔顺和结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仍掌握得不够好,在平时的生字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提醒学生去观察写字。]
三.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1)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
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准了,谁也能像他一样把雷雨前的景色读流利,读正确。
(2)自由练读。--(你们也喜欢这样读吗)齐读
(3)默读。
师:很好,都会读了,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
3.读出感情。
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a.如果该学生读的好,你可以让学生评评,他读出这种感受了吗?
b.也可以自己说:“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象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师问:(出示图乌云图)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
谁能再读读?---齐读
[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是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这里老师的语言渲染直接影响学生的回忆感受,老师必须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
学生说后读——大家一起做动作读。
(4)“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
(播放蛛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学生对“垂“字的理解有困难,用文字解释也比较复杂,所以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蜘蛛是怎样垂下来快速逃走的。这儿让学生来扮演角色朗读,学生很感兴趣,能够进入角色带着自己的.见解朗读句子。]
你还从那句中感受到害怕?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播放雷雨前闪电雷声的动画)再朗读。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这个句式不是难点,是对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以前接触过这个知识点,相对较容易,学生发言积极,增强自信心。]
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
4.说话训练。
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要下雨了,——)
[这里不但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一个知识点的拓展。激发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有让你有惊喜,课外积累多的学生说出了小鱼浮出水面吐泡泡,小燕子飞得很低很低,蚂蚁忙着搬家等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肯定其合理性,可以让其他学生明白更多的自然现象,懂得平时要去观察,去发现。]
5.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
四.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1.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文中图1,配上雷雨声音)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充分说)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通过画面声音,激发学生想象。]
2.雨下得真大。
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的让大家好象看到了这么大的雨?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点出“哗,哗,哗”)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
谁再来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这里“哗,哗,哗”朗读时,提倡个性朗读,我在教学时,有一生读得与众不同,课后我想想那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表达方法,当时的我被自己脑中的几种读发所限制而没有提倡和鼓励他的方法,我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发现和见解。]
3.引读。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什么了?)树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房子啊,
6.都看不
7.清了。
8.看着窗外雨在哗哗地下着。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读。(读上面两句)
9.再出示:渐渐地,
10.渐渐地,
11.雷声小了,
12.雨声也小了。
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
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你们读一读。齐读。(提示:轻轻地,慢慢地读)
四.感受雨后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看课文默读7
8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
2.读完了,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
生闭眼。师范读7
8。
好了,可以睁开眼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
4.(播放雨后动画).
5.配乐读。
同学们,雨后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把雨后这么美丽的景色读一读。(出示7
8
文字,音乐)
[动画的演示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撞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去朗读,所以在观看图画或者动画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
《雷雨》教学设计9
一、课件引入,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识记。
2、同桌互助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玩游戏“采蘑菇”,全班交流识字:你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引导学习独立识记有困难的字,共同来采摘“蘑菇”。
4、读读、想想、画画。全班交流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5、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句的现象。
三、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仿读、小组读),让学生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接着又电闪雷鸣。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2、再次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或课件,引导观察,细读感悟雷雨中的天气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先按自然段读,体会句中的意思,再连起来读出雨中的变化。说说雷雨中的景象。
3、展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或课件,引导想象:这时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觉?练习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四、趣味练习,引导积累运用
1、“小猴学样”。黑沉沉绿油油红艳艳
2、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越……越……
五、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雷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戏剧片断、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
教学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二、《雷雨》简介、人物关系: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梗概一: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人物关系:《雷雨》人物关系表:
繁漪周朴园侍萍鲁贵
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
三、预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并概述全文情节、拟小标题。
①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相认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昔日情人意外重逢
第二部分:冲突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父子成仇亲人难认
②戏剧结构要集中,冲突要强烈,同时还受到舞台、时间地点的局限,本剧是怎么解决这样的矛盾的,选段部分情节设计巧妙在哪里?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史,又用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四、分析戏剧语言:(重点)
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戏剧语言的特点主要是:个性化——话到人到;动作化——言为心声;潜台词——言外之意。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并进一步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①周、鲁两人相认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周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偶遇———试探———相认
注意分析的不同前提:偶遇——周认为鲁侍萍已经死了
试探——周认为鲁侍萍活着但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这个人
相认——周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鲁侍萍
提示:偶遇部分抓“哦”这个台词来分析周朴园语言的潜台词,体会周的心理。
试探部分抓长短句式比较分析
相认部分抓“那句话最冷酷”来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和学生的阅读首先来体会台词的个性化——话到人到;动作化——言为心声;潜台词——言外之意这样三个特点,然后在学生对台词中人物心理的'体会中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②延伸:学生可以采用相同的办法欣赏鲁侍萍的台词:比如“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比如:对鲁侍萍台词中多次提到的“你们”的分析等等。分析舞台说明。
五:人物、主题探究:
结合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怀念”和三十年后的相认后的“理性“解决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意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的关系)
分析一:
周朴园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他年轻时到外国留过学,因此可能还有点浪漫,所以他会或者说敢于同侍女相爱。他与侍萍曾应该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仅从这一点上看,周朴园就可能会对侍萍怀念。因为感情这种东西是很古怪的,失去了的才会觉得它可贵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何况他失去的是一个曾经爱恋过的、有血有肉的、美丽柔顺的女子呢?
周朴园既然敢于同侍萍相爱,为什么最后却“忽然不要她了”呢?这就要从周朴园的阶级本质来说了,任何一个阶级,在阶级社会里,他们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须服从本阶级的利益,离开了现实的利害关系来奢谈感情,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因此,周朴园“忽然不要”侍萍,不管他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自愿,因为周朴园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而他同侍萍相爱却是后来的事,他们曾经相爱正同他们后来分手一样是真实的,
周朴园与繁漪的婚姻不幸福却是肯定的。从这一点来说,周朴园在同鲁侍萍分手后的岁月里为寻找自己感情的寄托(即使这一点很自私),他也可能对侍萍产生怀念的感情。人,常常是不能克制自己的,尤其是一种情感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亦如此。为了自己,他最后抛弃了侍萍,但对一一个曾经倾心相爱的女子起码的顾念和内疚之情总还是有的。后来他又听说侍萍抱着出生才三天的儿子投水自杀了,在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他相信或者说不如说希望侍萍是为自己而死的,因此,对于一个死人,一个为自己而死去的美丽的女子,他怀着那样一种永志不忘的追忆、顾念之情总还是有的,合情合理的。尽管这或许更应该称之为一种自我蒙蔽、自我陶醉,但却总还是有的,不能说它从未有过。于是为了让自己常常能感受到侍萍在时的那样一种淡淡的温馨,屋里的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而周朴园自己也要穿三十年前的旧衬衣和旧雨衣,而他最后的表白“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总是留着为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凉,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样的言语,无可否认其中的虚假和夸大,但同样也无可否认其中的依恋和怀念,起码的情感还是存在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侍萍被感动也就毫不奇怪了。但是他后来又忽然翻脸、不认帐,“冷笑”、“(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要多少钱吧!”、“(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这一系列动作和表现我们也不会感到吃惊,因为这也是我们早已料到的。相反的,如果周朴园知道面前这个“像貌老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就是侍萍时,马上跪下来请求她留下,向她忏悔,向她倾诉思念之苦,表示他们一定要破镜重圆,更不能使人相信,让人接受,因为我们眼前的周朴园已不再是与侍萍相爱时的周朴园,三十年的生活磨练使他的一切都变了,他比从前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名誉、地位的重要,他要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周公馆的“平静”,更不愿意在儿子的面前戳穿自己三十年来的谎言,使一切大白于天下,在一份过时的爱情与现实的名利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也只能说明他的资产阶级本质,而并不能否认他的情感。
分析二:
(一)有真情实意
周朴园固然是一个自私,冷酷,狠毒,狡诈,老奸巨滑的资本家。他身上有虚伪的一面,但他的虚伪更多的不是表现在对待侍萍怀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现在他对侍萍有真情实意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虚伪倒不如说他软弱。他对鲁侍萍有真情实意,表现在:
1、30年如一日怀念侍萍。
(1)赶走侍萍的30年中,他虽然结过两次婚,但始终怀念侍萍,并一直把侍萍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
(2)每年4月18日都为她做生日。
(3)30年来无论搬到那里都带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并一直按照她过去喜欢的样式摆设。
(4)因生周萍着凉,侍萍爱关窗户,于是30年来即使是闷热的夏天,周朴园也不允许开窗户。
(5)常向周萍谈及他的母亲。
(6)儿子名为萍,是为了纪念侍萍。
(7)听到陌生的“鲁妈”有无锡口音便打听“梅小姐”的下落。
(8)客厅时时摆放着侍萍的大照片。
这些生活细节把周朴园对侍萍的真情实意外化出来。
2、周朴园和繁猗、周萍、周冲关系不太好,也是因为侍萍。因为他心里只有侍萍,所以和后来两个妻子关系不好。
3、周朴园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实业家,而非一贯玩弄女性的浪荡公子。
(二)、没有真情实意
周朴园采用血腥和罪恶的手段,拥有了财富、身份、地位。他刻意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个“正直”“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伪君子。
1、不可否认,他对侍萍确实付出过真情。但当他面对家族的压力和前程的诱惑时,他放弃了感情。这说明,他并不非常看重这份感情。
2、一个人对失去的总觉得珍贵,倍感怀念。侍萍已死去,不会对他的前途构成威胁。而侍萍的死又和他有关系,内心的愧疚和赎罪的想法让他怀念侍萍。但他并不是怀念侍萍的悲剧,而是把怀念侍萍当作回味温情浪漫故事和用来点缀、美化自己的装饰品(向别人显示自己重感情,有情有义)。
3、对侍萍的怀念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如果侍萍还活着,他不一定会怀念她,甚至可能时时防着她。因为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向侍萍忏悔,而是想到侍萍可能影响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立即翻脸不认人。由此可见,他的所谓“怀念”是虚假的,完全是为了标榜自己。
(三)、30年前真心喜欢,后来的回忆是虚伪的
1、“人之初,性本善”。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对侍萍一见钟情。可是由于双方地位差别悬殊,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2、30年后的周朴园是留学回来开工厂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告诉别人周萍的母亲是他家的佣人,他必须美化侍萍的身份。为了让别人相信,他必须假戏真做,所以才有几十年的“怀念”前妻。
②“雷雨“标题的意义和主题的探讨。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曹禺和《雷雨》的相关知识以及戏剧的一般常识。
2.理清《雷雨》的人物关系,分析其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品味剧中周朴园鲁侍萍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3.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1.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 揭露。
2.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
2.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知识储备
A. 作家简介
曹禺(1910~)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中国现当代剧作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B.时代背景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出剧作。此剧写于1933年。剧本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曹禺以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把他的感受结晶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出时代的精神。
C.文本要点
《雷雨》剧情。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lun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lun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隐秘暴露,真相大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剧作在一天之内集中写了周鲁两家历时三十年的生活史,表现了新旧两种思想斗争和阶级矛盾,揭示了悲剧的根源。结构严谨,矛盾集中,戏剧性强,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基础知识
1.生字
涔(é):形容雨、汗、血、泪等不断流下或渗出。 谛(dì):仔细。 愕(è):惊讶;发愣
2.词语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意气:文中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向下流。 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规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 拜望:探望长辈或领导(敬辞)。
恩怨:恩惠和仇恨。多偏指后者。 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认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成功地表现了“周朴园”和“侍萍”个性特点的?
子问题1:《雷雨》这个标题可否换成《两个家庭的悲剧》?请谈谈理由。
子问题2:《雷雨》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一折故事的情节。
子问题3: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认的场面,作者通过哪些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来揭示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请细读原文后,填写下表。
人物: 周朴园/鲁侍萍
个性化语言
动作
人物性格
矛盾冲突
子问题4:A.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子问题5:周朴园和鲁大海见面的场景,作者通过哪些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来揭示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请举例简要分析。
子问题6: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三、课文小结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在戏剧艺术上,《雷雨》臻于完美之境。它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它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丰满而复杂;它具有一种诗意之美,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一起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课文所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可分为两个场面,地点都是在周家客厅里。第一个场面写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第二个场面写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激烈冲突。周朴园、侍萍相认的情节是剧情很重要的发展。因为他们的对话揭示出两人年轻时曾经有过婚恋纠葛并生有两个儿子这个秘密,而这个秘密是全剧的关键情节。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则让周、鲁两家中的五个人之间初次发生联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因为激烈的阶级利益冲突,被完全忽略、消解了。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 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1.周朴园对周萍、周冲两个儿子分别说“不许多说话”、“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
答:
2.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一句的语言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
3.这个片断中有许多矛盾冲突,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答:
《雷雨》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能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内涵。
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㈢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学习其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涵,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题,准确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题目“雷雨前”,想想看,它会涉及哪些内容,假如让你来写这样一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
对于主题大家有了种种猜想,那么,作者究竟是怎样写的呢?就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学习吧!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二、作者介绍:
三、背景资料
茅盾的作品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绘制了摸宏大的历史画卷《雷雨前》发表于1934年,刊登在《漫画生活》月刊第一期茅盾先生曾说过:“《雷雨前》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30年代整个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矛盾”当时中国革命已经从大革命的低潮转入到了30年代前半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浪潮不断掀起,逐步深入作品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发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民党发动派的.昂扬斗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四、跨越障碍
认读下列字词
帐幔揩汗()踱步()水门汀()呕吐()咆哮()
龟裂()模样()龌龊()噤声()乘隙()剥落()
五、自主阅读
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
1.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2.作者希望“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那么雷雨前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请同学们就“干净清凉”这个词寻找两个反义词。
3.既然“雷雨前是个肮脏闷热、龌龊窒息的罪恶世界。”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画面的?
六、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思考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巨人/大雷雨
3.本文结尾的呼唤“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这句话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创新实践
观察图片并发挥想象,任选一幅图片用下列句式描述该图片内容。
我喜欢,因为它象征着。
八、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些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九、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比较阅读茅盾的《雷雨前》和高尔基的《海燕》(重在比较象征意义的异同)。
《雷雨》教学设计13
【课前透视】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 :“压” “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二、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雷雨》教学设计14
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 具:投影片 录音带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 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
明确:暴风骤雨
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
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
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四、找出戏剧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教师述:那么既然讲的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我们看看在本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想请同学们用一张图表的形式来表示一下。
[学生找,回答,教师板书](内容见后面的`板书)
五、找出矛盾冲突最强烈的部分
教师述:我们再对这张人物关系图来分析一下,我们看,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了哪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矛盾冲突的?(明确:周朴园)那么我再深入地问一句,这个周朴园和哪些具体人物之间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明确:鲁侍萍、鲁大海)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要把节选的这一部分按照矛盾冲突来划分场次的话,我们说,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呢?(2个部分:一场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一场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其中的第一场。那么在赏析之时,我想请同学们起来分别扮演剧中的两个人物,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进而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
[问]:那么我们选择哪一段来表演更能体现出人物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呢?
[答]
[教师明确]:第一场中的第二个层次
六、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
[学生朗读]
[学生点评]
七、归纳表演技巧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并板书:身份、地位、处境的变化、舞台说明、性格、心理等
八、学生结合上述表演技巧,再一次表演并点评
(略)
九、听有关这一部分的录音,请学生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节奏及语气
(略)
十、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表演是一种艺术行为,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就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说话、行动,还要加上我们自己的生活积淀和艺术修养。
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了上述的表演技巧,课后试着去排演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一段矛盾冲突。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留给大家的作业。
板书设计:
矛盾冲突:周朴园和鲁侍萍 周朴园和鲁大海
《雷雨》教学设计15
【教学设想】:
学生通过文本的理解,应该能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做好答疑工作,然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概况及《雷雨》剧情。
2、通过品味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更多人性层面解读,培养人文情怀,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教学重点】:
1、角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剧本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
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人物之间的冲突及人物性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戏剧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戏剧文学即文学剧本。
(2)戏剧三要素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戏剧语言:人物语言(台词)、舞台说明
戏剧人物
(3)戏剧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按结构繁简分:独幕剧、多幕剧;
按反映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4)戏剧情节和结构
戏剧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戏剧结构: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
2、关于作者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代表作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
3、剧情了解
概述《雷雨》剧情。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方法指导
介绍鉴赏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戏剧冲突(所谓戏剧冲突,简言之就是矛盾冲突)中通过欣赏戏剧人物语言和行动来鉴赏人物。
(二)利用所介绍的方法分析周朴园这一形象。
1、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结构及矛盾冲突
提示:本文共几场戏?各自主要内容是什么?每场戏的矛盾冲突双方是谁?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板书有关内容。
2、高尔基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雷雨》作为一部话剧,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展示人物的特征呢?
(1)通过几组表演并讨论:
①表演()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深切怀念留恋
②表演()周朴园如何对待“已知活着的”鲁侍萍?————惊恐万分,声色俱变
③表演()周朴园如何对待“眼前的”鲁侍萍?————冷漠绝情,哄骗威胁
④在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可知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
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伪君子
(2)欣赏视频并讨论:
①周朴园和鲁大海是什么关系?
②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里,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实际上是父子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明知故问教训嘲笑讽刺恶狠狠宣布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③在周朴园与大海的冲突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可知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
阴险狡诈凶残贪婪的资本家
(3)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自私冷酷虚伪无情阴险狡诈凶残贪婪
3、小结:第一场从爱情、生活角度揭露周朴园的'丑恶灵魂,第二场从社会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
三、合作探究
(1)用本节课所用方法分析侍萍和大海的形象。
(2)体会戏剧人物语言丰富的动作性和潜台词。
(3)体会题目“雷雨”的含义。
(4)塑造周朴园作这样一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5)在《雷雨》序中,曹禺写道:“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如何理解曹禺这句话的深层内涵?
(6)繁漪是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妇女形象。“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她“尖锐”,被作者称为“是一把犀利的刀”,具有“最雷雨的性格”(作者《雷雨》序)。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
《雷雨》教学设计
赵 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课前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
一、字理导入,激发兴趣
(一)字理导入“雨”字,共同感受四季不同的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一)自读课文
(二)组内认识生字(生字学互考互评)
(三)出示词语小组带读
(四)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请学生根据初步了解到的课文内容按顺序摆一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雨前、中、后的情景。
(五)自己读课文并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别是哪些部分
三、深入学习,感受情境
(一)学习雷雨前的部分
1、读雷雨前的内容,找一找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乌云压下来。”
对比读,体会课文描写得生动具体.3、师生对比读”雷雨前”部分。
4、体会“压”下来,训练朗读。看图,雷雨前,乌云很厚、很低、很重,连天空都托不住他们了。这些乌云像崩塌的山崖眼看就要压下来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闷热)你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3、乌云压顶,看来要下雨了。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阵雷声打破了宁静。我们可以说(闪电亮了,雷声响了。)没过一会儿,闪电越来越亮,雷声雨来越响。你想到了什么词?(雷声大作,雷电交加)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也感受到了大雨即将来临,它(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动画图,那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蜘蛛慢慢垂的动画 明确:垂和掉、落不一样
3、学写“垂”
(二)、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默读4-6段。
2、用上越……越……,就写出了雷雨前景象的变化。那雷雨中的景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你能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变化吗?
3、交流想象到的情景。
4、体会雨越下越大,自悟文中三个“哗”应该如何朗读。
5、听音频,体雨声越来越小,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
6、出示投影片: ① 我长高了。②四周安静下来。
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三)学习雷雨后的部分
过度: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 哗 哗,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空气清新,舒服极了。
1、雨停了,大地间又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图):
①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终于停了。_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好像在感谢这场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六拓展学习
1、试着说说雨后的景象。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