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大美乡村建设情况报告
环保和统筹城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直管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大美乡村建设总体部署,**街道主动站位发展大局,从规划、路径、载体等入手,奋力塑造产村相融的新型乡村形态。根据会议安排,现做一简要发言。
今年以来,**以点带面,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建设“鹿溪绿心”田园综合体(天府新区伏季水果产业园、天府新区农创中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引入先进农业技术、探索新型农业机制等,真正实现重塑城乡发展格局、促进资源双向流动、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今年上半年,街道“HI枇杷”创意H5宣传视频在36小时内迅速收获了10万+的播放量,与京东、永辉、天府源等10家线上线下知名企业签约合作,实现精品果溢价超过60%,均价超过15%,销售范围覆盖北上广深等20多个大中城市,顺利完成了从传统销售模式到现代销售模式的转变。完成云平台1期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发起成立合作社4家、注册商标30余件,带动种植户500余户。
下一步,街道将探索规划先行、载体并重、产业兴村、共享共建的大美乡村建设模式,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规划先行,做优顶层设计
一是结合镇域规划,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按照公园城市理念,结合**镇总规编制,优化提升农村产业布局。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引领、惠及群众的原则,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结合**农村自然本底、用地现状和产业基础,编制农村全域产业规划,分版块布局新兴工创小镇、郊野文创小镇、水乡创意小镇、农创硅谷小镇、梅香E创小镇、生命科创小镇“六个小镇”,力争通过风貌特色化塑造、产业融合化发展、生活品质化营造,把乡村打造为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共建共享的新平台,诠释公园小镇的乡村表达。二是夯实党建引领,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明确“红色旗帜引领绿色产业”发展思路,创新产业融合化、社区田园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党员参加、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多维发展模式。
二、聚焦载体,做强产业支持
一是建设“鹿溪绿心”田园综合体—天府新区伏季水果产业园项目。融合产业兴旺、社会治理等多种元素,建设“鹿溪绿心”田园综合体—天府新区伏季水果产业园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载体。1000亩伏季水果产业园已被成都市确定为新一批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计划与太平街道一起申报地理标识商标。持续推进200亩天府新区农创中心建设和1000平方米新经济农创空间打造、配套设施建设运营、智慧农业云平台等工作。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太平、合江等街道,服务三万余亩伏季水果的摘种、展示和推广。二是打造农业智慧云平台。持续联合川农、华泰德丰和气象局,创新打造以智慧农业云平台和物联网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在伏季水果管理上的综合运用,示范带动种植户改良土壤、培育新品,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预计2019年前可完成规范种植、产量产期预测、模型建立、新品培育等既定任务,改土面积达到300亩。
三、因地制宜,做大产业兴村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产业立村、产村相融合,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对有条件引入新型业态的村,加强基础建设和平台打造;对需要提档升级的村,夯实本底基础,强化新理念、新技术植入,逐步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二是探索农村发展机制。紧抓合作社这一核心,结合市级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镇、市级标准化种植、新区农业共营制试点等创新示范工作,创新设置“集体股份制合作社+产业发展合作社”双轨运行,探索“智慧云平台+联建公司+合作社+智能基地”和“品牌+联营公司+合作社+合作社联盟”双模联动,持续优化村、企、民利益分配模式,鼓励企业和村民互补发展、资源共享。三是培育特色亮点。以茅香艺村、梅家村为示范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点上文旅体验场景建设、品牌打造和机制创新等方式,引领整个辖区乡村振兴。在茅香村,改造农房风貌,引入八角碾书画院、子非我书屋等企业等文创教育企业,建立“乡贤”工作室,引导村民打造风味民宿,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提升群众获得感。在梅家村市场化打造“HI枇杷”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引入新技术、新品种,鼓励村民参加合作社,探索建立企业入股梅家村果叔果蔬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模式,以新机制、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全力催生传统村落新活力。
四、自治为本,做好民生民享
一是纵深推进社区治理。培养党员群众社区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努力构建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分发挥茅香村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组织优势,积极推进“五融五建”,为引入社会资本、培育社会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实施梅家村“平安家园”社区营造,依托社会组织培育平安家园志愿队、社区儿童讲师团,建立社区安全档案,引导村民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加。二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抓好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持续做好禁烧禁放,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加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微绿地、微花园建设,持续开展“最美阳台”“最美院落”评选活动,优化提升农村环境。三是深化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实施“家风文化建设”,锻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