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时间:2019-05-13 20:2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第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应浙江大学旅游学院王书记及学院的邀请,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国内外知名高校浙江大学,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研究体会和成果,感到十分的高兴和荣幸。我跟高校有割舍不掉的情怀,我曾在云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过十年有余,我当过村干部、乡干部、县干部。16年前当过副县长、在省直机关工作了20多年,而今又在中字头的协会工作,中国体制内外干部的酸甜苦辣都尝试过,甚至还到老山前线支前参战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按时间来划分前10年跟乡村干部打交道,第二个10年是跟在高校工作是跟知识分子打交道,第三个10年在云南省政府扶贫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工作和挂职是跟官员和贫困人口打交道.在农大工作期间,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农业院校我都去参观学习过,还有幸和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一道在上海参加了上海农学院并给上海交大的合并仪。一转眼二十年就过去了。浙农刚并给浙大时,受理学院领导的邀请,也来参观学习过,我一直是浙大的粉丝,而今我们与浙大有很好的合作,我们王婉飞书记还是我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的副会长,特邀专家,还有搞品牌研究的贾枭老师,经常邀请我参加品牌发布会。我们协会的会长朱保成,是河北正定人,他也是农业部的基层联系点的负责人,他联系的村庄是闻名遐迩的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众所周知,总书记曾经在正定县委当过副书记、书记,也曾多次骑自行车来过该村,偶遇洪水大时,曾晚起裤腿,蹚着滹沱河的河水来过该村。在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和担任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后,先后两次到过塔元庄村,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很高兴,并抒发了对父老乡亲的思念情怀。近半月前,我们协会去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举办携手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开展这个主题活动意义重大。你们学院的王书记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我们协赴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举办携手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就向我发出邀请,要我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携手推进乡村振兴学习体会。虽受之有愧,但推之不恭,因此,我只得在此抛砖引玉了。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第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关于农业品牌建设。第三,民族民居民宿民乐与最美乡村建设。

第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7个战略中的第4个。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大的一次飞越。农民问、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以及特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始终如一,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三农”始终得到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来回顾一下毛泽东怎么说和怎么做。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从1927年1月4日开始,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毛泽东回击了当时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还指出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他还明确地提出:“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而贫农的问题有二个,即资本问题与土地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已经不是宣传的问题而是要立即实行的问题。”同时还“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版,第47页。]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毛主席最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农民运动好得很。充分强调了农民和农村的地位,我们党走过的道路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开始的。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在看来是个伟大的创举。习近平同志当知青七年的梁家河我2015年底去陕西培训,在延安枣园接待并担任解说的习总书记的党婕睿看是我的朋友,她请朋友开车送我到梁家河学习,听了介绍看了村村史馆,习近平同志知青是住过的几口窑洞,和沼气池,铁镰社,总书记的多次入党申请书。深受教育。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合作化和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更本出路在于机械,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等等,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失,想信今后也永运不过失。

(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三农”及农村发展也有许多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要靠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我国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始终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他在1985年的一次讲话中总结说:“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按照邓小平同志这个思想,在农村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首先考虑是维护还是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有利于调动还是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能够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并坚持下去;否则,就应当调整和改正。在我国,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早在1926年,享誉世界的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晏阳初就在河北定县开展了为期10年的乡村平民教育试验,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1931年,著名学者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创办乡村建设学院,倡导“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改变农村面貌,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1955年底,毛泽东同志组织起草《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196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纲要》明确了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前,我国一些学者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刺激农村消费、消化城市过剩产品、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角度,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2012年9月1-2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分别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肖万钧,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等分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我在也安排在会上的发言:根据会议主题谈4个观点:一是要认真落实城乡统筹的方针政策,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投入力度,切实通过政策引导,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富于民。二是加大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实行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农民转城。建立具有时代特点和特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步淡化村级行政体制,向公司化发展。三是加大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版块化发展。如云南的城市上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农转城等。四是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这是有效解决大中城市病,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经,这是引导广大农民工转移后回乡创业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当时是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财办副主任韩俊主持会议。当时要求会务组把我的这几条建议写入会议纪要向中央报告。

(三)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多次讲过这样深刻的话。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小厕所、大民生。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厕所革命。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怎样体现重中之重,报告中用了坚持、巩固、深化、构建、加强、培育的关键词。虽然字数不多382字,但为今后“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认真学习党十九大报告,关键就是吃透这些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论断,几乎是一句话就一个政策、一条措施。要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做到结合各自的实际,实现有效对接,培育和开发农业品牌产品,真正强化品牌引领,进一步发挥农业品牌建设的推动作用,切实提高农业品牌产品的覆盖面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在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二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三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七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怎么办。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矛盾新战略,科学把握“三农”工作的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要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入手,透过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整体把握“三农”工作新要求新任务,使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三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的重点任务。作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课题研究,这是农业部韩部长提出来的要求。认真学习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一句就可以报一个课题。相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的伟大事命题,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第二、关于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发展品牌是实现强国梦、中国梦的战略选择。品牌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列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品牌建设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名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我认为:实行民主政治立国,抓科技教育兴国,抓产业品牌建设强国。在国基稳国、国家强盛之机,产业与品牌必将变为进入由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品牌建设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关键的是未来十到十五年,五到十年的时间,加上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品牌闪亮登场,跻身国际舞台,向世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大家知道,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品牌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农产品(不仅是农产品)竞争优势不强,究其原因是生产技术滞后,品牌意识不强,质差量少,服务水平不高,多头发布和多头管理缺乏必要性等。这是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所以培育品牌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所以要充分认识培育品牌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的重大意义。怎样才能通过培育品牌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认为:一要增强发展品牌农业的意识,要在培育和提升品牌农业上下功夫。二要保护与创新结合,重点在有利于品牌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把品牌农业发展同步推进,形成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品牌影响能力和认知度和度可度。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长期以来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己任,一是强化了顶层设计,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深入国内外考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中国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建议、提案,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农业部等谏言献策,有很多建议和意见得到了采纳并应用,强化了顶层设计,如品牌日的设定,为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组织和引导广大会员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品牌观念,致力于培育和保护自己的区域品牌,推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国际品牌建设。三是致力于搭建交流合作共赢平台,举办了6届品牌农商大会和品牌农业国际(北京)论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国际交流合作,24个国家进行了交流,提高农业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整合各类资源,以2468会员和20分支机构为载体和抓手把农业品牌建设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规划研究。五是全媒体宣传推广。六是强化农业品牌的研究牵头农业类全国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发布。巩固现有成果,强化品牌建设。七是强化品牌认证,强规范品牌培育建设的标准,尽快完善品牌评价的国家标准,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标准建设。

创造民族民居民宿民乐新品牌已成为人们新追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常唱的56个民族56朵花,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风景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常讲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才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纽带和情缘。由于我国民族众多,而民居也各具特点和特色,大家熟悉的白族的青瓦白墙,栗粟族的千支脚落地的房屋,瓦族的、彝族的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色。如果说民居是外观形态而民宿就是内部结构与装饰,这是体现特色与档次的重要环节。民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前三民的结果,归根结果要使国民安有所居,民有所乐。

总书记指出:“美丽的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2013年底农业部确定1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重点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农民培训、农技推广、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等各类项目的建设,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村的角度,不断创新机制,着力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投入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2014年2月,农业部又发布了产业发展型、生态保障型、城市集约型、社会综合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十大创建模式。今年10月农业部又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全国共有150个村特色民居村、特色民族村、现代新村和“历史古村”4大类型。围绕古朴、特色、美丽、和谐的主线,形成了新的民族、民俗、民居新的时代特色。

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城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提升,农村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上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目前也是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特点特色不突出,硬件与软件不协调,行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差,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还未形成,可持续性程度低等问题。为此我会也准备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重点推进此项工作。

当前,民族村建设与民宿经济成为最美乡村建设的支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把酒店产业链与打造美丽乡村民宿建设有机结合,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随着两者之间深度融合将为最美乡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这次会议会将开启新的征程。

民宿的灵魂在于“人”,特点“在于外土内洋|”,“土”就是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民俗文化等乡土性元素,原汁原味原生态;“洋”就是管理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精细化、营销网络化,“民宿管家”正规化。

怎么把民宿文化、民宿经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美乡村建设,实现有效无逢对接,提4条建议。

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最美乡村建设力度,一大批美丽乡村在祖国大地崛起,为民宿文化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跟着走,与他们直接对接,值入民宿化的理念,找到结合点做到查缺补漏。

充分调研,了解现状,找准问题,制定规划,做到远景规划与当前发展有机统一。

抓住重点,实现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做到民宿文化、民宿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古村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按照十大最美乡村创建模式实施重点突破。四是抓保护。尊重和保护提升民族特色和特点,加快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和民族特色乡村建设。首先在尊重和提升上下功夫。多年来,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上勇现了许多好的典型,例如:昆明市的寻甸县七星乡,曲靖市罗平县的钟山乡,昭通市威信县水田乡,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金平县的莽人,玉溪市华宁县的盘溪乡,文山州富宁县的谷拉乡以及山瑶族脱贫,楚雄州姚安县的左门乡,大理州剑川县的三河乡,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克木人,迪庆的虎跳峡镇,双江县大文乡等几百个村的规划与实施等,扶贫开发及民族团结和美丽乡村建设。其次是强化保护意识。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红河泸西的子城都保护得比较好,现在通过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3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品牌建设、扶贫开发、民族民居民宿民乐与最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之一,感到很自豪,见证和看到农村面貌一新,农业的发展、农民因家乡的变化而露出笑脸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感到非常高兴和很有成就感。

第二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陕西省委书记 胡和平

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命”。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陕西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广西安市高陵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互联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责编:任一林、万鹏)

第三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1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1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最近,习近平同志又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基础支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x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在x、x考察时,对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同志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x论和实践问题,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全面贯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的创新实践,在我国“三农”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的深厚“三农”情怀,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的重要指示,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到党的领导、规划引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和农民主体上。

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实到位。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凭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就能干得了的。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尤其是县委书记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

把规划先行落实到位。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这是一项重要原则。当前的乡村建设,决定着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村庄风貌。今后,随着村庄发展,一些中心村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人口和资源集聚高地,一些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和招牌。应坚持有重点有区别搞建设,避免造成混乱无序和巨大浪费。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把资金投入保障落实到位。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抓紧研究制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用于“三农”比例的政策文件。推动将跨省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调剂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开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把督导考核落实到位。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用好督导考核这个利器,建立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和专项督查,把督导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层层压实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推动县级党委、政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很多改革成果都是由农民创造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农民群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围绕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农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解决的就业、获得的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2万亿斤水平。

围绕促进人才振兴,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愈发突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就地培养,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

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围绕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少数农村地区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盛行,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抬头,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风气。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当前,城乡差距大,除了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特别是公路、通讯、教育、医疗等方面欠账较多,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凸显。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认真总结推广x“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大力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体现乡土风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

围绕促进组织振兴,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这些年,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社区形态不断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农村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要坚定不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x、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四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工农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向之一。

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六个方面的重点:1.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2.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3.是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4.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5.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6.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浙江经验浙江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既有条件也有信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省和示范省。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按照走高效生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效优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两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试验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契机,构建绿色化循环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让绿色美丽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生态化的宜居家园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丰富内涵实施好万村景区化的“新千万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高颜值、高普惠、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面提升县域村庄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污水治理、“三改一拆”等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打造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庄园、美丽乡道、美丽水道等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工程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乡愁记忆最丰富区域,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等为抓手,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大力推进乡村社会和兴工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大力推广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和花园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等经验。按照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大力发挥农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社会志愿者和新乡贤的作用,形成共建共享农村文明新秩序、文明新风尚和文明新生活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乡村生态绿兴工程力促绿色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地,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涵养基础,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大力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城乡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障碍,应当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动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使“一城一乡”的投资、创业和消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内需扩大的强大动能,努力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顾益康作者为省政府咨询委“三农”发展部部长,浙江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五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韩长赋

2017年12月1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在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后关键是抓落实、抓深化。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既可以稳定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空间。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现代农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新机制。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 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07 版)

下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体要求,落实区、市、县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流材料范文大全

    根据xx省农业厅的安排,我们中心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逐词逐句重点学习了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述,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思考,形成了如下几点意见。一、要......

    最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最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3篇)最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1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

    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

    今年来,嘉山街道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部署,齐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街道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汇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江实践威远发展新篇章 威远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抓实抓好“十二件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集)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指示批示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