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得奋斗,笑容留到最后
2015年9月,一个来自黑龙江海林的小女孩独自来校报道。稚嫩的脸庞上透露着无奈和坚强,在她身上的故事应该很多。
她叫XX,女,来自遥远的黑龙江,父母离异,父亲身体不好靠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全家。报道后,该生找到我,详细介绍了家里的情况,高考的失利,家庭的困难情况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她。我耐心的跟她解读了国家和学院的政策,分析了三年的学习目标设定,顿时感到她的内心开始缓解压力。
因该生情况特殊,我格外关注,在班干部竞选中,她顺利的竞选成了班长,每年都得到了助学金,自己也努力进行专接本的考试,而且在后来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努力上进,学生、老师都很欣赏她。
本来一切都该顺利,但事与愿违,在临近专接本考试的前一个月,她突然找到我,想放弃,自己现在无法集中精力学生,每天脑子都是空白。三年的努力眼看就要白费了,我仔细询问了原因,耐心给她分析了利弊,终于她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由于和本系一名男同学谈恋爱,家里不同意,而且家里困难想早点就业,这名男生支持她继续上学,本身自己也想学习。现在矛盾无法调和,她很烦恼,在纠结到底参不参加考试。
根据我对她的了解,她三年来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优异接本率在90%,进入本科学院学习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对以后的就业作用很大。我了解情况后,让她回去休息,现在矛盾在于她和家里,所以要解开这个“纽扣”,必然还要看家里的态度。
由于她父母离异早,父亲抚养至今,收入微薄,身体也非常不好,可以理解家里不想她继续深造,早点上班缓解压力,而且在当地习俗就是女孩早点结婚,成家立业。分析出这些原因后,我先找到了那个男孩,了解情况,男孩家里情况较好,本身毕业就准备工作,经过交谈,我们一致的观点就是要让她继续读书!
我查阅了网上的资料,查看了当地的习俗,也详细了解了她父亲的身体情况和工作情况。准备就绪后,我打通了电话
……没人接,……通了,我表明身份,直接挂断了!!
我一头雾水,根据工作经验,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最起码应该跟老师交流一下啊,有些生气,想发火,可是工作职责告诉我要冷静!
我继续打电话,在3遍后,她父亲接了电话,对我说“黄老师,我知道您的意思,我不知道怎么和您说,所以没办法,只能挂电话”。听到他这么说,我反而轻松了许多,因为最起码她父亲还是明事理的人。
经过了耐心的讲解和分析,我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和父亲的角度一一分析,告诉她父亲老的思维观念已经落后,要跟得上时代,而且现在国家资助很多,建档立卡、低保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完成学业,现在孩子有能力学习,要给她机会。终于,他父亲同意参加专接本考试,我把这消息告诉XX后,她一度不相信,经过和父亲确认后,马上泪流满面。
事情很顺利,现在已经考入本科学院继续学习,虽然已经离校,但是我们还是经常交流,我也经常告诫她要处理好恋爱的问题,准备考研!作为教师,学生发展好,才是真的好,没有什么比得上学生有造就更高兴了。
经验与启示
大学生入校后,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而且正处于和社会接轨的初步阶段,他们很少能够正确处理这些复杂的事务。案例中,该生
面临人生抉择时,非常慌乱,没有能力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其渡过艰难险阻,指引方向。
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才能做好工作。
首先,想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家庭情况、自身状态、学习成绩等,以便在工作中帮助学生分析怎么样处理问题,合情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家庭情况,现在很多学生家庭情况不好,学费都很难拿出来,所以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无法继续学习,甚至上学期间就偷偷出去打工,既造成安全隐患,也会耽误人才。
平时多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以学业为重,改掉不好的习惯。
辅导员要注重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对特殊学生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有效及时的捕捉危险信号,腾出时间专门单独交流,和家长保持联系,应该以学为主,全面发展。在大学里,有很多事要做。大学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和自律的能力,用心的话,学习是很紧张的,主要靠自己,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以学本领为主,为就业做准备。陶行知曾写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若信你的话,哪来的火轮?哪来的电灯?哪来的微积分?”因此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不能当那样的糊涂先生,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对做错事或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多帮助和安慰,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他们本身就自卑、自责。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要根据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因人的性格而异去赏识他们。如:对胆小的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要适当赏识,而且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
开展适合的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到温暖,不在孤独。
班级文化是学生直接参与和受益的最好途径,不能注重形式,要多关注效果,学生出门在外,万事都靠自己,我的心得是让学生多组织些以“家”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给予这些特殊的学生充分的信任,通过合适的班级文化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起来。案例中的女孩,作为班长经常策划活动,她自己对学校老师、同学非常信任,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老师,所以才不会有过激的想法
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
心理学不是神话,是一门科学。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人们通过书刊、影音作品等媒体逐渐对心理学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深入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导人的心理健康。就学生成长教育而言,心理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并非像多数家长的观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心理教育”。教学中运用科学得当的心理教育引导至关重要。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学好心理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实施一人一方案、一人一目标。合理科学的手段更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远离危机。
夯实阶段成果,持之以恒,不放弃不抛弃每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每位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必需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地推动作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学生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密切注意学生的阶段成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要注意发掘,积极的引导他们展示自己的长处。不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掉队。
总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高校读书,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将会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各高校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这就要求各高校教育管理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