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必需确保。很多的观查客观事实及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但凡对某一学科有深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则不错;相反,学生如对某门学科缺乏需有的学习兴趣,则不太可能在该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不错的考试成绩。小学生数学语文新课标也强调了数学课课堂教学务必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引起学生思索。因而,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务必高度重视数学课学习兴趣的塑造。文中最先剖析了分小学生数学课学习兴趣的现况,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学习兴趣拥有一定的掌握,并剖析其欠缺兴趣的缘故,融合自己工作经历,历经一个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依靠朋友的一些工作经验,制订出一套激发和塑造小学生数学课学习兴趣的切实可行的方式。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数学;实践研究;影响
一、引言
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他的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区别。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他们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学习热情高涨,课堂参与度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总是认真思考,敢于质疑,充满自信,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他们每节数学课都是快乐的,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到数学课时间非常短暂,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们感觉时间过的很快,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会越来越讨厌数学,那么在课堂上,他们注意力必定得不到集中,无精打采,还经常开小差,该看黑板时不看黑板,总是低着头,甚至与周围同学说悄悄话,影响到周围同学,还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进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包括兴趣和情感需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认真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确定实施目标和要点。把自己课上的所思所得及时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进行表述,掌握教育叙事的一般方法,并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思考和交流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再将改进方法投入到课堂中进行实践验证和实验,从而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行动中明确意识、端正认识。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大部分同学喜欢数学课,对于数学课充满乐趣,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认真完成,成绩也比较优秀,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数学缺乏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加大,这部分学生会感觉数学越来越没有意思,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这部分学生安于现状,充分说明他们对数学没有多大的兴趣,很满足老师的上课模式。对数学感兴趣的一些学生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还是比较喜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究。
3.在数学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最喜欢与同学讨论,或者动手操作,最不喜欢当小老师,由此看出部分同学对自己不够有信心,更反映出他们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把喜欢数学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为数学知识有用,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喜欢数学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为基础不好,成绩不好,没有自信心;学生喜欢老师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耐心,不管学生成绩怎样,都一样对待,上课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
4.学生上课喜欢老师用多媒体,并且认为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喜欢用讲故事或情境教学的方式进入新课,喜欢小组合作,或者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自己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很有成就感。
三、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一)关心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1.学习上帮助、鼓励差生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习困难生感觉到自己学习数学很吃力,很少能体会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感、成功感,对于学习他们缺少自信,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设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加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
对于数学知识方面的缺陷,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抽取一定的课外时间为他们辅导,课堂上对他们格外关心,多进行一些个别指导,多观察他们的表现,当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时,给予一定的眼神提示,让他们感觉到在老师的心里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自己一定要认真听讲。
2.表扬鼓励,树立信心
教师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对好学生的表扬鼓励,更要注重中等学生和学习困难生的评价,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要让他们有自卑的心理。也不要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有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数学。
(二)生活情境导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有没有兴趣,往往是因为学生觉得数学没什么用,很抽象。在导入时,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选择既贴近教学内容学生又熟悉的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生活中。学生从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这样学生会感觉数学很贴近生活,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数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普普通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学生感觉到自己有学习数学的必要。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在课堂教学时适当运用一定的故事,把数学问题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整节课就像一个又一个的连环画一样,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让学生整节课都处在一个故事当中,一个个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必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
参考文献
[1]马丽珍.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袁旭.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J].科教导刊.2011(10).[3]王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