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春节前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家长会)提纲
2021年伊始,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征,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加之临近春节,大量的务工人员将回流返乡,大中院校学生寒假放假回家,新一轮人员流动高峰和春运高峰即将到来,当前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随着寒假的到来,学生居家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为继续巩固疫情防控的成果,确保学生们假期健康安全,特组织这次安全教育(家长会)。
一、寒假放假时间安排
教学工作结束时间:本学期教学工作2021年1月25日结束,各班级应在1月27日上午11:00前完成学生成绩上网、登录、打印及存档工作。
学生放假时间:2021
年1月25日至2月26日。2月27日(正月十六)报到注册,3月1日正式上课。
教职工放假时间:2021年1月27日至2月23日,2月24日正式上班(2月26日元宵节正常休息)。
原则上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不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全体教师不得组织任何形式讲授新课的集体教学活动。
☆开学时间如有调整变化,将通过班级微信群或学校公众号平台通过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
二、疫情防控管理规定
春节期间,学生们无论出游、购物、聚会等,要注意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麻痹大意、疏忽懈怠!学生在小长假期间可在市内进行活动,原则上不得离宁。如果离宁,返家后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连续14天健康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
(一)放假期间,全体师生按照“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尽量不离开市区。
对外地学生及家长,提倡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以减轻两地防控压力。如确实需要返乡,可在返乡前7日内到务工地疾控中心或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返乡后持检测结果到所在村(居)委会报备登记,并核验健康码或国务院大数据通行码。也可在返乡后第一时间在村(社区)报备登记,在村(社区)的安排下24小时内到所在乡镇采样点开展核酸检测。(二)放假期间,实行离宁审批报备制。
教职工确需省外出行的需向学校报告并经批准同意,学生和家长确需出省的要将目的地向学校报备,合理安排,错峰出行,保证行踪可追溯,并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落实当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的有关规定。(三)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要求,凡是从高风险地区返(来)乡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的管控措施。
凡是从中风险地区返(来)乡人员,一律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2次核酸检测”的管控措施。从低风险地区返(来)乡人员,持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四)教职工及学生家长购买冷链、海鲜等食品到正规商场、超市购买,购买时注意查验追溯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等“四证”,不购买无合格证的进口冷链食品或网购冷链食品。
假期家长要督促学生要保持勤洗手的习惯;养成排队习惯,保持1米安全社交距离;在外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出入电梯、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必须佩戴口罩;尽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必要出入必须规范佩戴口罩。在收发邮件快递(特别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邮件)前后,要做好个人防护,处理完邮件快递后立即洗手,邮件快递外包装尽量不要带进起居室。(五)师生(学生家长)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并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外出旅行居住史及人员接触情况,配合好医疗机构调查。
假期家长要每日关注学生体温变化,按照学校要求做好体温监测和每日健康码打卡工作。(六)各班主任要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形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工作。
指导学生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把握好整个寒假做作业的节奏,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等活动,指导学生按时作息,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七)开学前14天,所有师生员工要做好每天的体温检测和记录,并在返校时提交。
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行程史的师生员工还需查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不返校。三、冬春季传染病防控
冬春之际气温变化最大,也是极为容易感染各种常见疾病,所以要多加注意自身的健康状态,及时做好防护和治疗的准备。主要病症及预防:
1.新冠肺炎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出现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已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做好秋冬季节疫情防控,目前仍是重点。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预防: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接触者应戴口罩。如果发现有人患病,建议早期就地隔离,采集急性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抗原检测,以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减少传播,降低发病率,控制流行。
3.风疹
病初1~2天症状基本看不出,如果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就极有可能就是患上病了。
预防: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3个月内,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儿。多喝水,注意睡眠充足。
4.水痘
它是一种名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皮肤弥漫性水疱疹。
预防:在我国预防水痘的主要措施就是注射水痘疫苗。因为水痘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染。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通风不好的地方,经常锻炼。平时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也会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也不要出没在人流量大的地方。
6.普通性感冒
常见症状就是身体感觉发冷了,或是感到头痛、头晕、头重了,或是身体的疲乏及酸痛,或是总流清水鼻涕等等。
预防∶受凉一般就是感冒的诱因,如果感觉手脚冰凉,十有八九就是感冒的前奏,尽快排出寒气是治愈感冒的关键。可以用热水泡脚去除寒气以及食疗的方式,如在水里加入生姜、煮开,等水温度降低后就可以喝了。
7.麻疹
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麻疹主要是打麻疹疫苗,其次是注意个人卫生、环境通风,特别是封闭式的空间、增强个人体质。如果患上麻疹,要立即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
8.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感染性腹泻、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传播。避免此类疾病造成流行,应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四、落实安全预防措施
(一)防疫安全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要保持对疫情警惕性不降低、防范意识不降低。假期应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原则上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不跨省域及出盐城市长途旅行、不参加集聚性活动,确需出国或出省出市的,须向班主任老师报告。假期要每日关注学生体温变化,按照学校要求做好体温监测和每日健康码打卡工作。
(二)消毒安全
由于疫情的存在,大多数家庭储备了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物品,存放的位置要避免高温,严禁接触火源。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做到消毒并保证安全。酒精容器应首选玻璃或专用塑料包装储存,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剩余酒精存放时特别要注意盖紧盖子,避光存放在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台、灶台、暖气等热源环境中。在室内使用酒精时,需要保证良好通风,勿在空气中直接大面积喷洒使用。
(三)消防及用电安全
教育孩子安全用电,电器使用时人不可离开,人走断电,不要乱拉乱接电线。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切勿乱扔火种。要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切忌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注意消防安全:
中小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携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存放有易燃物品处用火;不可以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烟花等危险物品,更不允许做将点燃的鞭炮乱扔;要在大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家用电器,避免电器过载或使用不当引发火灾;提醒大人注意电瓶车充电的安全。
发生火灾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生火灾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平时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注意用电安全: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拉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7.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8.睡觉前或离家时切断电器电源。
9.不要捡断落的电线。
(四)网络安全
寒假期间,上网有时会成为孩子打发时间的必修和主要活动,父母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合理规划孩子的网络生活,做到时间适度、内容健康、防止着迷“网络成瘾”,上网时不把个人和家庭信息告诉他人。网上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
(五)饮食安全
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寒假期间不要暴饮暴食,不食变质、过期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硬果蔬,饭前便后务必要做好手卫生,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三无”食品和流动摊位小吃等垃圾食品,避免食物中毒,坚决拒绝野味!
第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前认真用香皂获洗手液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第二,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有的野菜、野果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第三,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第四,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路边小摊上的食品,少吃油炸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第五,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另外,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购买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和“三无”食品;不吃变质饭菜和不干净水果;不喝生水,不吃来历不明的水果、野果和食物,不吃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不买无证摊点出售的食品,严防食物中毒。
(六)出行安全
寒假尽可能少出门、不串门。确需出行的,要规划出行路线,避开人员密集区域、避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全程佩戴口罩,选择合法、安全的交通工具,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碰触未采取防护措施的物品,并主动配合好沿途健康监测和信息登记工作。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违规驾驶电动车和摩托车,严禁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超速等非法营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等交通工具。外出时,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和危险性活动,注重自身健康防护和安全保护。
在假期里,如交通出行,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避让来往车辆,做到礼让三先,切不可和机动车抢道;步行时要靠路边行走,穿越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同时要注意交通信号,熟记红灯停,绿灯行。
第二,还应注意不要在马路上相互追逐、嬉闹,小学生不准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如果是乘坐公交车,一定要在车停稳之后,再上车、下车,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抢上抢下,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第三,乘车时不要把手、头等伸到车窗外面。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超速等非法营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违规驾驶电动车和摩托车,未满十二岁不能骑自行车、未满十六岁不能骑电动车、未满十八岁不得驾驶机动车上路等。
(七)心理安全
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关注其心理状态,正确应对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烦躁郁闷或心理恐惧等问题。加强亲子沟通,家长可利用假期时间与孩子交流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在校思想状况和日常表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做好假期作业和新学期的学习规划,以愉快的心情开始假期后校园学习生活。
(八)防溺水事故
寒假虽天气寒冷,但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远离水塘、水渠、河流、水库、旱厕等危险水域或地段,不玩水、不戏水,防止溺水、落水等意外事故发生。
(九)居家安全
鉴于疫情影响,假期很长时间可能要居家封闭。家长不在家时,教育孩子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和各种电器。独自在家不要随意给敲门者开门,不攀爬窗台、阳台,家长不在阳台、窗户边上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等,以免孩子攀爬,发生坠落事故。外出要告知家长,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不在外留宿。
同学及家长朋友们,请大家与学校保持通畅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寒假期间倡导早睡早起、按时进餐、合理饮食,保持正常生活规律。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每天进行适量的室内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希望大家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