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会议上的讲话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x届x次全会和市纪委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会儿,x同志将作具体安排,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两个维护”贯穿于学思用、知信行中
“两个维护”是最高政治原则、根本政治规矩。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督促各级各方面履行政治责任,执行政治部署,严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定筑牢“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督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内心深处铸牢党的初心使命。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使这一伟大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忠诚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
二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检验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准。各级党组织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根本任务,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对党中央作出的部署、出台的政策、印发的文件,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监督,特别是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监督,紧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聚焦脱贫攻坚、政府债务化解、生态环境治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靠前监督、主动监督,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开发区落地见效。
三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守规矩,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决不能在党不爱党、在党不言党、在党不护党,决不能发表或传播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无论哪个岗位都要毫无例外的明规矩、知底线、守纪律,对于上级各项工作措施和要求,要毫无怨言、不讲条件地贯彻执行下去,不得在网络及其他媒介上制作或传播有害信息,妄议政策方针。纪检监察机关要着力发现并纠正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坚决纠正“七个有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敬畏的问题,坚决查处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的问题,以政治监督的实际成效,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四要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责任不落实、落不实,管党治党就会落空。各级党组织要增强责任意识,学好用好党章、党规、准则、条例、规则等制度利器,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要结合近年来上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把主体责任扛起来。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责任落实软化等问题,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一贯到底,真正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一个岗位上。
二、聚焦重点、强化监督,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是管党治党的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放松止步。今年是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战决胜之年,又是矿产资源领域、煤炭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专项整治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一要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要以创建“廉洁x”为契机,扎实开展“四风”专项整治,坚决整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问题,时刻防范“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坚决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要结合上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在做好“当下改”的同时,完善“利长远”的制度,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堵塞一批漏洞,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实现标本兼治。
二要巩固深化作风专项整治。要集中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从严从实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确保每项指标、每一个环节、每一户脱贫家庭都经得起检验。要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治理,紧盯民生资金、“三资”管理、救灾应急、低保救助、教育医疗、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尤其对侵吞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一寸不让、严肃查处。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深挖细查重大工程、关键岗位的腐败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紧盯农村牧区土地征转、惠民补贴、村级财务等领域,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就在身边。要扎实开展矿产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特别要抓好省、市委重点部署的煤炭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解决x等方面问题,深入开展涉煤地区、部门、企业廉政风险排查、腐败案件查处,深挖彻查利益输送链条,严肃查处“靠煤吃煤”、设租寻租、关联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形成查办案件高压态势,全面净化和巩固政治生态。
三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胆使用政治过硬、作风扎实、敢抓敢管、廉洁自律的干部,坚决不用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形成强烈的正向激励效应,让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要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既鼓励支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的干部,又严肃查处胡干蛮干、违纪违法的干部。要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违法行为,及时为受到恶意中伤、诬告陷害的干部职工澄清正名,健全干部担当履职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开发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三、聚力履职尽责,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地见效,关键在于我们在座的党员领导干部。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决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x届x次全会和市纪委扩大会议精神,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切实履职尽责,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
一要在履职上突出“担当”,压实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抓好主体责任落实,包含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书记的第一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不从严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自觉担起应当之责、该当之责,管好“自家人”、种好“责任田”,工作部署亲自谋划、方案计划亲自把关、重点问题亲自过问,坚决不做“甩手掌柜”。班子成员要坚持抓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好“一岗双责”,要严格监督管理和保护好分管部门、领域的党员干部,做到书记“不甩手”、其他成员“不松手”,合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
二要在管控上突出“全面”,抓牢监督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好监督责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红脸出汗、执纪问责中纯洁党员干部队伍。一是抓好全员教育。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提质增效、强基固本,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全面监督。党内监督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是不能推卸的责任,要主动担当,把教育监督管理体现到“8小时”内外的严格监管和关心关注上,对反映出的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充分运用批评教育、警示谈话、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手段,坚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提前扎紧“笼子”,不能等到真出了事再去想补救措施。三是确保全面落实。突出全员化教育、全方位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坚决防止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不令不行,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三要在监督体制上突出“改革”,增强监督实效。要紧紧围绕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突出党内监督主导地位,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各方面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党工委全力支持纪检监察工委工作,各级党组织也要全力配合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关心关爱纪检监察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标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求,带头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继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落实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其他各方面监督。要坚持刀刃向内,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坚决防止“灯下黑”,下更大气力把队伍建强、使干部过硬,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同志们,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以优异成绩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
第二篇: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0日)
毛 小 兵
尊敬的玉林副省长、昂毛副主任、志伟副主席,同志们:
刚才,常务副主任姚琳同志对开发区去年的工作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也从九个方面作了安排部署,会议表彰了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与各工业园区签订了2012工作目标责任书。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以及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分别作了源于实践、充满责任、充满创新、支持园区做大做强的交流发言,听了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待会玉林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共同开创开发区践行“四个发展”的新局面。
多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整体部署,在玉林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发区管委会紧紧围绕整合、优化、提升、聚集的发展目标,谋划园区工业布局,确定园区功能定位,促进园区经济增长。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 — 1 —
成了资源共享、产业聚集、集中服务的优势,为引进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97.8亿元,占到西宁市GDP的25.67%,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藏毯绒纺等支柱产业年平均增长率接近60%,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逐渐凸显,对外开放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窗口,成为了西宁市的产业经济中心,为西宁“四个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开发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融资渠道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步、新成绩,园区经济持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今年2月10日,省委决定予波同志接替我兼任开发区管委会第一副主任职务。相信管委会各位同志一定能够像帮助我、支持我一样,帮助、支持予波同志的工作。也相信予波同志能够很快融入管委会这个工作集体,为开发区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发挥重要的指导、协调、支持和服务作用。
开发区发展事关全省和西宁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我将在省委省政府和玉林副省长的坚强领导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与开发区的干部职工一道,和全市干部群众一起,继续为开发区发展服务,为开发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建设服务,为开发区征地拆迁、社会管理、维护稳定服务,为开发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要素配置服务,为开发区的企业提升竞争力服务,为企业创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服务,共同把开发区建设成投资环境优良,发展空间充足的财富创造地;高新技术密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引擎;鼓励投资创业,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的创业区,不断完善和积极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兼顾生活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同时,一如既往地支持各区县做好工业服务业,充分借助开发区高速发展的宝贵机遇,大力发展工业产业服务业,为园区、为企业做好职工技能培训和零部件加工、维修和物流等下游产业链服务,全力支持周边园区发展,并以此促进区县和园区之间的协调一致、良性互动发展,实现工业园区和区域经济的有机融合,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强卫书记参加西宁代表团
审议时,提出“西宁要努力在优化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做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的新要求。市委认为,西宁要实现新突破、当好排头兵,离不开开发区的支撑和引领。刚才,姚琳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园区经济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辐射带动型转变”,就是贯彻落实强书记“三个新突破”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开发区各园区党委和管委会要在今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争先意识,不断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紧紧围绕省上确定的十大优势产业,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认真实施好省委省政府促进工业发展的“十项举措”;坚定不移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搭建优化调整平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做“三个新突破”的先行者,为全省和西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创造模式,为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旅游会议上讲话
*山佛教文化是池州的品牌,*山依托池州求发展,池州因*山的影响而驰名。近几年来,全市上下通过加快以*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池州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开放,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在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农业
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在整个经济中三分之一的总量。从这两方面去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领会省委王太华书记对“两山一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定位,即“两山一湖”地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从而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工作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下面,我结合平时对旅游业的思考,讲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牵动性强,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与人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们消费档次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出游率在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池州是旅游资源大市,但开发利用的程度与其占有的资源地位比较还有不少差距;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从全市目前的旅游发展水平看,池州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黄山市,综合考评位次由*年的第8位上升到*年的第3位,旅游收入居全省第4位,年接待游客人次是全省的6.7%、黄山的1/2,年旅游总收入是全省的8.7%、黄山的41.9%,这说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不够充分。从带动就业和消费看,我市旅游从业人员约3万人,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5万多人;游客在池州的人均花费267元,全省是546元,黄山是875元,差距是明显的。从第三产业的发展看,我市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4%,第三产业占GDp的26.8%,人均第三产业占人均GDp的35.5%,三项指标都只在1/3左右。这些差距,正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池州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这个综合优势,就是我们同时拥有“*牌”、“生态牌”、“长江牌”三张牌。发挥三张牌的聚合效应,我们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和潜力就会更大。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池州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来打造。促进旅游业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旅游活动的对象是游客,游客出游的目的是追求身心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了旅游业发展,就是在落实“以人为本”,就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它的发展也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旅游业关联度大,依存度也大。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反过来,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也能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认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要在协调、创新、提高上下功夫。所谓协调,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所谓创新,就是要在结构调整中创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辟旅游业发展新的空间;所谓提高,就是要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池州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围绕旅游需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适合投放旅游市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旅游食品,发展生态庄园游、农家乐游等。要重视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将诸如海螺、大电厂等类型的自动化程度高、能集中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大企业尽可能地包成旅游景点,这是利用工业资源发展市内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比如,宝钢就是上海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生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池州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要坚持将生态强市建设与旅游强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以及城市旅游功能是池州旅游的薄弱环节,作为以旅游定位的城市,我们在建设上一定要围绕旅游办交通,围绕旅游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高起点建设中缩小差距。促进旅游业发展,还要善于从第三产业内部挖潜,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池州的佛文化、诗文化、傩文化、戏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物流配送等服务业,改善旅游商务环境。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个旅游产品有需求,哪个旅游资源有市场,哪里的旅游业就有发展。发展旅游业要研究市场,研究市场就必须研究宣传促销。进入池州,池州游客将增加70万人次;随着徽杭高速开通,黄山的游客量估计两年内增到1000万人次,按10%推算,池州可增加100万人次的游客量;而且随着合铜黄高速的建成通车,这个比例还会提高。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既要注重市外,又要注重市内;既要注重大城市,又要注重中小城市。要坚持统一对外的促销方针,形成以*山促销为重点,带动其他景区景点促销的整体促销格局。要加强对市内和周边中小城市的宣传促销,依托*山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几条有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线路,推销给市内游客和周边中小城市的游客。要推进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牵头搞好整体旅游形象的设计、包装和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办好具有池州特色的“以节促旅”活动。市内宾馆、饭店、商店、公交、出租车等服务行业要加强对来池州的旅客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营造旅游城市的浓厚氛围。特别要注意利用中央、省内主流媒体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三、以“两创”为载体,硬件、软件一起抓,为旅游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旅游是一个过程,游客要的是一种体验,旅游产品的接受程度,最终取决于游客在旅游区以及旅途中的感受。因此,环境建设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硬环境建设,重在便捷、舒适程度;软环境建设,重在安全、文明程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有机结合、整体推进。要把“创建”与“创优”结合起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都有很多硬件和软件建设标准,是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旅游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进创建工作,通过打牢基础;强化创优工作,通过“创优”提升水平。要把交通建设与景区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设施建设要统筹兼顾、协调并进,景区景点的开发要和景区间通道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推进,使景区景点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要搞好城市干道、河道沿线的硬化、绿化、亮化,逐步整治乡村道路、村容村貌,改善池州作为旅游区的整体面貌。
要把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加强管理,把城市整治得更干净、更有序、更整洁、更安全、更文明。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重点是要整治好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小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环境秩序;要搞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要把环境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居民素质集中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要坚持以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前,要认真组织开展向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巩光跃同志学习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切实抓好网吧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第四篇:在会议上的讲话
构建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航油供应服务体系 ——在2012国际航空油料大会暨展览会上的致辞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 李家祥
(2012年4月5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2012年国际航空油料大会暨展览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也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航油盛会。大会为国内外相关企业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展示航油先进设备和前沿技术提供了机会。我代表中国民用航空局,对大会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万里航程,从油开始。航油和航空紧密相关,航油是航空的基础,航空的发展又为航油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借此机会,我想介绍一下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情况,并对今后航油的建设提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6%,远远高于国内其它交通运输方式。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57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到近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 达到近600万吨。目前,在中国有客货航空运输公司47家,运输机场民用的180个,通用航空企业123家,现在,中国民航飞机的总规模达到2888架(其中,运输飞机1764架,通用航空飞机1124架),中国民航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20多万人。伴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航油供应服务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中国大陆的航油销量达到1700多万吨,不同规模的航油企业有12家,其中,中国航油集团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航油供应服务企业。
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中国民航已经具备了由“大”向“强”的跨越式发展条件。2010年,我们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重点推进持续安全、大众化、全球化等三大战略。这其中,实施大众化战略,就是要使社会大众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经济的航空客货服务,提高民航服务的覆盖能力,实现“县县通”。我们将重点构建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顺畅的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这些也是我们航油今后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2015年,中国民用航空将修建机场70座,改(扩)建机场100座。同时,现在每年中国民航引进的飞机大约是300架,我们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民用航空机场将达到230座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飞机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将达到4000架以上。这些数据,也为我们航空油料发展提供了广阔地发展平台。
为了更好地使我们的油料伴随着民航的这些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也为中国航空油料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由“大”向“强”、向更高的发展转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始终要把航油供应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安全供”
第二、要构建稳定的航油供应保障系统,确保“及时供”
第三、要构建公平合理、经济高效的航油供应市场机制,保证“优质廉价地供”
第四,要高度重视开发通用航空油料供应市场,保证“全面地供”
第五,要积极开发应用低排放和可再生替代能源,保证“绿色地供”。
谢谢大家。
第五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回顾“十一五”,经开区夯实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是经开区建区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的3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是的3.8倍,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是的2.9倍,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是的3.2倍,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是的8倍,年均增长51.8%;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是的9.8倍,年均增长60.8%。
“十一五”,是经开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全区累计引进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423亿,是“十五”期间全部项目投资的9倍,结束了经开区没有重大工业项目的历史。出口加工区富士康项目30天内建成投产,创造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经开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正在集聚、正在开工、正在建设、正在跨越”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是经开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的不足60家增加到的102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是的23倍。八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十一五”,是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最好的五年。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进出口额在中部6省出口加工区中连续五年位居第一。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封关验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运,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河南没有进出口港口码头的时代。
“十一五”,是经开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全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累计申报各类科技资金项目550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申报专利总数1099项,授权专利680项,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称号,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
“十一五”,是经开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畅通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7亿元,建成道路110余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
“十一五”,是经开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投入4.1亿元,是“十五”期间投入的近20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的4.8%上升至的15.8%。
“十一五”,是经开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开展非公党建“两带一争”活动,成立了区企业党工委;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推进“4+2”工作法,基层党建活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教育、抓源头,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生动史。五年来,面对经开区工业总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现实,我们不埋怨、不争论,果敢地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和旧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工业立区、科技兴区”战略的确立,还是“八大超百亿产业园区”的提出,无论是首开全省异地购买土地指标的先河,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办事程序的突破,无不体现着解放思想的胆识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经开区发展的大跨越。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明确提出“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四大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产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项目招引的数量和质量。五年来,为了项目的签约入区,我们与投资商多次接触、多轮谈判;为了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全力做好土地报批、场地平整、基础配套、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耐心和艰辛,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正是由于全区上下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建项目,从而推动了一大批投资体量大、拉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顺利实施,为经开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为民谋利不打折。只要不打折扣、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我们就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必须坚持埋头实干不懈怠。我们始终强调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大家一股劲,管委领导同志带头分包重大项目,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办事处主动做到全程服务,高效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展望“十二五”,经开区跨越发展任重
道远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相伴。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宏观环境稳步向好。金融危机带来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也成功实现v型反转,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国际资本
和产业转移加速,大量企业到内地寻求发展空间,这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大好机遇。二是政策机遇相互叠加。中央制定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省市对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高新区、经开区等区位优越的产业集聚区,要力争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为我们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三是跨越发展条件具备。“十一五”期间,经开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配套快速推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这为我们抢占发展先机、持续跨越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不利条件看: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通胀压力、挤压我国商品出口利润,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企业投资信心受到普遍影响,这将导致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提速,经济发展正面临愈来愈紧的资源约束问题;去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了对政府融资的监管和约束,土地、资金、资源等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二是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城市管理和社区规范化管理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还较繁重等等。三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与先进经开区相比,武汉、合肥、长沙、芜湖等兄弟开发区在高平台上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后发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省内经开区相比,漯河、鹤壁、开封三家开发区去年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我们越来越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开发区相比,高新区明确提出建设“郑州高新城”的目标,计划“十二五”期间实施100个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港区蓄势待发,仅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一个项目达产后就能实现销售收入数百亿美元,带动形成30万人的城区规模。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信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建设、大转型、大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大集聚、滨水新区大开发、城市功能大提升、支撑平台大构建、城乡发展大统筹,着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区域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郑州都市区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新城。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要把工业强区作为矢志不移的基本战略。“十二五”,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工业经济发展不足,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要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发展主线。在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的新形势下,经开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以传统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偏重引进资金、项目向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转型,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升级;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综合提高转型,促进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升级;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升级。
——要把打造郑州都市区生态工业新城作为发展方向。我们在狠抓工业的同时,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要求,谋求从工业支撑向城市支撑要生产力,推进工业强区向产城融合转变,统筹产业、人口、环境和生态的合理配置,着力打造融入郑州都市区的生态工业新城。
——要把提高经开区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最终目的。“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思路举措是: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总量倍增战略。重点实现“七个倍增”,即gdp达到280亿元,比增长3.1倍;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6.7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3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2.3倍;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3.2倍。
二是产业升级战略。着力实施“三大产业计划”,即先进制造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集聚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十二五”末,形成8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5个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引进3个以上百亿重大项目。
三是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投融资体制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工程和创新人才汇聚工程。
四是城市提升战略。着力实施“四化”工程,即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程。
五是民生优先战略。重点提升“三大指数”,即,提升人民群众的富裕指数、幸福指数和平安指数,加快村民安置区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三、2011年,经开区要努力实现“十二五”精彩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实现跨越提升的关键之年。
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0%;进出口总额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总体思路是:实施“一大战略”,坚持“双轮驱动”,谋求“四个突破”,抓好“五项建设”。
(一)实施“一大战略”,即实施项目引资带动战略。2011年,继续确定为全区“项目建设年”,以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为重点,再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新高潮。
一要狠抓项目投产见效。对在建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努力缩短见效周期;对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衔接力度,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对意向项目,在做好衔接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紧盯不放,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在谈项目,要立足经开区长远利益,促使其尽快签约落地。力争全年项目签约数30个,项目开工数40个,项目续建或竣工数20个。
二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大项目联审联批、交叉并联推进机制等制度的落实,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重点强化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服务,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督促检查、实绩考核等各项制度,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千方百计强化用地保障。面对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力争将每一寸土地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最大化。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入区审核程序,提升入区项目质量;要严把供地关,进一步强化项目投资强度;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合村并城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年内要确保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
四要继续做好选商引资工作。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企业和跨国公司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对象上,要围绕品牌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促进资源招商和二次招商,以合理的产业分工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方式上,要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主题招商,依托日产、海马、宇通等重点项目,引进汽车整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业项目;依托富士康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围绕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完善和四港联动快速物流通道建设,开展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主题招商;围绕全面启动滨水商务区开发和高尔夫球场配套服务,开展以金融、商务、娱乐、文化、居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主题招商。力量上,要坚持向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倾斜领导力量、倾斜机构编制、倾斜干部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二)坚持“双轮驱动”,即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要以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优势突出、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决定了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大力发展产业基础好、产出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主导支柱产业,着力建设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业高地。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要做大;食品加工产业要做精;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强。
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冷链、汽车、农副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消费品物流、第三方物流,形成与大工业紧密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扩规模、提档次。
三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瞄准世界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国家重点支持、体现区域战略需求、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谋求“四个突破”,即在城市建设品位、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上求突破。坚持用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水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城。
二是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按照“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富士康项目、加快b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产业等中心任务,突出特色,创新服务,引导加工贸易快速转型升级。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富泰华精密电子为龙头,全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着力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二是科学规划物流产业发展。全面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充分整合周边资源优势,紧抓保税物流龙头企业的引进,做好保税物流仓库、保税物流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保税物流功能的辐射带动力。三是积极推进b区开发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跟进出口加工区b区的审批,做好开工前期规划和建设准备工作,启动b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拓展外向型发展空间。2011年,出口加工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进出口5亿美元。
三是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上求突破。一是采取bt及ppp等多种模式,吸引上市公司、投资公司、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发。二是加强区内融资平台的管理,发挥其运作能力和融资作用,全年完成10亿元的融资目标;三是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通过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
四是在管理服务机制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社区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二是要创新财政运作模式,深化财政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税源增收能力和监管水平,保障整体发展需要。三是全面推行“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日询问和周例会制度,强化现场督办、跟踪督办、挂牌督办,以严格的督查督办促工作落实。四是继续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使服务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大力健全“全过程”服务体系,切实执行好从项目签约注册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效能建设,严格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联审联批等,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完善领导联系和服务企业责任制、大项目联席会等有效做法,围绕解决企业困难与增强企业发展实力相结合、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核心内容,形成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四)抓好“五项建设”,即抓好滨水新区开发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