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2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第二篇: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作品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2]
简要评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第三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南宋诗人,(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mào)、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
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像有点意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
4、反馈交流。
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八、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板书设计】
第四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会认“晓、净、慈、寺”5个生字。
2.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知体会诗歌大意。
3.培养学生在咏唱中背诵古诗的能力,激发学习古诗兴趣。教学重点:
认字、识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多样化诵读古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PPT课件、识字卡、磁铁、黑板贴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知新)
出示一年级已学古诗《小池》,学生自主诵读出来。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我们学过的这首诗吗?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生„„
师:你们还记得写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 2.出示课题PPT《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古诗,谁来给大家把课题正确地读出来?
生„„
二、初读新知:
1.给课题划分节奏,分析课题意思 2.师范读古诗内容
三、识字写字教学
四、精读感悟
1.猜一猜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西湖四个季节的图片,你们对照古诗猜一猜,哪幅图中有诗中的情景。
生:„„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能告诉大家吗? 生A:„„
生B:„„
师:那么,你来说一说夏天的图片跟其他几个季节的图片有哪些不相同?(提示:颜色、景色等)
生:„„
师:诗人杨万里也跟大家有相同的发现,因此他便写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诗句。(出示PPT)
师:那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六月西湖美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荷花、莲叶)诗人看到了什么呢?诗中是怎样写的?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找朋友(句子翻译连线)3.欣赏西湖美景
五、诵读古诗
六、检查背诵
第五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看短片 初识作者
3.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4.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5.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来描绘一下?
(3)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美景?
5.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6.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
2、去杨万里的家乡看看,更深刻的了解诗人
3、选读杨万里古诗
4、做手抄报,两两一组。
5.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