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寮山作文800字(共5则范文)

时间:2022-03-28 05:1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黄寮山作文800字(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黄寮山作文800字(共)》。

第一篇:游黄寮山作文800字(共)

游黄寮山作文800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黄寮山作文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我和同学们受骏骏的邀请,前往他的老家浙江金华的棠溪村,准备登顶永康第一高峰——黄寮山。

黄寮山脚下是静谧的棠溪村。棠溪村山清水秀,村前有条潺潺的溪流,溪水在微风中晕皱。拘无束的小鱼、小虾们在小溪里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溪流两侧是古朴的村屋,让我不禁想起“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四周的花草树木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溪流的上方是一把把撑开的.五彩伞,仰头而望,棠溪村的天空就像挂着一道彩虹,沿着溪流蜿蜒曲折,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水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拐出棠溪村,沿羊肠小道进入黄寮山。阳光从密集的树叶里穿透进来,斑驳的光影照射在泥土上,一股浓郁的泥土气味和树木的芬芳沁人心脾,我们似乎走进了原始森林。再往里走,我们看到来自大山的小溪,时而急,时而缓,在树木和阳光的簇拥下欢快地向前奔流。溪流清澈见底,爸爸侧着身,一大跨步踩在可以看到溪底的大石块上,他保持着身体平衡,手拿着杯子给我们盛水喝。大家一字排开,互相传递山间汲取的溪水。我豪饮了几口,这溪水甘甜又清凉,一扫我们爬山的疲惫。我们又精神抖擞地向上爬,仿佛感觉大家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爬到黄寮山的半山腰,站在一座小亭向下望,黄寮山的景色尽收眼底。一棵棵郁郁葱葱、苍翠挺拔的树木矗立在我们眼底,到处都是绿的,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突然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仰头望,我看到湛蓝的天空上有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我仿佛感到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登上黄寮山山顶,发现有个很小的水库。水库的大小和泳池差不多。在太阳的照射下,阳光给水面镶上了一颗颗发亮的宝石。山顶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只有黄寮山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我被这么美的景色俘虏了,感受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我们拔高嗓门,异口同声地在山顶“喂、喂、喂”地大喊,聆听着山的回答。

笑过、疯过、闹过,我们按原路返回的。山路有些陡,下山的速度非常快,毫不费力。山间的小鸟欢叫个不停,蝴蝶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树丛边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我采了一把和同学们一路嬉笑着下山。

第二篇:黄 山 导 游 词

黄山奇石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韩均衡,大家可以叫我韩导。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旅游景点是黄山奇石。

现在大家看到是黄山著名景点——仙桃石。仙桃石它不是被我们人类雕刻出来的,它是自己天然形成的。它有一个传说:传说是孙悟空在大闹天空的时候,偷吃了仙桃,他在吃仙桃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一个仙桃掉在地上,那个仙桃立刻变大,化成了石头,这就是仙桃石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是黄山又一个著名景点——猴子观海。它也有一个传说:自从孙悟空把仙桃变成了石头,它就一直坐在海边,观看大海。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景象——猴子观海。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各位游客我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祝大家玩的开心,谢谢大家。

作者:韩均衡

第三篇:可爱的山寮优美散文

马鞍岭上有我们家的一间山寮。我觉得马鞍岭的华服就是葱郁的山林,而山寮是这件华服上杰出的点缀。

山寮是爸爸和妈妈的杰作。说起这山寮有一段经历。爸爸小时候在山村长大,参过军,当过工人。十年前,原来的工厂停产了,生活困窘,双亲返乡谋生。爸爸对山情有独钟。当他看着原本山青水秀的马鞍岭被无知的村民们越砍越秃,生机渐衰,便承包马鞍岭来管理。为了谋生,双亲便在远离人烟的马鞍岭上用竹子和茅草搭建这间山寮住下来。为了少占林地,盖的山寮约有6平方米宽,里面只搭睡床,露天垒着灶。

山寮四周的变化令人欢欣鼓舞。由于爸爸和妈妈日夜守护,刚过三年,山上的小灌木越长越高,很多树干已有手腕一般粗了。山头绿起来了,山也渐渐地丰满起来了,山涧流水潺潺。双亲初时种下的果树也有了收获。菠萝蜜树上总是结满果实,好像一个个胖娃娃紧紧地缠住树妈妈。杨桃、石榴、芒果等果树也不断地吐嫩、扬花、结果。槟榔亭亭玉立,成了山林中一道道特殊的风景线。许多藤本植物伸到山寮顶上开了一串串花,好像为山寮编了一个美丽的大花环。斗转星移,物竞天华。随着年岁加深,马鞍岭成了绿色宝库。葱葱茏茏的绿世界引来了周围山野的蜂蝶、虫儿,那些寻欢觅食的鸟兽也向这里聚集。连好久没见的山鸡、鹧鸪也在山头唱起来了。每当爸爸看到山上添了新物种就兴高采烈,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啊!重披异彩的马鞍岭,山寮四周的生灵们对山寮的主人的回报是无穷的。这里的鸭、鹅和溪里的鱼虾任我们随意熬煎烹调,这里的瓜果任我们尽啖。我从城里返山寮度假时,觉得这绿荫丛中的山寮简直是个仙境。夜晚,透过树梢望着那星空,听着那清风声、那叶子窃窃私语声、那虫鸣的丝丝声,如闻天籁,令人心旷神怡。

山寮啊山寮,你何止是这山林华服的点缀!你是一位哲人,你在告诉我,只有吃得苦才能尝到无尽的甘甜;只有耐得寂寞才能听到绝佳的天籁!

第四篇:《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

《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

金华市第六中学傅婷婷

内容提要:王安石是北宋中期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大力神,遂使这篇平庸凌乱的小游记长期享尽不虞之誉。验诸本文,溢美之辞,并皆不实。“华”“花”之辨,谬妄无据;碑文“漫灭”而“其为文犹可识”,文理不通。叙事则入洞“不能十一”就废游而出,景无所见,心无所得,大写所谓愈深愈难愈奇,纯属妄发空论;王氏既有游之志、力、物而不果游,却侈言志、力、物三必备条件,是无的放矢。“三愈”“三事”都是人所共知的浅薄见识,而故作高深理论,掩盖失败原因,教训他人,以失为得,适足见其为文不诚。不诚无物,而必欲死装高深奇伟,故不断东拉西扯,思路凌乱。教材编写者不学不思而滥取妄赞,则其文其评与所倡言的“深思而慎取之”,正背道而驰;以此教人,只能误人,岂堪作“范文”取法?关键词:正与谬事与理情与伪浅入浅出与深思慎取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篇即事生议的记游文,历来多为评论鉴赏家所叹美。中学语文教材虽屡经更改,文言文入选篇目变动较大,而荆公此文一向是在选之列,可见此文在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一篇古文入选教材,自应情辞可观,事理可思,经得起推敲且耐得住咀嚼,方不负其为青少年启迪心智、涵养才性方面发挥其他学科所无的陶冶功能,这恰恰是语文教学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所在。正是教书育人的职业神圣感,时时督促自己对每篇课文不敢掉以轻心,授课之前,必反复讽咏,细心推究,深恐治学粗疏而教瞎范文,有负学生。结果发现,有的课文名气虽大而文理多病,实不堪作为范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而编者或囿于历代传统选目之旧框框,或慑于现代文化风潮之新成见,不能深思慎取,望名滥选。评析鉴赏者更缺少自具只眼的学养与据实评论的文德,大凡入选之篇,似乎都是尽善尽美的典范,一味称颂,不遗余力,因而连一些本来显而易见、根本无法讲通的文病,也必百计为之强说曲饰。中学语文教师若以此类陈词滥美之言作为参照宝典,教学依据,其妨教误学之害即可想而知了。每念及此,心为之痛。谓予不信,请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为例,试作剖析,质诸不欺心、不误人的语文教育界同道。这篇游记,叙议了二事:一是为褒禅山的本名“华山”正名纠谬,作者自以为是“深思慎取”的佳例;二则借自己偕兄弟等四人游华山洞半途而返的扫兴事发议,教导世人要达到“奇伟瑰怪”之境,必须具备意志、脚力、物资三个众所周知的条件。正山名与游山洞二事各不相谋,造成全篇事无中心,意无主旨,强合成篇,正如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所指斥的“无一不文”1。且所记之事实属庸常,记游笔墨了无精妙,本无新意可以兴感;将自己游洞“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就跑出来的失败之游,勉强引发作旅游需要有意志、脚力、物资的议论资本,终觉事理不相应,装腔而做势,这既是做文章之大忌,又丧其与读者平等对话的诚意。事之价值在其理,理之依据在于事,理与事一脱节,即使再正确,也难教人信服;事游离于理外,就发生是否值得一记与一读的疑问,而不仅仅是文之典范与否的问题。曾有善于学者云,读古书古文有三诀:第一步“以古为敌:……逐渐寻他缝隙,一有缝隙即便攻入,……读书方能入理。”第二步“以古为友:……把古人当如良友,相互切磋。”第三步“以古为徒:不妨把他人的书,拿来批阅……批评越多,知识自然越高,……” 2此实为读书有得的正确方法。本着《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自己所提倡的“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对此篇游记作一据实考查,依原文顺序,先辨山名之谁正谁谬,次观事理之为离为合,则此文有无选作教材的资格,即判然可晓。

(一)不知“华”即“花”,妄生山名正谬之辨

王文的首段意在辨正山名,三句辩辞,竟有明显文理病句二,妄言独断者一。以下试就原文予以分析。为辨山名,作者首句就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判断道:“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之“阳”不过说山朝南一面,这与华山之洞“名”有何必然联系?只有习惯于大言欺人的英雄,才敢全无逻辑又斩钉截铁地断言:“华山洞者……以其山之阳名之也。”高中语文教科书注释云:“南宋王象先《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句,应作华阳洞。”(按:今此洞仍名为“华阳洞”)据此可知作者连洞名都未弄清楚,就敢于指责他人“音谬”,这胆子也忒大了。此是一。下文紧接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既说“其文漫灭”——碑文笔划模糊字迹不存,又说“独其为文犹可识”,这叫什么话?“为文”是古代习用语,乃作文、写字之意,碑文既“漫灭”,则“独可识”的“为文”无论取“作文”还是“写字”之意皆不可通,明属无理“不辞”的病句。编注者无胆无识,不敢指瑕,只得含糊其词地将“其为文”增字曲说为“碑上残存的文字”3。若然,则何不曰:“独„花山‟二字犹可辨”,语简而意明?原文“其为”二字又如何狡辩得过去?词义语法是天下人公认共守之物,不通就是不通!即使是身居宰辅的“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语),也难以尽掩天下人眼目!此是二。在以上两个文理不通的病句之下,接着一句,王安石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据说是精意所在,“对我们今天的治学态度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4这里妄生的正谬辩解,《教师教学用书》的“补充注解”或许也觉得原文有语病,所以又代为作者弥缝:“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究竟从何得知王安石有此古音今写之意?“华实”之“华”分明是花朵果实之“花”的意思,同石碑残文的“花山”的“花”,全无分别,有何正谬可辨?蓄意标新立异,就需要训诂上的确凿依据,这是治学方法上谨严与否的大问题,为此本文不得不费辞辨析之。首先,吹嘘此文者每提醒读者,通篇“按之俱是论学”。5我们细按原文,不能不说王安石的治学论断是极不严谨的,其根据有四。首先,判定“今言”(即当时当地群众的习称)为“谬”而己说为“正”,所据止是仆碑残文这一孤证,实难以推翻公众相传的“今言”,另立己说(古有名从主人的原则)。此其一。词义需要组织在文句中才能完全确定,石碑全文既已漫灭不存,只有“花山”二字可识,又安知此词在上下文句中之使用意义为肯定为否定?此其二。再者碑文既已不存,则立碑年代不能明,又何从得知此碑残文必为此山取名之初读本音?此其三。更何况“华实”一语,无非“花朵果实”之义,“华实”之“华”,音义并同于“花”,“华”“花”之间根本不存在谁正谁谬之界,同音同义,何来正谬之辨!今王氏强生分别,斥人谬谓己正,自诩为“深思慎取”,适足以表明其狂妄独断,不学不慎之过。荆公与编者补注以为“华(huá)实”的“华”读阳平声huá,其实完全不合秦汉典籍的古音义。试随手举数例以明本音正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贲其实。”(《诗·桃夭》)仲春“桃李华”(《吕览·仲春》);“仲春之月……桃始华”(《礼记·月令》); “彼采其华,我收其实”(《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夫华离蒂而萎,条去干而枯”(《后汉书卷六十·蔡邕〈释诲〉》)。“春华秋实”,“春花秋月”至今常用。凡此“华实”之“华”就是“花”,从来无人指为“盖音谬也”。字义语音乃天下同认公用之物,“拗相公”有什么权利以一己特制音意为独是,斥天下公器为大谬邪?!果如教材补注者所曲饰,说荆公本意之“华”指“华丽”,读为阳平声,那么与“华”丽相对的是质“朴”而非果“实”,文中该用“华朴”之“华”,方见确切。游记误用“华实”则明为遣辞不当、文理不通的语病,今人何必挖空心思为尊者讳!实际上,中国古籍中花果草木的物名虽多,从先秦至汉魏的全部典籍中都只有“华”字而未见“花”,所以《经籍纂诂》与《说文》俱未收“花”字(按:《说文解字注·检字》页六下与页二七四虽有“花”,经查检,实无此字)。“花”字始于中古,就浏览所及,始见于晋人诗赋。《说文段注》云:“华……,俗作花,其字起于北朝”。王氏果若尝深思,固当知:此山之在世必早于有“花”字之北朝,当地居民必有以名之,其名只能是“华山”而非后世始出之“花山”;谬读的岂非正是洋洋自得的王氏自己!至于中古后文字急剧孳乳,字音分化,“华”又读为阳平,专作“华丽”解。“华朴”之“华”的音义,与古代读阴平训“花”的“华实”之“华”,二者有什么派生关联?无事繁琐引述,只看《说文段注》便可了然:“古„光华‟字与„花实‟字同义同音。„葩‟之训„华‟者,草木花也,亦华丽也。草木花最丽,故凡物盛丽皆曰„华‟。”6简言之,“华”为初文本字,“花”则后起俗字,音义无二;与质朴为对文的“华”而训华丽,变调读为阳平,其音义乃是从名词“华(花)”中引申分化而出。中国古人早以光华而高大命山,如“载华岳而不重”7之类,俯拾即是。王安石一见不知何时刻碑的“花山”二字残文,尚不知其在文中何所取义,当即以酷吏武断、不容商量的口气宣判:民众世代相沿的名称“谬也”;至篇末又再次自吹为“学者深思慎取”的范例,实在看不出“思深”在哪里,“慎取”又从何说起?!编者必欲选此文来教人为学慎思的目的,完全落空;如用作思不深、取不慎、一意主观独断的前人教训,庶几近之耳。

(二)说理牵强,以失败之游作训人资本

本文主体是记游,前面分析的给山名正音辩谬不过余事。如果记游精彩,议论新警,仍不失为大醇小疵之佳篇,无伤其传诵价值。可惜王安石不善记游,或不屑于叙实情,只有大发高论的兴趣。只凭自逞学问、教训人世的性格冲动左右记游笔墨,以至记事过于粗疏单薄而议论延伸过远、铺张过盛,事与理不能相应相称。加以此公自视高才而“动笔如飞,若不经意”的才子习性(《宋史·本传》),则全篇内容漫无中心、东拉西扯,行文凌乱,也就势不可免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中国著名的山水游记不少,随便取几篇一比读,当知此言不诬。先看游山记叙部分,这应该是全部议论的事实根据。只有写活写足游山的事实,使读者身临其境,后面的议论才能水到渠成地触发而出。道理必须有生动贴切的事实作基础,才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与可信性,所以中国古代的史学、文学、乃至哲学之作,都极重视先摆明事实,后概括道理。王安石此文名曰游山,实写游洞,中间一段即记叙此游,篇幅不能算少(与后面议论大体相等),而记叙游观所见却绝少:开始说前后洞的几句,事在入洞之先,是不必身游,只听介绍也可知的;后面“有怠而欲出者……遂与之俱出”已是废然而返,只能算游余的扫尾笔墨。认真说,这些都不能当作身历洞景、正面记游的主体文字。全文真记身游的不过一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山洞深者,愈深入愈难行,景与洞外益殊,这是任何进过山洞的人都知道、甚至不曾游山都能想见,倒是愈深入愈易行而与洞外无异,才足称奇,值得一说。自视志高千古、才大盖世的介甫先生,却拿这点人所共知的常识当作此游的发现,为文记之,以炫示天下!而“难”之状,“奇”之景,却一字写不出,只给人一个不说也知道的抽象概念,读不读并无所新感受,是虽不作不读可也,此记有何可“范”之处!瞎吹者谓“深人无浅语”8,然而苏东坡指出古有“以艰深文浅陋”者,鲁迅先生亦有言:名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名言!前人已指出:“深”“难”“奇”三字,“公之学与文得失并见于此”9。而今的教材编者却知得不知失,把这一大实话赞为“异常简括”是“递进式的因果关系”10。不思文学要是“简”掉任何生动形象,全概“括”成因果逻辑的概念,天下还要文学干什么?迷信王安石其人,把他的浅薄意思也百计说成深刻无比,不论对提高鉴赏力与培养素质,都有害无益。其实,记游的主要文字根本不在叙深入洞景,乃是在记此游浅入即出之败兴:“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连他人的十分之一都不曾到,就随“怠而欲出者”俱出。实在说,此洞尚未真游过!景亦无所见,事亦无可记,介甫也无从瞎编,如实交代道:“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纯属失败之游,责任全在自己,无可推诿!常人处此,是不会作游记示人的,因本无游观可记、心得可言;要作也只能《记悔》《记愧》而非记游。荆公可是坚毅非常之人,一生耽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无论仕途出处之择、敛财治民之术、《诗》《书》《周礼》之训释、文字音义的说法、诗文篇章之命意,乃至懒洗脸、不更衣、须生虱等习性癖好,时时处处都精心自构了一副“奇伟高古”的形象。中国有过伟大的古文明,容易崇古贱今。而荆公执政时教育神宗帝:“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唐)太宗哉?”连唐太宗都不值一学,要学就学尧舜,真是古得没法更古了;且此事“至易而不难!”其志大得没法更大了,连孔圣人也不敢道此。志高趣远之至,崇古的读书人于是拜倒脚下矣。荆公一生以奇论辨博独反流俗,而俗人都好奇,愈奇愈迷,且名动天下的大名人越是鄙斥流俗,俗人就越想以狂热的膜拜表明自己已非俗不可耐之流。从心理看,神宗皇帝也不出古文化熏陶与好闻奇辩的俗流,所以荆公一怒,神宗就心怯。人臣享此威风,何愁文章不享盛名!率尔而为、了无新意的小文,评论家亦惊为“虽浅犹深”矣。11反复强调“深人无浅语”,正透露出一消息:此文之传世并非因文的质量,乃以其人的显赫声名。荆公生前身后一直以志高、才大、思深、学博出大名,这篇小游记即已突出地强调“深”“难”“奇”,古今评论者也多少看出“文如其人”这一点。只是其人究竟如何?现如今已很少去翻读史料,哪怕是《宋史》本传。教者学者只记住几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的空头衔,是不足以知人论文的。看过叙事,就可以按“课文练习

(一)”分析此文是否“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按常理,火尚明、力尚足,入洞不到十之一,就莫名其妙地出洞罢游,这种事,除了自责,实无话可说。介甫可是非常人之比,他深于心计,懂得百事“择术为先”(帝问治世何先,荆公对曰:“择术为先”)。有术,则无话可说亦有文可做,而且能化凡为奇、变浅若深,以失为得,语无逻辑也貌似文有曲折……术之妙用无穷。故有术总是胜过有道,此国人所习知者也。中段貌似叙事,其实以辩议为骨干。例如此游所入未及十一,至浅也,而反复铺排推论:“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者又加少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反复强化“深”,则自己“浅入浅出”的真相被障蔽,“深入”的错觉已在读者脑中印成,此笔墨障眼之术也。作者是个立志矫俗变世之士,对此次废游的关键原因,始终闪烁其辞,以至后文议论的诚伪,都无从辨识。文中说是“悔其随”,不记游洞却用许多笔墨写“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等情事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则咎在他人,而非悔恨自己,其悔不诚。正是“始终不肯认错之意,溢于言表。”12而《教学用书》编者,却傻乎乎地说什么“突出„悔‟字,为下文借事说理作依据。”且那时所谓“火”无非手持大把松明,是“且尽”还是“尚足以明”?举目可知,怎会误信而随?作者是三十四岁的人了,怎么会如幼儿尾随大人似的“遂与之俱出”?即使悔随,再议论也不出韩文公“行成于思,毁于随”13,还能有什么更高明的“记游基础上的说理”可发?这又是常人之理,介甫不然,史称“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14。观其行事可知,所谓“以辨博济其说”者,实即以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辩说成对方罪责。试看从叙事之末句“余亦悔”,转到议论段的首句:“于是余有叹焉”,就可领教出王安石如何以失败之游反作“余之所得”的本钱之“辨博术”。作者撇开“悔”字不去深思自咎,却突如其来(《教学用书》却胡说“自然转入”)地叹起古人来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时则从今溯古,地则由天及地,其事虽肤浅而所叹高大矣。下句却又放开古人,接以地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一句,这本是妇孺皆知的废话,依据“深人无浅语”的思维定势,则又似概括出普遍真理矣。再将“险以远则至者少”的七字敷衍成二十三字:“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增字不增义,又恍若思致奇丽矣。近众远少二句议论虽与“古之观天地”不接,更和自己游“不能十一”而出之事无关,总算靠同义反复而语意连贯,“非有志不能至”的结论,也还顺理成章。“教学用书”力言:处处照应上段叙事,突出“有志”为中心,却是不实之赞。上段叙事根本回避自己有志无志,何处有过照应?这里首出非“志”不能,紧接“有志矣”,又立即叉开言“然力不足”亦不能,再又叉到“而无物”亦不能,步步节外生枝,何得谓“突出中心”?至于“志”“力”“物”,更被编者吹嘘得天花乱坠,三事分立并列而谓:“阐明其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辨证关系”“从事物的规律性归结到人的主观能动性”“逻辑十分严密”15……竟连颂扬经典哲学的动听赞词都贴上了!其实略一思考就明白:游山洞先要有意(《说文》:“志,意也”),次则身体许可,再带上必备之物这点经验,游人尽知,不游也懂,何须搬弄高深哲学?与游不游褒禅山又有什么要紧关联?且王安石与四人既有意游山矣,力又足、火尚明,是志、力、物三者俱足,“规律性、能动性”皆备,竟出而废游。此游的事实是检验“志、力、物论”诚伪的唯一标准,废游岂非“规律”破产、“能动”未动,“必要条件”实未必然也,胡吹些啥?此游成败与有无“志、力、物”无干,议与事脱节;大书三字为了故作深思状,全属无的放矢;三字非深游亲得,纯系面壁想当然而出,乃不争的事实。这等与事无据、把常识装扮为真理的议论,无助启迪读者,作者本无实感,虽不发可也。在罗列了“志力物”这点旅游常识须知后,王安石公布“余之所得”了,据《教学用书》说:“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有“特定的思想意义。”即文中以下二句:“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这一句很莫名其妙,力能至险远、观奇伟,反倒可讥可悔邪?与全文立意大反,语无逻辑,也算“理性概括”?课文为之注云:“然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话。”已见上文者下文可省,情理自明者可略,修饰语可以简约;要是连否定辞意也可省为肯定、或者去肯定辞能作否定句,则天下文章如何读?粗疏失语,文理不通至此,还好意思吹捧为“语言精要得当,以至文章难以增删改换”!教材之蒙骗学生,亦甚矣。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按:“而不能至者”五字正当改换在上句“至焉”之后方宜。不可省而省,可省不省,“精当”云乎哉),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是假定句——要是“尽吾志”的话,则如何如何。这恰恰表明议论不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是在反事实!这也正是“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的真正法宝!画鬼容易画人难,君子耻言过其行,故没那么多奇谈高论可发;一旦言不顾行,议论不受事实检验,任凭假设随意推论,即使成天“高奇”,有何难哉!又如前面叙事一字未提及“人讥”,名曰“悔随”实“咎其欲出者”,至此却大书特书“于人为可讥,于己为有悔。”倒像挺委屈似的,此皆言不顾行,议不由衷,死不认错之作风也。青少年一代,最好别学这一套。至若篇末重提仆碑,手法与废游而叹古人观天地一样,此则借碑文而“悲夫古书之不存”,似乎学问陡然博大了。其实古书纵然只字片纸尽存,又能怎样?许慎《说文解字》与经传汉唐古训虽在,然而不禁“坡者,土之皮也”之类16蔑弃古书古义的王氏《字说》与《三经新义》,有帝王撑腰,荆公不是照样可以将私臆胡说颁行天下,钦定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解读吗?古书无能而权势万能,才是古书真可悲处!然而权势不可能完全禁锢天下人之思考,故王安石又说对了:“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王安石之才学自然有其卓异于人处,诗文也有佳作。然而其才性偏固之失异常突出,作为一意孤行、师心自任之士,一旦权倾天下,即以一己之学强加天下,残酷锄灭异己,连皇帝都怕他三分。文如其人,故文章有专横独断习气,是毫不奇怪的。令人惊讶的是,震于荆公仰仗皇帝全力维持的威名,与王氏新学为神宗后二百年赵宋昏君奸相一贯强制推行的权势,不独旧评有人吹嘘此《记》“在王集中第一”17,而且至今仍旧只见虚辞滥美的所谓欣赏不断发表,而罕见对如此明显的文理不通之病作实事求是的批评18,岂非怪欤?联想起当代评论界对与王安石同朝的苏轼诗文却有数不清的“积极与消极”“进步与保守”的苛细批评辩讼,独对王安石诗文几乎只有颂美而无如实分析,二者对照,评论界分明有种不言而喻的思维定势:只要其人主张“变法”“维新”是法家,则其文章不必读,内容必正确无误,艺术自优秀非凡,所谓“鉴赏”实无鉴别,只有妄赏,一门心思变着法儿挑好听的说就是!连“深思慎取”这一为人治学的金玉良言,也可以变成不思滥取者的口头禅,实在可悲!大中学校的文学教育,对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影响至大,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可惜只知采取各种手段、耗尽师生全部时间精力在课文上,而不注意认真检验所选课文有无真正典范价值,却远未引起世人重视,更无措施让师生讨论教材本身的是非优劣,则不能不说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缺憾与失误.金华市第六中学傅婷婷

第五篇:游信号山

青岛市实验小学

六年级五班

徐嘉 作文:

游信号山

立在山脚,影影绰绰的信号山似一位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头纱。山顶云雾缭绕仿佛笼罩在童话般的梦幻中。我情不自禁地迈开小步,向信号山踱步而去。

步入大门,拾阶而上,矮小的灌木丛随处可见。正值夏季,昨夜刚下了场小雨,叶子绿得发亮,整片叶在阳光的轻抚下熠熠生辉。我忽然看见一个小巧的蜘蛛网“嵌”在了绿叶间,上面挂着颗颗晶莹的晨露。只是不知那蜘蛛去了哪里,不过也罢,我耳边又纺织娘、知了自然典雅的合奏,也心满意足了。

再顺着楼梯向上走,出现了一个高大却精巧的凉亭。用袖扫去长凳上的灰尘,轻轻坐下,猛然间才嗅到了空气中一丝恬静疏淡的幽香。揉揉眼,才发现不远处一棵芙蓉树上满是绽放的花儿。花瓣竟呈丝状,乳白色的花瓣下部分入则透明,上方是淡淡的粉色,似玉石,似琥珀。细小的水滴凝在芙蓉花上,映出了彩虹般的光彩。轻轻一闻,花香沁人心脾,仿佛银铃般的笑声,令人心醉。

再向上去,到了令人啧啧称奇的景观——五龙潭。五条龙雕像的头一齐对着水池中央,那栩栩如生的龙头,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喷出的水雾似真正地云雾,龙仿佛在这雾中腾空飞起,蔚为壮观。兴许,五龙潭“奇”就“奇”在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向左一拐,我终于登上了山顶。三个红艳艳的“大蘑菇”正是信号山的象征。站在山顶鸟瞰,整个青岛市尽收眼底。吐一口心底的浊气,看着这红瓦绿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放眼望去,蔚蓝的大海上翻动着白尖点点。那是艘艘帆船,正勇敢地斩风破浪。

顺着坎坷的小路下山,心旷神怡地半眯着眼。树林中隐有曲子低声徘徊,竟是自己无意识地哼唱。美景俯拾皆是,瞧,这棵树上盘慢了色彩斑斓的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奇妙无比:有绿,勃勃的生机;有黄,令人感到振奋的颜色;有红,一片炽热的情怀!杂草丛丛,却又不失自然之美。白云朵朵,整座山是如此和谐。

我忽然意识到,这条路也是我上山的路,为什么看到的景色的感受都不一样呢?上山时,我欣喜于朝气和发现;下山时,我陶醉于清静和恬淡。

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光影的变化?还是上山下山时不同的心境?清风吹动着我的发梢,我的思绪也开始随风飘动„„

照片:

自我介绍:

我是青岛市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徐嘉,我品学兼优,是大队委员和市三好学生;我爱好广泛,共获得全国、省、市、区和学校的90多个奖状,其中作文有奥林匹克和七彩作文全国一等奖,我钢琴10级,舞蹈4级,书法3级。

下载游黄寮山作文800字(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黄寮山作文800字(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椅山导游词

    黄椅山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员,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介绍黄椅山。黄椅山火山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景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玄武湖,黄椅仙踪和雪树银......

    游英雄山有感

    X月x日,我们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距离展馆还有200多米的时候,我们就被一阵嘹亮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住了。走近一看,竟是一群六七......

    黄椅山导游词范文

    黄椅山导游词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地处辽东,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境内河流纵横,以三江六河着称。全境地貌大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今天,我将带大......

    丹东黄椅山导游词

    黄椅山是地质史上第四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堆积的遗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丹东黄椅山的导游词,欢迎大家的阅读。丹东黄椅山导游词一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宽甸满......

    精选-“《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 讨论

    “《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 讨论 《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 内容提要: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大力神,遂使这篇平庸凌乱的小游记长期享尽不虞之誉。验诸......

    园山游作文(合集)

    园山游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园山游......

    游狮脑山感言

    上站小学 五年级八班 李泽源 今天,天气晴朗,白云飘飘。我们上站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步行走3个小时,来到了位居阳泉市中心的狮脑山上,领略当年参战百团大战的英......

    游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游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今年寒假,我们一家游览了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的景观有恐龙谷,齐长城,泰山行宫。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部,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