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肯自传》读后感
悲美一身的舞蹈精灵—邓肯自传读后感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成长港湾会议上,柴老师就向我们几位年轻教师推荐了《邓肯自传》这本书。先前不知道邓肯这个人物,于是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邓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自传文笔优美、表述畅达,融苦难和幸福于一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当天就在当当网上下单买了这本书。像任何艺术天才一样,邓肯是个疯子!任何拥有艺术家性格的人一定都体会过想象力飞驰却找不到表达机遇的痛苦,一定都饱受着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折磨,一定为了保护内心的梦想而保持着与世俗之间的距离。有几个人能像邓肯一样幸运地出生在艺术家庭,有着和她一样性格的母亲和兄弟姐妹,能够一家人为着崇高的艺术理想而背井离乡呢?!听母亲整夜整夜弹奏贝多芬,逃课到海边奔跑,自己创办舞蹈学校。邓肯的童年是绝对自由的!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她独立、不羁、自信的性格,给了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
邓肯的勇敢和坚强成就了她的事业。从美国出发,一文不名,甚至没有钱买船票。靠借,靠打工,甚至靠骗,邓肯一家硬是跨过死亡线活过来了。跳舞打发寒冷的冬夜,从一个剧团转战另一个剧团,邓肯的奋斗史在常人看来充满了艰辛。而生性乐观的她却秉持着最初的理想,与艰苦的生活战斗,与传统的艺术观念战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她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天成功地把自由舞蹈推销给了整个世界!
她的生命动力只有两个:爱和艺术。而两者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她的爱往往和艺术有关,而她的艺术又表达着她的爱。她对自然的爱、对男人的爱、对孩子的爱都是那样热烈而真挚。虽然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邓肯始终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单纯地爱着。她每一次的爱情都是那样浪漫而轰轰烈烈,突破传统而又纯洁无暇。而她对孩子爱比大海还要广阔和深沉,迟迟不能忘记孩子的影子而消沉憔悴的她让人心疼怜惜。啊!她简直就是为爱而生的精灵!
她的自传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激情,充满了幻想和喜悦的力量,仿若孩童热情奔放地述说着自己的理想。不避讳、不掩饰、不矫揉造作,并非文学家的她却以行云流水的笔调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赞美诗,关于一个伟大灵魂的赞美诗!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以自己为主人翁讲述的童话故事。它给我的人生打开无数道新的门,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在爱和美中度过,女人也可以尽情地书
写自己人生的童话!
我总是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能够写出一本自传,能否满足地拿着它用于填充自己日渐模糊的记忆,用于怀念自己青春岁月?想到这里,有点想泪流满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实在太差劲了。自己不能再等待了,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件最能消磨人的青春岁月的事。当伊莎多拉在22年后和母亲坐在自己家乡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她们想到了她们曾经那么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拥有无限的快乐和理想,可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她们,却是如此的哀愁,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啊?
邓肯有太多值得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解读的地方,就如同她在书中所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但却用不多的文字也就描述完了。一生中留下东西究竟有多少呢?她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而我们呢?
第二篇:邓肯自传读后感
邓肯自传读后感(一)
在我们家,我是最有勇气的人。当家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到肉铺去,利我的小聪明让肉铺的老板赊给我几块羊肉。家里人也总是让我去面包铺,想出各种理由说动老板继续让我们赊购面包。在这些差事中,我总能体会到冒险的乐趣,特别是当我成功的时候。
老师要我用脚尖站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说“因为这样美”,我说这样既难看又别扭。就这样,上了三节课后我就走了,而且再没有回去。
其实在看书的时候,语言文字,图片,标点,符号都象水一样从眼前流过,真正思考的空间很少,之所以要写读后感,是因为有意识地要让自己思考,并逐渐养成习惯。邓肯虽然家境贫苦,而且父母离异,但就象她自己所说的---要追求自由,她有一种勇气,冒险的勇气,挑战的勇气和批判的勇气。她说“我的舞蹈本来就是自由的表达。”所以她会在十二岁时非常自信的做巡回演出。她认为“我们留给孩子的最好遗产就是让他们自己闯天下,完全用自己的双脚走路。”我自认为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心理和懦弱的情绪。我想可能不止是我,或许这一代人都少了许多“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对生活缺乏思考,行动软弱无力。固然有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但这种精神是应该去追求和找寻的。
“那时候,任性而为不等于灵性。人们认为,人的精神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精神力量必须借助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头脑只不过是身体多余的动力;而身体就象章鱼一样,它吸收遇到的一切东西,而只是把它认为不需要的送给大脑。”
这时候的邓肯已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的舞蹈艺术也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虽然她从各个艺术大师那里吸收各种灵感,但也是理性的,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以上这段是她对理查德。瓦格纳的理论做出否定后的感想。她后来认为这是“自负”“狂妄到了极点”,但这种挑战权威,怀疑的思辨精神无疑是可贵的,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对象充分了解并思考的基础上。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横加指责,不然那就是无知了。我的看法可能是浅薄的,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思考了,也没有了批判的热诚,更多的是趋向潮流的跟风(我也不排除在外),有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你能看见上帝在远远的云端微笑吗?我想,邓肯看到了,所有思考的人都看到了。
“众神在赐予名誉,财富和爱情的同时,也索要了鲜血,眼泪和刻骨铭心的悔恨。我总是置身于这样的烈焰中。自童年时就有一个精灵告诉我——要坚强。”
前半句话,中国有句古语可以与之等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这些道理既可以让人从绝望的大山上劈下一块希望的大石,也可以提醒人们,当沉浸于幸福快乐中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所谓“乐极生悲”。因为生活是公平的。后半句话给我的启示是:面对厄运,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能改变命运,那就改变自己,用自己意志的柔韧力去面对事实。
希望是一棵难以砍死的大树,不论砍掉多少枝条,它任然要长出新的枝芽!
邓肯自传读后感(二)
太阳雨的初夏,迈着欢快的步子欣赏初夏绿焰。花起舞,鸟莺歌,转角处一书店,遇见邓肯。
窗外下着暴雨,点上荷叶香,一口气读完《邓肯自传》。透过文字,看见邓肯优美的舞姿,她的思想与主张,仿佛一位百年老友向我道说一段璀璨的生命历程。在文字的带领下,思维早已随之起舞。
阅《邓肯自传》,仿佛双人舞,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我试图去追寻邓肯的舞步,却只能透过匮乏的文字呈现心灵点滴;生命交响乐,在心灵深处激荡,语言此时如此苍白。正如邓肯所说“当你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你就会感觉到这些语言有多么难以捉摸”,“我的艺术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节奏来努力展现真实的自我”。邓肯是幸运的,有一位爱着音乐的启蒙妈妈;也是自由的,在贫困与流浪中任然坚持梦想,展开躯体为理想而舞,并成为现代舞的先驱。她的率性而为、对心灵细腻的体验,对艺术的深刻剖析。
面对每一个来访者,每一次灵魂起舞,我不希望他人干扰,那一刻,需要感应自身与他人当下的心灵,以让自身的颤动贴近来访者的颤动。而对于自我舞蹈,静心体验灵魂深处的呼唤,跟随灵魂的指挥起舞。
虽然小时候学过音乐,也学音乐治疗;自小绘画,也学绘画治疗。但心灵舞蹈,才是我一生要追寻的理想。小时候看见少年宫那美丽的芭蕾裙与磨破的芭蕾舞鞋,还有刻苦用功的朋友们伸仰长长的脖子,试听课下来,我却感到身心备受摧残,于是逃离了舞蹈的天堂,即使那时很爱跳舞。
感谢过去很长一段日子里,国标拉丁区老师的严格训练,深刻体验在刻苦训练中仍要坚持信念;感谢花老师的生命习作,调整心灵震颤细腻;感谢父亲,从小训练敏感的耳朵;感谢母亲,让我来到这个文化沉淀之地。
感谢初夏,重逢邓肯。在24年后,带着无知与好奇的心,重回舞蹈殿堂。同时带着过去的知识结构,瓦解,再重建,助我更好地从不同层面理解心灵。
邓肯自传读后感(三)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成长港湾会议上,柴老师就向我们几位年轻教师推荐了《邓肯自传》这本书。先前不知道邓肯这个人物,于是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邓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自传文笔优美、表述畅达,融苦难和幸福于一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当天就在当当网上下单买了这本书。
像任何艺术天才一样,邓肯是个疯子!任何拥有艺术家性格的人一定都体会过想象力飞驰却找不到表达机遇的痛苦,一定都饱受着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折磨,一定为了保护内心的梦想而保持着与世俗之间的距离。有几个人能像邓肯一样幸运地出生在艺术家庭,有着和她一样性格的母亲和兄弟姐妹,能够一家人为着崇高的艺术理想而背井离乡呢?!听母亲整夜整夜弹奏贝多芬,逃课到海边奔跑,自己创办舞蹈学校。邓肯的童年是绝对自由的!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她独立、不羁、自信的性格,给了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
邓肯的勇敢和坚强成就了她的事业。从美国出发,一文不名,甚至没有钱买船票。靠借,靠打工,甚至靠骗,邓肯一家硬是跨过死亡线活过来了。跳舞打发寒冷的冬夜,从一个剧团转战另一个剧团,邓肯的奋斗史在常人看来充满了艰辛。而生性乐观的她却秉持着最初的理想,与艰苦的生活战斗,与传统的艺术观念战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她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天成功地把自由舞蹈推销给了整个世界!
她的生命动力只有两个:爱和艺术。而两者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她的爱往往和艺术有关,而她的艺术又表达着她的爱。她对自然的爱、对男人的爱、对孩子的爱都是那样热烈而真挚。虽然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邓肯始终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单纯地爱着。她每一次的爱情都是那样浪漫而轰轰烈烈,突破传统而又纯洁无暇。而她对孩子爱比大海还要广阔和深沉,迟迟不能忘记孩子的影子而消沉憔悴的她让人心疼怜惜。啊!她简直就是为爱而生的精灵!
她的自传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激情,充满了幻想和喜悦的力量,仿若孩童热情奔放地述说着自己的理想。不避讳、不掩饰、不矫揉造作,并非文学家的她却以行云流水的笔调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赞美诗,关于一个伟大灵魂的赞美诗!
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以自己为主人翁讲述的童话故事。它给我的人生打开无数道新的门,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在爱和美中度过,女人也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人生的童话!
我总是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能够写出一本自传,能否满足地拿着它用于填充自己日渐模糊的记忆,用于怀念自己青春岁月?想到这里,有点想泪流满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实在太差劲了。自己不能再等待了,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件最能消磨人的青春岁月的事。当伊莎多拉在22年后和母亲坐在自己家乡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她们想到了她们曾经那么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拥有无限的快乐和理想,可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她们,却是如此的哀愁,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啊?
邓肯有太多值得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解读的地方,就如同她在书中所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但却用不多的文字也就描述完了。一生中留下东西究竟有多少呢?她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而我们呢?
第三篇:邓肯自传读后感
《邓肯自传》读后感
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伟大的女舞蹈家,也是一位闻名于世的舞蹈天才。作为一个舞蹈家,她获得了成功。她成为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并以自己创办的舞蹈学校,传播推广了她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动作,影响了世界舞蹈的发展进程。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觉得她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舞蹈家,在她学习芭蕾的时候,她就不喜欢芭蕾舞训练体里的那套对于身体束缚的体系。在20世纪初的欧美舞台上,伊莎多拉〃邓肯身披薄如蝉翼的舞衣、赤脚跳舞的舞蹈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她的舞蹈是革命性的,与一直统治着西方舞坛的芭蕾舞大相径庭,充满了新鲜的创意。这一点是我十分所敬佩的。
作为一个舞蹈家,能够对于舞蹈有极大的感知力,这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十分敬佩的。大舞蹈家邓肯的出世,使女人才真正领悟到舞蹈是来源于对造物主创造了女人的首肯、赞美与感激。邓肯凭其对舞蹈的意念,对原创性与自由的要求,以独创一格的舞蹈,结合后来女性主义者强调的个人表达和妇女主张的社会责任于一身。邓肯认为女人是万物之精华,是大地之母,她赞叹女人身体的精妙,为此创造了无以伦比的优雅的舞蹈,并找到了人体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形式,成为现代舞蹈之母。与此同时,她的私生活充满了迷幻色彩。她以其异想天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向传统的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不幸的。她放纵自己的情欲,在男人世界中恣意游戏,但同时也被这种放纵所连累,由于她的不端作法,令她倾心的男人一个个离她而去,每到这时,她便陷入迷茫的苦恼和痛楚。而给她最大打击的是,她与三位情人所生的孩子都因事故而死去,这也是她最大的创伤。
人们都认为她是伟大的舞蹈革新家,把解释性的舞蹈提高为创造性艺术的先驱,她认为芭蕾舞把舞者表现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对身体活动的约束也很不自然。邓肯主张透过舞蹈来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以身体来协动心灵,便不奢谈理论或步法。她把舞蹈定义为:“一个对生命的完整概念,还有透过动作表达人类心灵的艺术。”邓肯的舞蹈,表达了不少20世纪初西方正在萌芽的多种进步思想,包括现代化的观念和女性的解放。她认为美不仅在外表,也是人与自己、与社会中的他人及宇宙的和谐状态,因而舞蹈也是社会、政治,更是宗教。
他创造的那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的飘逸舞蹈,无可否认曾在欧美各国风靡一时,拥有千千万万的观众。她有一支生花的妙笔,拥有超人的智慧,最难得的是她能如实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种种坦率和忠诚,像卢梭写《忏悔录》那样,她把自己灵魂的真貌,把最隐秘的行为和内心的思想活动完全揭露,对于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就如同他对于现代舞的阐释一样,这也是我敬佩她的重要原因。
仔细的了解伊莎多拉〃邓肯,确实对我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热爱舞蹈的学生,缺乏的就是她的这种对于舞蹈至真至诚的信念,它能够对于舞蹈的改革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也确实说明了她对于舞蹈的由衷热爱。
在自传中,她以同样无拘无束、潇洒自如的文字,生动真实地讲述了一个叛逆传统的传奇女性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活动。伊莎多拉〃邓肯是当之无愧的“现代舞之母”,她毕生都追求欢乐与光明,给人类带来一个瑰丽的梦,将伟大的艺术献给了世人。
第四篇:《邓肯自传》读后感(通用)
《邓肯自传》读后感(通用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邓肯自传》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肯自传》读后感1前言:读《邓肯自传》来自作家作品里的推荐,笔者也想借阅读此书提升一下个人艺术修养,花了30多小时来阅读摘录,同时还观看了邓肯舞蹈的视频、杨丽萍的雀之灵舞以及邓肯批判的芭蕾舞。
舞蹈是通过身体来展示、表达美的艺术,致力于舞蹈事业的女子真的要付出很多代价,包括失去爱人、失去孩子。为了艺术她们献出人生的幸福,她们连同自身的舞蹈艺术被代代相传、成为经典!她们不是普通的女子,她们是上帝赐给人间的美丽舞蹈精灵!作为一个舞者,她很美,她很成功,创立了“自然即美”的邓肯现代舞;作为一个女子,她多情,她很可怜,拥有过伟大的爱情但最后一个个情人都离她而去;作为一个母亲,她慈爱,她很可悲,拥有过3个儿女又不幸失去。
她的一生很传奇,6岁开始开办舞蹈培训班,帮助母亲赚钱养家;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并进而开始她研究舞蹈、创作舞蹈、传播舞蹈美的闯荡世界旅程;50岁意外车祸结束了自己不算老的生命,将这份美丽定格在50岁。她的天赋和勤奋:毫无疑问,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在舞蹈上的天分,她的音乐家妈妈充分尊重她,没有按世俗的教育扼杀掉她的潜能,给她音乐、艺术的熏陶。当然这种天赋的种子是需要勤奋的汗水来浇灌才可能开花结果的。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她非常勤奋,她去参观希腊教堂、神学院,欣赏唱诗班主美妙哀婉的歌声,去博物馆欣赏名画和雕塑,有时面对一幅画会连续几个小时不离开,母亲的音乐更是培养她艺术成就的营养,“为了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我常常需要用几年的时间去研究和探索”。她专心致志地阅读从久远的古埃及到当代的一切关于舞蹈艺术的书籍,并且把读书心得和摘要记在专门的笔记本里。她的婚姻和爱情:由于受父母失败婚姻的影响,她终身拒绝婚姻,同时形成了有悖常理的婚恋观:与不公正的婚姻作斗争,反对结婚,争取妇女解放,争取每一位妇女都有权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要几个孩子,而不受社会的歧视和伤害,她一生有多次与伟大艺术家的爱情,还与两个深爱的人生了一双儿女:与德国画家克雷格生了女儿(为了艺术后来主动离开了他),与英国百万富翁洛享格林生了儿子,仍然拒绝他的求婚。她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不管在艺术上,还是在爱情方面,她遵循内心真实的情感,有了爱的感觉就会去体验激情之爱,享受生命赋予的美好。但这种随性的爱又与现实的传统的婚姻和爱情相违背,最后她必将品尝苦果,也许违反自然规律的追求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她说:“我总是忠实于我的爱人的。而且说实话,如果他们忠实于我,我也许根本就不会离开他们中的无论哪一个人。因为只要我爱过他们,我便永远爱他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如果说我已先后和很多个曾经爱过的人分手,那也只能怪男人见异思迁,只能怪命运残酷无情。”
从其他资料了解到她曾经和小她10多岁的俄国诗人叶赛宁有过短暂的婚姻,她甚至出钱帮他出版诗集、助其实现梦想,笔者认为,这段婚姻除了爱情外,更多是她想在这个小男人身上付出她浓浓的母爱(一双儿女去世后她难以自拔)。她对舞蹈的热爱:毫无疑问,她的生命是为舞蹈艺术而生的。小时候就热爱舞蹈,自己跳、还教人跳,渐渐长大后,研究舞蹈,创造舞蹈,办舞蹈学校传播艺术。为了舞蹈艺术她主动离开深爱的克雷格(她女儿的生父),她说:“同他生活在一起,就意味着我要放弃我的艺术、我的个性,甚至要放弃我的生命和我的理性。”为了让舞蹈学校能生存下去,她找到一个英国百万富翁来支撑经济,后来他也成为她儿子的生父。“我一生中只有两件大事----爱情和艺术----我的爱情常常会毁灭我的艺术,而我对艺术的渴望又常常给爱情带来悲剧的结局。这两者无法调和,总是不停地斗争。”她的舞蹈艺术:“伊莎多拉为了要表现人类的情感,在希腊艺术中发现了最精彩的表达方式。她很欣赏那些美丽的浮雕,而且从中得到了灵感。然而她更富有创新的天赋和本能,带着这些灵感,她又重归自然,从中创造出她的一切优美的舞姿。在模仿和复兴希腊舞蹈的同时,她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她想到的是古希腊人,但展现给我们的是她自己的艺术。她的愿望便是忘却时空、不懈地追求幸福。她把希腊艺术完整地呈现给我们,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在她为我们复活希腊艺术的同时,我们变得与她一样年轻了,我们心目中又升起新的希望。当她的舞蹈表达命运的不可抗拒时,我们也只好同她一样屈从。
伊莎多拉.邓肯的舞蹈不再是一种余兴节目,它是个性的张扬,是生命力的体现。作为艺术作品,它的内涵无比丰富,激励着我们为自己的艺术使命而努力去创造。她的母爱(孩子):邓肯的一生里,除了舞蹈以外,她最爱的是她的两个孩子。不幸的是,在她的孩子---女儿6岁、儿子3岁时,他们乘坐的汽车掉进巴黎的塞纳河,同时被淹死。邓肯悲痛欲绝:“没有任何姿态或表情可以表达我的悲伤。这如同古希腊女王娜尔彼由于悲痛变成石膏,我只能坐下来盼望我能在死亡里消失。”儿女的意外离世是她致命的打击。她天真地以为再生一个孩子可以转移掉痛苦,没想到第三个孩子一出娘胎就只剩下一口气。作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女人,她是那么渴盼拥有自己的孩子,也曾经得到过可爱美丽的儿女,可最后老天还是带走了他们。失去子女之后的她再也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生命力。“我径直走进大海,永远地结束那无法忍受的悲痛,因为无论在艺术中,还是在再次生孩子或者爱情中,我都无法找到安慰。我尽一切努力来摆脱不幸,但得到的却只有毁灭、痛苦、死亡。”她的意外死亡:50岁那年,有一天,她走进一个车库,坚持要求一位年轻修车工带她试开一辆跑车。车子启动了,瞬间,她的围巾缠在车轮中。仅仅几秒钟,她的脖子断了,邓肯就这样告别了尘世,留给后人无数的唏嘘。舞蹈是追求美艺术,也许邓肯50岁离开人世就是为了将最后的美丽留给人间。她的文采:通读她的传记,可以看出她在文字方面的修养和造诣,当然同时要感谢高仰之的通俗流畅的翻译和表达。邓肯是个勤奋的姑娘,从小时候就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同时在学习研究艺术时,读书笔记也是她常用的手段,这些都帮助她锤炼文采。她无拘无束的笔触,挥洒自如的文字,都充分展示了对艺术与感情无比坦率、忠诚的态度,并由此演绎出邓肯充满魅力和传奇的一生,更奠定了该<<邓肯自传>>成为世界传记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低位。
后记:笔者是个感性女子,常会被不幸女子的坎坷命运所感伤。看完《邓肯的自传-我的自由我的爱》是在一个晚上,内心很沉重很压抑,大哭了一场,为她悲美集于一身的坎坷人生。女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拥有爱情、拥有孩子,邓肯也一样渴望,但她很不幸......
《邓肯自传》读后感2昨夜熬夜将《伊莎多拉·邓肯自传》看完了,想到了林语堂的评论“这本书直率得让人发指”。一直都被作者那种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精神所鼓舞,为自己这么大年龄了还一事无成而自惭形秽,为自己现在依然年轻却还在等待而心潮澎湃。她是一名有着高贵的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她的一生都在尝试着突破某些枷锁,她是那样的富有冒险精神。也只有像她这样的人才能找到自己,才能看到被人常人看不到的地方。
虽然作者一直在书里面讲自己没有很好的文学才华,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自传,更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欧洲20世纪初的旅游传记,是一本充满文学描述和风景描绘的散文。所有的景物总是被赋予了生命,所有的话语总是充满的深情。她不允许自己的生活平淡,快乐和苦难至于她都是生命中最美的色彩。我被其中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以至于对欧洲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欧洲是孕育了美景,更加孕育了20世纪初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作家,画家,诗人等等,当然还有舞蹈戏剧,这里是艺术家的乐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的很希望自己也可以到那里畅游一番。
她能够穿越整个美国到达巴黎,到达伦敦,到达希腊,那种对艺术对文学的痴狂有时会让我这个读者喘不过气来,因为这感情来的.太热烈了,太不真实了。但是我却又接受了,我知道这里面就算有夸张的成分,但这就是最真实的伊莎贝拉。她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孩子,可是她不能没有艺术。每一次到人生的最绝境的时候,他总能在艺术中找到令自己振作的东西。她的一生就是为舞蹈,为整个人类的舞蹈而生。她总是在巡回演出的路上,其实她一生都是一部传奇都是在进行巡回演出。
艺术家总是孤独的,纯粹的艺术家都是被饿死的,我们经常这么认为。他们看到的东西都太深刻了,他们领悟的都是这个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我们这些俗人又是如何能够理解呢?他们的孤独时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艺术家们往往处于经济状况非常糟糕的境地,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挣钱,而是因为他们太会花钱,说得现代一点就是不会理财。伊莎多拉每次总是会在自己经济状况较好时开始疯狂地痴迷艺术,然后又在自己身无分文时回到现实。她一生挣得的财富不计其数,但是却一直处于穷苦的状态。就如同比她早了几个世纪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换个角度讲,也许金钱对于她只是负累,都是她登上艺术的天堂路上的尘埃。
我其实很不想谈论她的爱情,我觉得其实爱情给了邓肯灵感,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磨难。虽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幸福时光。她在爱情与艺术之间的抉择也更凸显了她对艺术的执着甚至说是偏执。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貌似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书籍,是一直激发作者创作灵感的书籍。没有看过,现在想去看看。书中提到了太多关于欧洲艺术的东西了,作为一个门外汉,我一次一次地感受到自己的浅薄。
我总是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能够写出一本自传,能否满足地拿着它用于填充自己日渐模糊的记忆,用于怀念自己青春岁月?想到这里,有点想泪流满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实在太差劲了。自己不能再等待了,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件最能消磨人的青春岁月的事。当伊莎多拉在22年后和母亲坐在自己家乡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她们想到了她们曾经那么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拥有无限的快乐和理想,可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她们,却是如此的哀愁,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啊?
伊莎多拉有太多值得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解读的地方,就如同她在书中所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但却用不多的文字也就描述完了。一生中留下东西究竟有多少呢?她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而我们呢?
《邓肯自传》读后感3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成长港湾会议上,柴老师就向我们几位年轻教师推荐了《邓肯自传》这本书。先前不知道邓肯这个人物,于是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邓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自传文笔优美、表述畅达,融苦难和幸福于一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当天就在当当网上下单买了这本书。
像任何艺术天才一样,邓肯是个疯子!任何拥有艺术家性格的人一定都体会过想象力飞驰却找不到表达机遇的痛苦,一定都饱受着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折磨,一定为了保护内心的梦想而保持着与世俗之间的距离。有几个人能像邓肯一样幸运地出生在艺术家庭,有着和她一样性格的母亲和兄弟姐妹,能够一家人为着崇高的艺术理想而背井离乡呢?!听母亲整夜整夜弹奏贝多芬,逃课到海边奔跑,自己创办舞蹈学校。邓肯的童年是绝对自由的!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她独立、不羁、自信的性格,给了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
邓肯的勇敢和坚强成就了她的事业。从美国出发,一文不名,甚至没有钱买船票。靠借,靠打工,甚至靠骗,邓肯一家硬是跨过死亡线活过来了。跳舞打发寒冷的冬夜,从一个剧团转战另一个剧团,邓肯的奋斗史在常人看来充满了艰辛。而生性乐观的她却秉持着最初的理想,与艰苦的生活战斗,与传统的艺术观念战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她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天成功地把自由舞蹈推销给了整个世界!
她的生命动力只有两个:爱和艺术。而两者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她的爱往往和艺术有关,而她的艺术又表达着她的爱。她对自然的爱、对男人的爱、对孩子的爱都是那样热烈而真挚。虽然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邓肯始终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单纯地爱着。她每一次的爱情都是那样浪漫而轰轰烈烈,突破传统而又纯洁无暇。而她对孩子爱比大海还要广阔和深沉,迟迟不能忘记孩子的影子而消沉憔悴的她让人心疼怜惜。啊!她简直就是为爱而生的精灵!
她的自传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激情,充满了幻想和喜悦的力量,仿若孩童热情奔放地述说着自己的理想。不避讳、不掩饰、不矫揉造作,并非文学家的她却以行云流水的笔调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赞美诗,关于一个伟大灵魂的赞美诗!
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以自己为主人翁讲述的童话故事。它给我的人生打开无数道新的门,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在爱和美中度过,女人也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人生的童话!
《邓肯自传》读后感4在我们家,我是最有勇气的人。当家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到肉铺去,利我的小聪明让肉铺的老板赊给我几块羊肉。家里人也总是让我去面包铺,想出各种理由说动老板继续让我们赊购面包。在这些差事中,我总能体会到冒险的乐趣,特别是当我成功的时候。
老师要我用脚尖站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说“因为这样美”,我说这样既难看又别扭。就这样,上了三节课后我就走了,而且再没有回去。
其实在看书的时候,语言文字,图片,标点,符号都象水一样从眼前流过,真正思考的空间很少,之所以要写读后感,是因为有意识地要让自己思考,并逐渐养成习惯。邓肯虽然家境贫苦,而且父母离异,但就象她自己所说的——-要追求自由,她有一种勇气,冒险的勇气,挑战的勇气和批判的勇气。她说“我的舞蹈本来就是自由的表达。”所以她会在十二岁时非常自信的做巡回演出。她认为“我们留给孩子的最好遗产就是让他们自己闯天下,完全用自己的双脚走路。”我自认为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心理和懦弱的情绪。我想可能不止是我,或许这一代人都少了许多“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对生活缺乏思考,行动软弱无力。固然有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但这种精神是应该去追求和找寻的。
“那时候,任性而为不等于灵性。人们认为,人的精神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精神力量必须借助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头脑只不过是身体多余的动力;而身体就象章鱼一样,它吸收遇到的一切东西,而只是把它认为不需要的送给大脑。”
这时候的邓肯已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的舞蹈艺术也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虽然她从各个艺术大师那里吸收各种灵感,但也是理性的,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以上这段是她对理查德。瓦格纳的理论做出否定后的感想。她后来认为这是“自负”“狂妄到了极点”,但这种挑战权威,怀疑的思辨精神无疑是可贵的,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对象充分了解并思考的基础上。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横加指责,不然那就是无知了。我的看法可能是浅薄的,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思考了,也没有了批判的热诚,更多的是趋向潮流的跟风(我也不排除在外),有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你能看见上帝在远远的云端微笑吗?我想,邓肯看到了,所有思考的人都看到了。
“众神在赐予名誉,财富和爱情的同时,也索要了鲜血,眼泪和刻骨铭心的悔恨。我总是置身于这样的烈焰中。自童年时就有一个精灵告诉我——要坚强。”
前半句话,中国有句古语可以与之等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这些道理既可以让人从绝望的大山上劈下一块希望的大石,也可以提醒人们,当沉浸于幸福快乐中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所谓“乐极生悲”。因为生活是公平的。后半句话给我的启示是:面对厄运,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能改变命运,那就改变自己,用自己意志的柔韧力去面对事实。
希望是一棵难以砍死的大树,不论砍掉多少枝条,它任然要长出新的枝芽!
《邓肯自传》读后感5太阳雨的初夏,迈着欢快的步子欣赏初夏绿焰。花起舞,鸟莺歌,转角处一书店,遇见邓肯。
窗外下着暴雨,点上荷叶香,一口气读完《邓肯自传》。透过文字,看见邓肯优美的舞姿,她的思想与主张,仿佛一位百年老友向我道说一段璀璨的生命历程。在文字的带领下,思维早已随之起舞。
阅《邓肯自传》,仿佛双人舞,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我试图去追寻邓肯的舞步,却只能透过匮乏的文字呈现心灵点滴;生命交响乐,在心灵深处激荡,语言此时如此苍白。正如邓肯所说“当你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你就会感觉到这些语言有多么难以捉摸”,“我的艺术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节奏来努力展现真实的自我”。邓肯是幸运的,有一位爱着音乐的启蒙妈妈;也是自由的,在贫困与流浪中任然坚持梦想,展开躯体为理想而舞,并成为现代舞的先驱。她的率性而为、对心灵细腻的体验,对艺术的深刻剖析。
面对每一个来访者,每一次灵魂起舞,我不希望他人干扰,那一刻,需要感应自身与他人当下的心灵,以让自身的颤动贴近来访者的颤动。而对于自我舞蹈,静心体验灵魂深处的呼唤,跟随灵魂的指挥起舞。
虽然小时候学过音乐,也学音乐治疗;自小绘画,也学绘画治疗。但心灵舞蹈,才是我一生要追寻的理想。小时候看见少年宫那美丽的芭蕾裙与磨破的芭蕾舞鞋,还有刻苦用功的朋友们伸仰长长的脖子,试听课下来,我却感到身心备受摧残,于是逃离了舞蹈的天堂,即使那时很爱跳舞。
感谢过去很长一段日子里,国标拉丁区老师的严格训练,深刻体验在刻苦训练中仍要坚持信念;感谢花老师的生命习作,调整心灵震颤细腻;感谢父亲,从小训练敏感的耳朵;感谢母亲,让我来到这个文化沉淀之地。
感谢初夏,重逢邓肯。在24年后,带着无知与好奇的心,重回舞蹈殿堂。同时带着过去的知识结构,瓦解,再重建,助我更好地从不同层面理解心灵。
第五篇:邓肯自传观后感
《邓肯自传》
(美)伊莎多拉》邓肯著曹辉译
每一个伟大的 艺术家都是释放自己的热情也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然的结合,但最终又忍受着周围无限庸俗紧固的痛苦。他们无比坚强但又非常脆弱。他们把悲伤,伤心和爱的幻灭都融化进了艺术。
伊莎多.拉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她把解释性的舞蹈提高到创造型艺术地位的先驱之一。女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邓肯却是在这种艺术上建立起来的更高的 艺术。她追求可以通过动作神圣表现人类精神的舞蹈,而动作来源于自我的感觉,舞蹈则应该至始至终都表现生命。她认为一切艺术的使命在于表现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她的天职就是表现一书中最有道德,最健全,最完美的食物。她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跳着舞穿过沐浴在晨曦中的花园,随意采摘她想要的美丽花朵。
女孩的受母亲的影响最大,邓肯的母亲更是艺术的 启蒙老师和精神导师。因为她的母亲在,她的童年都充满了音乐和诗歌。母亲告诉她:“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上帝,只有你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可以帮助你。”当时,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当她看到每个女人脸上都有魔鬼的影子和奴隶般的印象就暗自发誓,永远不把自己放低到如此卑贱的境地。她一生恪守这个誓言,即使和母亲意见不合或是遭受到世人的误解,她都一如既往。
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对生活的 热爱却是拨开平淡的最好的钥匙。邓肯对舞蹈的热爱便是最好的证明。他刚接触舞蹈的时候,那并不是她想要的,可她却感觉到有一个无形的世界,只要他能找到钥匙,就可以在这个世界里畅游。邓肯是一个自我很强的人,“如果我想做什么我是绝对不会犹豫不决的,即使这些决定会常常给我到来灾难和不幸,但至少我能从按自己方式行事中得到满足。她爱看书,爱看拜伦,雪莱,尼采,康德,卢梭,惠特曼……所以,她的思想很强大,强大到不仅仅一个舞者的身体可以承受。所以她受人敬仰着,却独自痛苦着。
邓肯的艺术成就可谓极度辉煌,她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却是大异常人,她的超凡脱俗和对世俗陈规的不屑一顾,她为灵魂不惜牺牲肉体的执着都是向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挑战。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生活是不幸 的。她放纵自己的情欲,同时又被这种放纵所累。由于她异于常人的思维,使得她所倾心的男人一个个离她而去,使其一度陷入迷茫的痛苦和苦恼之中。对她是一种残酷,可她又不得不去面对。她一生有三个孩子,当那个新生命在她身体内涌动他是多么的担心和害怕,但是当她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时候她是那么的激动幸福,热泪盈眶,这是母性 的释放。但是不幸总是接踵而至,三个孩子都意外身亡,对于一个母亲来说,真是灾难性的打击,她每一次都感觉到无边的